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

时间:2021-03-09 10:54:42 高二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

  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要认真复习学过的语文知识点,还要在课下多做题,这样才能更好的掌握考试知识点,下面梳理了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供大家参考借鉴。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远去的邮驿

  陈芳烈

  在我国,邮驿通信从有确凿文字记载的商朝算起,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了。邮驿是古代官府为传递文书、接待使客、转运物资而设立的通信和交通机构,它有三大特点:一是官办、官用、官管;二是以通信为主体,融通信、交通、馆舍于一体;三是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接力传递方式。历代王朝都很看重邮驿,称其为“国脉”。

  唐代的官办邮驿遍设于交通线上。一般是30里一站,既办通信,又为驿夫和旅客提供食宿。公元630年前后,共有驿夫18 000多名,专事传送公文和军情。

  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中所写到的邮驿颇为传神:“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关山飞雪,一片迷茫,不见烽烟,烽火联系中断了,而军情火急,唯靠驿夫加紧催马传送军书。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在繁荣的汉唐时期,那里“十里一亭,五里一邮”,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驿道上传送着各种公文、书信。其中,还有角上插有羽毛的信,就好比是今日之“加急”快件,驿骑们必须快马加鞭,急速进行传递。

  1987年在敦煌发现的悬泉置便是一个著名的古代邮驿。在那里存有数万片简牍,其中大部分都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在那价值连城的敦煌遗书中,书信占有一定比例,内容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当年邮驿之盛、丝绸之路之繁华,在这些被尘封的信牍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迢迢驿路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兴衰,以及因战乱而给国家和黎民造成的灾难。在敦煌遗书中,有一封《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吐蕃全面攻占河西前的诸多信息,引证和补充了历史。

  古代的驿道,大都是为官府服务的,民间的书信往来十分艰难。唐代杜甫有“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的诗句,表明了民间通信不畅的现实情况。

  在描述邮驿的文字里,有“古驿通桥水一湾,数家烟火山榛菅”以及“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类对古代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是,所有这一切都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所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唐玄宗命人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修建黄花驿,后据考证,竟是为了迎接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果老进京而设置的。

  贵州巡抚佟凤彩曾上书皇帝,列数当年驿夫的苦难,说“夫抬一站,势必足破肩穿;马走一站,也必蹄瘸脊烂”。

  古代的驿路早已离我们而去,交织着繁盛与悲凉的邮驿历史仍停留在史学家们的历史故事和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供后人回味那“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情景。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邮驿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在我国最迟产生于商朝,其功能以通信为主,融通信、交通、馆舍为一体。

  B.邮驿是官办、官用、官管的通信、交通机构,被称为“国脉”,在当时的社会十分重要。

  C.邮驿见证了很多朝代的兴废存亡,也直接体现了战乱给国家和百姓造成的灾难。

  D.邮驿给百姓带来苦难和沉重负担,清朝佟凤彩曾上书皇帝,谈论到驿夫生活的苦难。

  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文中说的是《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提供了战争前的信息,邮驿无法直接体现战乱带来的灾难。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邮驿传递采用人力或人力与物力相结合的方式,如唐代诗歌“十里一走马”就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

  B.唐代的邮驿一般是30里一站,主要功用是通信、提供食宿等,而其中驿夫的工作主要是传送公文和军情等。

  C.敦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也是邮驿比较繁盛的地方,如唐代,这里的邮驿很多,有序地排列在丝路沿线。

  D.处在秦岭的群山奇峰之中的为迎接神话人物进京而修建的黄花驿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不关心百姓疾苦的现实。

  解析:选A。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体现了物力在当时处于主要地位的特点”错误,文章引用诗歌主要是为了说明传递军书的紧急状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上插上羽毛的信件是重要信件,就像今日的加急快件,时间不能耽误,需要驿骑们快马加鞭,迅速送到目的地。

  B.敦煌的悬泉置是古代著名的驿站,1987年被发现。那里存有大量简牍,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传递过程中的书信。

  C.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的敦煌遗书中的书信涉及当时敦煌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些书信可以作为研究敦煌历史的史料。

