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时间:2021-08-09 15:11:36 六年级上册 我要投稿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法(用时3分钟)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

  1.复习有关“剧本”的常识

  如,剧本的开头先要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剧本中“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上的布景和人物的一些活动情况;“圆括号”内的内容提示我们剧中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表情……

  2.复习学习学习第一幕的方法

  抓住蔺相如和韩勃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学习的。在分角色朗读时,老师还要求注意括号中内容给予的提示。

  二、放手让学生个体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表演(用时15分钟)

  1.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剧本是用来表演的,你们肯定不会满足于一般的分角色朗读,想不想也来像演员一样进行表演呢?

  2.教师提出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首先,请大家按上节课的方法独立学习“负荆请罪”第二幕,个体自主学习5分钟。有了体会之后,再用探究合作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

  出示具体要求: 结合插图,具体理解什么叫“负荆请罪”。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说出喜欢的理由。 试着选用身边材料做道具。 把握人物的身份和思想内涵,根据情节发展,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尤其是“负荆请罪”的场面。认真讨论每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等。 丰富剧本,达到能演的程度,尝试用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作有益的拓展。 时空安排: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表演时可以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注意协调,合理分工,安排好导演、解说、两个主角、随从等。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适时作指导。)

  三、组织表演交流,深入探究(用时18分钟)

  1.激趣导入指导

  同学们,根据老师教往届学生的经验,大家在括号内容的启发下,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基本没问题,可是要想演好、演活,还得把人物对话时的.动作、神情、语气揣摩透彻才行。你们想不想我这个“艺术总监”来帮你润色润色?

  2.引导学生探究表演

  首先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具体理解什么叫“负荆请罪”,并设计好演出道具。再重点指导:廉颇被相如扶起后说了两段话,想想根据这样的语言,可以在这两段话前加什么提示语,并谈谈为什么会如此动作和表情呢?

  (1)教师重点指导探讨第一段话前加上的提示语及其原因

  学生可能会加上:“双手抱拳,仍然低着头。不好意思看着蔺相如……”(因为他认为自己“老迈昏庸”,不该“在别人面前侮辱相如”,犯了错误……)

  (2)其他段落前加上的提示语及其原因重点由学生讨论

  如第二段话前的括号内学生可能会加上:“抬着头,目视相如,真诚地握着相如的手……”(因为廉将军毕竟已认过错,他正在夸赞相如是一个“深明大意”、“宽容大度”的人……)

  …………

  (3)小结提示

  当然还可以设计别的内容,但有一个原则,首先要用好剧本中原有的提示内容,添加的内容又都必须与人的语言相吻合,有助于表现人物的个性品质。

  3.组织表演与评议

  重点评议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是否大方得体,符合身份,并鼓励有不同的意见。

  4.教师小结

  重点是人物品质、剧本特点和学习方法等。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用时4分钟)

  1.激趣导入写作

  同学们,剧本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不想也来尝试着写一写?

  2.出示写作要求

  发放《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小稻秧脱险记》三则小故事的记叙材料,要求学生阅读材料,选择一例改写,努力设计好人物对话和提示语,尤其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匹配是否得体,符合人物身份。

  教学反思:

  1.教材解读必须尊重文本特质,如体裁、题材等;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尊重学生的特点,做到真正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戏剧本是排演、演出的依据”,对它的解读必须尊重其剧本特性,紧扣其通过“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和“通过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展开剧情塑造形象”的特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戏剧冲突带有故事性,较容易掌握,可以较多地借鉴以前的学习经验,而个性化、动作化的人物语言的理解感到新鲜,但解读经验确实较少,是教师尤其要关注的。

  过去,我在教学人教版教材中《将相和》一文中“负荆请罪”部分时,也是采用先解读文本后组织表演的方式,效果还可以,但总有”穿鞋戴帽” 样的感觉。而苏教版《负荆请罪》一文,就是用剧本的形式写的,应遵循其文本提供给我们不可多得的资源——整个小学阶段也没有几个剧本,学生平时接触也极少,它既是学生的难点又是知识能力的生长点。我想采用解读文本和组织表演的整合策略,开放教学过程,大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把难点转化为解读剧本和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抓手。

  2.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灵活的、动态生成的。

  任何一种有目的的教学活动,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进行“预设”。

  但是,传统教学过于强调“预设,上课就是一心演绎教案。如:“负荆请罪”这件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如何?结果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蔺相如、廉颇各是什么样的人?等等。在这样的演绎活动中,教案是无形之手,教师成了主角,学生是配角,有些学生甚至成了“看客”。这样的教学是僵化的,封闭的,学生主体性丧失,有时简直是心灵上的折磨。

  其实,课堂教学绝不是一种理想状态,不出“差错”的课是不存在的,否则就是不真实的。新的课程理论昭示我们,课堂应该是开放而灵活的,是动态生成的,一定要树立以“人”(学生)为本的观念。

  3.而新的学习方式是扫荡这些传统流弊的利器。

  在展示的课例中,一开头,教师引导学生由总结策略性的学法,而导入自主学习,既创设了情景,又提示了学习的方向,毫无思维上的限制,是开放灵活的。

  课例中的合作学习要求很具体,但也都是策略性的。如,规定了时间(10分钟)和空间(合理利用教室),合理选择道具,发挥想象等,导向性和操作性强,强制性预设较弱,思维创造空间极其广阔。合作是更是开放学习的需要,小学生之间缺乏权威,人人都有发言权,学生对文本的不同解读都能生存下来,不一定性和不确定性增强。在全班交流表演中,教师根据反馈,及时点拨、指导,把探究引向深入,促使学生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和内心作了细心入微的感悟;在教师指导下的合作表演更是“体验式的表达”。这才是真正地自主地动态式生成,尊重了主体,张扬了个性。

  当然,新理念下的教学情景是多变的,随时都有认知冲突,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挑战。如果没有相当的教学机智,把握不好,课堂教学“形”和“神”俱散,形成“放牧式”课堂,教学将无效率可言!教师必须锤炼教学技艺,适应多变的教学情景,熟练地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及时优化教学流程,调整教学策略,做学生心灵的呵护者,让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同建构,共生成,让课堂充满创造的活力。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相关文章:

《鸟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04-02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05-18

《心愿》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06-16

负荆请罪教学反思11-15

苏教版十一册《负荆请罪》教学设计及反思06-20

负荆请罪教学设计11-06

《鸟语》优质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04-05

《学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04-02

云雀的心愿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