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文言文作文

时间:2023-10-05 14:19:35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实用的文言文作文【集锦7篇】

  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音律工整,包括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文言文作文【集锦7篇】

文言文作文 篇1

  【读书与作文】

  读书如销铜,聚铜入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此也。

  【读书与作文翻译】

  读书就像熔化铜一样,把铜聚集起来放进火炉里,用大皮制鼓风器扇火炉,铜没有熔化鼓风器就不能停止,很费力气。写文章就好像浇制器皿,铜已熔化了,(人们只需)按照模具铸造器皿,一冶炼就能成功。只要知道模型,就根本不费力气。这叫做在读书时多用功,写作时就会轻松。

  【读书与作文字词注释】

  1.销:熔化。

  2.鞴(bèi):古代皮制鼓风器。

  3.铸:浇铸。

  4.既:已经。

  5.矣: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了”。

  6.冶:此指冶炼,即使金属熔化后铸器。

  7.模(mú):模具。

  8.所谓:这叫做。

  9.劳于读书:在读书上多用功。

  10.逸:轻松。

  读书与作文文言知识

  逸。“逸”是个多义词。一指“安逸”“轻松”。上文“逸于作文”中“逸”,即指“轻松”,意为在作文时就会感到轻松。二指“逃跑”“奔跑”。如“兔逸”,意为“兔子逃跑了”;“盗逸”,意为小偷溜走了。三指“超过一般”,现代汉语中有“超逸”“逸群”。

  读书与作文启发借鉴

  不少学生怕作文,不是他们没有生活内容,没有可写材料,而不知道如何表达。原因在哪里?在于读书太少,或者没有认真读书。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写诗也会吟”,意思是书读得多了,表达自然会流畅起来,写作材料也会丰富起来。上如上文所说,只要“识模”--即掌握文章体裁及基本结构,就能轻松写出好或较好文章。所以,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多读书。

  读书与作文原文选自《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中国元代一部论述家塾教学程序著作史称读书工程”或进学规程”编撰者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敬礼,号畏斋、庆元,鄞县(今浙江鄞县)人曾任广德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池州建德县(今浙江建德县)儒学教谕,台州路(今浙江临海)、衢州路(今浙江衢州)儒学教授,集庆路(今江苏江宁)江东书院山长。生徒甚众,学宗朱熹。他作此书目,是依朱熹“读书明理”思想,纠正当时读书人“曾未读书明理,遽使之学文”、“失序无本,欲速不达”缺点,认为注重教学程序,才能“使理学与举业毕贯于一”书首录朱熹等所订学规作为纲领。全书共三卷。第一卷依朱熹读书法,规定读经程序: 8岁入学之前,读程逢原增广《性理字训》; 8岁入学之后,读朱熹《小学》,次读《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孝经》,再读《易》、《书》、《诗》、《仪礼》、《礼记》、《周礼》及《春秋》并三传;15岁后再“以朱子法读四书注”,并抄读以上经书 第二卷规定在读经基础上学史学文程序:先看《通鉴》,读韩愈文章,读《楚辞》;之后“以二三年之工专力学文,既有学识,又知文体,何文不可作”,练习“科举文字”,准备应试。二卷末附五种表格,注明每日功课纲要。第三卷录王柏辑《正始之音》,以明辨音义之方法;最后阐明朱子读书法六条:循序渐进 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当时国子监曾将此书颁行郡邑学校,明代诸儒读书亦奉为准绳,清代陆陇其曾刊刻此书以资流传。此书可说是中国古代家塾一个详细读经学文教学计划。它注意教学程序,重视基本功训练,强调经常复习和考查,这对当时及后代家塾教学有一定影响。

文言文作文 篇2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便用上了白话文。白话文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大伙要不是有教育,怕是要把文言文抛到脑后。

  如同大多数零零后孩子一样,我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是家长们拿着一个启蒙读物,指着一只白天鹅一遍又一遍地念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湖绿水,红掌拨清波。”当时那么小,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哪里会知道诗里说的是什么,只知道跟着一起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当知道了一种新动物——鹅。

  上小学后,接触的文言文就是古诗。当时感觉真是神奇,这么一句诗,一个字的意思竟是一个词,虽只有20个字,却一下子描绘了四幅画面。当然,一开始肯定喜欢,毕竟以前要背的东西是一篇课文,现在可只有四行字,背起来开心多了。甚至后来也开始模仿着那些诗写一些打油诗,内容大多都是恶搞别人,发牢骚,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怀为名骂一骂日本。可能我当时自己都不知道,这可是我最爱为文言文的时候了吧。

  到了中学,文言文可就变成噩梦了。一篇文言文,足足有一页纸,又看不懂,还要背,这对于当时的我还真是个不容易的事。对于题目更是无语——对于一首古诗的赏析,每一个人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也也不应当有人能够准确说出当时古人的想法,所以每一个文言文赏析题都应该是开放的'答案,只要符合当代价值关即可,而当时的老师却要我们把文言文赏析的答案背下来,以便考试的时候规范作答。

  文言文,的确传播了传统文化。但我认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能够像以前那样八股取士一样禁锢思想,他应当容许不同时代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对于他不同的评判、不同的理解。

  像文言文等这样的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我们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延续。多看文言文,多读文言文,把我们自己的东西传下去,让中华文明更加闪亮,熠熠生辉!

