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宋词的:水龙吟

时间:2021-05-13 16:27:37 宋词精选 我要投稿

宋词的三百首:水龙吟

宋词的三百首:水龙吟1

  登建康赏心亭

宋词的三百首:水龙吟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在建康任职期间所作,此时词人正值年轻时期(约在30岁左右)。词人从金兵占领区的北方“突骑渡江”,投奔南宋,志在抗金报国,却不受重用,反遭猜忌排斥,那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全倾注于词中。上片写景,高远寥阔。南楚碧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的秋色,长江水随着碧天远去,秋色无边无际。景中寓情,沉郁悲壮。极目远眺远处的'山峰,不禁触发起诗人一股浓烈的乡关之思和家国之愁,山河之美引起愁怀的原因:它已沦陷异族了。“落日”六句意境悲凉,似心平气和却壮怀激烈、悲愤填膺。落日斜挂楼头,离群孤雁悲啼声里,江南游子悲愤压抑,看着吴钩宝剑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栏杆,没有人领会词人登楼远眺的心意。下片由写景抒情转到言志与悲叹。接连用了三个典故:引季鹰的故事,表明自己早已以身许国:引许汜故事,表明自己不屑为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风雨飘摇;“树犹如此”是桓温北伐路上对时光飞逝之叹,作者亦引以表达自己功业未建年华虚度的感慨。结尾收到英雄襟抱,无人抚慰。与上片煞拍呼应。词中以佳人发饰寓山河之恨,以美人衬映英雄,以历史典故写抱负,委婉跌宕,极沉郁悲慨之致。

宋词的三百首:水龙吟2

  宋词三百首·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作品赏析

  【注释】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

  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

  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

  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

  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宋词的三百首:水龙吟3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赏析】

  本词构思巧妙,刻画细致,咏物与拟人浑成一体,把杨花比喻为一个想离家出走、万里寻郎的思妇。杨花虽然像花,但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丽的姿质,没有人怜香惜玉,任凭它被东风吹落。它离开枝头,好似孩子离开了家,它傍在路旁,像是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看上去杨花似乎对杨树无情无义,实际上却是含有深情。它团团逐队成球,滚动中损坏了柔肠,它躺在路边,似在睡觉,聚而又散,散了又聚,像是很困的女子,娇眼睁睁又闭上眼睡去了。梦中,她随着春风,万里漂泊,苦苦寻觅,寻觅情郎。一阵风起,吹得杨花四散,好似梦中少女,被莺叫声唤起。上片以花为人,以人写花,杨花美人,契合为一。下片抒发伤春惜花之愁。由“不恨”到“恨”,欲进先退,由杨花到落红,宕开一笔,而后折回杨花。一夜风雨,早晨雨停时,落花散在泥地、漂在水中,已难以拾起来了。末以点点杨花与离人珠泪浑融为一。融情于物,以物体情,神来之笔,令人叫绝。全篇赋物言情,虚实相生,笔墨入化,有神无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