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代诗人高适

时间:2023-04-25 10:21:38 晓丽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唐代诗人高适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欢迎大家阅读!

  高适(700—765) ,汉族。唐朝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

  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

  高适的诗代表作品: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除夜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翻译】

  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塞上听吹笛》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翻译】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塞下曲》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燕歌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翻译】

  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着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翻译】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唐代诗人高适

  高适- 唐代边塞诗人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高适

  别称:高常侍

  字:达夫、仲武

  所处时代:唐朝

  出生地:渤海(今河北景县)

  出生日期:约704年

  人物生平

  唐朝武则天长安四年(704年),高适出生。

  人物评价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和称"边塞四诗人"。[5]

  《河岳英灵集》: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吴礼部诗话》:引时天彝评:高适才高,颇有雄气。其诗不习而能,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唐诗品》:常侍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浮沉闾巷之间,殆侠徒也。故其为诗,直举胸臆,模画景象,气骨琅然,而词锋华润,感赏之情,殆出常表。视诸苏卿之悲愤,陆平原之惆怅,辞节虽离,而音调不促,无以过之矣。夫诗本人情,囿风气,河洛之间,其气浑然远矣,其殆庶乎!

  《诗镜总论》:七言古,盛于开元以后,高适当厉名手。调响气佚,颇得纵横;勾角廉折,立见涯涘。以是知李,杜之气局深矣。

  《诗镜总论》:高达夫调响而急。

  《诗薮》:达夫歌行、五言律,极有气骨。至七言律,虽和平婉厚,然已失盛唐雄赡,渐入中唐矣。

  《诗源辨体》:五言律,高语多苍莽,岑语多藻丽,然高入录者气格似胜,岑则句意多同。

  《诗源辨体》:高、岑五言不拘律法者,犹子美七言以歌行入律,沧浪所谓"古律"是也。虽是变风,然豪旷磊落,乃才大而失之于放,盖过而非不及也。

  《石洲诗话》:高常侍与岑嘉州不同,钟退谷之论,阮亭已早辨之。然高之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直至杜陵,遂合诸公为一手耳。

  《昭昧詹言》:高、岑奇峭,自是有气骨,非低甲庸浅所及。然学之者亦须韵句深长,而阔远不露,乃佳;不然,恐不免短急无余韵,仍是俗手耳。

  主要作品

  折叠作品分类

  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主要有以下几类:

  边塞诗

  成就最高。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高适诗、《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高适有些赞美不义战争、歧视少数民族的作品,如《李云南征蛮诗》等,是这类诗歌的糟粕。[2]

  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东平路中遇大水》等,真实地描写了广大农民遭受赋税、徭役和自然灾害的重压,对他们的困苦境遇表示同情,他还写过一些赞美"良吏"的诗,从"仁政"思想出发,提倡轻徭薄赋,在当时也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讽时伤乱诗

  大抵指斥弊政,对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有所批判,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等。还有一些诗作于安史乱后,对政局流露出忧虑和愤慨,如《酬裴员外以诗代书》、《登百丈峰二首》等。

  咏怀诗

  数量最多,思想内容比较复杂。像《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抒写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对现实有所不满。

  折叠作品风格

  "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5]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

  高适以古之大将军自诩,可见胸中豪气端的千钧。他纵酒驰猎,狂狷之处不亚李白,其所赋名篇《别董大》足以见其风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中不但展现了十里黄云、北风卷雪的塞上风光,而且显现了环视宇内无人,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气,同李白"吾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宛然同一神韵。

  高适第一次赴塞,乃河北节度使张守蛙镇御的东北边防地段。北邻突厥,东北邻契丹与奚。唐筑居庸险隘以阻突厥,建营州以镇驭奚与契丹。他的这段边塞生活留下了不少优秀诗篇。如《营州歌》:

  营州少年爱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高适初至塞上,对张守理曾寄予极大希望,其所赋《蓟门行》即借戍卒之口表现了这一主题: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呜。

  诗人还凭藉想象,展现了边防战士奋勇杀敌的壮烈画面: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

  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6]

  高适的名篇《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就是为庆祝前方胜利而写作的:

  遥传副丞相,昨日破西蕃。

  作气群山动,扬军大旆翻。

  奇兵邀转战,连孥绝归奔。

  泉喷诸戎血,风驱死虏魂。

  头飞攒万戟,面缚聚辕门。

  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石城与岩险,铁骑若云屯。

  长策一言决,高踪百代存。

  威棱慑沙漠,忠义感乾坤。

  老将黯无色,儒生安敢论。

  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

  唯有关河渺,苍茫空树墩。

  诗中副丞相指哥舒翰,其时已假御史大夫官号。全诗苍浑雄健,写血战一段尤笔墨淋漓,飞动欲活,若听刀戟干戈撞击之声,似见猛士浴血冲锋之象,广角度的拍摄和特写镜头的结合,使场景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篇末对建立了这一奇功茂勋的主将哥舒翰给予高度评价和衷心崇敬。

  高适第二次赴塞,所咏不限于河西战场,对于更为辽远的西部边塞--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西域局势也很关

  叨。高适本人固然未尝亲履西域,但同他相过往的朋友中却不乏其人。在其所赋赠别诗中反映了他的关切之情,如《送李侍御赴安西》: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英惆怅,看取宝刀雄。

  此诗不落普通的送行唱酬俗套,表现了一种巍然顶天立地、凛然气夺四方的豪情壮志。另一首题为《送裴别将之安西》的五律,风格也与此类似:

  绝域眇难跻,悠然信马蹄。

  风尘经跋涉,摇落怨暌携。

  地出流沙外,天长甲子酉。

  少年无不可,行矣莫凄凄。

【唐代诗人高适】相关文章:

唐代诗人高适主要作品10-21

唐代诗人高适《封丘作》原文及赏析04-01

唐代著名的诗人高适的宋中十首04-01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11-04

高适的古代诗人简介03-31

边塞诗人高适简介11-29

诗人高适的诗有哪些04-01

唐代诗人雅号08-08

经典唐代诗人作品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