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初中文言文

时间:2024-02-07 17:26:1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热)初中文言文

  在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文言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初中文言文

初中文言文1

  【摘要】从学业考试中的比重来看,文言文的教和学都是不容小觑的,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抱怨课内文言文的背诵,害怕课外文言文的理解,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初中文言文教学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走心”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它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让文言文的背诵化被动为主动,让文言文的阅读化畏惧为直面。文章从大视角下的三种课堂教学方式出发,探索“走心”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文言课堂教学;走心;大视角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版)》第四学段(7~9年级)目标中对文言文有此表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事实上光达成此目标是远远不够的,以《20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语文》为例,“知识范围”中提到“古诗文阅读材料采用浅易的课外阅读材料”,也就是说考试时学生要面对的是陌生的文言文,没有注释和工具书可以借助,全凭初中三年积累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加以应对。此外,一张语文试卷上除作文外,语文知识积累约占18%,现代文阅读约占22%,古诗文阅读约占18%,三者成三足鼎立之势,可见文言文的教和学都是不容小觑的。可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对于课内文言文,经常会听到学生的抱怨:“唉,又要上文言文了,背死人了!”对于课外文言文,考完试后学生纷纷议论:“那篇课外文言文太难了,压根儿看不懂,我乱做的!”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不“走心”,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追根溯源,由于小学的文言文学习几乎是空白,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整个小学阶段文言文总共四篇———五年级下册两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两篇:《学奕》《两小儿辩日》。进入初中之后文言文数量大增,为了让学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的常态课几乎是同一个教学流程:教师细致地讲,学生不停地记,然后背诵积累。师生双方有一种共识:背诵积累到一定程度,文言文的语感会增强,阅读能力会提高。所有的文言文教学“知识和能力目标”中也都有这样的表述,“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但尽管如此,学生面对课内文言文的背诵还是心生厌烦,面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还是手足无措。对初学文言文的`学生用上面提到的课堂教学方式无可厚非,可习惯成自然后不求变化那就是不负责任了。因为任何人都不堪忍受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方式,所有的好奇和兴趣都会消磨殆尽,只剩厌烦和麻木了。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怎么做呢?自然,教师是可以要求学生多背、多练的,但这终究不是解决之道,教师自己必须有所作为,要努力变革文言文课堂教学,让文言文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心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言文语感,让文言文的背诵化由被动化为主动,让文言文的阅读由畏惧化为直面。所谓“润物细无声”,课堂教学的变革会悄悄改变学生对待文言文的态度。那么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心里呢?首先要有一个大视角。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和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百分之百依赖教师。第二个阶段叫“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小学三四年级以后),学生有75%依靠教师教,有25%靠自己学。第三个阶段叫“相对独立阶段”(初中生),学生能看懂50%,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教的也就是50%。第四个阶段叫“基本独立阶段”(高中),不要教师教,学生一般能读懂75%。第五个阶段叫“完全独立阶段”(高中毕业)。[1]对这个理论的理解可以很灵活,既可以把它理解为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也可以理解为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还可以理解为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初中三年文言文的教学过程。我们可以去掉首尾两个阶段,因为古代汉语是源,现代汉语是流,又加上对许多优秀古诗词的学习,今天的学生不会对文言文一点儿都看不懂,所以第一阶段“完全依靠教师阶段”可略过,文言文的学习将持续到高中乃至大学,所以第五阶段“完全独立阶段”也可不用考虑。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主要取当中的三个阶段:基本依靠教师阶段—相对独立阶段—基本独立阶段。然后在三个阶段的大视角下去寻求“走心”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方式。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方式,都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阐述如下。

  一、引导入门,掌握方法,寻求变式

  进入初中,随着文言文数量的增加,文言文的教和学从“小打小闹”到“不容忽视”,来了个华丽的大转身。语文教师开始全面、细致地讲解有关文言文的知识,先引领学生学习一些最基础的,比如如何朗读、如何把握节奏,慢慢会讲到一些特殊用法、特殊句式,尤其在翻译方面更是事无巨细,带着学生看注释,逐字逐句翻译,让学生对号入座记下来,翻译口诀“一针对一线,不增也不减。直译是原则,意译莫随便。文言单音多,可用双音换。专名照样写,成语不必变。既要会句式,还要会标点。原文有赘词,译文可以免。原文有省略,括弧要贯穿。是否信雅达,译完读三遍”就是初一文言文课堂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入门的确比较快,也能掌握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存在于初一上学期“基本依靠教师阶段”,初一下学期应该要寻求变式,在引导学生入了门,掌握了一些方法之后,朗读和翻译不能再由教师包办代替了,应该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自行解决,疑义之处可以争论探讨。这样,沉闷的文言文课堂就活泼、开放起来了。请看七年级下册的《狼》中的一个片段。师指名读投影上的“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生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生2:我不同意后面那句的读法,这样变成了“其中一只狗坐在前面”,可这篇文章没有狗啊!师:那应该怎么读呢?(学生在下面小声议论,不久,一学生站起来回答)生3:我觉得应该这样读“其一/犬坐于前”,“其一”是“其中一只狼”的意思,原文略去了“狼”。师:那“犬坐于前”怎么译?生3:我知道狗和狼都属于犬科,它们的很多习性都是一样的,包括坐姿,所以好像可以这样翻译:“像狗那样坐在前面。”师:对了,就是这样译!你还能联系自己知道的动物学知识,真是太棒了!让我们来读一读注释⑩。我从“读”入手,最后引到了“翻译”上来。本来怎么读示范一下就行了,怎么译直接看书上的注释就可以了,但是这样一来,整个过程学生就缺少了思考。缺少思考的课堂是沉闷的,而大费周折地让学生自己去猜、去想,思维之火就被点燃了,学习兴趣就产生了,这样的课堂就有了生命力。学生明白了怎么读是跟意思相关联的,意识到要充分借助注释来指导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这是初一下学期学习文言文很有用的方法。

