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

时间:2022-09-20 14:12:42 诗人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

  一、浪漫派的哲学与浪漫派的诗

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首先在德国,继而在英、法、美以至全欧洲,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思潮——浪漫主义。法国的帕斯卡尔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帕斯卡尔认为,人不能从理智方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要想找到这一处所,要依靠“情感”与“爱”, 他注意到了后来成为浪漫主义哲学核心课题的有限与无限的关系问题,即有限的生命到那里去寻找永恒的归依问题,他说:“我不知道谁把我置入这个世界,也不知道这世界是什么,更不知道我自己。”这是他深为困惑的问题。帕斯卡尔得出的结论是:“人永远无法达到无限,无法攻破人从中产生的虚无以及他淹没于其中的无限之谜。也就是说,人从何而来,去往何处,都是不可知的。除了怀着永恒的绝望外,人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在这无限的虚无中,只有爱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据。”

  浪漫主义哲学思潮,可以说是欧洲近代以来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工业化化进程的产物。浪漫主义哲学的先驱们,认为工业文明的大发展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会引发许多新的问题。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诗人席勒认为,工业文明把人束缚在整体中孤零零的断片上,机器的轮盘使人失去生存和谐和想象的青春激情。另一个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哲学家费希特觉得自己简直无法在这样的世界里安置自己的灵魂。这一反思和批判,是德国浪漫主义哲学思潮的内在历史要求。

  刘小枫先生在《诗化哲学》中特别提到:高古的哲学诗人荷尔德林,是浪漫派的先驱。诗人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荷尔德林的诗作受诗的天命的召唤身不由己地表达出诗的本质。对我们来说,荷尔德林是真资格意义上的诗人之诗人”。哲学诗人荷尔德林究竟唱出了什么?如此令人神往?请听:……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

  因此,荷尔德林在预感到人的不可逃避的无家可归之境的同时,也预感到人类必将重返故里,重返童贞。他在《帕特莫斯》中吟唱道:既然时间之峰厌倦了相隔天涯的山峦,密集聚居,相偎相依,那么,圣洁浩瀚的水波,请赐我们以双翼,让我们满怀赤诚衷情,返回故里。“还乡”成为荷尔德林晚年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还乡就是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处所,这就是诗化,就是诗意的人生。

  无家可归感正是二十世纪西方社会中那些追求价值生活的人们的普遍感觉,并成为普遍吟唱的主题。在一百年前,荷尔德林就预感到了这一灾难会出现。本世纪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的自杀,就是一个绝对的证明。各种危机的频繁出现,还只是一种外部现象;失落自我,没有归属,空虚孤独,才是更为根本的。到本世纪,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存在与思维的两重对立的矛盾,都集中到人的价值生存与技术文明的两重对立这一矛盾上来了,它成了现代浪漫美学思考新的历史出发点。

  中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指出:“德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哲学领域里的浪漫运动。”这句话说明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浪漫气质和禀赋,因为这一哲学思潮追求的是“诗化的世界”,反抗的是“功利性”、“机械化”的世界,这一思潮不仅有深刻的美学意蕴,也有深刻的哲学意蕴。“诗化的世界”是作为一个与现实的庸俗的世界的对立而提出来的。

  浪漫派的出发点是:人面临着一个与他自身分离异在的世界用形而上学的语言来说就是,人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不属于他的、与他对立的客观世界。所以,全部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这个异在的、客观化的世界成为属人的世界,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展现的世界,这也就是如何使世界诗意化的问题。

  从超验的原则来设定世界,可以说是诗意化世界的核心。我们不能以这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而应从另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站在这个世界中来看这个世界,而应站在另一个更高的世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诺瓦利斯说:“这个世界必须浪漫化,这样,人们才能找到世界的本意。浪漫化不是别的,就是质的生成。低级的自我通过浪漫化与更高、更完美的自我同一起来。所以,我们自己就如像这样一个质的生成飞跃的序列。然而,浪漫化过程还是很不明晰的,在我看来,把普遍的东西赋予更高的意义,使落俗套的东西披上神秘的外衣,使熟知的东西恢复未知的尊严,使有限的东西重归无限,这就是浪漫化”。