文言文作文 篇3

  校园文学是当今主流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学的主要写作者是在校学生,这些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校园文学的高度。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阅历浅,写作内容相对简单。光有一对想象的翅膀,写出来的东西会缺乏推敲;一味的借鉴又有斧凿痕。时常可以听到没有东西可写、不知从何动笔的抱怨。学生手上很少没有作文书的,有的可能还有好几本。可是占有优秀作文书之多与写出优秀作文之少之间已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何必舍近求远,实实在在地抓住课本,好好地消化好编者精心挑选的范文,甚至只是文言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甚至创造新篇。

  语文学习的魅力就在于走进文本,感知文意;走出文本,习得技巧。这就是有效地文学鉴赏。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正有赖于此。同样是学习语文,有的人学了十多年依然写不出只言片语,就是写了也语意不通;有的却可以在高考那样有限的时间里,写出文质兼美的文言应试之作;更有的少年成就文名,享受特招读梦寐以求的大学。除却天资,这对文本的鉴赏能力和水平就是关键了。

  可是许多学生并不注重课文的学习,尤其时下高考题目和语文课本之间的联系不太紧密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于文本鉴赏尤其文言文阅读深恶而痛绝之。就写作而言,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这样做的恶果就是每到写作文的时间他们感到度日如年,搜索枯肠依然一无所获;或者东拼西凑、张冠李戴些“文章”来交差,更不用说创作了。这就是当前的现状。

  想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势,只有狠抓文本鉴赏,提高鉴赏水平,以期写作能力水涨船高。“文无定法”可是绝大部分的文章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要么以情动人,要么以理服人,要么兼而有之。抓住情与理这个赏析点,一般能求得本质的理解。

  一旦学生明白了情感在先,围绕情感选材才是记叙文的真谛,那么应试作这类文章便不再是难事,还能举一反三进行更有意义的创作。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高明的鉴赏家用自己的理解化用旧材料而写出的'杰作。我们像古人一样用心体验生活,用高尚的情感洗涤心灵,提升人生的品味,学习古人写人记事的方法,一些回忆类文章,祭文,课本剧,演讲稿学生创作便陆续在周记中出来了。这些作品虽然语言不够成熟,但是体现了对生活严肃的审视,从中学生的独特视角展现的一方情感天地。有的作品参加全国作文竞赛获了优胜奖,有的在校刊上发表,有的在教师的公开课上使用。来源于课内的鉴赏知识化成的骄人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对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最有借鉴价值的还属《邹忌讽齐王纳谏》《烛之武退秦师》《伶官传序》《过秦论》这类经典的政论文,古人以文取士,短小的篇幅中就融贯满腹经纶,超卓的见识。有机会学到历朝历代最顶尖的论文,集众名家之智慧,本来就是当代中学生的幸运。学生写作议论文的示例也正在此。事实上,.CoM中学生存在议论文写作障碍。这与他们对政论性文言文的抵触情绪不无关系。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些文章的价值,他们才能学到精髓,并且把论说的技巧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领悟能力高的还能得到见解上的突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用义正词婉的方式来写作时事评论,杂文,演讲稿等论说性质的文章。展开辩论赛,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教育学生写作时要像这些经典的论说文一样,抓住一条根本原则:以理服人。文章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禁得住推敲。

  鉴赏《陈情表》这样既以情动人又能以理服人的巅峰之作,更是要用心理解,反复朗诵,融会贯通,成为写作的高标,化为自己的东西。

  学习文言文,能让人注意说话的策略,帮助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但可以提供行文要以情动人的示范,而且以理服人的思路对作文对做人都收益终生。课内文言文有效鉴赏,多学善思,择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对校园文学的繁荣无疑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文言文作文 篇4

  苏高考作文阅卷组长赞其“简直绝了”,古典文献专家也“惊呆”了

  本报讯 昨天本报一篇《今年有位古文奇才》引起读者强烈关注,这位高考作文通篇用文言文写成,自如运用大量古字的考生到底是谁?记者昨天采访了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他对这位考生表示高度赞扬,“相当难得!前途无量!以他现在的文化修养完全可以被破格录取!”而语文基础知识阅卷组组长、古典文献学专家吴新江也表示在看了这篇“奇文”后,自己光对字词的注释就写了4页。但由于考卷仍处于加密状态,阅卷老师也不知这位考生到底姓甚名谁。希望这位“古文奇才”或知情者看到报道后主动与本报联系(热线电话:025-96096)。