  二、扔掉注释,寻找未知,激发兴趣

  文言文的翻译一直依赖着注释,而初中的文言文课文又有许多注释,如初一下册的《木兰诗》文言文300多字,注释多达41处。这样会有很多后遗症,例如初一一年下来,学生熟悉了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流程:划注释—看注释—利用注释翻译—翻译一课及背诵积累。这样久而久之没有变化和新意的文言文课堂让学生失去了兴趣,同时学生在习惯了借助注释翻译文言文后,当再次面对没有注释的课外文言文时会不适应、不习惯、手足无措。所以到了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积累的初二“相对独立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应变为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独自面对文言文的胆量。突破口是寻找到学生的“未知”,以学生的“未知”展开教学,这不仅有效,而且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操作呢?很简单,扔掉注释。如教八年级下册的《送东阳马生序》,正音朗读之后逐段进行翻译。我没让学生看注释,而是告诉学生不借助注释凭自己的能力也可以把课文看懂个大概的。我让学生先反复读几遍,然后举手说出连大概的意思都不懂的句子。经过反复阅读,不甚明白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句:“弗之怠”“既加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未尝稍降辞色”“援疑质理”“负箧曳屣”“穷冬”“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蕴袍弊衣”“以中有足乐者”“口体之奉”。就整篇课文篇幅而言,这么几句真的不算多。同样,我不着急让学生看注释,也不着急告诉他们,我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如“援疑质理”的理解过程如下———师:有两个字的意思你们是知道的。生(齐声):“疑”和“理”。师:怎么理解?生(杂七杂八):“疑问”“疑惑”“疑难”“道理”。师:对,作为一个学生,在求学时代的确就是跟这些词打交道的,那么能否猜一猜另外两个字的意思?生:质问。师:有点道理,但是跟“道理”搭在一起,最好是……生:询问。师:好,现在我们已经理解到这样的程度:援疑难,询问道理。那么“援”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支援道理”“援助道理”?(生笑,同时在思考。最后听到声音:“提出。”)师:恭喜大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难题。事实证明离开注释我们也能看懂!(学生感到意外的同时也很振奋)只有找到学生的“未知”,以“未知”展开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抛开注释,让学生依据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才有勇气去面对陌生的文言文。

  三、点断白文,创造时机,增强语感

  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语感,有了语感才可能形成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前面提到的两种课堂教学方式其实也是在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到了初三“基本独立阶段”,可以采用点断白文的方式进行文言文教学,不仅能激发兴趣,更能增强语感。所谓“点断白文”就是呈现给学生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白文”,要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自己的理解进行点断。如果通过努力或探讨,基本能够断准确了,文意也就大体弄明白了,潜移默化中文言文语感也增强了。点断白文练习最好选择有故事性的课文,学生容易前后贯通理解,以初三上册《曹刿论战》为例进行说明。师:请大家放声读一读投影上没有标点的《曹刿论战》的第一段,感觉一下在什么地方需要停顿,看看自己能读出几句话。(生开始读,速度比较慢,经常停顿)师:哪位同学愿意试着读一读?(生勇敢尝试,但有些地方断得不对)师:请大家把第一段抄下来,边抄边加上标点。(生认真完成)师:让我们齐读第一段,按你自己断的句来读。(生齐读,但不通顺)师:前后四人小组互相看一看、议一议,彼此的分歧在哪里?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疑惑。(生热烈地讨论)师:请大家读一读投影上加了标点的《曹刿论战》的第一段,然后把自己不对的地方改过来。(生齐读,通顺,然后认真改标点)师:你们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吗?那就打开书看一看吧。(生急于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错,所以快速打开书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师:好,现在让我们齐读第一段。(生齐读,响亮通顺)师:读得好!不加标点的也再读读看。(生读,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基本能读下来)师:果然有进步。接下来让我们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请对着投影上没有标点的课文说,你想挑哪一句都行。(因为前面看过注释了,而且又是在自己最为迫切的时候看的,所以学生能说出课文的大致意思。只是个别的一些词说得不是很准确)师:那让我们翻开书本再看一看吧。(生及时翻书加强记忆)师:现在大家请看投影,能不能说出划横线词的意思?(生基本上能说出来)师:现在请大家把译文写在纸上,然后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家如果发现有错误就帮他指出来。(生写译文,然后请一个学生读译文,其他学生纠正错误)师:让我们再大声朗读一下课文吧!一堂张弛有致的课结束了,整堂课中学生一直都在忙,而且都是主动地在忙。利用白文点断,刻意创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有利时机,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就被彻底地激发了。在这样的课堂之下,背诵积累纯属不是事儿,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也慢慢增强了,独自面对文言文的胆量也提高了。当然以上三种课堂教学方式并非一定要局限于某个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大视角下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呼唤这种“走心”的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初中文言文2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既是我们打好高考一仗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提高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提倡“绿色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苏教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均安排了不止一篇的文言文,还有高二所学的《史记》,几乎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高考中,文言阅读加上默写中的文言,分值在二十分左右,诸此种种,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2“绿色文言文教学”观点的提出

  最早提出“绿色文言文教学”的是赵谦翔老师,所谓“绿色”,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对这“绿色”,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文言教学一般采用“熬米粥式”即贯彻八字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上老师是传统翻译员,学生则是记录员,老师一字一词一句翻译,学生一字、一词一句照抄,学生没有个人思想,没有个人感悟,只有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生只会觉得乏味无趣,更觉得文言文难、烦。在中考指挥棒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获得短期收效,正如学生所说的背几篇名篇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可从长期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即学生只有“鱼”没有“渔”,而且“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继承先贤优秀品质”的情感目标,就被淡化乃至消失。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这几年来,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出发,对自己的文言教学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绿色教学模式,来供大家讨论。