  D.描写邮驿的文字中有对古驿站风光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但这些描写难以掩盖邮驿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和沉重负担。

  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最重要的部分”错误,原文说的是“大部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 自言尝遇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栖焉。因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至阙下。留止禁中月余,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海之主,当以致治为念,奈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止,诏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待之甚厚。九年复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琪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抟居华山已四十余年,度其年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遣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憩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已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六隐逸上》,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B.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C.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D.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解析:选D。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句中的代词、名词等关键词,然后根据上下文大意断句即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辟谷:指不食五谷,是道家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绝谷等。

  B.黄白术:产生于中国战国时代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该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C.陛辞: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宋代官员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辞行。

  D.朝觐:在本文中指臣子朝见君主,另外,也可指宗教徒朝拜圣地、圣像等。

  解析:选B。黄白术是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制取“黄白”的方法技术,即称“黄白术”。B项中的解释是“黄老之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抟年轻时积极向学,精通经史百家之言,而且颇有诗名,后来考进士落第,于是不再求取功名利禄,而是寄情山水。

  B.陈抟自称入道得到了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的引导,他在武当山九室岩修道二十多年,经常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

  C.陈抟因修道而名气很大,周世宗留他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后才放他回去,后来还让朱宪顺路给他带去许多帛和茶叶。

  D.陈抟是个明大理之人,他劝周世宗“以致治为念”,对宋琪等说,天下太平时期君臣应该同心同德,振兴教化,而不应致力于修道。

  解析:选B。根据原文可知,陈抟一睡就一百多天不醒是在少华山石室中。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日益。(5分)

  译文:

  (2)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5分)

  译文:

  答案:(1)(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

  (2)(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陈抟字图南,亳州真源人。(陈抟)才四五岁时,在涡水岸边游戏玩耍,有青衣妇人给他哺乳,从这以后(陈抟)越来越聪明有悟性。等长大后,他读经史百家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一点都不会忘记,很有诗名。后唐长兴年间,进士考试中落第,于是不求俸禄官职,而以山水为乐。他自己说曾经遇见孙君仿、麞皮处士二人,他们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对陈抟说:“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陈抟就前往那里居住。于是他在那儿服气辟谷修道二十多年,只是每天饮几杯酒而已。(后来)移居华山云台观,又居住在少华山石室中。每次入睡,多是一百多天不醒。

  周世宗喜好道家金银炼丹术,有人把陈抟的姓名上奏朝廷。显德三年,周世宗命令华州把陈抟送到朝廷。(周世宗)留陈抟在皇宫中居住了一个多月,慢慢地询问他的道术,陈抟回答说:“陛下是四海的君主,应当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思考的事,怎么能留意炼丹这样的事情呢?”周世宗没有责怪他,任命他为谏议大夫,陈抟坚决推辞不接受。知道陈抟没有其他法术后,周世宗就放他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下诏让华州长官逢年过节慰问陈抟。显德五年,成州刺史朱宪向皇帝辞别赴任时,周世宗让他带五十匹帛、三十斤茶叶赐给陈抟。

  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陈抟来朝廷觐见,太宗对他很优待。太平兴国九年,陈抟再次来朝廷觐见,皇帝对他的礼遇更加隆重,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追求权势利禄,正是所说的方外之士啊。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推算他的年龄将近一百岁了。陈抟自称经历五代的离乱,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觐见。与他交谈,很有收获。”于是派中使送陈抟到中书省,宋琪等人从容地询问陈抟说:“先生得到的清静无为的修养之道,可以传授给别人吗?”陈抟回答说:“当今皇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仪表,博古通今,深通治乱之道,真是有道德仁义圣明的君主。现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振兴教化、治理天下的时候,勤奋修炼,没有比这个任务更重要的了。”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上。皇上对陈抟更加器重,下诏给陈抟赐号“希夷先生”,并赐给他一套紫衣,留他住在皇宫,命令官吏扩建修葺他所居住的云台观。皇上多次与陈抟赋诗唱和,几个月后放他回山。