  刘小枫先生在《诗化哲学》中说到:德国浪漫美学从早期浪漫派兴起,到当代的新马克思主义美学,形成的思维传统是拼命在寻找人生的诗。他说:“不管是诗的本体论也好,还是本体论的诗也好,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经验与超验、现实与理想、有限与无限、历史与本源的普遍分裂,渴望人向诗性的生成、人生向诗境的生成。”

  诗人哲学家诺瓦利斯指出:“诗才是真正绝对的实在,这就是我的哲学的核心。越富有诗意,越真。”诗的本体化,根本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理论,而是要解决人生问题,它包含着一种人类理想生存状态的旨归,发现作为人理想生活的世界。人所面临的世界,是与他对立的,不属于他的客观世界,如何使这个与自己分离的客观世界成为属人的世界,使人成为这一世界的主体性存在,也就是怎样更好的使世界诗意化的问题。

  在刘小枫先生看来,诗成为人的生存方式,人生态度,并非不可能。中国古代的一些诗人、艺术家(尤其是画家),如竹林七贤、陶渊明、王维、扬州八怪、以及诸多禅师,就身践诗化的人生。这里不仅是说,他们写下了无数的浪漫诗篇,引人超凡脱俗;更主要的是在于,他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本身就是诗,这种生活方式不是生硬的单纯逻辑性思维引导下的生活,而是一种极高明之后不言的、或言而不尽却让人感知体会到人生价值及意义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人进入理想中的生存状态,应物而不为物所累,这恰恰是一种明明白白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二、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马克思

  研究马克思与浪漫派的美国作家维塞尔这样说到:“马克思的浪漫派形象有意义地促成了他一生中寻求解决的根本问题的形成。我真正打算论证的是:对马克思而言,无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诗力。如果我的论点是对的,那么,理解马克思的诗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关键。”在维塞尔看来,马克思的形象值得人们思考。马克思的一些浪漫诗歌,是他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的诗化形式。当我们研究马克思的诗歌时,我们一定不能忘记马克思的心情具有宇宙的意义;而且他的心情表明他对生命和死亡的阐释。

  在《创造》中,马克思向他的读者表露了浪漫方式孕育的宇宙。诗的开篇集中描写了“永恒的创作精神”的活动。世界翻起巨浪,生命不断涌生,一切皆在流动。这是世界心灵的激动,即创作精神把宇宙体验为滋润精神需要的某种东西。马克思创造了一个宇宙,这个宇宙是精神的、爱的延伸。

  浪漫派诗人敏锐地看到,一切皆变,一切事物都要遭遇死亡的终极否定。在《人生》这首诗歌中,马克思一再强调事物的短暂性:时光,倏忽即逝;宛如滔滔流水,时光带走一切,永远不会返回。因此,人类生活不是永恒精神的反映,而是另外一种情形:生就是死,生就是不断死亡的过程,人们奋斗不息,却难以摆脱困顿。

  尽管客观性是毁灭性的力量,但是,马克思从未在其主体性上感到脆弱过。在《我的世界》里,马克思描述了自己不知疲倦的精力:大千世界无法慰藉我的愁思,就是神仙的魔力也无济于事,我的意志比神明崇高,它在我的胸中激荡如风暴。强大的意志力不断地推动马克思奋勇向前;他不能歇息。

