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端午日》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时间:2021-08-13 12:14:11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端午日》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一、目标导学

《端午日》导学案(附参考答案)

  1.理清课文思路,分析赛龙船精彩的场面描写。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选材方法。

  3.关注民俗文化,感受节日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了解并领悟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二、自主预学

  (一)一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蘸( )酒 泅( )水 峒( ) ...

  鹳( ) .

  燥__( )

  躁__( ) 呐( )喊 .一律( ) .2.辨字注音组词。 浆__( ) 戍__( ) 桨__( ) 戌__( ) 擂( )鼓 .

  戊__( )

  3.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作者是________(1902~1988),原名_________,湖南凤凰县人,__________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了解民俗

  搜集我国传统节日资料,说说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我们当地端午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二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

  1.画出并掌握文中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并作适当批注。

  2.本文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日的哪些风俗民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文3个自然段,共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在文中找出相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读课文,在课本空白处写出你的疑问,并摘要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自主预学”内容。

  (二)在预习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三)重点研讨第1自然段。

  1.给本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当天热闹的气氛?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段在描写赛龙船的盛况时使用了哪些方法?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研讨课文第2~3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追鸭子活动设置的目的是什么?参与追鸭的人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追鸭的场面及人们的心情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发挥想像,口头描绘追鸭的场面。(可相互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第3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文章描写湘西地区端午节的民俗风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从全文看,作者写了哪三个场面?其中详写的是什么?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zhàn ( )酒 划jiǎng( ) 缠guǒ( ) nà( )喊

  2.对下列一段话中加点动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

  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A.参加龙舟竞赛的每一个人,分工明确。

  B.龙舟竞赛都在锣鼓声下协调展开,场面甚为壮观。使人如同身历其境。

  C.十几个桨手在锣鼓声的指挥下,一起运作,整齐划一,从中可以看出大家的“合作努力”。

  D.龙舟竞赛使人感受到当时竞赛场面的热烈,当地群众活动的纷乱无序。

  3.文中第二自然段“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们组探寻的收获,请完成下列两题。

  有关端午节的风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拓展阅读

  高邮籍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学生,曾写过《端午的鸭蛋》,请阅读下列选段,完成有关练习。

  端午的鸭蛋(选段)

  汪曾祺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

  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6.选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选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作业

  1.完成“拓展阅读”有关练习。

  2.片断练习,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运动场上”或“文艺表演”时的一个精彩场面。要求:⑴不少于200个字;⑵可学习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或虚实相生等方法。

  《端午日》参考答案

  二、(一)1. Zhàn dòng qiú léi guàn nà lǜ

  2. 干燥 船桨 戍军

  急燥 泥浆 天启壬戌

  3.文学常识积累:

  沈从文 沈岳焕 苗族 《边城》《长河》 《湘行散记》

  4.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

  起源说法不一,大都认为是悼念投汨罗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有认为是古越人举行的龙图腾祭俗;也有认为是由夏、商、周时的夏至节演变而来等。

  吃粽子、插艾蒲、系五彩线、饮雄黄酒、染指甲、赛龙舟、踏青等。

  (二)1.略。2.穿新衣、画五字、吃鱼吃肉、赛龙船、追鸭子等。

  3.争看划船——竞追鸭子——结束赛事

  4.按照端午日一天的时间顺序来安排。“上午11点钟左右”“赛船过后”“天晚”。

  三、(三)1.第一层(“端午日”至“看热闹”):写人们在河边观看赛龙船。

  第二层(“划船的事”至“种种情形”):写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 第三层(“凡是”至“500响鞭炮”):领赏庆贺。

  2.侧面烘托和正面描写相结合。侧面写全茶峒人到河边观看划船,三个“莫不”,写龙舟竞渡时观众的呐喊助威,渲染出当时热闹的气氛。正面写龙舟竞渡时赛手们高昂的士气。

  3.⑴外貌描写:“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⑵动作描写:“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

  ⑶虚实结合:实写鼓手桨手的协作,虚写即采用联想、想像(梁红玉)。

  (四)1.原文: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军民。

  2.场面充满喜庆气氛,人们的心情热烈、欢腾。

  3.(略)

  4.⑴结构上,总结两个竞赛,使文章很完整。⑵内容上,表明端午日全民同乐时间之久。

  (五)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赛和追鸭子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字里行间饱含着由衷的赞美之情。表现了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的民族精神。

  (六)⑴争先恐后看赛龙舟 ⑵龙舟竞渡盛况 ⑶河中竞追鸭子。其中龙舟竞渡场戊戌面写的最详,包括赛前准备、赛手配置以及赛事盛况以及领赏庆贺等。

  在所写的几种民俗中,作者十分讲究详略得当。开首仅用两句话就交代了穿新衣、画王字、吃鱼吃肉这三种习俗,然后着重描写全茶峒人到河边看划船和赶鸭子的竞赛,文末又仅用一句话就简要交代了竞赛“到天晚方能完事”。在两项竞赛中,又详写龙舟竞渡,略写赶鸭竞赛。描写划船竞赛,又着重写划船的人及其精神风貌:占主体地位的桨手、“带头的”指挥员、调理下桨节拍的鼓手和锣手,突现奋力争先的拼搏镜头,使语者如临其境,如睹其人,如悦其情,获得享受。

  四、课堂练习

  1.蘸 桨 裹 呐 2.D

  3.不能,该句运用联想,通过侧面描写突出了龙舟竞赛的激烈程度和热烈的氛围。

  4.有关端午节的风俗:家家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吃粽子,小孩胸前挂五彩线袋装的鸭蛋等。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现原形等。

  五、拓展阅读

  1.①家乡鸭蛋的名声。②家乡鸭蛋的特色。2.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3.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B处:淡淡的幽默。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4.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5.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6.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7.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端午日》导学案附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画人记》导学案「附答案」06-09

《奇妙的克隆》导学案与参考答案06-29

《走进纽约》导学案及参考答案08-15

《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04-07

《送行》学案设计(附参考答案)04-02

《伟人细胞》导学案设计(附答案)06-29

《幽径悲剧》优秀导学案(附答案)06-28

高二《祝福》导学案附答案08-14

《将进酒》导学案设计「附答案」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