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翠翠红红的诗人是谁

时间:2023-11-28 21:35:44 丽华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翠翠红红的诗人是谁

  这个闻名于世的叠字联,当然不是唐伯虎所对。而是出自于清朝的俞曲园之手,挂在杭州西湖的湖山春社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翠翠红红的诗人是谁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翠翠红红的诗人是谁

  莺莺燕燕 翠翠红红 处处融融洽洽

  雨雨风风 花花叶叶 年年暮暮朝朝

  这对叠字联,原是“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出自以前的杭州西湖花神庙(现在的湖山春社),描绘的是西湖晴天雨天不同的景致。

  作者是俞樾(俞曲园)

  俞樾(1821.12.25-1907.2.5),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

  俞樾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所著凡五百余卷,称《春在堂全书》。除《群经平议》五十卷、《诸子平议》五十卷、《茶香室经说》十六卷、《古书疑义举例》七卷外,其《第一楼丛书》三十卷、《曲园俞楼杂纂》共百卷。《清史稿》有传。

  人物生平

  俞樾,道光元年(1821)十二月初二日出生于德清县东郊南埭村(今乾元镇金火村),是时他的父亲俞鸿渐在京任职 。四岁以后,因南埭鄙乡难以从师读书,他乃随母亲姚太夫人和哥哥俞林到母家杭州临平求学,从故乡出走。从此踏上与父业相袭的道路,考进士,入翰林。

  俞氏是德清的望族,

  俞樾自元末俞希贤迁居德清,先世多隐于农,故谱牒不著。至清乾隆间俞廷镳(字昌时)及其子俞鸿渐(字依伯)只现三位闻人,俞樾是第四位。俞家虽多次迁寓,但俞樾每以德清俞氏自居,后来他亲制了三枚印文,曰"德清俞氏"、"乌巾山舍"、"南埭村民",又几番在诗中语"吾邑乌巾山",以示不忘德清故里及出生地。今德清县南埭村尚存俞樾晚年主持修造之"四仙桥",盖桥建时他预感自己不日也将仙去,乃以"四仙"命名,四仙者,曰其远祖、祖父、父亲及他本人,并有桥联在桥的南侧:"双桨泛轻舟,绿水潆洄南北埭;一条横约略,青鞍安稳往来人。"另桥北侧亦有联。

  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俞樾中进士第十九名。而在此前的复试中,他的表现尤为出色。这年复试的诗题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作诗,首句即不凡,曰:"花落春仍在。"此句深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曾赞:"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宋祁诗)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在应试诗中,俞樾诗显属力作,又弘扬清廷坚守家国的主旋律,遂将其名次移列第一。俞樾对曾的识拔之恩感激涕零,岂料他毕竟太书生,不善应对,不会做官。按说他至少可做到学部堂官,却仅当了一任河南学政便被御史弹劾,削职归田。

  俞樾回到江南,在苏州租屋住下,杜门撰述,"原本经典",而向文本深处求义理,他自称这段生活是"闭户曾穷皓首经"。他为在苏州的寓所主室取名"春在堂",自云"虽名山坛坫,万不敢望,而穷愁笔墨,倘若有一字流传,或亦可言春在乎?此则无赖之语,聊以解嘲,因颜所居曰春在堂。"可知春在堂据"花落春仍在"句演绎而来,大约同时他一面也教授弟子。咸丰十年(1860)春,彼时他主讲于苏州紫阳书院,因太平军攻克江南大营,于是自苏州避战乱至德清县新市镇居留半月。他有个弟子童米荪,就居新市镇西庙前,其间陪他曾游镇上名刹觉海寺。他对觉海寺雷书轶闻极感兴趣,且予以考证。他在《右台仙馆笔记》中写道,吴兴德清新市镇觉海寺殿宇宏壮,唐时所建,巨材髹漆,积久剥落,见倒书迹曰"酉、候、李、约、攸、利、火、谢、均、思、通"十余字,镇人皆言雷神所书,数百年来无人能释,他考订为伐木人所刻,且有岳阳楼佐证,非神仙所为。而《春在堂随笔》中更见他对德清史地之谙熟,如德清旧有地名武林头(在今乾元镇),他考证后说,"武林乃五柳之误。《明史·地理志·湖州德清下》,有下塘巡检司,后迁五柳港口,即其地也";又如吴江陈宋恕《春秋舆地谱》于浙江首列叟瞒,曰今湖州府武康县,他从《左传》、《国语》、《说文》考出,"今武康县为防风之国则可,为叟瞒之国则不可"。

  鼎脔亲炙,桃李亲栽,由于著作等身,声誉日隆,不少书院都慕名请俞樾授课,一时"门秀三千士,名高四百州",其中也包括德清前溪书院与德清学子。"同治六年(1867)冬,俞樾偕姚太夫人回德清治父葬事,选址于金鹅山之原祖茔之侧。以后每岁苏杭往返,他都要绕道回德清一次,"上先人冢"。因之任教于德清前溪书院(一名周公书院,在儒学东),只授课欠短,时断时续。他在《自述诗》中深情写道:"更向清溪向旧栖,一泉一石总留题。虽然忝窃名山席,竟未看山到剡溪。"自注说:"浙江巡抚黄寿臣前辈荐余主嵊县讲席,然竟未赴。"当他已辞一切教席,且年逾八旬,于每月之朔望仍尝亲临仙潭书院(在新市镇)授课二次,并为之撰《仙潭书院碑记》近八百字并篆额,又书"敬业乐群"匾额一方,悬于门厅之上,视为校训。

