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秋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2021-02-27 09:38:46 高三 我要投稿

2015年秋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导语: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和小编来看看2015年秋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5年秋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

  (1)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4) ,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

  (5)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6)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民主协商对话

  受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公共教育体制,都是由政府举办并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因而具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公民在向国家纳税之后,只能无条件地接受由政府设立的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他们对于公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没有任何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受。此外,由于政府的垄断,公立学校的办学完全根据政府的计划进行,而不必直接面对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的竞争,对于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可以置之不理。针对政府垄断学校教育供给的局面和政府漠视家长和学生教育需求的状况,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社会公众是政府顾客”的理念,坚持“顾客至上”。认为政府的职责就是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回应性的教育服务,要尊重并赋予顾客应有的权利,坚持“顾客导向”,以“顾客满意”为宗旨。

  然而,新公共服务理论也认为,与政府互动的并不简单地是顾客,同时还是公民。与政府直接交易的人的确可以被视为顾客,但从政府那里接受一种职业服务——例如教育——的人则可以恰当地被称之为当事人、公民。公民不只是顾客,他们是“所有者或主人”。正因为接受政府服务的人是“所有者或主人”,而不单纯是“顾客”,因此,有权参与决定政府提供哪些公共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公共服务,以及以什么方式提供公共服务等等,而不单单是处于服从、被动接受的地位。换言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应该坚持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积极回应公民的要求,倾听公民呼声,方便公民选择,鼓励公民参与,部门绩效评价以公民为主体等。

  教育领域的民主协商对话要求公民成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让公民来参与教育决策的制定,让公民和政府共享政策制定的权由;关注教育政策的回应性,建立公民表达教育利益和诉求的畅通渠道,培养公民的教育责任意识。实践还证明,只有注重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的公众参与,政策制定才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政策的实施才具有效力。对政府而言,则应该致力于搭建舞台。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的沟通对话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和公众民主参与的决策机制,以确保政府与公众进行无拘无束、真诚的对话,共商教育公共事务应该选择的发展方向,而不只是政府官员或公务员在主观臆想。只有这样,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才能实现。

  另外,作为教育公共事务当事人的公民有责任主动关注教育发展状况,参与政府的教育管理活动,在活动中推动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实现教育效能的最大化。通过政府与公众良好的沟通对话机制,通过与政府的全面接触,通过这种各方力量都能参与公共政策的计划和决策的机制,可以使政府部门及时了解到公民的教育需求、愿望和抱怨,获得大量反馈信息,提高政府对外在环境的敏感度和回应性,更好的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共事业的参与热情,满足公众的尊重需求和表现需求,也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认知、理解和忠诚感,形成政府与公众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围。

  因此,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新背景下,教育的公共服务性要求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机关以民主协商对话的方式提供教育服务,同时致力于建立各种行之有效的、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机制。这样做,才能推动政府对教育负起责任,同时满足和尊重了公民合理的教育需求,形成了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良好信任与合作关系,共同促进教育的发展。

  (摘自《教育与管理》2014第9期)

  1.对于“教育公共服务”必须“民主协商对话”的理由,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二战以后,由政府举办的公共教育体制,在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时,有强烈的国家垄断色彩。

  B公立学校由于政府垄断,只需根据政府计划办学即可,不必直面学习者的选择和同行竞争。

  C.由政府垄断的教育,漠视家长和学生的教育需求,不符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顾客至上”观念。

  D.公共教育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顾客,还是公民,是主人,有权选择教育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传统公共行政的影响F,公民只能被动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教育服务,无从主张自己的教育需求。

  B.在教育公共服务中,公民不只是与政府进行直接交易的'顾客,还是纳税后接受政府职业服务的主人。

  C.在教育领域实行民主协商对话,必须让公民作为制定与实施教育政策的主体,享有教育政策决定权。

  D.公民参与教育决策,不仅要有权力意识,还要有责任意识,要主动关注、推动、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教育公共服务领域,应该消除传统公共行政国家垄断的影响,坚持新公共管理理论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

  B.实践证明,如果不让公众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那么教育政策就没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实施起来就没有效力。

  C.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共利益属性,政府就必须搭建舞台,确保与公众就教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进行真诚对话。