  端拱初年,陈抟忽然对弟子贾德昇说:“你可以在张超谷凿石造间洞室,我将要在那里休息。”端拱二年秋天七月,石室造成了,陈抟亲自写了数百字的奏表,其大概是说:“臣陈抟命数到了终结的时候,圣朝难以依恋,随后将在这个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陈抟)到了那个日期就去世了,过了七天身体还有余温。当时有五种颜色的彩云掩盖堵塞洞口,整整一个月未散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 村①

  梅尧臣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②论。

  【注】 ①深秋时节,诗人从遭遇水灾的淮河边经过,见沙洲上的小村子,有感而发,写下此诗。②版籍:交纳租税的户籍。

  8.诗歌颔联的“寒”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寒”是冷的意思。用一“寒”字,既写出鸡已冷得瑟缩可怜,又点明季节已是深秋。为下面写老头自己没有裹体的衣服,用自己的身体为孙子取暖做铺垫。

  9.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答案:诗中通过诗人从一个小村落看到的情景,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的悲惨状况,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强烈不满。前三联叙诗人之所见,真切、自然、不加渲染,在客观的描述中,渗透着诗人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同情;最后两句为诗人的悲叹和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含蓄而委婉,使全诗的主题得到升华。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写氓接女主人公前进行了占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氓占卜的过程和结果。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战争悲壮、残酷的气氛。

  解析:易错字“锱铢”“筮”“咎”“燕”。

  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无疾而终

  周大新

  瞎爷并不是全瞎,瞎爷的右眼还凛凛睁着,放出箭一样的光。

  瞎爷的左眼瞎在他九岁那年。一场高烧之后,瞎爷忽然向他爹娘报告:我的左眼看不见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

  未料爹娘哭得正伤心时,他慢腾腾开了腔,说:“爹、娘,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才弄坏了我一只眼?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吧?”两位老人听到这番话后先是惊住,后来想想也在理,遂止住了眼泪。

  瞎爷于是继续向高处长。

  瞎爷的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但又想让他识些字,便求了相邻的一家富户,让他每日去那家的塾馆里旁听私塾先生讲课。可只听了一年,那家便不让他再去,理由是他记性太好,和那富户的孩子相比,很显出那家孩子的笨来。爹娘于是就叹息自家的穷。他说:“娘,你甭伤心,你们已经生法送我去读了一年书,我如今也已经识了些字,我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吧?”

  爹娘听了,觉得也是,便不再自怨自艾,心情恢复如初。

  瞎爷长到娶亲的年纪,因为瞎了一只眼,媒婆们就很少上门,这很让他的爹娘着急。一日,邻居七娘来,说从鲁山那儿逃荒到北庄的一家人,想嫁女儿,而且提的条件很低,只要男方家里有吃的就行,只是那姑娘嘴唇有些毛病,先天豁。瞎爷听见后,劝爹娘,说:“能娶到这样一个媳妇就不错了,和世上那么多光棍汉比比,咱还不是好到了天上?”爹娘一听儿子这话,觉得也真有道理,高高兴兴地做起了公公婆婆来。

  瞎爷和豁唇媳妇的感情很好,婚后六年就生了五个孩子。几个女儿虽然生下来就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可到底也慢慢地长大了,而且一个个也都长得水灵灵漂漂亮亮的。豁唇奶常常望着她那一群身子丰满健壮的女儿,在心里诧异:这些孩子们身上的养分都是从啥子地方吸来的?是从那些野菜、红薯和照得见人影的稀粥里吗?

  有女百家求,媒婆们开始上门了,瞎爷噙着旱烟袋,很是自豪地坐那儿听媒婆们介绍着一个个求娶的人家,最后为大女儿娥娥选定了一个做木工活的小伙。瞎爷跟大女儿说:“不论到啥年代,木匠总有活路做,你跟这小伙子过一家,包你这辈子再也饿不了肚子!”

