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7 17:25:31 二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5则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1: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没有主见,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趣很浓。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5则

  一、课文理解:

  课文浅显易懂,理解起来很容易,所以,我采用的更多的是在自读表演中进一步感知课文的意思。

  二、语言学习:

  课文的语言,有几处还是值得品味的:

  如:动物的叫:乌鸦:“哇哇”叫着;喜鹊“喳喳”叫着;布谷“咕咕”叫着。非常生动形象。教学中让学生展开想象,再说上几组。

  又如:农谚:

  “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樱桃好吃树难栽”,让学生读读,联系课文理解理解,然后再说说这样的“农谚”,孩子们很感兴趣。

  再如:“你有这个耐心吗?”;“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我可等不及”;“我也等不及“;”我还是等不及“同样的意思。同样说“等不及”,说法不同,体现的程度也不同。让学生细细读读品品,体会体会。

  三、故事续编

  学了课文,让孩子们想象,猴子后来种树会怎样种呢?让学生把故事接着编下去。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2: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童话故事,孩子们比较感兴趣,课文写的是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而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的故事。

  学习这一课,学生的兴趣很浓,我觉得收获也很大。

  有了第一课时的简单了解,孩子们对这个童话故事是非常的感兴趣,一上课,就要求表演这个故事,这个时候我尊重了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有了兴趣,才会学习的更好,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棒,在没有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的情况下,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而这个时候,我好象才真正感悟到学生的兴趣的重要性,面对二年级的小朋友,都是一些刚刚懂事,而生活常识又懂得不太多的孩子,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一些童话故事、动画片,我们就要投其所好,那我们和他们打交道其实就把我们来当作这样的孩子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来感受他们所能理解的内容,这样,我们就会对孩子宽容一些,理解很多。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教学,其实,作为年轻的我们,何尝不像这一、二年级的孩子,都是在摸索、尝试、学习一些简单的教学经验,在某个时候,会突然明白一个教学的理论。

  教参上有提到:猴子是因为没主见、没耐心所以才什么树也没种成,但猴子好的一面就是敢于尝试。于是,我也尝试着问学生看猴子身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孩子们说到了猴子的勤劳,天天给果树浇水、施肥。看来孩子们是有他们的独到的见解的,我们应该善于引导他们,把他们的理解说出来,有时会是我们所没有理解到的。

  课文学完后,我问孩子们有什么想法,他们给猴子提了很多的建议:可以杏树、梨树、桃树、樱桃树都栽上,这样就能吃到很多水果了,有的说猴子那么勤劳,它的樱桃树一定会成活的……孩子们的理解太多了。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3:

  在教学本文时,指导学生先从看图说话入手,提示课题,并就题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在学生基本读通、读顺课文之前,学习生字新词以便疏通读书障碍,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好动、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点,而表演是他们喜闻乐件的一件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设计时比较多地采用了“表演”这一形式,而事实证明,“表演”能使学生主动投入课文阅读,通过读去体会文中语句。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体验,有助于他们更真切体察角色特点,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4: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全文共有9 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猴子种下梨树苗,就等着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写猴子轻信乌鸦、喜鹊、杜鹃的话不断改种果树。第九自然段写猴子总是拔了种,种了拔,结果什么树也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我在备课时,将这一课分为两个课时来教,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读通课文,能让学生知道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理解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次比赛,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先后出现了四组词语:

  第一组:梨树、桃树、杏树、樱桃树

  第二组: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樱桃好吃树难载 农谚

  第三组:乌鸦 喜鹊 杜鹃

  第四组:哇哇 喳喳 咕咕

  第一组果树名称,学生读完后,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果树?——指向生活经验,扩大概念。

  第二组农谚,学生反复读后,教师的追问转变了方向,你读懂了吗?——指向农谚意义的理解。这对七八岁的儿童来说,是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停留,需要点拨。

  第三组鸟类名称。

  第四组词语则是三种鸟类的叫声,学着叫一叫。

  四组词语都呈现后,让孩子们横着读,竖着读,反反复复地读。在读中,孩子们把最关键的,故事中的变化因素熟记于心了。让孩子们读词语时所受:“每一行里都有一个故事。”

  我认为作为二下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识字方法,因此在读课文讲故事中随文识字。第一自然段讲完后,孩子们发现:猴子种了梨树后,天天就干两件事:浇水和施肥。先范写“浇”,联系学过的生字采用换偏旁来帮助学生记忆,提醒学生,汉字绝大部分是形声字,形旁表义意思,声旁表读音;再范写“施肥”,演示古代“月”字的写法,说像一块挂着的排骨肉,告诉学生以后看到“月”字旁,就知道和肉有关系。讲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让孩子们说说这回猴子又做了哪两件事?——拔掉梨树,改种杏树。让孩子们拿出手指,和他一起书写“拔掉”“改种”,写“改”这个易错字时,一笔一划写,一边书空一边说笔画名称。

  但是本节课读得还不够充分。内容安排显得多了些,所以最后拖堂了两分钟,课堂上也没有留时间给孩子书写几个难写的生字。这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学习并改进。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5: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自我反思:

  1、授之以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学习的主人。《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的2、3自然段与4、5和6、7自然段的内容相近,结构相似,因此,教学中,我以2、3自然段的学习为例,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说说猴子为什么没种成杏树,最后落脚在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上,并让学生互相评议,学生个个都成为了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生字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采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记忆字音、字形,并把自己富有创意的记法告诉给其他同学,这样,他们学得轻松、快乐,记得也会更深刻。

  2、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而文题是文章的“窗户”,犹如传神的眼睛,教学中在题目处设置疑问,往往能抓住文章的主线,统领全文,因此,课的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如: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他种了什么果树?是怎样种的?结果怎样?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通读全文,找出答案,这样便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研究猴子种果树的过程,即“他是怎样种果树的”这一问题,带领学生精读课文,了解猴子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种植计划的错误做法,体验猴子的没有耐心、急于求成,最后落得个一事无成的结果。最后,通过让学生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果树也没种成,再回归整体,并通过“你有什么话想对猴子说”这一问题提升主题。

  3、注重朗读、积累

  朗读是学生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以朗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开篇须读,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读课文,力求全体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后再开讲。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以朗读的方式来检验学生是否读懂了课文,做到以读代讲,甚至熟读成育诵,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把书本上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反思范文02-15

猴子种果树语文教学反思01-16

猴子种果树的语文教学反思01-14

《猴子种果树》语文教学反思01-21

《猴子种果树》的教学反思优秀范文03-25

有关《猴子种果树》的语文教学反思02-01

猴子种果树的语文教学反思范文02-04

关于《猴子种果树》的语文反思02-12

《猴子种果树》语文课文教学反思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