  D.政府与公众良好的通对话机制,可以改善教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最终目的是使公众加深对政府的忠诚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洽字元德,临江之清江人。洽少颖异,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指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屠之说,无所不读。熹嘉其笃志,谓黄干曰:“所望以永斯道之传,如二三君者不数人也。”

  时行社仓法,洽请于县,贷常平米三百石,建仓里中,六年而归其本于官,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不正,弊日甚,洽请行推排法,令以委洽。洽于是令民自实其土地疆界产业之数投于匮,乃筹核而次第之,吏奸无所匿。其后十余年,讼者犹援以为证云。改袁州司理参军。有大囚,讯之则服,寻复变异,且力能动摇官吏,累年不决,而逮系者甚众。洽以白提点刑狱,杀之。有盗黠甚,辞不能折。会狱有兄弟争财者,洽谕之日:“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辞气恳切,讼者感悟。盗闻之,自伏。

  郡守以仓廪虚,籍仓吏二十余家,命洽鞫之,洽廉知为都吏所卖。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洽度守意锐未可婴,姑系之,而密令计仓庾所入以白守日:“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若以罪胥吏,过乃可免。”守悟,为罢都吏,而免所籍之家。知永新县。一日谒告,闻狱中榜笞声,盖狱吏受赇,乘间讯囚使诬服也。洽大怒,亟执付狱,明日以上于郡,黥之。

  洽自少用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平居不异常人,至义所当为,则勇不可夺。居闲不言朝廷事,或因灾异变故,辄颦蹙不乐,及闻一君子进用,士大夫直言朝廷得失,则喜见颜色。所交皆名士,皆敬慕之。

  (节选自《宋史张洽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B.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C.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入/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D.君之籍二十余家者/以胥吏也/今校数岁之中所人/已丰于昔,由是观之/胥吏妄矣/君必不忍受胥吏之妄/而籍无罪之家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注是指用来阐释经义的文字,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解说古言使人容易通晓。

  B.浮屠是印度古文字梵文的译音,有佛教、佛教徒、佛塔等不同意义,文中指佛教。

  C.仓廪在古代是指储藏谷物的仓库,它是专为灾荒之年用于赈济百姓而设立的。

  D.黥,文中指古代的一种刑法,即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因此也称作“墨刑”。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洽潜心学问,深得老师赏识。他探究《六经》传注等典籍的奥妙,阅读诸子百家、山经地志等书;他跟从朱熹读书,志向坚定,得到朱熹的赞赏。

  B.张洽善于变革,百姓因而受惠。当时施行社仓法,他向县里请求,借米三百石,在里中设立粮仓,乡里人因此受益;他推行推排法,解决了土地分界不清的弊端。

  C.张洽坚守正义,办事讲究策略。在袁州期间,他亲自审讯翻云覆雨的大冈犯和狡猾的盗

  贼,将二人杀掉;他运用计策惩办了贪婪的都吏。

  D.张洽敢于担当,为朝廷分忧。凡是遇上按义理应当去做的事,他就奋勇向前;凡是遇到

  灾异变故,他就闷闷不乐;而当听说士大夫们直陈朝廷得失,他就喜形于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讼于官,冒法以求胜,孰与各守分以全手足之爱乎?(5分)

  (2)都吏者,州之巨蠹也,尝干于仓不获,故以此中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②仗下:借指朝堂。

  8.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说明。(5分)

  9.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

  (2)《氓》 -诗中表现女子对氓因婚事推迟而进行的解释的诗句是:“____, ”,表现女子的善良、天真。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我回答海英说。

  “老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林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林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真是无巧不成书。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选自2014年第3期《北京文学》)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心,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风尚。

  B.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说“真作假时假作真”这句话,是因为“我”实在看不惯海英和玉莹的做法,包含着“我”对海英的强烈不满和对玉莹的无限同情,

  D.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E.“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2)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6分)

  (3)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6分)

  (4) 本文标题为“隐瞒”,有人认为也能以“真相大白”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新*课*标*第*一*网缘故。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秋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相关文章: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08-25

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09-03

2015年秋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10-04

高三语文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题03-08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03-08

高三语文上册单元过关测试题03-10

高三语文2017年上册期中试题08-30

高三语文上册单元验收测试题09-04

初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