  瞎爷料事还真没错,那木匠小伙手艺好、又勤快,四乡里不断有人请他去做活儿,活儿做完,人家总要送上一袋半袋苞谷抵工钱。这样一年下来,家里总要积攒不少粮食,做了媳妇的娥娥从此便再也不用过那种吃糠咽菜的日子了。不过,有一点瞎爷没有料到,就是木匠小伙的脾气特暴躁,动不动就打骂老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动手动脚,直把娥娥打得鼻青脸肿跑回娘家来。

  瞎爷对娥娥说:“依我看呐,你的命还算好哩!木匠小伙比起那些识文断字知道心疼老婆的女婿,是差了一些,不过,天底下比他还差的女婿可多得是,就说南庄水枝她女婿吧,那人天天去赌场里赌,有时把棉袄都赌输了……”一席话说得娥娥低下了头。第二天,娥娥就收拾了一下,又回了婆家。

  日子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堆又一堆,瞎爷也显出老了。豁唇奶小丈夫几岁,这时便替瞎爷张罗“老屋”——棺材。可是宅子上没有大树,家里也无多余的钱去买好的木材,豁唇奶只好买来一堆槐木。槐木这东西不大适宜做棺材,不经沤,可是便宜。豁唇奶把木头买来,让大女婿来做。

  大女婿砰砰啪啪地又砍又锯,忙了几天,总算把棺材做起来了。可这棺材实在说不上排场漂亮,邻居的老人们看后都摇头,豁唇奶也愧疚得很。不料瞎爷看后却很满意,他拍着豁唇奶的肩头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柏木棺是差些,可比起那些穷得根本买不起棺材,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要好得很吗?我日后睡到里边总也可以少了日晒水浸吧?好,好!”

  豁唇奶的心里被这番话说得轻松多了。

  瞎爷是在七十二岁的那年冬天去世的。瞎爷的死属于正常的老死,死前没有发现什么病。瞎爷临死前,听到老伴在床头哀哭,还用极微弱的声音劝道:“哭啥?我已经活了七十二了,比起那些活八十、九十的人,我不算高寿,可比起那些活四十、五十就死的人,我不是好多了吗?……”

  瞎爷死时面容安详,两个眼角还有笑容留着……

  (选自《山东文学》,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题目“无疾而终”很有意蕴,很好地表现了做人要知足常乐,要学会随遇而安的主题。

  B.文章开篇写“瞎爷”不是全瞎有总括全文的作用,特别是“右眼还凛凛睁着”表现了瞎爷敏锐的观察力,“放出箭一样的光”体现了瞎爷的智慧和精明。

  C.瞎爷、豁唇奶的几个女儿都健壮、漂亮,二人也为之骄傲,但大女儿在性格上有点柔弱,没有主心骨,什么事情都听父母的,挨了丈夫的打也没有脾气。

  D.小说用娥娥的丈夫木匠来衬托瞎爷,瞎爷与豁唇奶婚后感情很好,这都得益于瞎爷的好脾气,作者以此告诫人们要像瞎爷一样爱自己的家人。

  E.文章对豁唇奶着墨不多,但形象刻画生动,在艰难的环境下养活五个孩子、在瞎爷高龄时给他准备棺木等,形象地诠释了“夫妻同心,其利断金”的道理。

  解析:选AE。B项,“有总括全文的作用”说法牵强。C项,“但大女儿在性格上……没有脾气”错误,一方面娥娥的婚事听父母的安排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她听从老爹的话回婆家去是想把日子过好。D项,“用娥娥的丈夫木匠来衬托瞎爷”错误,小说中木匠的主要作用是体现娥娥的生活状态,引出瞎爷对娥娥遭遇的看法。

  (2)小说在塑造瞎爷的形象时写了哪些事?瞎爷是怎样看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和分析。(6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先概括小说写了哪几件事,然后分析瞎爷对这些事的看法。比如听到瞎爷说自己的一只眼看不见东西后,瞎爷的父母很伤心,但瞎爷却觉得应该庆幸眼睛没有全瞎;邻居让瞎爷去旁听老师讲课,一年后便不让他再去,父母叹息自家贫穷不能送瞎爷去上学,但瞎爷却认为上了一年学总比没有上过学的孩子强;等等。