  “看到这篇奇文的第一感觉是,很惊讶!在中学生中绝对是绝无仅有的!”吴新江老师是古典文献学专家,虽然他负责的是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阅卷,但当作文阅卷组发现这篇奇文时,只能请他来救援,“不仅普通阅卷老师不认识,看不懂,就连我这个教古典文献的老师,也不全懂,有些见过但没用过,还有四五十个古字根本不认识。回去后我查阅资料,做了注释,光注释就写了满满4 页!”不过光会用文言,会写古字还不算什么,这毕竟是高考作文,切题才是第一要务。“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位考生和《赤兔之死》、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都不一样,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切题,写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的和谐,他用他的特殊语言和特殊文字来自由表达这样的`主题,非常值得嘉许!”而且对这位考生的文风,吴新江也大力推崇,“不是唐宋散文式的,而是古老的文言,有赋体特征,也有骈文特征,非常善于描写,文采恰到好处,特点是拙、实、沉,我印象中,这种文风和汉代杨雄以及近现代的章太炎、鲁迅比较接近,作为中学生,非常出类拔萃。而且他的古字也好,典故也好,运用得非常流畅自然,可见这种文化修养已经内化为他自己的东西。”吴新江本学期正好在南师大文科基地班教授实用文言写作,“不过我还没见过这样的学生,我认为他在这方面的程度已经超过我了。”吴新江谦虚地说。

  而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也对这位“古文奇才”推崇有加,“简直绝了!”何教授说,“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一泻千里,非常难得!我想他在这方面的修养已经相当高了,不是一般的优秀可以形容。以他现在的水平完全可以被高校破格录取,如果招生政策允许,他甚至可以直接攻读研究生。”

  这究竟是一位什么样的考生?大家都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他一定特别爱读书,而且读过很多书,对于杨雄、章太炎、鲁迅的文章烂熟于胸,第二,他肯定非常聪明,作为高考考场作文能写出这样的水平,靠耍小聪明可做不到。一句话,真是不简单!”吴新江说。

文言文作文 篇5

  俺,一小学六年级帅哥。

  周末小学放假,高中不放,俺光荣地被老陈押到高一3班的后门口搬了个凳子坐下,当了一回编外的高中生,老陈还塞给我一本高一的语文教材。

  听的是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

  我的天,就我这烂水平,咋能听得懂如此艰深的`东西呢?

  想逃,老陈的眼光却像一把刀,刺得我只好乖乖坐着。

  硬着头皮听吧!

  看着高一3班的哥哥姐姐跟着老陈的节奏,有时朗读,有时思考,抢答时争先恐后,有的座位在后面的同学还把凳子搬到讲桌旁边,

  想要听得更清楚,我就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学习劲头了。在我看来那么难的东西,他们竟然说得头头是道。

  哎,服输吧!

  可好胜的我却不愿服输。哼,他们能听懂,我也要听懂!

  于是我也跟着大家的节奏读课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渐渐地,我也读出味道来了。原来这篇文言文讲的是秦国和晋国要去攻打郑国,郑国派臣子烛之武凭三寸不烂之舌让强大的秦国撤军了。

  嘿!我也能读懂了!

  所以在后来老陈点我回答问题的时候,我能很准确地答出来!

  这时我再看讲台上流光溢彩的老陈,发觉她可爱无比,完全没有了单独对我时的那种“冷酷无情”了!

  最后,我透露一个秘密:老陈和我关系不一般,因为我平时喊她“老妈”!嘿嘿。

文言文作文 篇6

  阳春景晚,先父驾鹤归去,吾辈始知古人所谓“九回肠”云者也。 匠人何德何能,敢劳动四方圣贤之驾?先父独一农夫,岂能蒙六艺传人之泽?虽九叩首,其吾父子所能报耶!

