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古诗词

时间:2024-05-15 07:43:11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李白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古诗词

李白古诗词1

  采莲曲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翻译及赏析: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①采莲曲:属乐府清商曲辞。起于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

  ②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市南。

  ③袂:衣袖。全校:“一作袖。”

  ④游冶郎:出游寻乐的青年男子。

  ⑤紫骋:毛色枣红的良马。

  ⑥踟蹰:徘徊。

李白古诗词2

  《子夜秋歌》

  作者: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万户:千家万户,形容数量之多。

  捣衣声:捣衣时,砧与杵相撞发出的声音。

  玉关情:对玉门关外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胡虏:胡,古时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虏,对敌人的'蔑称。

  良人:古时候,妻子称丈夫为良人。良人即指,远在玉门关外的丈夫。

  罢远征:罢,(停,歇。),停止远征。

  【韵译】: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李白古诗词3

  采莲曲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译文

  作者:佚名

  夏日的若耶溪傍,美丽的采莲女三三俩俩采莲子。

  隔着荷花共人笑语,人面荷花相映红。

  阳光照耀采莲女的'新妆,水底也显现一片光明。

  风吹起,衣袂空中举,荷香体香共飘荡。

  那岸上谁家游冶郎在游荡?

  三三五五躺在垂杨的柳阴里。

  身边的紫骝马的嘶叫隆隆,落花纷纷飞去。

  见此美景,骚人踟蹰,愁肠空断。

  李白

  李白(年-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年病逝,享年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古诗词4

  《静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赠汪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独坐敬亭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翻译】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翻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李白古诗词5

  峨眉山月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月下独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三

  三月咸阳城,千花昼如锦。

  谁能春独愁,对此径须饮。

  穷通与修短,造化夙所禀。

  一樽齐死生,万事固难审。

  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

  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

  月下独酌其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春夜洛城闻笛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登金陵凤凰台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古诗词6

  李白《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二:玉石台阶上落满了露水。深夜久站浸湿脚上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挡挡寒,透过帘缝仰望明亮秋月。

  [赏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以见夜色之浓,伫待之久,怨情之深。“罗袜”,见人之仪态、身份,有人有神。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说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乃由帘外而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但读者却深知人有无限言语,月也解此无限言语,而写来却只是一味望月。此不怨之怨所以深于怨也。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却更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却下”二字出之。“却”字直贯下句,意谓:“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中国古代诗艺中有“空谷传音”之法,似当如此。“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见工力。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全胜正面涂抹。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以叙人事之笔抒情,恒见,易;以抒情之笔状人,罕有,难。

  契诃夫有“矜持”说,也常闻有所谓“距离”说,两者颇近似,似应合为一说。即谓作者应与所写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并保持一定“矜持”与冷静。如此,则作品无声嘶力竭之弊,而有幽邃深远之美,写难状之情与难言之隐,使读者觉有漫天诗思飘然而至,却又无从于字句间捉摸之。这首《玉阶怨》含思婉转,余韵如缕,正是这样的佳作。(孙艺秋)

  「评析」:

  《玉阶怨》,见郭茂倩《乐府诗集》,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从古代所存歌辞看,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本诗表达了一位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哀怨情绪。全诗极力突出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而这“怨”的背后,是她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怨”正道出了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浓厚的感情。

  开篇两句写贵妇人站在门外,注视着远方的路。夜色已深,露水渐重,即使露水已经将罗袜浸湿,但她依然伫立着,好像她思念的丈夫正从远处走来。这两句通过含蓄的语言,写出了贵妇人焦急的神态。