  答案:①因为一场高烧,瞎爷的左眼瞎了,父母很伤心,瞎爷却庆幸自己只瞎了一只眼。②瞎爷的父母求富裕的邻居让瞎爷去旁听私塾先生讲课,只听了一年邻居就不让瞎爷去听了,瞎爷的父母叹息自家的贫穷,瞎爷认为自己已经识了些字,总比不识字好。③瞎爷家境不好,又瞎了一只眼,很难娶亲,有人给瞎爷说了一个豁唇女,瞎爷父母拿不定主意,瞎爷认为能娶上媳妇总比光棍汉强。④娥娥被丈夫打骂跑回娘家,瞎爷用水枝女婿作对比,劝娥娥回婆家。⑤因为贫穷,豁唇奶用不适宜做棺材的槐木给瞎爷做棺材,瞎爷觉得比买不起棺材的人好得多。⑥瞎爷临终时老伴哀哭,但瞎爷觉得自己活得够长了,已经很好了。

  (3)文章最后一段的具体作用有哪些?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答:

  解析:回答段落的具体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①段落的具体内容,②体现的人物性格或思想,③与题目、上文的关系等。从内容上分析,这段文字主要描写瞎爷去世时的面部表情,瞎爷的这个状态表明其去世时感觉心满意足,是没有任何痛苦去世的;从结构上看,瞎爷的这种状态正照应了题目“无疾而终”,也总结了瞎爷一辈子随遇而安的思想。

  答案:①交代了瞎爷去世时的状态:面容安详、眼角有笑容。②照应题目“无疾而终”,使文章结构严谨。③对上文瞎爷的行为作总结:像瞎爷这样随遇而安的人才能够感知生活的幸福。

  (4)在每件事情上瞎爷说的话都相似,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回答本题应注意思考三个方面的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者的情感等。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瞎爷说的相似的话主要表现了瞎爷的思想理念,反映了瞎爷知足常乐的性格特征;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分析,瞎爷的这些话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作者的情感的角度分析,这些相似的话体现了作者对瞎爷生活态度的认可。

  答案: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瞎爷是一个能够劝慰别人、知足常乐的人,小说不断地强化这些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强化瞎爷的思想和生活理念。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瞎爷总能够劝慰别人要学会随遇而安、凡事都往好处想,只有这样才能够感觉到生活的幸福。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不同场景下瞎爷相似的话来反映瞎爷的性格特征,并以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④表现作者对瞎爷思想的赞同,希望人们都能够像瞎爷一样看待自己的生活。瞎爷劝慰别人的话都相似,体现了作者对瞎爷生活态度的认可和赞同。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学者王世襄

  马未都

  我和王先生认识是因为明式家具,那时王先生还住在北京东城区芳嘉园胡同一座深宅大院内。可惜此院今已不存,拆光盖了高楼,要不然可以建个名人故居,让喜欢明式家具的人有个凭吊之处,看看大家当年的生活状态。

  那座大院是王家的祖产,从中可以隐约看出王家当年的风光。我第一次踏进王家大院时是一个晚上,深一脚浅一脚的,摸黑如同盲人。王先生住在内院尽东头的两间,其他房间均已为外人所占,他住的这两间,房矮屋深,潮湿阴冷。

  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一腿三牙的黄花梨方桌用于切菜揉面,王先生在上面为自己也为客人做过多少次菜,无人可知。我清楚地记得王先生为我们炒菜起锅时的情形,叮当作响,菜未入口就涎水横溢。王先生是美食家,名副其实,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最逗的是有一次,一家美国大公司在王府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老人家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广口罐头瓶内,拎着去赴宴,并一路上对我说:“王府饭店的厨子不行,让他们尝尝我的手艺。”那天在餐桌上,当王先生将自己炒的肉丝菠菜装入盘中时,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我觉得客人只是出于礼貌,尤其美国人本来就爱赞美人,王先生却认真地说:“刚出锅时比这还好,这会儿塌秧了。”