  2.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课文的导入基本上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为主,一节文言课就从学生抄、写、记开始了,一点新意也没有,你说学生能有兴致吗,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吗?美好的结果一定要有成功的开头,经过长期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导入比较受学生欢迎。

  2.1.1故事导入

  故事,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高中生,他们学业繁重,课程枯燥,适时的故事能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我们在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用“鹞死怀中”的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了解魏征的为人。

  2.1.2成语导入

  成语很多出自文言文,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再引入课文。

  2.1.3借助多媒体导入

  视觉的冲击远胜于语言的感受,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对于文言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地。以《项羽本纪》为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述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在次基础上,重点研读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让学生比较司马迁在对这两次的战争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读巨鹿之战,当他们读到“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读得义气激昂,句式短促,节奏感强,从而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而在读垓下之战的时候,明显感觉气势不盛了,甚至有些低沉,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兵败被围。所以,读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更准确。

  3内容分析,学生自主,以文代言

  新课程改革已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可以说课改几年后,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中体现已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老师就不再啰嗦,全部交给学生回家自学。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老师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一言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一言心得”分门别类、深思熟虑后,再作专题评析。比如,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就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管仲的?(2)管鲍之交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3)管仲任政相齐,做了哪些贡献?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当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以文代言,对一些字、句作适当的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自主解决了文章重要问题,还背诵了课文,效率是很高的。

  4综合比较,学会积累

  关于以上教学安排,一定会有老师置疑,那字、词、句解释怎么办,那考试怎么办?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比如《口技》课后,引导学生对“指、乳、妙”等词用法进行归类,在一单元或一段文言教学后,要对一些虚词如“之、以”等用法比较归类,最重要的是自己举一反三,如“之”字,在什么情况下解释为“的”,什么情况为代词,什么情况下不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为“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习巩固,这样通过慢慢积累,学生即便遇到课外文言,他也会懂得用积累的经验来阅读,还用得着担心考试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也获得了乐趣、自信,教师也在文言课堂上得以解脱。总之,创建绿色文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喜学文言、乐学文言、会学文言。

初中文言文3

  (一)情景再现理解大意

  情景教学法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的某个情景当中,让学生们体会到作者所处的年代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正确地理解文言文的课文大意。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使用多媒体给学生们播放这篇文章年代期间一些典型事件,让学生领会主人公在当时背景下向往美好而又和平生活的追求,感受到作者的心声。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文本解读,根据学生学情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言文作品的内涵。

  (二)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文言文与我们当今学习的内容的区别就是文字的组合方式不是我们经常接触的类型,使学生们不知道从何下手,教师可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带领学生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让学生们循序渐进地进行理解。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对句子中的每一字都进行翻译,然后,让学生们翻译整句话的`含义,这样学生就会把文言文内容用现代的语文知识解释出来,使学生们容易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们找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正视学习文言文的态度,懂得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积累、总结,认识到欲速则不达的道理,积极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技巧,丰富积累面,夯实文言文基础。

  (三)前后呼应贯穿全文

  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作者安排文字的先后顺序的意图,学习更多的文字衔接关系。例如在学习《爱莲说》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授课文的大意,再让学生们进行阅读,通过小组的形式查找资料进行翻译,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找到课文中承上启下的桥梁部分,再根据文章的结构,按照事情一定的发展顺序贯穿全文。若是学生在翻译文章前边、中间或是后面任何一个位置出现了疑难问题的时候,不要担心和纠结,根据课文的大意进行分层次、分结构地分析,这样就很容易解决了心中的困惑。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困难不退缩,克服种种困难,并在教师精心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找到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四)习题练习融会贯通

  从学生做的习题答案中可以直接反应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适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找一些与文言文有关的课外读物,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完成设置的问题。最后,教师带领大家一同分析、总结、反思,找到解答类似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样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培养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总而言之,通过教师的不断学习和培训,在教授文言文的知识内容上有了新的看法,不断排除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扫除心理障碍,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吸取教训,使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得到更好的帮助,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文言文4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延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擢左武卫将军。莅官劲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杨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符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大业中,与宇文述共破杨玄感,以功迁左骁卫大将军。秦、陇盗起,授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斩迦论并首级万余,筑京观于上郡南山,虏老弱数万口。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

  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其训勉士卒必流涕,故力虽穷,而人尚为之感奋。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桑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刘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下马东南向,再拜号哭曰:“臣力屈兵败,不负陛下。”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次:依次

  B.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阳:通“佯”,假装

  C.夜简精甲袭破之简:选拔

  D.率兵将如洛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明屈突通“忠诚”的一组是(3分)()

  ①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②众十余万据雕阴

  ③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④有犯法者,虽亲无所回纵

  ⑤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⑥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屈突通祖籍昌黎徒何,后迁居长安,曾出仕隋朝为官。屈突通十分爱惜士人,曾冒死劝议谏隋文帝,反对因牲畜财产而滥杀士人,深得文帝常识。

  B.屈突通遇事从容,机智灵活。隋炀帝时,他奉诏前去召见汉王杨谅,在杨谅觉得事情有变,心生狐疑时,屈突通沉着应对,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C.屈突通骁勇善战,深谙兵法,曾与他人一起击败杨玄感,用奇计平定刘迦论的叛军。他在训勉士兵时必流涕,即使军力匮乏,仍然能鼓舞军队士气。

  D.屈突通崇尚气节,忠心耿耿,先后侍奉过隋代二帝,在隋朝政事混乱时,窦琮曾率骑兵追赶他到稠桑,屈突通结阵抵抗,尽管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屈突通都没有叛心,但最终兵败被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5分)

  (2)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贼军未能发觉这件事/他,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 (2)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待,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小题1:

  试题分析:A次:驻扎。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例如:“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资治通鉴》”,次为“顺序,等第”。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②是刘迦论的行为④是其正直 ⑥是其被唐高祖授予官职。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窦琮派自己的儿子前往劝降”理解错误,原文“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的“其”指的是

  屈突通,这样才有了后文的“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

  试题分析: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词语的活用以及句式,省略的内容需要补出,能直译的一定要直译,要语句通顺。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式翻译:(1)“贼未之觉”为宾语前置句式,“引”为率领、“南”为动词,“去”为距离,“舍”为住宿、驻军,“徇”为攻取(占领)土地。(2)“蹙”为迫促、紧促、急促, “事”为侍奉,“安”为怎么,“独”只、仅仅,“死”作状语。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附【参考译文】

  屈突通,他的祖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迁居长安。出仕隋朝虎贲郎将。隋丈帝命人复核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匿的两万匹马。文帝大怒,收捕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吏共一千五百人,准备全部斩首。屈突通对文帝说:“人命至关重大,人死不能复生。陛下用最仁慈的`政令抚育天下,难道容许因牲畜财产而在一天之内杀戮一千五百人?”帝叱责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情愿自身受杀戮,来免除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了,说:“我不明此理,竞至于此。现在应当免除慕荣悉达等人的死罪,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全部按照减刑论处。后擢升为左武卫将军。上任后为官刚正,有人犯法时,即使是亲朋也不放纵。

  隋炀帝即位后,派人带着诏书去召见汉王杨谅。在这之前,文帝与杨谅约定,如果有玺书召,验看敕字加点,还要与玉麟符相合,那么就能上路。待到这时,验看诏书没有点,杨谅觉得事情有变,责问屈突通,屈突通随口对答,毫无破绽,最终得以返回长安。大业年间,与宇文述一起击败杨玄感,因功升迁为左骁大将军。秦、陇等地群盗兴起,(屈突通)被授任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拥兵十余万盘踞在雕阴。屈突通调发关中军队进击敌军,驻扎安定,起初不与敌军交点,军中人都猜想他胆怯。屈突通假意说要撤军,(其实)却悄悄进入上郡。贼军未能发觉,率军南下,在距离屈突通七十里的地方驻军,分兵侵占土地。屈突通乘敌军毫无防备,夜晚选择精锐士兵偷袭打败敌军,斩杀刘迦论连同其他贼人共万余首级,埋在上郡南山封土做成高冢,俘虏老弱数万人。后来隋朝政治更加混乱,盗贼越来越多,(朝廷)军士毫无斗志,诸将大多沦陷。屈突通所到之处非常谨慎,虽无大胜,也未打过败仗。

  高祖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交战后久攻不下,高祖于是留下兵部分力包围河东。屈突通形势危急,有人游说他投降,他说:“我蒙受国家厚恩,侍奉二主,怎能逃避国难?只能以死报国!” 时常自己抚摸着脖颈说:“应当为国家受人一刀!”他训导勉励士兵时必定流下热泪,所以士兵们力气虽然用尽,但人们还是被他的精神激励。皇帝派他的家僮前往招降,屈突通催令斩杀家僮。不久听说京城平定,家人全都沦陷,于是留下桑显和保卫潼关,自己率兵将前往洛阳。刘文静派遣窦琮、段志玄率精锐骑兵追至稠桑,屈突通列阵抵抗他们。窦琮让他的儿子屈突寿前往劝降,屈突通大喊到:“往昔与你是父子,现在就是仇敌了!”命令身边人射杀屈突寿。桑显和对他的军兵大声喊道:“京师陷落,各位都家住关西,为何还要向东去?”众人全都丢掉兵器。屈突通知道无法解脱,于是下马面向东南,连连叩拜哭喊到:“我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于是被俘,押送到长安。皇帝慰劳他说:“为何相见得这么晚呢?”屈突通哭着说:“我未能尽人臣的忠节,所以到了这个地步,让本朝蒙羞。”皇帝说:“这是忠臣哪!”释放了他,授职为兵部尚书、蒋国公,担任秦王行军元帅长史。

初中文言文5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内,尤其是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本篇目。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文言文内容分析与名句默写等。考查的形式一般分为单项考查和综合考查两种。本节以《桃花源记》为例对初中文言文考点进行专项梳理,为大家学好文言文、备战中考提供一些方便。

  一、文言实词的考查

  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是对常见的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平时应该注意以下五种文言实词现象:一是古字通假现象。如“便要(yáo)还家”,“要”通“邀”,“邀请”的意思。文中类似的古字通假词还有“具”、“志”等。二是古今异义现象。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方的配偶,即老婆。文中类似的古今异义词还有“鲜美”、“交通”、“绝境”、“无论”、“缘”、“延”、“津”“乃”等。三是一词多义现象。如“舍”字,在“便舍船”句中作“舍弃”讲,在“屋舍俨然”句中作“房子”讲。文中类似的一词多义词还有“寻”、“志”等。四是词类活用现象。如“处处志之”,句中“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作“做标记”讲;“渔人甚异之”,句中的“异”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认为异”讲。五是辨析同义词。如文中“悉”、“并”、“具”、“咸”、“皆”都有“都”的意思,但也有细微差别:,“具”、“咸”、“皆”可作“都”解,但“具”作“详细”讲,表示无所遗漏;“咸”作“全”、“都”讲,指人的全体,“皆”为“都”之意,指人、物、事的全数。

  二、文言虚词的考查

  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一类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一类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起语气助词作用的,如“也”、“乎”、“哉”、“焉”等。平时要注意熟练掌握常用文言文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特别是“之”、“其”、“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而”、“夫”、“焉”这15个文言虚词。如“然”,在古汉语中,附在描写声容情态的.词语之后,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文章中有“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怡然(悠闲、安详的样子)”、“欣然(高兴地、愉快地)”几个词可注意区分差异。

