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指不若人见文言文翻译

时间:2022-08-10 15:11:4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指不若人见文言文翻译

  导语:《指不若人》是一篇出自《孟子》的文章,讲述了不懂得类推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指不若人见文言文翻译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指不若人见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②不远③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④之;心不若人,则⑤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⑥也。”

  注释

  ①信:通“伸”,使……伸直。

  ②则:就。

  ③远:以……为远。

  ④恶:讨厌,厌恶。

  ⑤则:竟然。

  ⑥不知类:不懂得类推。

  译文

  孟子说:“如今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没什么痛苦也不妨碍做事,如果有人能使他的手指伸直,就不怕赶往像秦国楚国那样遥远的地方(去医治),因为(他的手指)不像别人一样。手指不像别人,就知道厌恶它;(然而)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就叫做不懂得类推。

  作者简介

  人物生平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不详(子舆、子居等字表皆出自伪书,或后人杜撰),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城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伋,孔子之孙)的门人。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孟子的出生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大约百年左右。关于他的身世,流传下来的已很少,《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的故事,《列女传》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得力于母亲的教育不少。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子思。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子思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无论是受业于子思也罢,子思门人也罢,孟子的学说都受到孔子思想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子思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曾带领学生游历魏、齐、宋、鲁、滕、薛等国,并一度担任过齐宣王的客卿。由于他的政治主张也与孔子的一样不被重用,所以便回到家乡聚徒讲学,与学生万章等人著书立说,“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我们所见的《孟子》七篇,每篇分为上下,约三万五千字,一共二百六十章。

  但《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比现存的《孟子》多出四篇。赵岐在为《孟子》作注时,对十一篇进行了鉴别,认为七篇为真,七篇以外的四篇为伪篇。东汉以后,这几篇便相继失佚了。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把《孟子》与《论语》相比,认为《孟子》是“拟圣而作”。所以,尽管《汉书.文艺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但实际上在汉代人的心目中已经把它看作辅助“经书”的“传”书了。

  汉文帝把《论语》《孝经》《孟子》《尔雅》各置博士,便叫“传记博士”。到五代后蜀时,后蜀主孟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后来宋太宗又翻刻了这十一经。到南宋孝宗时,朱熹编《四书》列入了《孟子》,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主要封赠

  战国齐宣王在稷下学宫册封的第一任“上大夫”就是孟子。1083年(宋元丰六年),升邹国公。1330年(元至顺元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为亚圣,罢公爵。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一直到民国3年,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民国24年改称亚圣奉祀官。

【指不若人见文言文翻译】相关文章:

指喻文言文翻译03-31

《牧童指瑕》文言文翻译03-10

指喻文言文阅读翻译03-31

不若相忘散文04-13

禽兽不若成语解释12-09

文言文的翻译12-28

文言文翻译03-31

文言文翻译文言文03-31

巧不若拙成语解释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