  王先生的脾气不显山水,其实挺拧的。我们去的那个村叫后郭,家家户户都以倒腾古董为生,不必敲门,推门就是客人。记得有一家大门紧闭,犬吠如雷,王先生非要进去看看。我说不行,实际上一怕咬了王先生,二怕咬了我自己。可王先生从小养狗,一丁点儿也不怕,非要进门瞅瞅,拉都拉不住。他对我说:“过去有坐狗的,就不怕这类瞎叫的狗。”我当时还纳闷什么叫“坐狗的”,后来才知道就是偷狗为生的人。

  王先生满嘴净是土词,北京土话按说我也知道不少,但他老人家的土话都是土话加行话,多少有点儿行业黑话的意思。提笼架鸟,养个鸣虫什么的百姓的乐儿,正是他最大的乐儿。有一次我去王先生家里,正值冬天,天黑风紧,屋里虽有炉火,仍得穿棉衣棉裤。看得出来,王先生见下一代人很亲,尤其能聊点儿嘎杂子事的,他都喜欢。聊着聊着忽然听见他屋中有蟋蟀串鸣,透着一股野趣的亲切。循声望去,炉边一窝两排穿着棉衣的葫芦,煞为有趣。虽已夜深人静,王先生依旧兴致勃勃地将所养鸣虫一一展示,这叫油葫芦,那是蛐蛐,叫起来高低尖团,睡觉不寂寞,完全一副孩童模样。

  王先生的字写得很好,功底很深。我带过几个朋友求过他的字,他都欣然提笔,我却没好意思要,原因是求字显得生分。王先生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我求王先生帮我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写下:未都先生有道雅鉴。行文亲切,毫无学者的架子,我当时惶恐至极,今日睹之,心中仍感慨无限。

  我早年与王先生熟,从未想过能拥有他的藏品,他的许多藏品我都在他家不止一次地欣赏过,记得“犀皮漆”这一专业术语就是听他老人家讲的。王先生有一个明代犀皮漆圆盒,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王先生告诉我,这个圆盒收入到《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等著作中了,非常难得一见,一副炫耀的表情。

  睹物思人,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我再一次感到,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宝物总是聚聚散散的。古人说:“水浮万物,玉石留止。”水就是时间,我们算是漂浮其上的万物;那玉石就是文物了,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今天已入藏上海博物馆的那批王先生收藏的著名明式家具,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参观欣赏,但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

  B.王先生是美食家,会吃也会做。一家美国大公司在饭店宴请王先生,他自己在家先炒一菜,装入瓶内,拎着去赴宴,令主人非常尴尬。

  C.王先生毫无学者的架子。他的大作《明式家具研究》出版后,作者求王先生帮自己题字留念,王先生提笔便写,行文亲切。

  D.王先生对自己拥有藏品明代犀皮漆圆盒十分得意,他每次拿出让“我”看时都是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当时“我”连摸的勇气都没有,生怕王先生恼恨。

  E.本文写学者却避开其学术活动,主要选取自己与王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几件琐事,再现王先生生活的某些细节,使王先生的形象呼之欲出。

  解析:选CE。A项,“但却没有人知道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分析有误,原文只是说“殊不知当年这些宝贝在王先生家的窘状”。B项,“令主人非常尴尬”无中生有,原文说的是“满桌嘉宾鼓掌,啧啧称赞”。D项,“生怕王先生恼恨”于文无据。

  (2)文中的王先生有着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全文,从文中对人物的评价,人物主要的活动、语言等描写中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文中说他“是美食家”,脾气“其实挺拧的”等。注意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①好美食。不仅会吃还会亲自下厨,并能撰文评比美食的优劣。②脾气拧。去后郭村探访,王先生不听“我”的劝告,非去一户养狗的人家。③富有童趣。养鸟,养蛐蛐,并以之为最大乐趣。④为人和善。王先生字写得好,功底深,不拒绝别人的求字。

  (3)请从选材、人物塑造、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的作用。(6分)

  答:

  解析:题干中已给出答题角度,具体分析时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从选材方面来看,画横线处选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素材,这样写就比较真实,反映出学者生活的另一方面;从人物塑造角度来看,由“王先生见下一代人很亲”“完全一副孩童模样”可概括出其个性特征;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看,画横线处为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王先生的性格特点。