  后两句表现贵妇人因想念丈夫而产生的缱绻情怀。“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迟迟不见丈夫归来,那皎洁的明月,似乎更增加了她的愁思,旧欢新愁一同涌上心头,使她备受煎熬。“却下”二字,是虚字却极传神,历来为诗家推崇。这种转折,似断实连;好像要一笔荡开,忘却愁怨,实际却更添愁绪,字少情重,直入幽微。“却下”,好像是无意下帘,其实饱含幽怨。本来夜、怨都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又怕隔窗的明月照入室内,更显孤独,因此下帘。下帘之后,这凄清无眠的夜晚却更难度过,无可奈何之下,又去隔帘望月。这等忧思徘徊,恰如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此微妙的思绪通过“却下”二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来。“却”字贯穿下文,可以理解为:“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这两个动作之间,愁思转折反复,意蕴悠长。中国古代诗歌讲究“空谷传音”,就是如此。“玲珑”二字,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功力深厚。用月之玲珑,衬托人之哀怨,对面着笔,远胜正面直叙。

  纵观全诗,不见一“怨”字,但“怨”意却贯穿始终,哀怨溢于言表,但这种“怨”都是由“爱”引出,正是由于贵妇人对丈夫的一往情深,才使“爱”“怨”缠绵,感人至深。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李白古诗词7

  1。《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4。《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6。《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7。《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8。《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9。《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0。《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最著名诗句

  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李白

  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尽。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秋风词》

  4、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6、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7、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8、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若当初无相识。 ——李白《长相思》

  9、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10、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 ——李白

  1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李白《长干行》

  12、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秋风词》

  1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14、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李白《长干行》

  15、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秋风词》

  1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

  17、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李白《秋风词》

  18、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催心肝。——李白《长相思三首》

  1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月下独酌》

  20、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李白古诗词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早发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天门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朗月行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李白古诗词9

  1、《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2、《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3、《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李白古诗词10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韵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评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李白古诗词11

  《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色彩的抒情之作。从表面来看,作者写的是自己对月的认识过程,但实际上,月的每一变化,都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开篇四句,以“白玉盘”、“瑶台镜”作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明月在幼年李白心中的投影,一“呼”一“疑”,好奇而又迷惑不解的天真烂漫之态呼之欲出。下面四句,诗人借用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月亮瑰丽神奇的色彩,并以大胆的想象之词,向明月发问:既然人们都说月中有仙人、桂树和白兔捣药的景象,那么,当明月初生、仙人两足已经成形之后,桂树怎么变成了如此光亮的一个圆球?白兔将药捣成以后,又与谁来食用?这两问,问得天真,问得奇妙,它既传神地表现了儿童的特点,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气氛。

  “蟾蜍蚀月影,大明夜已残。”月过中天以后,颓象渐出,原来洁白光亮的“白玉盘”被蟾蜍啮食而残损,变得一片昏暗。这时,诗人想起了古时曾射落九个太阳,为民除害的英雄后羿。倘若后羿复生,便断断不会有蟾蜍蚀月的现象,可惜的.是,现实中竟无一个像后羿那样的人了,既然如此,那么这样一团沦没昏惑的暗月还有什么可看的呢?“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以如此忧郁、伤感的心情结束诗篇,令人感到无比沉重。人们要问,仅因一轮明月的被蚀,就值得诗人如此忧郁、伤感吗?在月蚀的背后,会不会隐藏着更严重的因素呢?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李白生活的盛唐时代,早期,因君主励精图治而昌盛一时,有如月在中天;晚期,君主沉湎声色,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恰似蟾蜍蚀月。陈沆谓此诗乃“忧禄山将叛时作”,“禄山之祸兆于女宠,故言蟾蚀月明,以喻宫闱之蛊惑。九乌无羿射,以见太阳之倾危,而究归诸阴精沦惑,则以明皇本英明之辟(君主),若非沉溺声色,何以安危乐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际,忧愤之词”(《诗比兴笺》)。这段解释,虽不无穿凿之处,但它指出了本诗的象征意义和诗人的现实忧愤,则大体是正确的。

李白古诗词12

  1.《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閤下,白首太玄经。

  3.《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5.《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古风其十九》

