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往事依依》导学案与答案

时间:2021-08-13 09:44:35 七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往事依依》导学案与答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4、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作品展现的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品味精彩语言。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拥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自从我们学习了赵丽宏先生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之后,文学就在我们心中播下了种子。生活中不能没有文学,今天,我们和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一起走进《往事依依》,一起感受于漪老师童年与文学的情缘……

  2、自主预习 小组检查

  (1).抄写四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搜索枯肠 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雄伟险峻 烟波浩淼

  无边无际 茫茫荡荡 走投无路 狼狈逃窜 津津有味

  气象万千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油然而生 滚瓜烂熟

  鸦雀无声 谆谆教导 百看不厌 身历其境 心旷神怡

  (2).填空

  《往事依依》的作者是_______,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情。

  (3).请你阅读并搜集一些与课文第四节相关、相似的诗句。

  (4).摘出你最欣赏的句子,并作赏析。

  【参考答案】

  (1).miǎo liáo zhūnzhūn yí

  (2).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

  2、问题导航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这些往事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于漪老师“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几件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的影响?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于什么有关?为什么?

  3、质疑品悟

  (2)你能背出文中所提到的《千家诗》中的诗句原文吗?引用的诗句能否颠倒?为什么?

  (4)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请找出,并体味这样写的好处。

  4、自测提升

  (1).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镂()慷慨( )模糊( )镌刻( )

  Ⅱ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Ⅳ文中有两句是写自己的“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的词的”和“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Ⅴ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选材精当,请你分析异同点。

  Ⅵ本文饱含深情,富有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在阅读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

  Ⅶ作者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启迪?

  【参考答案】

  ⑴lòu kǎi mó juān ⑵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⑶侧面表现老师课上得“入情入理”,突出其对“我”的激励作用。⑷同的是: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讲课内容,并由此激发了爱好文学的激情。不同的是: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的情状一个是情溢于胸,一个是情满双眸。(不要要求学生都讲到)⑸比如文章要诵读,读文章要注入自己的感情等等。

  5.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课的情态,很是精彩。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自己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二位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课后巩固与拓展:

  1.本文作者________,满怀深情地回忆了 _________________四件往事。

  【参考答案】于漪 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

  外阅读的兴趣;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用。

  2.从自己的积累中收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句。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个片断,回答问题

  甲: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有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乙:有时,我特别愿意静静地站在图书馆阅览室的门口,看那些伏案读书者专注入迷的神情;也愿意一边走向第三教学楼,一边听身旁经过的人高声争论着什么问题——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纯洁,言谈的犀利与机智,精神状态的生机勃勃;更愿意站在广告栏前,细细地读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海报,为的是永不厌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气氛。(节选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

  以上两个片断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说明。(4分)

  (1)写作内容:

  (2)表达方式:

  【参考答案】这两个写作片断,都以写人为主,甲文主要写老师对“我”的影响,乙文主要写“我”是如何读懂北大人的。(2)都是用记叙(或“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周围的人和环境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

  3.读文·联想·造句。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地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

  【示例】我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头脑里会不知不觉地现出一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我似乎看见海伦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在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自强不息,犹如一台永不停转的机器,为了改善美国盲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处奔走的身影。

  【思路点拨】做造句或仿写句子,首先要抓关键词“读……会不知不觉地……我似乎……犹如”,然后理顺思路,选用适当词语来整理句子。

  4.文中四件往事给“我”的启示最大的是( )

  A.多读优秀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好处。

  B.多读优秀文学作品,能使人热爱自然,获得美的享受。

  C.听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能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人的爱国情怀。

  D.听老师的话,一生都会受用不尽。

  【参考答案】A

【《往事依依》导学案与答案】相关文章:

往事依依04-09

往事依依12-20

往事依依12-20

往事依依04-09

往事依依10-27

往事依依05-31

《往事依依》节选阅读练习(有答案)06-13

往事依依作文01-23

《画人记》导学案「附答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