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中国语文《琵琶行》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6 17:26:10 高一下册 我要投稿

高中国语文《琵琶行》教学反思精选

  《琵琶行》教学反思【1】

  今天教授《琵琶行》一课,第一节在34班上的时候,明显比较沉闷,总结这一课,教训如下:

高中国语文《琵琶行》教学反思精选

  对于该诗的整体感知不够,上节课仅仅是让学生读 了几遍,只是让学生读准字音,大致上了解诗的内容,但是不少诗句学生还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误解的程度,比如“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一句,有 些学生居然认为敲碎钿头银篦的是琵琶女,更让人哭笑不得是对于这两句居然有学生认为是为了表现当时琵琶女生活的奢华,证据是钿头银篦敲碎了,裙子弄脏了都 不在乎!

  本来设计第一个环节是用理清该诗思路代替整体感知,理完思路后,进行音乐描写环节的赏析,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很多学生对于描写 音乐的角度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对于诗意的不理解,不知道说的什么。因此进行的很困难,也很沉闷。由此可见,进行扎实的整体感知对于理解课文分心课文是非 常有必要的,对于这首叙事诗来说,弄清诗意是很重要的一步。据此应该作出以下修改,首先,在第一个课时,正因诵读时,因该插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的教学环 节,可以让学生自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通过课下注释工具书或询问老师来解答,学生自读结束后再辅以提问个别难懂诗句的含义,那么理解诗意这个问题大约就可 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了。其次,在处理理思路这个环节时,应该让学生没读完一节就进行一词概括,而不是第二个课时一上来就直接让学生概括,给学生再留点时间去 读可以让他们加深印象,更透彻的理解诗意,还要注意不要急,不要替代学生思考,必要的提示是必要的,但是如果一直提示也就意味着学生并没有真正读懂,应该 再给时间去读,假如替学生说出来那么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关于琵琶行这一课到底教些什么,也是比较疑惑的。笔者设计的是,理清思路,分 析音乐环节描写以提升学生鉴赏诗歌这种体裁表现音乐魅力的语文素养,体味作者与琵琶女之所以产生精神共鸣的原因,即二人都是天涯沦落人,都命运多舛。因为 在第一个班上时气氛沉闷,到了第二个班就临时加入了分析琵琶女形象这一环节,到了第三个班因为分析琵琶女形象这一环节让整节课变得很乱,有点思路不清,就 变成按照写作顺序分析诗歌,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倒是容易得多,但是有点呆板单调。

  关于江月是该诗的文澜一说也很难处理,总觉得跟学生讲起来 自己很吃力,学生理解起来也很费力,学生所能理解到的程度就是,第一处“别时茫茫江浸月”起烘托离别时无酒不欢的凄凉氛围的.作用,最多加上一个由关注江月 而听到琵琶声,所谓托起琴声云云实难理解;第二处“唯见江心秋月白”主要是表达琵琶女演奏技巧高超,似乎白居易他们听音乐都听傻了,以至于音乐结束之后, 四野俱寂,所有人都听得极其入迷,如痴如醉,用这句诗来反映当时的境况;“绕船月明江水寒”是衬托琵琶女悲凄心境,月越是明,越见得江水清冷,寒彻心扉。 这个环节设计的是学生写成鉴赏性的文字当成作业,但似乎效果也不见佳。

  叙事诗的教法到底该如何,还有待继续学习实践和探索。

  《琵琶行》教学反思【2】

  《琵琶行》用两个课时授完,第一课时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以鉴赏音乐描写为突破口,用语言将抽象化为具像,并且从中概括出诗歌的内涵与实质,以期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第二课时“学以致用”,通过联语写作,提升学生学习古诗的层次,将对古诗的理解转化为运用,将领悟转化为能力。

  从两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对问题的解决来看,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应该高度重视的。

  首先,教学设计,选准突破口。和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样,过去本课多是以教师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我在教授此课时是引导学生感受独特情感,为此,我以音乐描写的鉴赏为突破口,品位它的描写方法及它的不同乐章,以此来带动学生对本文的理解;

  其次,解读文本,突出重点。本诗值得欣赏的内容很多,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时,围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音乐描写是解读这一主旨句的一个侧面,情感认同是另一个侧面,而“探讨研究”的过程,是让学生围绕文本解读,并且探讨此句为何能成为千古名句。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主旨句,我还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的景物环境描写,并且探究这环境描写和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这首长篇叙事诗。所以,短暂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并抓住重点,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对话交流,积极互动。在课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在设计中,我以感悟——鉴赏——创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积极交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融和对话。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引领下,师生互动,并将这种互动学习带到课外,正是语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

  当然,正如文中所述,在提高学习对文学作品感悟能力和语言描述能力的目标支配下,分析音乐描写的手法及技巧,虽理性解读了诗歌,但毕竟破坏了诗意。现代教学理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片面强调感悟,淡化理解分析,事实上也会使学生知其所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事实:强调感悟,但不能废弃分析;需要理解,但需要结合运用。

【高中国语文《琵琶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琵琶行并序教学反思12-10

《琵琶行并序》教学反思09-28

遨游汉字王国语文综合活动教学反思03-16

《琵琶行(并序)》教学反思范文07-12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设计03-05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03-29

高中语文《琵琶行》优秀教学案例03-06

高中语文《琵琶行》教学案例评析03-07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设计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