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下册《克己复礼》教学实录

时间:2021-03-30 12:48:16 高二下册 我要投稿

高二下册《克己复礼》教学实录

  “克己复礼”背后站立着一个怎样的孔子?

高二下册《克己复礼》教学实录

  一、导入:国学热中说《论语》

  师:近来国学正热,儒学尤其热,《论语》与孔子更是一派火热大家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一个是易中天品三国,还有一个是……

  生(齐声):于丹

  师:于丹她讲得最红的是……

  生(齐声):《论语心得》,还有《庄子心得》

  师: 2500多年的那个孔子,居然会热得如此在这当中,既有实在的,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可有些则是炒作,有的更是盲目的复古那么我们作为高中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读读《论语》,能够同两千多年的孔子,同他的灵魂、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博大精深的儒家的学说做些交流和接触,那是非常必要的我给大家提个问题:你觉得怎样的人来上《论语》最好?其实我觉得我来上最好(生大笑)大家可能不知道我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孟轲

  生:哟,孟子

  师:孟子又是谁?

  生:是儒家学说的代表者之一

  师:对,只我是伪托的,我姓黄当年我的父母大概也是望子成龙啦,想让我成为像孟子这样的人

  生:(大笑)孟子当然是老了

  师:所以,我说我上这个文章最适宜,孟子教孔子大家说说,你们心目中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但很有学问

  师:对,还 可以再进一步说说

  生:是一个大教育家,有弟子八千

  师:应该是三千,有七十二贤人被封建帝王称为“万世先圣师表”了解他的思想学说吗?

  生:主张仁政,很崇拜周礼

  师:这你们从哪里了解?

  生:文章中说,“子曰:克己复礼为仁”等等,还说,“吾从周”“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师:大家都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孔子!这是大家在以前的学习中了解的我想,我们通过《克己复礼》这篇选文的学习,去了解一个更具体更人性化的孔子

  二、孔子坚守仁政的意义:一个人的悲剧与时代

  师:孔子为什么要主张克己复礼呢?他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生:是为了实现自己复礼的理想

  师:可以这么理解,按照《论语》的观点主要是为“仁”另外我们还可以从造字法看,“仁”是一个怎样的字?

  生:同“人”有关,是两个“人”

  师:孟子说过:“仁”一曰人,人为一个外壳,最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所以,孟子又说:二曰心“曰人、曰心”,这是孟子对“仁”的理解“克己复礼, 为仁”大家看这个“礼”字,从我们中国造字法来看,它的繁体字应怎么写?“禮”这个字大家看看,从造字法的角度来看,它同什么有关呢?首先,同祭祀宗教及艺术有关,在孔子儒家的学说中主要是指道德与思想有关纲常人的伦理及规范秩序有关所以后来宋代赵普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等都是同此有主要关系我们后人往往把把它理解成政治我想,《论语》首先是一部关于人的书那么“克己”的“己”怎么理解?

  生:应该是指人自己

  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师: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己”在文章中不仅仅是指自己,是指个体的生命那么,克制自己个体生命当中什么样的情感?

  生:……

  师:大家知道,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

  生:(齐声)春秋末年

  师:对,春秋末期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被大大削弱了,而诸侯纷纷兴起,动摇了周天子的制度,就是……

  生:礼崩乐坏

  生:所以孔子提出要“克己”,克制自己的一种浮躁的欲望的东西,从而达到“礼”

  师:这个“礼”实际上就是周天子的思想的权威的法令的制度的核心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什么?

  生:仁,仁政

  师:是呀,生命个体情感欲望.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一个人在动荡的世事面前,常常会不能自已呀;所以孟子是看得很深的,从人的角度,从人心的高度来思考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是人的伦理修养至于礼,我们刚才已经谈到……

  生:同祭祀宗教及艺术有关,主要是指道伦理及规范秩序等

  师:《左传》里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矣”

  师:我们了解《左传》吗?