  答案:①从选材上看,选取生活化的材料,使文章描写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实感。②从人物塑造上看,突出王先生亲和、童真的个性。③从艺术手法上看,注意生活细节的描写,靠细节把人物性格表现得更加真切,形象刻画得更为逼真。

  (4)作者为什么说“在文物面前,我们都是匆匆过客,只能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解析:解答该题,要注意分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内涵,要大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掘。从文物与人的对比来看,文物比人的生命更为长久;从文物与王先生的关系来看,对文物生命长久的肯定,就是对王先生事业追求的肯定,也含有“物是人非”之意,表达对王先生作古的遗憾;从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来看,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短暂,意识到正因为生命的有限,更应该抓住有限的时光等。

  答案:①文物有着人类不具备的沉稳,有着人类羡慕的光泽,经得起时间的洗涤;而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②表达对王先生事业追求的肯定和对其作古的遗憾。王世襄先生已经作古,留给大众的是他等身的著作和他散落在博物馆和私人手中的藏品。③作者意在告诉我们,在人类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我们应该做出一点成绩,将美好的东西留给后人。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中国古代讲求________,如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

  ②对于群众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相关部门不应回避。如果有关人员________,将失去解决问题的良机。

  ③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上缴给出租车公司的承包费用很不透明,利益相关方对此________。

  A.讳疾忌医    为尊者讳    讳莫如深

  B.讳莫如深    为尊者讳    讳疾忌医

  C.讳疾忌医    讳莫如深    为尊者讳

  D.为尊者讳    讳疾忌医    讳莫如深

  解析:选D。为尊者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指古人在取名或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讳疾忌医: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愿改正。讳莫如深:紧紧隐瞒。①句中说司马迁把《史记》中讳其父的“谈”字去掉了,选“为尊者讳”恰当。②句强调如果相关人员掩饰缺点,不愿改正,将失去解决问题的时机,选“讳疾忌医”。③句强调利益相关方隐瞒真相,选“讳莫如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央视对电视剧《琅琊榜》做出特别报道,不仅是由于该剧的口碑及其社会影响力,更是因为其在国庆期间排片的比例与收视率呈现出的逆势增长。

  B.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

  C.“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

  D.此次亚艺节晚会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劲,韩国小天王Rain、神话成员金东万、乐坛教父申圣勋,日本著名歌手西城秀树,以及萧亚轩、陶喆、费玉清等都位列其中。

  解析:选C。A项,不合逻辑。“不仅”和“更”后面的内容互换位置。B项,句式杂糅。“由于”与“的结果”保留其一。D项,搭配不当。“强劲”不能与前面的“阵容”搭配,应改为“强大”。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马远画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进行大胆的概括、剪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A.①②⑤⑥④③        B.①③②⑤④⑥

  C.②⑤④⑥①③ D.③①②⑤④⑥

  解析:选D。由第一句介绍马远的山水画具有善于概括、剪裁的特点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说明马远在山水画中对山、对水的处理,所以第一处应填③。接着由其画画的特点引出马远的山水画善留白,可知第二处应填①。其他四处以马远的名作《寒江独钓图》为例来说明其中“空白”的艺术效果,根据这几句的语意,可以确定顺序应为②⑤④⑥。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③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语段的意思,一是空格前后的具体内容。语段主要表述的是儒家的幸福观和道家的幸福观。第一个空格前说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有关人生理想的论述中,空格后说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再由“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可以判断第一个空格应该填与“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类似的内容;第二个空格,前文写颜回的表现及孔子的赞许,从“这种幸福观错在”可判断空格处应填“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第三个空格,从前文道家的幸福观可知,其是对儒家幸福观的补充,因此空格处应填与“是一种补充”类似的内容。

  答案: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③是一种补充

  17.下面是一幅漫画,请写出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然后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答:

  解析:首先,认真观察漫画涉及的人物、事物等。这幅漫画中有三个人,两个大人和一个读书的小孩,还有铜钱、斜坡等。其次,观察人物、事物的特征,两个大人推着铜钱和坐在铜钱上读书的孩子走上坡路。最后分析漫画体现的意义。从大人吃力的样子可知,目前我国教育成本不断增加,家庭已经不堪重负。