  三、文言句式的把握与翻译

  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对文言语句的理解。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主要有:一是判断句,文言中多用“者”“也”表示判断句的标志,也有用“乃”和“是”的,如“见渔人,乃大惊”,可可译为“看见渔人,他们是非常吃惊的”;“问今是何世”,可译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二是省略句,在本文中,主要表现为主语、宾语的省略,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其外还有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谓语的。在译成现代汉语时,我们常常需把省略掉的成分补出来。三是倒装句,常见的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后置等等。如“忘路之远近”,定语后置句,“远近”为偏义复词,“近”无意义,可译为“不知不觉中,渔人几不得他已经走了多远的路。”又如,“问所从来”,介词结构后置句,“所”作介词“从”的宾语,可译为“问渔人是从哪里来的。”

  四、文意的分析与评价

  文言文进行文意分析或评价,主要通过对作品层次结构的分析,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中心思想、表达意图等。有时也通过分析作品语言运用和表现手法,来了解文意写作特点、修辞手段和表达方式等。如:文章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理下了伏笔。还需注意的是,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形看,对文意的分析与评价并不局限于我们课内学过的文言文阅读,有时也会涉及课外文言文阅读和比较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扎扎实实地学好课内知识,灵活地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如:请你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自志”中的“志”是什么?比较中,你会发现:“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初中文言文6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回答1~5题。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孟子曰:“桀、纣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寡助之至 至____________

  (2)亲戚畔之 畔____________

  (3)所恶勿施尔也 所恶__________

  (4)兽之走圹 走____________

  2.甲文认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_______。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至:极点

  (2)畔:同“叛”,背叛。

  (3)所恶:所厌恶的东西(事情)。

  (4)走:跑。

  2.句子: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3.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初中文言文7

  一、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初中语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一般来说,教师在讲初中语文文言文时,大多数情况都是先把重点的字词标注好,然后在在课堂上把文章内容一句一句地翻译给学生,而学生只有把翻译好的解释认真记下来,才能把文章理顺,最后再死记硬背地把内容背下来,这样一连串的行为基本就实现了对文言文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除了记笔记就是背诵课文。至于学生有没有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根本无从关注。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进行背诵和默写字词句。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根本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二)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够

  通过了解,现在有很多初中生根本不愿意读古文,也不愿意看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这样一来,读写技能就相对比较缺乏,更不懂得中外的传统文化和一些基本的文史知识。比如,中国的四大名著有很多学生就根本不愿意读,原因就是他们的文言文基础底子太差,没有形成语感,对于一些基础的常识性的东西还是不能形成认识。教师要求让学生记住的文言文词汇,学生不去记,即使积累了一些文言文词汇,翻译理解时也不懂得用,对着句子无从下手。从根本来说,应该加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培养。

  二、解决文言文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阅读量,落实对字词的积累

  对于古代文言文教学来说,加大学生的字词掌握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多的'字词积累,想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只是空想。可以说,文言文的词义识记和阅读具有因果关系,学生掌握的古汉语词汇太少,是没有办法完成古文阅读的。因此,要加强文言文的水平,就必须加大阅读量。其实,很多古文名著和短小的散文作品集,都是值得学生去阅读和欣赏的。教师可以在认为关键的地方进行点拨,使学生把在课堂上的文言用于运用到阅读当中,使课外阅读能和实际相结合,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文言文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文言文的讲解主要是通过初读课文,阅读注释来通顺文章的内容,再解决字词,分析文章的主要脉络,这样单纯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地位,使他们真正走进课文,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文的学习。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使他们在小组间的讨论中,真正地理解课文,实现自主体验,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对译习惯

  一般来说,我们对汉语词汇和句子的理解和使用的困难并不大,但是如果要求我们用比较规范的方式去解释句子中的字词,尤其是一篇比较新的文言文,就不那么容易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尽管学生记住了一些单个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是在翻译时并不会运用或者也不能进行逐字地落实,当然,只有在学生养成反复地实践和记忆以后理解课文才能更加容易。所以,教师在一开始学习文言文,就应该做好文言文直译的示范,让学生能够通过进行练习,养成文言文翻译的习惯。当然,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学会对新文章和新句子的猜测,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而要根据上下文进行推断,以减少漏译的现象。

  (四)加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强化阅读和背诵的要求

  通常来说,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现代的汉语句子可以通过一定的节奏和语气来表达思想感情。同样地,在初中学生刚接触到古诗文时,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新奇和畏惧,如果这时学生能了解古诗文的语感,就可以为文言文的节奏打动,就比较愿意学习文言文,这不仅有利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还能使学生保持对文言文的兴趣,既少了教师的讲解,也使学生达到了对古诗文的情感内涵的深入感悟并得到内化。可以说,背诵应该比朗诵的效果好得多,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泛读一定的古诗文,并且从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进行读和背。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使学生真正地学好文言文,教师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注重阅读,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积累一些充实的资料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比较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文的水平。

初中文言文8

  摘要: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否能够顺利被执行是至关重要的。教材选文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文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分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研究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一)篇数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七个版本。分别是语文版、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及鄂教版。经笔者调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各不相同:沪教版66篇;鄂教版36篇;粤教版17篇。然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不能少于56篇。这样看来,只有沪教版符合标准,其他版本的数量相差较多。

  (二)时代

  纵观这七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但是,不同版本选择的文言文时期却各有不同。有的选用明清时期的较少,有的选用唐宋时期的较多。并且都是将秦汉文章排在最前面。根据这种状况,学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朝代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来排序,这样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学起来才轻松。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文学性及思想性兼得

  选择编进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选文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条理是否清晰、明确。文章表现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都必须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例如《劝学》这篇文章,节选自《荀子》的首篇。文章围绕着“学不可以己”的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三方面分步进行阐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认为,客观世界不会按人的思想意志而改变,但人类能够感知、适应、利用自然趋吉避凶。这一思想正是我国早期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代表。学生学习了这类作者和他们的文章,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继而再运用这样的思想学习其他知识,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突出写作技巧