  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扩展阅读:李白的诗词风格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际诸因素外,李白诗歌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体裁结构也是形成他豪放飘逸风格的重要原因。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重要特征。几乎篇篇有想象,甚至有的通篇运用多种多样的想象。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他笔下的形象不是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内心主观世界的外化,艺术的真实。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之一是把拟人与比喻巧妙地结合起来,移情于物,将物比人。

  李白诗歌的另一个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点,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大胆的想象夸张。他的夸张不仅想象奇特,而且总是与具体事物相结合,夸张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迹;那么大胆,又真实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强化感情的作用。有时他还把大胆的夸张与鲜明的对比结合起来,通过加大艺术反差,加强艺术效果。

  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绝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诗歌清新明丽的风格。如《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静夜思》等。

李白古诗词13

  《江夏赠韦南陵冰》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色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尊,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拟古》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江上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ji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草书歌行》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

  笔锋杀尽中山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词客满高堂。

  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

  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

  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怳怳如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

  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

  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古来万事贵天生,何必要公孙大娘浑脱舞。

  《采莲曲》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梁园吟》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我浮黄云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对酒》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昨日朱颜子,今日白发催。

  棘生石虎殿,鹿走姑苏台。

  自古帝王宅,城阙闭黄埃。

  君若不饮酒,昔人安在哉。

  《怨情》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新人如花虽可宠,故人似玉由来重。

  花性飘扬不自持,玉心皎洁终不移。

  故人昔新今尚故,还见新人有故时。

  请看陈后黄金屋,寂寂珠帘生网丝。

李白古诗词14

  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 李白《关山月》

  2)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出处: 李白《清平调其三》

  3) 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出处: 李白《妾薄命》

  4)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出处: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5)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出处: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6)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出处: 李白《春思》

  7)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出处: 李白《峨眉山月歌》

  8)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9)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10)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出处: 李白《三五七言 》

  11)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出处: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2)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出处: 李白《玉阶怨》

  13)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出处: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

  14)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出处: 李白《妾薄命》

  15)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出处: 李白《送友人》

  16)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出处: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

  17)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出处: 李白《客中行 》

  1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19)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0)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1)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出处: 李白《上李邕》

  2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出处: 李白《行路难其一》

  23)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处: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24)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出处: 李白《秋浦歌》

  25)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出处: 李白《怨情》

  26)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7)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出处: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28)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出处: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29)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出处: 李白《长相思其一》

  30)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古诗词15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属古乐府鼓角横吹曲。李白这首诗,便是通过戍边战士对故乡和亲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写边关景色,中间四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末四句则是现实的忧思,从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发展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中充当主角的,不是诗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为戍客所发,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边关景色:“明月”、“天山”、“玉门关”,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组成了一幅辽阔无比的边塞图景,而在月与山之间,杂有苍茫的.云海;在山与关之间,卷动着万里长风。这里的云,决非“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纤云,而是带着苍茫之色的如海之云;这里的风,亦决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小风,而是横跨万里、气势劲健的长风。这样的风,这样的云,配上高悬的月,巨大的山,遥远的关,真是雄浑极了!而且“雄浑之中,多少闲雅”!(胡应麟《诗薮》)

  然而,往下看去,气氛骤变:“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不是怀古,而是对历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当年汉高祖率兵北进,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此。“青海湾”,即今青海湖,唐仪凤、开元年间,曾多次遣军与吐蕃在此一带攻战。“攻城以战,杀人盈城;攻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语),试想想,在这血雨腥风的征战之地,能有几人活着返回故乡呢?

【李白古诗词】相关文章:

李白的古诗词大全09-03

李白抒写的优秀古诗词06-07

李白《蜀道难》古诗词鉴赏09-11

赏析李白《古风其四十二》古诗词01-11

李白最的八首诗及古诗词鉴赏03-07

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古诗词鉴赏10-23

诗仙李白12-14

采访李白06-04

忆李白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