  生:《左传》是解读《春秋》的著作《春秋》传说是孔子编订的,也是儒家的代表著作

  师:“经国家”的“经”,是治理的意思儒家学说关于为人处世有一句重要的话,叫修身……生:齐家,治国,平天下

  师:这四个词语实际上就贯穿在这个“经”字上后面的“定”,安定,平定;序,有秩序、有规范;利,有利于后代对于理解“礼”的理解,我认为这个注解非常重要

  师:对于仁与礼我们大体了解了那么这里谁在发问 “仁”的问题?

  生:颜回

  师:大家知道,孔子弟子有三千,有七十七贤人,为什么是颜回提出这个问题来呢?在这么多弟子当中,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他思想比较好,心胸比较开阔

  生:他忠诚于孔子的学说

  师:《论语》孔子怎么表扬他的吗?

  生:好象是一碗饭,一碗汤

  师:不错,虽然还不完整,但你已经转化为今天的语言了《论语.雍也第六》里写颜回道:子曰:“贤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粗菜淡饭住在简陋的巷子中,人家是不能忍受,而他却乐呵呵记得我以前读《庄子》,庄子经常调侃孔子,因为庄子属道家思想但一提到颜回时,庄子马上就严肃起来不再玩世不恭了因为颜渊是一个庄重的安贫乐道的人,庄子对他很敬重所以只有颜回才有资格问这个“仁”如果下文出现的子夏、子路、宰我等可以吗?

  生:不行因为子夏、子路等人没有这个资格,在孔子眼里常常有不仁之言行

  师:只有他最有资格问仁颜渊被后人称为“复圣”可以这样说颜回更是孔子的精神弟子,他沉静、内敛,有自觉的牺牲精神

  三、克己复礼的背后:指向人心

  师:他问仁是什么呢,孔子解答道:“克己复礼,为仁”,就要回归到人心,人这个本体,去思考“仁”字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共有109次那么,克己以后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生:“天下归仁”

  师: 这“归”字,怎么理解?

  生:课本里的注解说“赞许”,而译文里是回归的意思

  师:两种理解都可以,权威的解释是“赞许”颜回问到底怎么做呢?

  生:孔子回答,对于非礼的东西,不看,不听,不说,不做

  师:颜回怎么说呢?他很谦虚哪里表现了他的谦虚?

  生:不敏

  师:对,“不敏”用现在的说法就是“不聪明”但他会怎么样?

  生:照着做

  师:哪个字表明他会照着做

  生:“请事”

  师: “请”是一个谦敬词“事”就是“执行”

  师:那么仁也好,礼也好,在孔子的心目中是怎么样的呢?下面第二、三两则中,从哪两个字中可以看出孔子对礼是非常崇敬的?

  生:“郁郁乎”

  师: 什么叫“郁郁乎”?

  生:文采丰富的样子

  师:或者可以说“文明昌盛的样子”这个还不能说明他对礼的崇敬,更特别的是哪个词?

  生:从

  师:什么叫做“从”?

  生:依从

  生:尊重

  师:对,依照、遵从、尊重大家看,这篇文些篇章中反反复复地围绕“礼”“仁”,来做文章这是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这个核心实际又是规范了中国2500多年来文化的纲(在黑板随手画一个圆圈)我们用这个大圈代表儒家文化和思想,大家看看第一章关键是抓住哪个字?

  生:“克己”

  师:第二则呢?

  生:从周

  师:为什么要从周,从什么呢?

  生:周礼

  师:为什么要从周礼呢?

  生:我们历史中也学到过,因为周礼是当时是西周时期,周天子所制定的一套制度

  生:代表了中国传统思想,是文化的代表所以他要从周礼

  四、轴心时代的道统思想的失落

  师:代表了这一个轴心时代的道统思想,下面,他不但要从周,而且还有更强烈的

  生:文章的第三则讲到梦周

  师:归纳得恰当,他不但“从”周,而且还“梦”周请大家默读几边第三章

  (生读)

  师:好,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请试把“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这个句子用另外一种断句方法断句,可以吗?断句后意思有何变化?

  生A: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

  生B: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矣

  师:就这两句看大家觉得哪个同学合理一点?

  (大多数同学认为A的好一些)

  师:A同学,你为什么这样断句呢?

