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5-03-03 15:57:0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热门】文言文教案四篇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热门】文言文教案四篇

文言文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1)谁学下棋?(2)怎么学下棋?(3)学得结果怎么样?(4)《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5.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这样。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学弈》参考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文言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调动多种朗读手段,了解《蒹葭》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阅读体验,了解《蒹葭》的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3、 通过学习《蒹葭》,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蒹葭》作为《诗经》名篇对于高中学生作诗歌鉴赏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进行阅读鉴赏之前教师要对《诗经》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介绍,在这基础上,通过充分诵读,对关键字词的反复咀嚼,应该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其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同时,调动画面、音乐等多种因素可营造和谐美妙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了解《蒹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表现手法,初步掌握《诗经》的赏析方法。

  2、 难点: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

  说明:

  “诗无达诂”,所以对本诗的主题学生可以见仁见智,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对具体语言个性化的体验,教师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对于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学生较难把握,因此教师点拨和学生自己平时的阅读体验相结合来化解难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资料准备:歌曲《在水一方》和蒹葭的画面

  提问:你所知道的描绘秋景的诗句。交流自己所积累的描绘秋景的诗句。从歌曲、画面和古诗句中感受秋的氛围,为课文的研习做好情感的铺垫。

  课文研习

  思想内容朗读课文:1、把握文中描写蒹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

  3、概括诗歌主题。朗读后学生找出描写蒹葭、白露、伊人的关键词。如蒹葭:苍苍—萋萋—采采 (色彩)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形态)

  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情景,初步感知诗歌主题。朗读为学生把握诗歌思想内容打下基础,并在找关键词和描绘诗中情景的过程中把握本诗思想内容——。一说,爱情诗;一说,明志诗;一说,人生哲理诗。各有其理,古人有言“诗无达诂”,我们可以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企慕思见”之情,“执著追求”之意,“坚贞不渝”之志是不变的。

  课文研习

  表现手法根据课前对《诗经》表现手法的了解和积累,分析《蒹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提示:从“兴”和“情景交融”的'角度加以分析。自读诗歌,找出起兴和情景交融的句子做鉴赏,然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进一步体会《蒹葭》的意境。这部分的研习是本诗学习的难点,凭个人的能力不能全面掌握,所以互相的交流补充让学生较全面掌握本诗的表现手法并了解到学习中互助协作的重要性。

  赏析诗歌立足于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赏析

  立足于诗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学生自选角度对《蒹葭》进行赏析,小组讨论,推选一部分进行全班交流。

  结束新课

  布置作业放歌曲《在水一方》,师生共同探讨《蒹葭》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边欣赏音乐,边回顾以前学过的相关诗歌,感受《诗经》的艺术魅力。通过探讨《蒹葭》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进一步感受《蒹葭》的艺术魅力。

  思路点拨

  本诗是先秦的诗歌,对于第一次接触《诗经》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以朗读为突破口,初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再读以感受诗歌的画面美;精读以感受赋兴手法的韵味美。由读到品,带领学生走近《诗经》、赏析《诗经》进而学会研读《诗经》中的一些著名的篇目。

  练习举隅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研习和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请于课后自主研习和赏析《采薇》,并完成研习报告以及500字左右的赏析文。

  附:《采薇》研习报告

  一、 吟诵全诗,疏通词句,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情景。

  二、 诗人通过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三、 赋、比、兴手法在本诗中的具体运用:

  四、 《采薇》与《蒹葭》两诗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点?

  五、 请用500字写一篇《采薇》的赏析文

文言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理解文言词语,学习摹状的说明方法;熟读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侧面描写的运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特殊用法。

  教学难点:

  侧面描写的作用;古今词义、用法的异同。

  教学性质:

  讲读课。

  简要的步骤如下:

  (一) 介绍“口技”,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思考问题,分析课文,并注意文言知识点。

  1.文中哪一句话是全文内容的`概括?

  2.第1段交代了什么,作用何在?

  3.文章怎样从正面和侧面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的?

  4.文章描写了几个场面,各是什么?由同学朗读,体会意境。

  5.结尾有何特点?

  6.本文侧面描写的作用何在?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1—3题,串讲知识点。

  (五)归纳.写作特点。

  (六)练习背诵。

  (七)布置作业。

文言文教案 篇4

  总体设想:构建高起点、高效率的复习课堂,提高学生自主复习、归纳、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阅读的考查重点。

  2、讨论归纳理解文意和解答题目的方法。

  3、运用一定的解题方法完成阅读题,提高阅读解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解读文言文的方法,提高解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究,以例寻法,运用方法,提高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堂讲义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发放一份复习讲义,列出本课复习中涉及的课外文言文选段,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阅读熟悉选文材料的大意,划出不太理解的地方,作一些交流。

  二、明确重点,导入新课。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中考试卷的必考题型,分数比重大,历年来失分率都很高。尤其是近两年阅读文章选自课外,让许多同学望而却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文言文阅读的一些方法和规律。

  三、明确选文特征。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都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选取课外的浅显文言文,主要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一是篇幅较短 ,二是突出教育性 。)

  四、回顾命题特点。

  文言文阅读常考哪几种题型?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1、词语解释。2、句子的翻译。3、文意的理解和内容的分析评价。除此以外划分文句的朗读节奏,设置情境迁移拓展也有可能进入09中考试卷。)

  五、探究如何理解文意。

  解题的前提是读懂读通选文内容,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一些解读文言文的'方法?(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补充:1、抓住标题,窥探全文。2、结合注释,大致读懂。3、联系课内,揣摩推测。4、浏览题目,帮助解读。)

  就以上四点举08泰州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选段《钱若水为同州推官》作示例指导。

  师小结:理解文意应着眼于全篇大意,不强求字字明晰,句句通晓。

  六、探究如何解答题目。

  1) 词语解释的解答。

  举08徐州中考卷文言文阅读《<明史张溥传>选段 》词语解释题:(1)日沃汤数次 (2)俄顷立就

  学生思考解答,说明答题依据。教师引导归纳:课内寻根 依文定意

  2) 句子翻译的解答。

  举08泰州中考卷文言文阅读《钱若水为同州推官》翻译题:(1)若水独疑之,留其狱,数日不决。 (2)其人趋诣若水厅事,若水闭门拒之。

  A、学生试译。

  B、从学生的翻译不足之处中引导归纳:重点词语 特别关照

  C、补充文言句子翻译五法(详见讲义)。

  D、出示翻译句子的简易口诀:句不离段,词不离句。难解句子,前后联系。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考查全句。领会语气,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尽量直译。(教师作简洁说明指导,学生齐读。)

  3)内容理解分析的解答。

  举《沈约传》材料为例,探讨归纳解答方法一:引用原文(或原文翻译)回答。

  举08徐州卷《张溥传》材料为例,探讨归纳解答方法二:抓住关键词句,组织语言回答。

  七、实战演练。

  学生运用本课所学方法,完成选文《太宗止盗》的阅读理解题。当堂交流。

  八、课堂总结

  文言阅读虽有法,但不可生搬硬套。课外文章的解读,功在课内,同学们要多读

  多背课内文章, 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文言文教案】相关文章:

《文言文》教案02-13

文言文教案02-22

文言文阅读教案02-25

【精选】文言文教案三篇02-27

文言文教案八篇02-28

文言文教案3篇02-14

文言文教案6篇02-08

文言文教案7篇02-09

高中文言文教案01-13

文言文教案9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