  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包括提高书面语表达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大部分都没有运用到现代文的写作当中。因此,要多选些写作技巧突出的文章编进高中语文课本中。例如像《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不耻下问》等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这样的佳句,或者模仿文中的语言改造佳句。比如,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改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这样的改编可以极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中语言创造佳句。例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便是学生在多篇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整合而来的。这种创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选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本整体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保证了文言文选文的质量,学生才能从中学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推动祖国繁荣富强。

初中文言文9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2分)

  【甲】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 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蜘蛛杀蛇

  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飙下:带着一股风跳下。 ②踞:趴。 ③盬(gǔ):吸饮。

  10.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

  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好事 B.虎大骇,远遁 遁

  C.果腹而去 果腹 D.蜘蛛引丝疾上 疾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

  (1)驴不胜怒,蹄之。

  (2)蛇复昂首待之。

  12.填空。(4分)

  (1)【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A到觉无异能者,再到B。 【乙】文如是者三四次中的是指代的具体内容是: C 。(请用选文原句填空)

  (2)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方法不同:甲文侧重描写虎的 A ;乙文侧重描写蜘蛛的 B 。

  13.驴和蜘蛛的斗争过程,引人深思。请任选其中一种,说说你从它身上得到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0.(2分) A.喜欢多事; B.逃跑; C.吃饱肚子; D.飞快(迅速)

  11.(4分)(1)驴不能忍受(或禁不住)愤怒,用蹄子踢虎。

  (2)蛇又昂着头等待着(吃)蜘蛛。

  12.(4分)(1)甲文:A 以为神 B 技止此耳;(各0.5分)

  乙文:C 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蛇复昂首待之。蜘蛛引丝疾上,还守其网。(1分)

  (2)A 心理, B 动作。(各1分)

  13.(2分) 示例:从驴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蜘蛛的身上我们得到的启示:

  (1)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

  (2)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攻其不备,也能出奇制胜。

初中文言文10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元末,世将乱,环所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后十年,盗蜂起。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从大将军徐达北征。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创户帖以便稽民。帝取为式,颁行天下。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灌覆按④曰: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坐其首一人,余悉减死。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②擢:提拔。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③豪右:豪强。④覆按:复审案件。⑤丰裁:风纪。

  19.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2处)(2分)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盗 不 敢 入 一 乡 赖 以 全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灌诣军门谒见( ) (2)寻命筑城泰州( )(3)百姓咸赖(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22. 结合本文所列举的事件,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9、 灌 率 武 勇 结 屯 林 中 / 盗 不 敢 入 / 一 乡 赖 以 全(2分)

  20.(1)拜见 (2)不久 (3)都 (3分)

  21. 陈灌建立学堂,邀请老师,选出有才的年轻后辈跟随老师学习。(2分)

  22. 从他在世将乱前在住处周期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以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 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见他体恤民情等。(3分)

初中文言文1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点和作用

  《马》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体现本单元的一个"关爱动物世界"的学习重点,课文内容与环保联系紧密,可指导学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选材非常好,有如下特点:

  (1) 课文体现了人类与动物的关系.文章关注动物世界,也就是关注人类本身,有利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

  (2) 课文适应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创新合作精神.

  2,教学目标

  我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运用祖国语言,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教学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根据教学目标,从认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我设计这篇课文的教 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通过整体感知马的形象及特征,了解布封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表现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超越,启发学生领会文章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品位积累优美的词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培养个性化的感悟能力;通过了解对比手法及其作用,培养学生描摹动物的技巧;通过"野生意义"和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德育目标:理解作者对野马的赞美,反思人类应善待动物,珍视生命环境保护意识,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我依据贾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又形成良好的个性的教学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领会文章内容;积累优美词句,体会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倾向.

  教学难点;设计"动物园中的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专题活动和"马"的知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善待动物珍视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

  4.教材与学生

  教材处理要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的总体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堂课首先要考虑学生,"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仔细研究教学对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特点,设计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法

  关于教法,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对我的启发很大:"真正的阅读是与作者的心灵对话,如果读书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或者是世界,人类的大师和巨匠,那麽这样的读书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联系."所以教师应当设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兴趣领会,认同作者的感情,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采用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教学容量;帮助学生走进作者,理解作者,感悟生活;并采用激发兴趣法来激活学习思维,启迪学生智慧.

  教师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把学生强弱搭配分成几个四人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互助,共同提高.

  这篇课文可以拓宽学习领域,开展"保护野生动物"的跨学科学习,这节课我要领学生到微机室去上,运用微机对关于 "马"的成语,俗语,谚语搜集和整理,语文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上网,进行资料的搜索.

  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并进行适当点拨.采用了激发兴趣,问题导引法,指导归纳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

  三,学法

  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据新《标准》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时间活动,指导认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可以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具体做法是:

  (1)指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体现自学辅导法,主体思维法.

  (3)指导学生上网搜索有关野生动物的资料.

  (4)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对比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四,教学程序

  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并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是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逻辑性,综合性.还要突出体现学生的主题活动.所以确定一下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欣赏有关"马"三种字体的书法作品,随着社会的发展,马的

  生存方式及命运也在发生着变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布封的文章去了解关注人类忠实而高贵的朋友,去感受被赋予人性光彩的马儿吧!(板书:马 布封)结合注释请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多媒体显示)后师补充.

  2,有感情朗读

  ⑴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地,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

  学们在读时,遇到哪些不认识的字词请说出来.

  师帮助解决疑难字词.(多媒体显示)要求同学们齐读,整理识记.

