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5-03-04 07:56:06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精华】文言文教案4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华】文言文教案4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学弈》)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

  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学习《两小儿辩日》)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

  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其:为:也:

  如:此:乎:始出: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Co

  C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

  (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Cod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第四小学万素丽)

文言文教案 篇2

  一、 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人们对读书的看法各不相同。唐朝诗人杜甫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与写作的密切关系;英国作家培根认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强调了读书的好处很多。那么,清朝文学家袁枚对读书的看法又是怎么的呢?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他的文章《黄生借书说》,和他一起探讨有关读书的问题。

  二、复习检查(投影)

  温故而知新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1)汗牛塞屋 (2)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3)必高束焉,庋藏焉。 (4)家贫难致

  (5)归而形诸梦。 (6)故有所览辄省记。

  (7)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8)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说出划线词的古今义: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3、多义词:

  然: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有地洼然而方以长。

  4、指出文言句式并翻译:

  (1)书非借不能读也。

  (2)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3)为一说,使与书俱。

  5、翻译句子,并体会语句表达的语气:

  (1)子不闻藏书者乎?

  (2)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3)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三、研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朗读、翻译,下面请同学进一步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 本文的观点是什么?

  2、 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的?

  3、 这些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探讨1、(板书)论点:书非借不能读也

  探讨2、举例论证:天子之书——七略四库

  (投影) 富贵家之书——汗牛塞屋 有书而不读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

  (作者提出观点后,接着以“子不闻……”一句设问,引出例证,这些例证有何作用?生回答)(从反面论证了观点)

  (有书而不读,依次类推,世上其他事物又如何呢?“非独书……”一句由书过度到“天下物”,写“天下物”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生回答)

  (投影)书→天下物:物非己有:虑人逼取、摩玩不已 不同心态

  物为己有:心安理得、束之高搁

  (以上由书及物都是从别人说起,接着由人及己,由一般到具体,以现身说法论证自己的观点,那么他通籍前后对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呢?运用什么论证方法?生答)

  (投影)自己 通籍 前:家贫难致 有所览辄省记——勤奋

  后:俸去书来 素蟫灰丝时蒙卷轴——懒惰

  (第四段通过哪些对比,劝勉黄生认真读书?生答)

  (投影) 借书:“予之公书”与“张氏吝书” 提出希望

  “予不幸”与“生幸” 读书必速、归书必速

  (这些对比论证有什么作用?)

  小结:根据板书进行总结,作者由书及物、由人及己,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一观点,劝勉黄生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勤奋读书。

  四、拓展:

  1、本文的`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是不是说作者反对买书、藏书,必须借书才能认真阅读呢?

  小结:藏书而能读书的不乏其人,作者的本意是劝勉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不利而却步不前,只要有志气,有决心,不利条件反而可以催人奋进,取得成绩;另一方面也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条件优越而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要珍惜时间,珍惜拥有的学习条件。

  (投影)2、积累读书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一日无书,百事荒废。 ——陈寿

  (5)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7)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

  (8)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铜匙。 ——列夫托尔斯泰

  (9)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10)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1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12)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普希金

  (13)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14)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五、小结:

  同学们,现在和过去不同。过去许多人想读书而得不到,现在我们的物质条件都很优越,大小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图书真是琳琅满目,咱们可以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到书店逛一逛,相信这里的书籍一定会填补你精神世界的空虚。在此,我衷心地希望同学们趁着青春年华,珍惜拥有的读书条件,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设置:(任选一题)

  1、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和事例,制成读书卡片。

  2、以“谈读书”为话题,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写一个议论片断。

文言文教案 篇3

  一、创设情景,激发动机

  1.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知道为什么叫文言文吗?

  2. 通过对比“口头语言:吃饭了吗?”与“书面语言:饭否?”引发兴趣

  二、目标建设,独自自学

  1. 自读课文,读准句读。

  2. 提出预习中的.问题。弈秋,“秋”是人名,“弈”表示善于下棋。

  三、小组互助,质疑释疑

  1. 小组选一篇有感情朗读。

  2. 解释每句话的含义。

  四、课堂对话,教师精讲

  1. 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弈,秋。

  2. 介绍“孟子”,解释重点字:惟、缴、俱、弗、若、非然(抢答闯关,会的同学自主站起来回答)

  3. 抓住“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领悟道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理解。

  五、课堂小结,归纳升华

  1. 试着背诵课文。

  2 .小组互相检查。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用抢答的方式解释重点字。孩子们意兴盎然,积极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记住了枯燥的文言文注释。

文言文教案 篇4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

  (1)字、词:

  弈:下棋。通国:全国。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援:引,拉。俱:一起。

  弗:不。矣:了。为:因为。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

  辩斗:辩论,争论。以:认为。去:离。

  日中:正午。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决:判断。孰:谁。汝:你。

  (2)句子: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

  (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3)译文:

  《学弈》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教案02-22

文言文阅读教案02-25

【精选】文言文教案三篇02-27

文言文教案八篇02-28

文言文教案3篇02-14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7篇02-09

高中文言文教案01-13

文言文教案9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