  除祭扫、授课以外,俞樾也眷顾故乡风物,怀思乡人。同治八年(1869)春,他在扫墓之暇,游览了慈相寺、半月泉、宝庆寺、蟠龙石诸胜迹,作有一组怀古诗。同治十一年(1871),他专往瞻拜西门城上柳侯祠,是祠供奉柳宗元祖父柳察躬,并作《柳侯祠》志之(见《民国德清县新志》)。光绪十年(1884),他特陪孙俞陛云回德清赶县试,果不出所望,中秀才第一名。光绪十三年(1887),当故乡拱元桥坍圮亟需重修,他慷慨出银三百两资助,并欣然撰《重修拱元桥碑铭》。光绪十五年(1889),湖州各县陷洪灾,而德清尤甚,他闻之,印书一千本,以书款汇付德清赈局。他对德清的深爱愈老弥坚,一如他在晚年所撰《重建德清县儒学记》中坦言:"余衰且老,犹倦倦然为吾桑梓之邦望也。"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2月5日),俞樾八十六岁,以"美名"谢世,葬西湖三台山东麓。临终前作留别诗10首,代讣辞行。

  红红

  唐 代著名歌姬。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 大历 中,有才人张红红 者,本与其父歌於衢路丐食。过将军韦青 所居。 青 於街牖中闻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纳为姬。其父舍於后户,优给之。乃自传其艺。颖悟絶伦。尝有乐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长命西河女》也,加减其节奏,颇有新声。未进闻,先印可(“印可”亦作“侑歌”)於 青 。 青 潜令 红红 於屏风后听之。 红红 乃以小豆数合,记其节拍。乐工歌罢, 青 因入问 红红 如何,云已得矣。 青 出紿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寻达上听,翊日召入 宜春院 ,宠泽隆异,宫中号记曲娘子。”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红红 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 清 吴伟业 《听朱乐隆歌》诗之四:“会看记曲 红红 笑,唤下丹青弄碧簫。”

  处处

  (1) [everywhere]∶在各个地方

  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2) [in all respects]∶在各个方面

  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3) [all over]∶在所有地方

  神州处处掀起建设祖国的浪潮

  莺莺燕燕

  (1).莺和燕。比喻春光物候。语本 唐 杜牧 《为人题赠》诗之二:“緑树鶯鶯语,平江燕燕飞。” 宋 朱淑真 《谒金门·春半》词:“好是风和日暖,输与鶯鶯燕燕。” 元 张可久 《寨儿令·忆鉴湖》曲:“风风雨雨清明,鶯鶯燕燕关情。”

  (2).喻指众多的姬妾或妓女。语本 宋 苏轼 《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诗人老去 鶯鶯 在,公子归来 燕燕 忙。” 王文诰 辑注:“ 李厚 曰:‘ 唐 贞元 中,有 张生 者,遇 崔氏 女於 蒲 ,小名 鶯鶯 ……’ 宋援 曰:‘《汉·外戚传》: 成帝 尝微行,出,过 阳阿主 ,作乐。上见 赵飞燕而悦之。先是有童谣曰: 燕燕 ,尾涏涏, 张公子 ,时相见。盖帝每微行,尝与 张放 俱,而称 富平侯 家,故有 张公子 。’ 任居实 曰:‘或説 张祜 妾名 燕燕 。’” 清 雪樵居士 《秦淮闻见录》:“ 玉墀先生题 罗两峰 《板桥遗跡图》云:‘谈罢 罗 家《鬼趣图》,去寻旧院影模糊,芦根瑟瑟如人语,中有 鶯鶯 燕燕 无。’”

  风风雨雨

  (1) [frequent difficulties]∶喻多年的艰难

  风风雨雨割不断情思

  (2) [groundless talk]∶众多的非议;风传闲话

  街上那些人风风雨雨的说啥呢

  (3) [(of morale) changeable] 〈方〉∶比喻情绪忽高忽低

  干活儿要有耐性,风风雨雨突击一阵子可不成

  (4) [flying rumours] 〈方〉∶形容来势甚猛的流言蜚语

  暮暮朝朝

  犹言日日夜夜。 宋 李纲 《访李道士》诗:“自言身在此山中,暮暮朝朝看不足。” 元 张可久 《普天乐·收心》曲:“花花草草,暮暮朝朝,关心三月春,开口千金笑。” 郭沫若 《残春及其他·牧羊哀话一》:“﹝ 赤壁江 ﹞,汇集万二千峰的溪流,暮暮朝朝,带着哀怨的声音,被那狂暴的 日本海 潮吞吸而去。”

【翠翠红红的诗人是谁】相关文章:

村居的诗人是谁02-09

宋代诗人是谁11-03

《绝句》的诗人是谁02-09

长歌行的诗人是谁08-21

自称酒中仙的诗人是谁01-06

春晓的作者诗人是谁04-08

古代诗人诗仙是谁10-10

爱国诗人屈原的夫人是谁11-24

有钢琴诗人之称的是谁07-25

晚唐体的代表诗人是谁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