  ⑵欣赏精彩的语段,领略文章的真谛

  谁能选择文中你最欣赏的一段大声地,有感情地来读其他同学认真欣赏,听后,说出你认为他哪读的最好 谁再来读你最欣赏的一段

  3,整体感知课文

  ⑴,我们已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

  ⑵ 两种马在作者布封的笔下各有千秋,请同学们来欣赏现实生活中有关"马"精美图片,(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再结合文中作者对马的生活描绘,论说你喜欢家马还是野马 给大家一分钟的准备,喜欢家马到这两组,喜欢野马到这两组,请按照句式"我喜欢 马,因为 "来陈述理由,自由论说现在开始:

  ⑶,请喜欢家马的同学用一个两个字的词概括你喜欢家马的最主要的原因 (驯良)同样要求,请字欢野马的来概括 (自由)(师板书)这也是家马和野马的最突出的特点.

  ⑷,刚才,我们对马谈了自己的喜爱之情,那么,我们再来看课文,作者对这两种马又持怎样的态度呢 (同情,赞美)(师板书)这里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了他对自由精神的追求和超越.

  ⑸,文中作者在介绍家马和野马特征时运用了怎样写法 (对比)有什么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

  4,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请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你认为作者用得最好得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并用"我发现 用得好,好在 "的句式来回答

  5,指导合作探究"我们的身边也出现了供人观赏的一些野生动物园,其"野生"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生呢 "请同学们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 从而进行思想教育,完成教学重点,并本着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进步.

  6,拓展迁移(突破难点)

  教师组织开展一个"马"的知识竞赛活动.

  座位分成两大组为平安队和普通队,并推选出各组队长.

  选两名工作人员,一名记分员,一名监督员.

  师宣布比赛规则: ①,我这有一个幸运箱中装有一黄一白两个幸运球,请队长站在两边,每题轮流摸取幸运球,摸到黄色为先答题,摸到白色为后答题.

  ②,一般答题为10秒,特殊题为60秒.

  ③,在规定时间内未答出,倒计时5秒后由对方答.

  ④每题的内容由摸到白球的队长为对方读题.

  ⑷多媒体显示关于马的成语,俗语,诗词的知识竞赛题.

  ⑸宣布比赛结果,同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多媒体显示)以激励学生.

  以上综合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搜集资料,然后按学习小组总和,完成小论文或调查报告,这也是这节课的课后活动的展开,我相信一定可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7,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8,作业布置

  尽管目前减负的呼声很高,但我认为必要的作业布置还是必需的,语文课毕竟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终归姓语,因此,我要求学生学习本课,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去感受人类与动物的相伴而生,生趣盎然.

  9,板书设计(略)

初中文言文12

  【摘要】文言文是中华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文言文学习是我们学习和吸纳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文言文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获得基本的文言知识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是语文学习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初中文言教学的现状、问题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文言文教学;问题分析;应对策略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选篇目都是传承多年、文质兼美的名篇,是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提升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文言文作为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得到国人的学习传承和保护。但是初中语文课程中的文言文一直是限制学生语文水平的难点之一。初中苏教版的教材中也有关于文言文的学习,以此来提醒学生们文言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当前状态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环境促使文言文的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学生的文言文成绩越来越差,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随着国家新的教育指标颁布,人们已经意识到了文言文的重要性,并要求中学语文教师找寻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兴趣。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固定

  根据调查了解显示,不少初中的教师在讲解文言文的过程中都会考虑到教学参考书中的指导方法,并按照参考中的要求来讲解讲学内容。该种教学模式不仅固定,且无法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教师采用该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经常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将大量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并且要求学生一定要记牢。学生为了不遗漏教师所教导的'知识,就会在课堂当中记录大量的笔记。该种情况下的学生所学习的只是固定知识,缺乏了自身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初中语文课程本来就比较枯燥,在该种教学模式当中,学生更加感觉到了文言文的乏味,就会对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例如:苏教版教材中《论语八则》所讲解的是古代圣人所讲解的做人以及学习的道理。而教师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就会简单的为学生介绍论语的背景,并且要求学生对该文章进行朗诵,纠正学生的读音,然后进行简单的讲解。该种方式下,忽视了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始终缺乏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指导方法单一

  教师在教导学生文言文的过程中仅仅认为朗诵最为重要。为此,教师会要求学生一遍一遍的在课堂当中朗诵文言文。但该种教学方法不仅单一,也缺乏指导作用。既然教师认为朗诵比较重要,就应该对学生提出朗诵方面的要求和指导。但事实上,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忽略指导部分,而是要求学生自行练习。该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得到纠正,一旦出现了错误,就会一直错下去。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篇《爱莲说》,该篇文言文主要是为了记录情感,向学生转达莲花的高洁。但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分为男生和女生两个部分进行朗诵,并且缺乏对学生朗读节奏的指导。促使学生无法从朗诵中感受到文言文的魅力。

  二、中学文言文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注重文与言

  所谓的文言文,自然要突出文与言的重要性。教师首先要了解到文与言的教学定位,从而才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所在。传统的教师既然会采用零散的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就会使文言文的整体出现被肢解的现象。为了转变该种现象,避免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记忆太过机械,教师应该注重文言文中的文与言。例如,在苏教版教材当中,《桃花源记》一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来解读文章的具体含义。该种帮助并不是指教师自己将整个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然后由学生对此进行记忆。而是由教师作为引导,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逐句翻译。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做出要求,要求学生能了解文言文的文本,并注重对书中注释的理解。教师还需要督促学生进行自学,并且感悟整篇文言文的含义。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和爱好。初中的苏教版教材当中,很多文言文虽然比较晦涩难懂,但其中的内容都与中国古代比较著名的人物相关。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言文的这一特点。例如:《花木兰》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了解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并在课堂中讲解花木兰的故事。教师讲解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并引发学生对于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教师能够将文言文从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转化成为学生熟悉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也能够转变自身的心态,愿意接受文言文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当代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展示文言文的故事。为学生创设出比较真实的文言文环境。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师利用视频以及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文言文的画面感,并且冲击学生的精神世界,打动学生的心。学生也能够在观看文言文故事的过程中领略到当时环境的震撼。例如,教师在讲解《田忌赛马》时,可以配上一些比较雄壮激昂的音乐,以此来使文言文的故事展现得更加形象具体。最后,教师可以设计比较合理的文言文问题,引导学生对文言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解读,感受文言文作者的情感。例如,苏教版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充分展现了作者当时的生活窘状,要求教师能够针对该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够使学生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总而言之,文言文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但要学习文言文却非常不容易。为了能够使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更加顺利,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找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从而塑造学生的文化内涵。只要教师能够改善教学单一以及教学模式固定等相关问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洪珍珍。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课外语文,20xx(12)。

