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

时间:2021-03-08 17:24:01 高一 我要投稿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

  箱子岩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同学们学习了《箱子岩》这篇课文是不是很想去箱子岩游玩一番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希望能帮到大家!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

  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dài) 高矗(chù) 烘炙(zhì) 罅隙(xià)

  B.疯癫(diān) 膘壮(piāo) 嘈杂(cáo) 杀戮(lù)

  C.兴奋(xīng) 轮廓(kuò) 缩颈(jǐng) 角隅(yú)

  D.蹶脚(jué) 痈疽(yōng jū) 溃烂(kuì) 澧州(lǐ)

  答案:B

  提示:B项“膘”应为“biāo”。

  2.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 罅隙 疯癫 堕落

  B.硬弩 蹂躏 煜煜 募兵

  C.蹶脚 痈疽 澧州 斑驳

  D.崭削 高矗 杀戳 轮廓

  答案:D

  提示:D项“杀戳”应为“杀戮”。

  3.对下列各组词语的释义有误的一组是( )

  A.青黛:青黑色。 烘炙:烘烤。

  B.膘壮:肥壮。 贫俭:节俭。

  C.蹶脚:摔跤。 痈疽:毒疮。

  D.角隅:角落。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答案:B

  提示:B项“贫俭”应为“贫乏”。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的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答案:B

  提示:题中“坟地”“残碑”“枯水”,渲染的是一种凄凉的气氛。A项“五彩”“夕阳”“烘炙”渲染的是一种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谐,故A、D两项要排除。C项虽也有“枯草”“落叶”之凄凉感,但既然“崖壁在江对岸”,那“字迹模糊”就显得不合情理了,不能作答案。只有B项,“冷”“萎落”“瘦削”含凄凉感,与原文气氛一致,为正确答案。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组是( )

  A.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嘭嘭嘭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

  B.原来这些青年人百日里划了一整天船,看船的已慢慢散尽了,划船的还不尽兴,并且谁也不愿意扫兴示弱,先行上岸,因此三只船还得在月光下玩个上半夜。

  C.即如号称东亚大国的一片土地,也已经有过多少次被从西北方远来沙漠中的蛮族,骑了膘壮的马匹,手持强弓硬弩,长枪大戟,到处践踏蹂躏!

  D.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方法,就可以使这些人心中感觉一种“惶恐”,且放弃对自然和平的态度,重新来一股劲儿,用划龙船的精神活下去。

  答案:D

  提示:D项中句号应改为问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那一天正是五月十五,河中人过大端阳节。箱子岩洞窟中最美丽的三只龙船,早被乡下人拖出浮在水面上。船只狭而长,船舷描绘有朱红线条,全船坐满了青年桨手,头腰各缠红布。鼓声起处,船便如一枝没羽箭,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河身大约一里路宽,两岸皆有人看船,大声呐喊助兴。且有好事者,从后山爬到悬岩顶上去,把“铺地锦”百子鞭炮从高岩上抛下,尽鞭炮在半空中爆裂,形成一团团五彩碎纸云尘,彭彭彭彭的鞭炮声与水面船中锣鼓声相应和。引起人对于历史回溯发生一种幻想,一点感慨。

  6.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主要侧重描写了什么场面?

  7.给这一段场面描写划分层次。

  8.这段场面描写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案:6.五月十五日,大端阳节的赛龙舟场面。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概括时应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语透露出的信息。

  7.这一片段的场面描写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从“那一天”到“在平静无波的长潭中来去如飞”),正面描写三只龙船上的青年桨手。第二层(从“河身……”到“一点感慨”),侧面写观众呐喊助威。

  提示:此题旨在考查对文章结构的理解,要对文章描写的内容加以概括分类。

  8.这一场面描写使用了烘托和对比的手法。

  提示: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要结合文章描写的内容,并且要熟悉各种常见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祈 求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阳光普照群山,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猛烈爆发: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后来又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它从不躲避风雨。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鹰架距我不到三米。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楞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扔向那只埋头的鹰,他一定不知道他做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然而那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鸣音。它的声音在颤抖。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下。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刚刚死去。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虽然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高飞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作品写南方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对比,以反衬鹰的敏锐与高傲。

  B.作品写年轻的鹰茫然冷漠与苍老的鹰高傲暴烈,用意在于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将失去灵魂。

  C.作品描写遭到欺辱后的鹰的动作、眼神和鸣音,使其内在的精神和性情得到了充分展示。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作品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10.散文开篇,作者选择了“长城”这个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用意?

