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

时间:2021-08-10 18:13:28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三篇

  《学与问》教学反思之一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围绕“勤学好问”这一观点,叙述了“问”的重要性、向谁“问”,怎样“问”,教育学生要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这篇课文语言直白、简洁,结构清晰、明了,我是这样设计我的教学思路的: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三篇

  一、读题——构想

  让学生读题目,想一想:看了这个题目如果你是作者准备怎样告诉大家“学与问”呢?问题引起了学生兴味,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什么要“学与问”?我们该怎样学,怎么问?向谁问,向谁学?学与问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学与问了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通过学生一系列的思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么多问题,我们该怎样一步一步告诉大家呢?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与文本交流,看看自己的观点和文本的叙述是不是吻合,如果不吻合,你觉得学到了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觉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还学会了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结构等,这样对学生理解文本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在学生与文本的交流过程中,自然地将自己的思考和作者的构想结合起来,找到异同,融会贯通地感悟、评析、甄别、梳理。

  二、分享——互辩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写作结构,熟读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倾听的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补充的建议。这样让学生在分享的同时,也能使自己的收获变得更多丰厚、深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给予合理的评价、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通过这样的分享交流,学生的学习成功得到展示并且在分享的过程中有深化、有补充、也有质疑,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思维得到碰撞、交流,大家在这样的收获中,也逐渐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三、拓展——想象

  在学生的交流中,分享中,设计几个训练点,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学生们的'交流中,学生对“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影响比较深刻,我是这样设计的:如果说“问”是金钥匙,铺路石,那么“思考”“学习”就是就是什么呢?学生的表达也都非常形象,有“思考就是一艘劈波斩浪的航船。”“思考就是一盏永不熄灭的航灯,指引我们前进。”“思考就是推开知识大门的巨手。”“思考就是一座驾起的通往知识海洋的金桥。”“思考就是我们腾飞的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任我们翱翔。”……

  通过这样的想象拓展,学生不光认识了“问”的重要,同样也知道了善于思考、善于学习的重要。然后让学生理解“相辅相成”的意思,理解“学”与“问”的联系,就水到渠成了。

  《学与问》教学反思之二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第一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教学第二课时时,我从“问”字入手,引出汉字中也有学问,再追问“为什么把知识说成学问呢?”让学生进入第一自然段的学习,重点理解两句话,并通过比较句子,体会“问”的重要性,再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在学习哥白尼的例子时,我先介绍他的成就,再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等词语体会哥白尼非常喜欢问的好习惯成就了他,并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体会他是由好问开始走上探索之路,加上勤学终于取得成功的。然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读了哥白尼的故事受到的启发,并再次读读第一节中的句子,体会“问”的重要。

  那么,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在教学第二个事例时,我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故事,并从文字中体会他的勤学与好问,让学生明白问不到答案时还应该多观察思考,向沈括学习,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教学中,我还尝试着让学生对古诗进行质疑提问,再通过交流理解古诗,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说说对学与问的关系的认识,明白只有将学与问结合起来,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才能做学习的主人。教学的最后,我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问”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补充说说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又出示了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从更多的信息中去懂得“问”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学与问》教学反思之三

  《学与问》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教学此课时,我从谈话导入。板书“学”、“问”,人们常把有知识的人说成“有学问”,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学与问》。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议论文。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学过的议论文。(《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总结出议论文的一般特点:提出观点——证明观点——得出观点。

  接着让学生自学,读课文,找出文章的观点,同时给文章分段。应该说这篇文章的脉络是非常清晰的。学生很快就找出了文章的中心观点: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分段也是很简单的。

  第一个事例是哥白尼的例子,我引导学生抓住“经常”和“缠着”理解哥白尼非常喜欢问。“这对哥白尼后来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吗?”与下文的“不懈追求”联系起来。“这些问题呢?”读一读这些问题,通过对哥白尼事迹的简介(《天体运行论》、“日心说”),让学生把握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与他成就的联系。

  我们现在要不要多问呢?问谁呢?怎样问呢?自然过渡到对3、4两段的学习中去。(要学会发现问题,随时随地提出问题,拜能者为师。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第二个事例是沈括的例子。他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了心中的疑团。最终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梦溪笔谈》)

  最后再回到文章的中心观点上来,让学生将学与问结合起来,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六年级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学与问》教学反思02-01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学与问》教学反思05-30

《学与问》教学反思汇总三篇05-27

第23课《学与问》 教学设计与反思06-23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学与问》教学设计03-31

《问银河》教学反思精选04-06

关于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与问》教学反思04-27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课《学与问》教学案例05-10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3、学与问》说课稿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