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时间:2021-02-28 13:54:40 高三 我要投稿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基础知识与语言文字运用 (18分)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诺言nuò 蜕变tuì 贤慧 义愤填赝

  B. 拙劣 zhuō 单薄báo 敲诈 提心吊胆

  C. 岑寂 cén 笞刑chī 黯淡 浅尝辄止

  D. 恫吓xià 嫉恨jí 陷阱 训练有素

  2.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英国政府如此长久地锻造出的锁链要用来 我们了,我们该何以抵抗?还要辩论吗?……我们的 已身在疆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 呢?……在这场斗争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 我,不自由,毋宁死!

  A. 桎梏 人民 隔岸观火 关于

  B. 桎梏 同胞 袖手旁观 至于

  C. 束缚 同胞 隔岸观火 关于

  D. 束缚 人民 袖手旁观 至于

  3. 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憎恨

  其志洁,其行廉 廉:正直

  B. 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壁:扎营驻守

  于是信、张耳详弃旗鼓,走水上军 详:假装

  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兵:战争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伐:功业

  D. 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 却:后退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罢:疲惫

  4.下面对有关作品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台词反映人物心理,“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句台词说明鲁侍萍对周朴园不是已经全无感情。

  B. 面对爱斯梅拉达举过来的盛水的葫芦,伽西莫多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这颗眼泪为感激爱斯梅拉达的宽恕而流。

  C. 《史记》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三国演义》的若干情节都能活现人物性格,如关羽,千里走单骑见其忠,温酒斩吕布见其勇,华容道释曹操见其义。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我们该记得贾岛曾经一度是僧无本 。所以一切属于人生背面的、消极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都可溯源到早年在禅房中的教育背景。

  ①形貌上虽然是个儒生 ②则现在的贾岛

  ③我们若承认一个人前半辈子的蒲团生涯

  ④骨子里恐怕还有个释子在

  ⑤便与他后半辈子完全无关

  ⑥不能因一旦返俗

  A . ②①④③⑥⑤ B. ②⑥⑤③④① C. ③②①④⑥⑤ D. ③⑥⑤②①④

  6. 1961年,丰子恺在江西吃到地方菜“鱼头鱼尾羮”后,创作了这幅漫画。下面有关画面相关信息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 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B. 有志者事竟成,强调贵在坚持。

  C. 画面背后,也透出生活的艰难。

  D.“雅属”是谦词,希望对方指正的意思。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 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C.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 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8.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A. 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 B. 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 九年,以病罢 D. 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9.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4分)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3分)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3分)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成都书事(其二)

  陆游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

  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

  樽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50岁左右,当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陆游在他幕下任参议官,住在成都,身居闲职。

  (1)律诗受格律制约,常常变动词的位置,打破常规句法。请按常规语法,写出颔联句序。(2分)

  (2)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未恨”的情感?请加以分析。(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_______________。(《论语季氏》)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_______________。(《孟子》)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 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

  (6) _______________,以望复关。(《诗经卫风氓》)

  (7)笔落惊风雨,_______________ 。(杜甫《寄李太白二十韵》)

  (8)高山仰止, _______________。(《诗经车辖》)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马温

  ①我对我说:“明天我还要这样虚度。”

  ②这是在给我自己鼓劲,我在犒赏自己,或也许只是想放自己一马,让我仍可从容不迫地虚度,和从前一样。

  ③从前我虚度过什么呢?我在作文簿上写出幼稚但充满真诚的排比句,在长满杂草的中学操场上,一脚将足球踢过中线。我虚度了露天电影,虚度过广场集会,虚度了古籍书店里的打折旧书,虚度过历史行将变轨的重要时点,虚度了赤脚挑河泥肩膀疼痛的那个上午,虚度过江边码头游泳的晃晃荡荡的傍晚,虚度了黄山日出,也虚度过泰山经石峪那些隶体的大字,虚度了小说手抄本中的女孩和她朗诵的诗句,虚度过私人聚会桌上只有油炸花生米,被我虚度的还有“1812:枪骑兵之歌”、“马贩子科尔哈斯”,一些肥皂剧我也没放过。

  ④虚度让我活着并活得开心。我的少年、青年、中年和我当前深陷其中的老年,每个阶段我都留下笑眯眯的照片。这些照片证明我一直快乐,还证明虚度并非步入人生歧途需要挽救和痛改。不要说什么情何以堪,不就是过日子,过得松弛点么?巴西世界杯,那些将点球踢飞的名将,俱是因为想让他的临门一脚力挽狂澜、石破天惊、永垂青史,于是,在那一秒,足球的轨迹被这沉重的意义篡改了。

  ⑤我的个人经验是,当我想要赋予日子意义时,这个日子要么虚假失真,要么夸张矫情,受折磨的是我,活得好累啊,艰难度日啊!