  先妣罹难,吾呱呱而未满月,先父怀抱孤儿奔走乡里,乞乳百家,自此鳏居。童年,父视儿为心,儿无以报;少年,父视儿为肝,儿亦无以报;青年,父视儿为骄傲,每夸于人前,儿犹无以报;而立,吾以超生去职,远离故井,浪迹沿海,儿更无以报;不惑,吾只身来修水,就职琴海,始取吾父于鄂南,阖家团圆,虽不曾一日而废离,奈何吾父年已古稀,与吾所报之日无几矣……父八十之年犹奔走于街道,编篮换钱,分文储之,以遗二孙。孰知一日遽然长逝,枕下尚存数千金。呜呼,吾自此莫能尽孝于膝下,岂不痛哉!天下有不孝之子,吾为首也。

  先父尝谓余曰:“尔吮百家奶,食千家粮,故千百父母,当谨记大恩!……”吾不悔之年作《百家奶》一诗成名,父欣喜若狂;明年,又作《唱给江南》以颂母爱无疆,父泣涕沾襟;又二年,作《太阳树下的歌唱》,誓以终身许三尺讲台,父容光焕发……而今,吾已知天命,齿动鬓苍而视茫茫,瞻顾遗迹,养育之恩有如涌泉,涓涓而灌注吾心田,而吾竟无以报,何其哀也!

  世云“厚养薄葬”,至理之言!吾能薄葬吾父,而未能厚养之,忤也。视之厚养而厚葬者,是为不孝;视之薄养而厚葬者,是为不道;视之力莫能厚养而亦能厚葬其父母者,是为不仁也!吾力能厚养而未厚养,力能厚葬亦未厚葬,古语“自取其辱”,实我之谓也!

  呜呼,服丧之期,作此文以示一女一男谨记祖德。吾自此日三拜于灵前,唯此而已,唯此而已。

文言文作文 篇7

  云雾缭绕,山峰高耸入云,在这座山崖上矗立着一座竹亭。飞鸟尽去,在这空荡的山间,飞雁扑棱翅膀的声音显得格外突兀。

  突然一道琴声打破天际,继而传来不断的琴声,铮铮——音调低沉缓和,如江流般一泻千里,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忽而音调突变,豪放昂扬,如山峰般高峻挺拔,突生一种磅礴之气。琴声时高时低,时起时伏,令飞禽走兽驻足痴望。铮一曲终毕,抬手抚琴,但见此人呈现毫不拘泥之态,举手投足间尽显潇洒之气,原来是调琴高手俞伯牙。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好!随即一阵鼓掌声从远方传来。俞伯牙缓缓睁开双眸,诧异地抬眼望去,只见一位素衣男子伫立在不远处,外貌清秀,低眉浅笑,神态中满怀欣佩之情。正疑惑间,面前男子作揖道:打扰了,在下姓钟名子期,先生这等高超的琴技,想必是闻名天下的俞伯牙俞先生吧。俞伯牙起身,抱揖回道:正是鄙人。钟子期笑道:久仰久仰,方才我听到先生的琴声,感觉时而置身于崇山峻岭中,徒生浩然之气,又时而置身于流水潺潺中,泰然自若,不禁心生喜爱,不免驻足于此。听到这一番话,俞伯牙不禁一喜:这天下竟有人能会意吾的琴旨,实是能称得上我的知已啊。于是说道:过奖了,先生可愿每日来这里倾听鄙人的'琴声?钟子期回道:幸甚至哉。

  于是,每日于这竹亭之中,俞伯牙备琴等待,热上一壶浓茶,在这茶香氤氲中,钟子期如约而至,不必言语,相视一笑便可会意。愈伯牙专注调琴,手指快速飞动,婉转动听的音乐倾泻而出。而钟子期则手执清茗,浅酌低尝,表情时而悲伤;时而欢笑;时而激帛;时而低沉。变幻无常,仿佛置身于琴声之境中。一曲终了,钟子期稍作点评,二人饮茶作乐,谈笑风生,实是欲界之至乐。

  然而一日,俞伯牙照旧备琴等待,热茶也已备好。日渐黄昏,却迟迟不贝钟子期的到来,心甚焦虑,翘首楚盼,等待的人依旧未来。这时正值秋季,空谷清幽,猿鸟哀啼,旁边的老树落叶纷纷,佝偻的枝干无力地伸展着,远处的斜阳置于山间,却显孤独寂寥之感。俞伯牙长叹一声,失望离去。

  飞雁传书,却带来不幸的消息,得知好友病逝,俞伯牙携琴再次来到了竹亭中,正襟危坐,双手覆于琴弦上,铮——琴声却与以往的激昂豪放格然不同,悲沉婉转,似对知己的悼念,又似对往日的追忆,终不解意。曲毕,物是人非,望着周围空荡的氛围,俞伯牙悲从中来,抬手挥袖,檀琴被打翻在地,仰天大叹:知己已不在,吾要这琴何用!一滴清泪泫然落下。

  此生若能得一知己,无悔,足矣。

【文言文作文】相关文章:

(经典)文言文作文09-24

文言文作文[精选]08-02

文言文作文[经典]09-20

(精选)文言文作文08-20

[经典]文言文作文08-19

[精选]文言文作文08-27

文言文作文【精选】08-21

文言文作文(精选)07-27

文言文作文(经典)07-27

文言文作文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