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时间:2024-05-07 07:59:07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原文】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1]?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2]。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3]。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4]。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5]。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6]?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

  [1]道逢:在路上遇到。阿(ā):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2]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zhǒng):坟墓。累累(léi léi):连续不断的样子。

  [3]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dòu):洞穴。雉(zhì):野鸡。

  [4]中庭:屋前的院子。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5]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6]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作者】

  本篇出自《乐府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见《无名氏·长歌行》篇。

  【赏析】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该诗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老兵的思想感情。

  老兵还乡,得知亲人尽亡、目睹家园荒凉后,不禁悲从中来、泪沾衣襟。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几乎被迫服役终生的老兵形象,揭示了他凄楚、迷惘的内心世界,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凄惶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全诗写得既含蕴简洁,又深湛凝重,内容的取舍剪裁,结构的布置安排,都恰到好处,独具匠心,很好地收到了“意在言外”、主旨尽在言与不言中、意境深远、韵味绵长的艺术效果。

  汉乐府民歌最基本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叙事性较强,这首民歌也不例外。通篇叙述全用赋笔,篇中各种叙事手法交错运用,有景物描写,有人物对话,有对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极富技巧。全诗叙事生动形象,层层深入,老兵的形象刻画得既典型又丰满,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11-16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12-07

《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3

江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03-25

《古意》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27

《山中》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01

《城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04-02

送别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4-02

《初夏》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02-21

《寒食》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