  ⑥意义不是我的人生唯一可穿的衣服,我还可以穿树叶,穿动物的毛皮,穿废旧报纸,甚至,什么也不穿,天天日光浴。

  ⑦昨天我没有看一页书,却写了比一千字还多的文字。这件事短暂地阻击了我的蹉跎习惯,并让我的昨天呈现出某种意义。可是,不阅读却写出那么多废话,这是意义呢还是算无聊?——除此之外,关于昨天我想不起更多细节了。日子一经虚度就变得模糊不清。虚度经不起回忆,虚度的日子在回忆中丧失清晰度和完整性。虚度的反面,有一种人生,可以无限次地被回忆,他的每一天都有清晰描绘,每件事都有来龙去脉,像实验室里的小白鼠,每天被观察,时刻被记录。

  ⑧如果我不希望我的人生被如此观察和记录,那么,我必须让自己成为一只野外的小老鼠。我不隶属于某个医学实验室,我有自己的洞穴,我在狗尾巴草和薄霜中自由呼吸,无论我是雄性还是雌性,我都操着乡音向异性表达柔情蜜意。我有充足的权利虚度属于我的生命,我既然不喜欢意义,那就恳请意义不要来碰我,我既然喜欢日复一日看不出意义的日子,那就由着我,由着我这样活着吧。

  ⑨我虚度过太多太多,简直,我就是虚度了人生,虚度了这个世界。我不会直接说我的人生毫无意义,我只是说我在虚度。我不否认,许多秘密在虚度中钻出地表,许多情感在虚度中长出触须,许多语言在虚度中赢得好感,许多行为在虚度中放肆演出,而许多意义也在虚度中次第浮现——很悲剧,我还是没能躲开“意义”对我的侵袭和拥抱。意义有很强的黏性,哪儿有人生,意义就来攀爬,像爬山虎对一面山崖的覆盖和侵占。

  ⑩荷由几个部分组成:露出水面的是荷叶,荷叶之上有荷花,荷花谢了就结出莲蓬,还有埋在淤泥中的藕。藕深藏不露,而荷叶招摇,荷花粉艳,莲蓬又是羞羞答答,它们都可拿来寓意某种生活态度与立场。藕虽然有哲学家的深奥,同时也有大小姐的古怪脾气,采藕人穿着防水服,一番踩找和拉扯,才将它拔起来见了天日,可是藕却不给人好脸色,肮脏脏的泥巴糊了一身,不论它是否代表意义,不论这种意义是否深刻,我都不选它。我的倾向是选择荷叶。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啊摇地摇成一把亮晶晶的玉珠,这样幼稚的游戏,荷叶总是做不厌。你也可以说它是无聊,你也可以说这很有趣。

  (选自《散文》2014年第10期,有删改)

  13.通读全文,概括作者笔下“虚度”的特征。(4分)

  14.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样的作用?(6分)

  15.请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表达特色。(4分)

  16.请探究结尾处“你也可以说它是无聊,你也可以说这很有趣”两句话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三国史话》楔子

  吕思勉

  ①“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是宋朝陆放翁先生的诗,所说的`便是现在的说书。将说书的人所用的底本,加以润饰以供众览,就成为现在的平话了。平话俗称小说,亦谓之闲书。虽然是用以消闲的,然而人们的知识得自此中的,实在不少。

  ②现在中国的书籍,行销最广的,是《三国演义》。据书业中人说,它的销数,年年是各种书籍中的第一。这部书有些地方,渲染得很有文学意味,如赤壁之战前后便是;有些地方,却全是质实的记事,简直和正书差不多。这就显见得其前身系说书的底本。说得多的地方,穿插改造得多了;说得少的地方,却依然如故。

  ③我在学校中教授历史多年,当学校招考新生以及近年来会考时看过的历史试卷不少,有些成绩低劣的,真“不知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问及三国史事,却很少荒谬绝伦的。这无疑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他们未必个个人自己读,然而这种知识,在社会上普遍了,人们得着的机会就多,远较学校的教授和窗下的阅读为有力。这可见通俗教育和社会关系的密切。

  ④老先生们估量人们知识的深浅,往往以知道的、记得的事情多少为标准。讲历史,自然尤其是如此。但无意义的事实,知道了,记得了,有什么用处呢?尤其是观点误谬的,知道了,记得了,不徒无益,而又有害。而且平心论之,也不能算知道史事。因为历史上的事实,所传的,总不过一个外形,有时连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们根据事理去推测它、考证它、解释它。观点一误,就如戴黄眼镜的,看一切物皆黄,戴绿眼镜的,看一切物皆绿了。我们在社会上,遇见一个人、一件事,明明是好的,却误把恶意猜测他,就会觉得处处可疑;明明是坏的,却误当他好的,也会觉得他诚实可靠。历史上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⑤从前论史的人,多说史事是前车之鉴。这话很易为人们所赞许,其实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们所谓相同,都不过察之不精,误以不同为同罢了。

  ⑥真正硬摹仿古人的自然不多,就是事实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识,总是他所知道的、记得的事情铸造成功的。知道的、记得的事情一误谬,其知识自然随之而误谬了。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历史,倒还不重在知道的、记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矫正从前观点的误谬,自然是就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讲论,要容易明白些,有兴味些。

  ⑦三国时代,既然是人们所最熟悉的,就此加以讲论,自然最为相宜。所以我想就这一段史事,略加说述,或者纠正从前的误谬,或者陈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我只是一点抛砖引玉的意思,希望以后人们能注意到这一方面的渐多。

  17.简析前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

  18.简述第④段的思路。(6分)

  19.就来看,写作《三国史话》的目的是什么?(4分)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在私欲和功利盛行的环境中,常识往往被颠覆,伪常识甚至反常识得以大行其道。比如,天上不会掉馅饼,是常识,但太多的人总希望得到某些机缘,不但拥有了馅饼,而且是大号的、特大号的馅饼。再如,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成长,是常识,但绝大多数人坚信,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好的学校。又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常识,但相当数量的人,偏偏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相关文章:

高三期末语文作文06-25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04-01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08-24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题09-25

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题03-23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09-09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03-10

高三期末语文作文2篇07-29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题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