  答案:构图要素:画面主体部分是两个大人在吃力地推着一个大铜钱上坡,铜钱上坐着一个背着书包、捧着书本在读书的孩子。

  寓意:教育成本越来越高,以致家长不堪重负。(意思对即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种叫卷柏的植物,它的奇特之处在于,它会“行走”。当它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卷成一个圆球。由于体轻,风会把它吹走。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它会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

  一位植物学家做了个实验,用挡板将卷柏周围围住。于是,当卷柏“行走”时,受到阻挡,它只好回到原地。如此几次之后,卷柏认清了这个事实,就在原地扎根,再也不“行走”了。它打定了心思不走,便将根深深地扎进土壤里,长得比任何一段时间都要好。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请结合内容及含意,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材料表述了卷柏的奇特之处,以及植物学家所做的实验:当卷柏感觉到水分不充足的时候,就会把根拔出来走掉,当遇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再迅速地把根扎下去,暂时安居下来。从中可以得出立意:不受羁绊,自由地追求。卷柏被挡住后,打定心思不走,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好。由此可以得出立意:安定内心,把心摆正,才能更好地成长。还可以立意为: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更能激发潜力。

  [佳作绽放]

  不在云端跳舞

  当我们为寻找一个更加满足我们对爱与美的定义的归宿而长久漂泊云间的时候,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却在无数次的追寻后冷静下来并告诉世人: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纯粹由意志操控是没有理性可言的。一个人如果不能确定自己安定的地方,依赖好恶来决定何时走何时留,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就像是两军对垒,节节败退的队伍里若是有人临阵倒戈,卖主求荣,也许能一时荣华尽享、风头十足,但战争结束后几乎没有不被杀掉的。

  因为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连自己内心都无法坚守的人会有什么信仰;没有人会把权力交给一个见风使舵,周旋算计的人;换句话说,只有矢志不移地致力一件事情的人,才有可能会有所建树。

  官场,历来都是一个磁场很大的地方,且不说高官厚禄、位高权重,单说一人得道,泽被子孙,就让人魂不守舍、心旌摇动。但林逋拒绝了权位的诱惑,隐居西湖、结庐孤山,20年足不及杭州,品梅实、烹香茗……正是这样一个虽被皇帝“诏告府县存恤之”但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逋,才有“吾志之所适,非功名富贵也”的志向;正是这样一个拒绝尘世诱惑的灵魂,才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千古绝唱,为后人所敬仰。

  再比如科考屡次不中的蒲松龄,前半生在仕途与文字间犹疑不定,长久以来在如豆的灯光下勤奋苦读却难有出路。后来,他不再对这污浊的官场和虚伪的人情抱任何幻想。在他放弃科举专心写作时,笔尖流淌的人情冷暖,书写的鬼魂与人心却令人震撼。经历过几百年的世事沉浮,那么多的进士和官运亨通的士大夫都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而他的《聊斋志异》却长久存留世间,供后人吟咏评述。

  当你安定时,就会停止寻找。只有让自己真正安定下来,不去想何处风景绝妙,而是深深扎根于自己热爱的事业中,抵御住外来的诱惑,经得住所有的考验,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那是历经考验后沉淀下来的平静,是一种安定的坚守,是专一而认真的钻研。

  于是,我要说:我宁愿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魅力点评]

  本文具有以下优点:①论据充足,论证充分。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十分注重论据的使用,比如开篇用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话照应文章的题目,点明自己的观点,还使用了林逋、蒲松龄等人的事例来证明观点。②分析透彻,论述深刻。文章在列举了具体事例后,十分注重对事例体现的意义进行分析,比如列举了蒲松龄的事例后,用蒲松龄留下了后人关注的《聊斋志异》与那些达官贵人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对比,论证文章的中心论点。


【高二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相关文章:

语文高二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10-24

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11-27

人教版语文必修5模块综合测试题11-28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10-08

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试题11-20

高二语文必修五综合习题11-20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11-03

高二语文必修5第四单元综合检测卷10-29

高二语文必修5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卷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