  11.文中小孩欺辱苍老的鹰时,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这表明了年轻的鹰的哪些特点?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12.看到小孩欺辱苍老的鹰以及鹰的痛苦和无奈,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过心头”?

  答案:9.CE

  提示:A项,反衬的应是鹰是“飞翔的精灵”“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B项,苍老的鹰并没有失去灵魂。D项,“对……摧残个性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在文中没有根据。

  10.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个场景中,特定的景物使作者产生由鹰及人及民族的联想,使作者产生内心的震撼,这震撼不仅仅是对于鹰,更是对于中国人、中华民族鹰一般的爆发的力量和奋飞冲天的豪迈气概的深刻感受。

  提示:注意一些关键词:场景、象征、中华民族、联想、震撼或爆发。

  11.从文中可以看出,“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它展翅,只不过是为了“站稳”,它的目光“冷漠”,是缺乏“鹰”的情感;而“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茫然”表明它从未曾飞翔,不知所措;“目光投向远方”,表明它还有着祖先的血脉,仍然有着对蓝天的向往。作者要表明的是:不要人为地制造能力退化,而要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提示:注意关键词语:人工孵化、情感、未曾飞翔、向往、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最后一个词语是关键。

  12.苍白、强烈、冷冷,形容作者悲怆之深:一方面,愚昧(无知)竟然会使人变得如此残忍;另一方面,苍老的鹰,这高傲、凶猛的生灵,却被铁链锁住无法高飞,且当尊严受到冒犯时无法还击。这里,有对愚昧者的怨愤,也有对奋飞者厄运的同情。

  提示:愚昧、残忍、怨愤;奋飞者、同情,意思对即可,其中“怨愤”“同情”是关键。

  13.按照例句的句式(若只因为……就……,无异于……)仿写一个句子,用另一比方评论另一事物。

  例:一本书,若只因为是由大出版社印行的就去买它,无异于买一套由好裁缝缝制的却并不一定合身的衣服。

  示例:①一个人,若只因为是经常出入于某高等学府就对他崇拜,无异于见庙中泥胎就跪拜但并不一定是叩拜真神。②对某人,若只因为有著名学府的文凭就认定他是才俊,无异于见鱼目是圆的就珍视却并不一定是珍珠。

  提示:此题是考查我们运用句式和修辞的能力。这种题有三个突出特点:①没有规定话题,可以任意选择,但应注意“一本书”三字,暗示话题应选择某一人或事物。②给出了句式要求,要按照“若只因为……就……,无异于……”的句式仿写。从句式总体来看,这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第一个分句是一个因果关系的紧缩复句,第二分句还存在转折关系,仿写的句子应该符合这个要求。③从内容上看,是对人们某种思想认识或行为的批评否定,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具体表现在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仿写的句子也要与这个意思吻合。④针对这种思想认识或行为进行评价时,要运用一个比喻来类比,比喻也应该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的。这样,答题自然就比较准确了。

  14.(2007江苏高考,19)一位学者指出,“○”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它形简而意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1)切合原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

  答案:示例:(1)不要让“○”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

  (2)“○”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

  (3)“○”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园。

  (4)无家可归的“○”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提示:要注意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方法,同时语意的表达要切合原意。

  15.沈从文曾说过:“我的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他的语言好像都与水有关,清秀,有灵气,纯洁,看不出有半点杂质。我们要学习这种来自生活的有生气的语言。请写一篇与水有关的文章,500字左右。

  提示:可以直接写水,写成优美的散文,也可以写自己与水有关的经历。注意在语言上要学习沈从文的风格。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箱子岩》】相关文章: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陈情表》12-07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淝水之战》12-08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兵车行》11-01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段太尉逸事状》12-08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巩乃斯的马》10-30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兰亭集序》10-11

高一语文同步检测试题之《梦游天姥吟留别》10-23

阅读题:箱子岩04-20

高一的语文下册模块检测试题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