  [2]拓佳燕。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才智,20xx(29)。

  作者:孙建国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九年制学校

初中文言文1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相关赏析:

  这是一篇赠序。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制诰,洪武十年(1377)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马君则,以同乡后辈的身分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励,情真意挚,语重心长。

  就文章的内容而言,作者主要以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作者简洁生动地叙述早年的经历:幼时酷爱学习,但因家境贫寒,无书可读,只得向人借阅。借到书,即使在严冬季节,也要自己动手抄录;为了取信于藏书之家,到期一定归还,可见得书之难。年长以后,仰慕圣贤的道统,渴望名师指点,且又并非容易的事;为了求师,不顾穷冬烈风,负箧曳屣,奔走于深山巨谷之中,以致足肤皲裂。生活上,自己也甘于贫苦,自得其乐。这些典型事例全面地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地克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笔墨酣畅,说理透彻,为下文的对比蓄满了气势。接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太学生的优越条件: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教授相伴,有丰富藏书。这样,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结论只有一个:学业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确凿的事实,强烈的对比,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完成了所要揭示的主旨。此后,又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和宗旨。

  就文章的写法而言,除全篇主体结构进行对比之外,在具体记叙的过程中,又处处予以对比。在记叙自己勤苦求学生活时,以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作对比。譬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写求学时,不辞劳苦,困难愈大愈见其志坚;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緼袍敝衣作对比;在记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时,又以客观条件的优越与主观上的努力与否作对比作者以鲜明的对照,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和说服力量。而在对比中,又可看出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加之,措辞委婉,如话家常,表达出一种恳挚的感情,自然会亲切动人,催人奋进。

初中文言文14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古文水平、扎实语言基本功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推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扎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提升了他们的鉴赏力和审美能力。特别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积极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对于提升文言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语文文言文基本功有着重要的督促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素质教育改革。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情境教学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也是考试的重难点。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来说,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词语类型、翻译技巧、主题掌握等,这对于没有文言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实现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素质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文言文学习质量。

  一、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过多强调艺术性,忽视内容本身

  从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来看,过多地强调艺术性教学,忽视了内容本身教学,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在文言文教学时,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对于整篇文章结构、重点词句、经典句子的把握上,过多地对文章进行艺术性的分析和评论,而忽视了对于内容本身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

  重视翻译教学,忽视学生感悟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一般在进行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课文的预习和思考,直接逐字逐句地来对学生进行文本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地发挥,限制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感悟能力,对于文言文水平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翻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来不断提升他们的悟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

  (一)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提升文言文教学氛围。在这个现代化社会中,由于长期以来学生的生活生长环境的影响,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来亲近文言文学习,更无法在文言文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潜移默化地学习和提升。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在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中实现情境教学,营造良好的文言文教学环境。比如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中,可以通过借助于多媒体图片或动画的方式来对文中的.景物和场景进行深入地解读,重点来捕捉意象,从而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当时文中的意境,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的月夜之美,以此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文章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启发式教学,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而言,应该以学生为核心进行教学,努力地调动学生的主观动机,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实现个人文言文素质的提高。比如在进行周敦颐《爱莲说》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来启发学生: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提到菊、牡丹等意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学生思考,强化他们对于文本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明白通过对比来烘托出作者的莲花般高洁的人格,以此来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文章主题的理解,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实现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提升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将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不断整合,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活力,并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教学有效性。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定具体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来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来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比如韩愈《马说》一课,老师可以设定题目:千里马和伯乐到底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来讨论,分别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有效性。

  (四)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

  深刻解读文章,升华文本主题。对于语文文言文教学来说,其教学目标绝对不仅仅是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掌握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地思考和认识,从而来养成正确的文言文学习方式。在学生掌握文章主题之上,还要结合社会现实来进一步地实现教学延伸,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比如现代社会背景下桃花源是否有可能存在?浮躁的社会现实与桃花源之间的碰撞和矛盾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能够将语文文言文教学与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文言文教学质量。

  三、结语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是古人智慧的象征。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深刻解读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深入地讨论和分析,从而来最大限度地保证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文言文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文言文解读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提升他们的语言素质。

  参考文献

  [1]郭仕康.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翟朔颖.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策略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3]张丽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

  [4]陈丽华.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学园(教育科研)

初中文言文15

  1.买鸭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去原上。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2.良狗捕鼠

  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主人乃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堂,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佯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取其革。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有一个有钱的人家,偶然间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与家中的狗一起混杂在一起饲养,这两只小狼也和狗和平共处。时间久了,也挺听话的,居然忘了它们的本质是狼。有一天,主人晚上在房间里睡觉,听到许多狗发出愤怒的呜呜的声音,惊醒,起身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再躺下准备睡觉,狗又跟刚才一样发出呜呜的`声音。于是主人假装睡觉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那两只狼趁着主人没有发觉,正要咬主人的喉咙的时候,狗起身阻止使它们不能上前。于是主人就杀了那两头狼,割下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4.泽人网雁

  具区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雁奴环巡之。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