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市》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4 12:18:51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山市》教学反思三篇

  《山市》教学反思之一

  这些天,我一直在教文言文,学生背不上,气死我也!私下问过不少学生,他们都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不仅要大量的背诵,而且课堂也较枯燥。为了让课堂呈现轻松、愉快的气氛,我在《山市》的教学中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山市》教学反思三篇

  1、较好地落实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懈地训练及反复的强调,使学生养成课前自主学习的习惯。本节课学生就在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基本能口译课文,这样就节省了大量的字词教学时间,为课堂上进行多种能力训练提供了时间的保证。具体授课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将学生的独创性融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对一些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无关,但又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则留给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课后查找资料的习惯。

  2、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平等对话,探究气氛浓郁,学生个性才能获得发展,潜能才能得到开发。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纵横驰骋,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诵读与积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学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中,除了强调诵读外,我还十分注意指导同学们对知识进行积累,归纳整理,对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温故而知新”的大加赞赏,意在让学生们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4、多种能力训练渗透其中。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注意了各种知识的综合,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与语感的培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提高。如“说”的训练,就有让学生讲故事,复述故事,谈感想等。

  《山市》教学反思之二

  《山市》是蒲松龄写的一篇文章,人教版《教学用书》建议《山市》的教学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我认为这点非常正确,便在“教学预设”时,采用了这样三个层次来准备落实想象力的发展:第一,以口头复述“孙公子说的‘孤塔耸起、城廓连亘、危楼入天’来发展学生描述景物的再造想像力”;第二,以推荐学生给上述三景物画插图来发展学生将语言转译为图景的空间想像力;第三,以给“又有早行者说的‘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扩展成语段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像力。

  这一次我设想还是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懂,我常用的整体阅读方法有学生自己看课文下的注解,朗读,老师的讲解,这么多种方法里,最常用的还是老师的讲解,我设想是先通过朗读,再通过学生自己看注解来解决一部分,然后老师再讲解一下,这样大部分的内容学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老师再询问是否还有存在的问题来扫清一些学生个别的问题。

  首先,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虽然正音没问题,但朗读的节奏存在问题比较多,所以,我范读了一遍,然后学生读,读起来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课文下的注解,昨天已经让学生回家把课文下的注解和文言文的原句对号入座——之所以采取这种方法,因为平常有些学生经常直接抄录整句的翻译,学生反而没有很好地了解注解。对于课文的翻译,虽然学生已经预习,上课时翻译时遇到的困难似乎也不多,但是很让人恼火的是时间依然是不够的,还是用了一节多。所以今后要让学生尽量在课前多预习课文,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

  《山市》教学反思之三

  1.注重学法指导。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文言文教学如何体现这一精神?本课教学中,从预习到到文本教学,都渗透了学法指导,再通过总结提炼,学生对文言文“注、顺、读、品、背、积”六字学法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假以时日训练,即可实现“不需要教”。

  但是,本堂课过于看重学法展示,照顾的面太宽,各环节挖掘不深,给人浅尝辄止之感,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如,学生预习中注和顺的检查,如能通过学生问疑方式进行,效果会好得多。

  2.加强朗读训练。对初学文言文的七年级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是基本要求,还要做到朱熹所说“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达到“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的境地。本堂课学生朗读比较充分,有个人读、齐读、默读、轻声读、赛读等,还安排了去标点朗读,效果较好。

  但是,本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文本上做得不够。如山市变化的层次性、观者的情绪变化等,没能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体悟。

  3.关照课外阅读。

  “课标”要求初中学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到260万字,而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见树木(文本)不见森林(课外阅读),学生课外阅读量难以达到课标要求。所以,本课教学前印发了四段有关海市蜃楼知识的阅读材料,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量,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必要的知识铺垫,为本课学习服务。由于学生课前了解了海市蜃楼产生的原因、条件、可能出现的地点等,所以,教学中无需解说,活动展开比较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