  生:A:甚矣,是感叹词,那时的孔子大概五六十岁,所以他说他衰老得已经很久了;最后说他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我这样断句,这样更突出孔子他的衰老

  师:感叹词提到前面来,这种句式叫什么?我们初中学过《愚公移山》,里面有“甚矣,汝之不慧!”你太不聪明了这种句式叫什么?

  生:倒装句

  师:很好,为了强调,把谓语提前了叫主谓倒装句那刚才两位同学的两种断句,你们觉得他们这样断句断得好,还是文章中这样断法好?

  生B:虽然A与我这样也可以,但我现在又仔细体会了一下,总觉得还是是文章中这样好嘛

  师:为什么?

  生B:因为他把感叹词提到前头,既强调自己的衰老,但更加强调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梦见周公了

  生:原句中我读出久不梦见周公后一种重重的失落感,而两位同学的断法这种感觉很少

  师:只是一种对自己的衰老的哀叹,变为“甚矣,吾衰也久矣”,仅强调的是我衰老已经很久了,与整个孔子的时代的悲剧感不是很吻合我觉得也是文章中这样好课文中的断句则不但写了我的衰老,更强调后面的久不梦见周公,如果从文意文势来看,重心也应该还是落在梦周公上所以,我们读文言文不仅要弄懂语言,更要注重文意,那是作者的思想核心所在

  归结:孔子在讲这这两章时,他的言外之意,体现了对周代政治文化礼制的神往,体现了对礼崩乐坏的天下时局的担忧与不满,但无可奈何孔子一直在推销他的“仁”的理论,55岁开始带着一些弟子周游列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从这句话的背后大家有没有读出孔子的一种无奈,因为现实让他失望礼崩乐坏,所以他要从周梦周

  请大家进一步考虑,当时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在下面哪几章哪些内容中出现了?

  五、孔子的忧患意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生:第四则和第五则

  生:“八佾”与“觚”

  师:“八佾”简单说是一种跳舞的情景,那这与“礼崩乐坏”有什么联系?

  生:跳舞当中有音乐,大概是一种不健康的音乐

  生:当时每个不同等级的人跳舞也分等级只有天子用八佾

  师:对,“佾”什么意思?人季氏是一个大夫,我打个比方,他相当于今天的国家级的大户人家,大老板也要开奔驰车,这不符合礼,因为按礼制这车只有天子才可以享用,他是僭位,无视周天子呀,当然也就不符合仁所以……

  生:孔子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师:这里的是,这;孰,哪里这表现了孔子很敏锐的察微知著的政治眼光他在“八佾”的现象中很精细地发现到时代的混乱这种现象还在继续第四章里写到“觚”,也就是“老酒杯”我以前在上海博物馆看到过这种酒器,形状大概是这样原来这种只有这么大,现在有的像碗大,有的像缸大,这不是乱了套了嘛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一节

  生:(感情一般的朗读)

  师:你可否试用“酒杯”来读一下

  生E:酒杯不像个酒杯,这还是酒杯吗?这还是酒杯吗?(笑)

  师:这里不应该笑,这个句子不是一般的叹息,应该是孔子的浩叹、牢骚呀前文讲到,人要克己,才能达到礼,所以他要梦周,他要从周但礼崩乐坏的现状还在加剧,有政治眼光的孔子从细微处看到社会制度的文明的衰败所以,我说这是“浩叹”能不能再读一读?

  生E:(富有感情地朗读)觚不觚,觚哉?觚哉?

  师:好,从写作手法来看,“觚不觚”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生:象征

  师:象征什么呢?文化、文明这里是抓住细节作为切入口,到第六章,孔子从大的背景去思考,去担忧为什么说是从大的背景思考呢?刚才讲老酒杯,这一章讲到四个关键词,是什么?

  生:“礼乐征伐”

  师:“礼乐征伐”,按照孔子观点,是掌握在谁手里?

  生:周天子

  师:对,礼乐征伐,这是代表国家的最高权威,必须得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比如我国要同美国作战了,必须由全国人大开会商讨决定,而不是下面某个省的省长就能决定这才是“有道”我刚才所讲的作战,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来?

