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乐不思蜀的典故

时间:2023-07-20 10:35:27 偲颖 素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乐不思蜀的典故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过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乐不思蜀的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成语:

  乐不思蜀

  拼音:

  lè bù sī shǔ

  释义: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是贬义词。

  出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近义词:

  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留连忘返

  反义词:

  归心似箭,安不忘危,一刀两断,饮水思源

  造句:

  哪知他人到了外国,就乐不思蜀,连信都不写回来了。

  出处: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於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译文:

  司马昭宴请刘禅,故意安排蜀国的节目,在旁的人都为刘禅的亡国感到悲伤,而刘禅却欢乐嬉笑,无动于衷。司马昭看见这种情形就对贾充说:“想不到刘禅竟糊涂到了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活到这时,也不能辅佐,何况是姜维呢!”贾充说:“不是如此,殿下您又怎么能吞并他呢。”

  有一天,司马昭问他说:"是否会思念蜀地?"刘禅回答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知道了这事,随侍刘禅的郤正就指点他说:“如果司马昭再问起时,你应哭泣著回说:‘先人的坟墓都葬在蜀地,我是天天都在惦念著。’”后来司马昭再次问他时,刘禅便照著郤正教他的话回答。司马昭于是说:“为何像是郤正的语气呢?”刘禅听了大惊,睁眼望著司马昭说:“您的话确实没有错。”左右的人都笑了。

  典故故事1: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帝曹奂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都城洛阳居住。魏帝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典故2:

  三国时期,为争夺统治天下的地位,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经典故事:乐不思蜀。其中,刘备统治的地方称为蜀。他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因此蜀国迅速走向衰落。最后,魏国大军攻入蜀国,刘禅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投降以后,刘禅他们被接到魏国居住,魏国封他为安乐公,还让他和以前一样生活,整日饮酒作乐。司马昭担心刘禅表面上装作很顺从,暗地里集聚力量将来消灭魏国,就想试试他。他请刘禅来喝酒,席间,叫人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想起了家乡,难过地哭起来。而刘禅却表现得很高兴,司马昭就故意问他:“你不想家乡吗?”

  刘禅随口说:“这里的生活很快乐,为什么要想蜀国?”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如果司马昭再这样问,你就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天天都想念那里。’这样司马昭就可能放我们回去!”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这个问题,刘禅就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哭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一看,便明白他是装出来的。以后,司马昭不再防备刘禅了。

  感悟:刘禅身为一国之主,居然因为贪图享乐而忘了国家,甚至连装着想念家乡都装不出来,实在可气可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弃自己的理想,不要贪图眼前的享乐而忘记了自己的追求。

【乐不思蜀的典故】相关文章:

乐不思蜀典故08-22

乐不思蜀的典故11-18

乐不思蜀之成语典故04-02

乐不思蜀的故事08-09

乐不思蜀成语翻译07-08

乐不思蜀成语的解释06-15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01-06

乐不思蜀歇后语08-11

乐不思蜀成语故事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