  生:征

  师:古汉语用词讲究,“征”一般用于国与国间,譬如齐国打魏国;“平”,一般针对叛乱;荡,针对贼、盗,“荡寇”;伐,一般词;取,同智取有关;下,轻松;扫,快速所以,“征”不能乱用

  这是有道的情况那无道时,发生的结果会怎么样?掌握在诸侯手里,则“盖十世西不失矣”盖,大概,推测性语气,用在句子前面;希,稀少;“陪臣执国命”,陪臣,家臣;执,掌握“庶人不议”,“庶人”,平民百姓

  有人对孔子这段话评论为孔夫子拼命维护他那套死板的礼与仁拼命是拼命,但值得维护;另有人评论他是要钳制老百姓的舆论大家看“庶人不议”如何理解?庶人为什么不议?天下太平了,这实际是对“天下无道”的反证所以这种说法可能也不妥当

  六、悲壮与自信:礼崩乐坏中复礼之信念

  师:孔子在维护着他的礼的说法请大家看第七章,他是围绕哪个字在谈?

  生:正名

  师:孔子为什么要正名?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对应句子读,不要读错

  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师:这是理论论据如果名不正的话,会带来一连串的后果,所以要正名我们再从事实来证明一下,现状已经出现了礼崩乐坏的情形大家找到了吧?

  生:第八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师:这里后一个字是动词,“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这反映了当时应该维护的社会等级制度大家看看,你赞成孔子这个说法吧?我们从现代中学生的角度怎么看?

  生F:我不赞成父亲长辈说得不一定都是对的,如果不对的我们应坚持自己的看法

  师:这是作为今天青年学生的看法这里,我想孔子是否侧重于对当时不正当的社会秩序的批评?当然,我们可以用自己青年人的眼光批判性地去看好,请坐

  师:如果不这样呢?“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用现代的话就是饭也吃不到“诸”是个兼词,“之乎”

  上面讲了正名,实际是正礼而正仁

  师:大家看第九章开始到第十一章,都在围绕一个关键词讨论,什么关键词?

  生:孝

  师:还有呢?

  生:悌

  师:对,都围绕“孝悌”展开什么叫“悌”?善事兄长为悌,善事父母为孝现在看第九章,他把“孝悌”当作人生的什么?关键词“本”如果能做到孝悌的话,这样的人还会冒犯长官吗?这里的“鲜”怎么读?第三声,很少有这样的话就不会作乱“未之有也”,不会犯上作乱

  这里又回归到“仁”,这是仁道的根本呀!“与”,语气词

  七、克己复礼:蕴涵“立人”“达人”思想

  师:第十章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如果把这种情况放到今天的社会里,会是什么情况?

  “馔”,原名词

  生:这里动词吃喝“色难”,不仅是脸色,更指孝敬父母的真心

  师:第十一章谈到宰我问“三年之丧”这个“三年”,孔子是怎样理解的?是哪句话哪个字?“免”儿女在父母翼下生活十几年,何止三年?所以孔子批评宰我:“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于你父母也有三年的孝吗?

  八、儒学文明源头不能阻断,人要找到精神栖居地

  师:到最后两节,这里讲的玉帛和钟鼓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守礼最后一章归结了整个内容,归结得非常好,请大家齐读(生读)大家说,人如果不仁,会造成怎么样的结果?无法实现礼人如果缺乏人的状态,缺乏人心,结果会怎么样?怎么样对待乐呢?所以我觉得这篇文章反反复复讲“礼”和“仁”,实际是讲“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古人一直都把《论语》当成治国的书,实际上我觉得《论语》是讲怎么写好“人”字和做人的一本书,这就是“克己”,这就是“复礼”,这就是“为仁”希望我们,黄老师与你们都好好做人,做一个好人,再见 !

【高二下册《克己复礼》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克己复礼》课堂实录05-31

高二语文下册《雷雨》课堂实录03-30

高二语文《祝福》 教学实录07-05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实录04-08

高二下册语文《雷雨》教学实录(通用6篇)04-19

高二下册《李清照词两首》教学实录06-19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学实录04-06

高二《琵琶行并序》教学实录12-10

人教版高二上《祝福》教学实录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