  马克思在《感触》中写到:一旦心中涌起了激情,我就再不能从容镇定,我永远不能闲适恬静,我要不停地奋勇前进。不管客观条件如何,人类总可以行动,总是能够反抗:我们要勇往直前、摧枯拉朽,我们将永不懈怠,永不停留,绝不要畏首畏尾噤若寒蝉,绝不要庸庸碌碌无所追求。切莫在空想中虚掷时光,切莫在枷锁中犹豫彷徨,只要胸怀抱负和热望,我们就可以将事业开创。实际上,人具有创造自己,绝对化自己能力的力量。

  马克思在《寻找》中这样写道:我寻找的世界应该产生于我心中,它在我胸膛里升起向外涌动,我的生命之泉将化作它的滔滔巨浪,我灵魂的呼吸将造成它的漠漠苍穹。反抗是浪漫的,即它源自于人的主体性。尤其是爱情启发的主体性。例如,在《致燕妮的诗》里,马克思清楚并直接表达了他心中的感情。而马克思《人的自豪》虽然是写给燕妮的爱情诗,但里面有一段却以挑战神灵的狂放抒发了他改造世界的豪情壮志:“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它自身扑灭不了这火苗。那时我就会象上帝一样,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三、作为浪漫派哲学家的马克思

  马克思是浪漫派哲学家吗?正如我们说马克思是浪漫派诗人一样,当我们说马克思是浪漫派哲学家的时候,一定会遭到一些人的质疑。维塞尔认为,马克思不仅是费希特和黑格尔的继承人,而且是浪漫主义的继承人。法国的加洛蒂在《马克思思想的演进》中说:马克思的根本论题始终如一——从他最初的著作到他最后的斗争都始终如一。马克思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的关键是:必须使每一个人成为创造者。青年马克思是费希特和黑格尔的继承人,他唤醒了要反对所有的异化形式的创造力量。创造是异化的对立面……深奥的人道主义……赋予每一个人都有成为人、成为创造者、成为诗人的可能性,用嘴确切的话来说,以高尔基的那句有充分含义的话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

  加洛蒂的话表明,他能够抓住潜伏于马克思思想中的诗化核心。他认为,马克思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之关键就是浪漫派命令,即使人成为宇宙诗人,即创造者。马克思的浪漫就是寻求人的解放和救赎,总之,就是寻求那“新的救世主”。这样的态度与马克思终身相伴。马克思要寻求一首未来的诗歌,在1852年写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马克思说:“19世纪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创作诗歌,而是只能从未来创作诗歌。”就是说,当下的某些东西必须把人转变为“创作精神”,必须激励人成为未来的宇宙诗人。

  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称普罗米修斯是人类哲学日历上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普罗米修斯神话多次出现在马克思的作品中。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说:任何一个存在物只有当它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时候,才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而且只有当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时候,它才是用自己的双脚站立的。对马克思而言,哲学不是抽象物,哲学是征服世界的自由创造。马克思的理论表现,只不过是他以世俗的和乏味的语言写作普罗米修斯诗歌的尝试。

  哲学必须成为尘世的(现实的)哲学,而世界必须成为哲学的(观念的)世界。这就是马克思所诗化的现实。要实现哲学与世界的结合,就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然而哲学的批判并不足以改变现实,哲学批判本身必须被消灭,让位于现实的物质的批判。因为人的异化基于生活的物质条件,只有物质的力量才能消灭现实的异化根源。“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马克思通过对现实国家的批判,找到了实现这一诗化世界的物质力量及物质实体,这实体便是无产阶级。马克思说到:“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法国革命是德国的“复活日”。马克思再次使用神话诗学的话语来解释他所希望的救赎。

  马克思说:这个阶级与整个社会亲如兄弟,汇合起来,与整个社会混为一体,并且被看作何被认为是社会的总代表;在这瞬间,这个阶级的要求和权利真正成为社会本身的权利和要求,它真正是社会的头脑和社会的心脏。这使我不禁又想起维塞尔的那句话:对马克思而言,无产阶级本质上是一种诗力。

  马克思在谈到未来理想社会时说:“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他还说道:“社会(指共产主义社会——引者)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正是马克思理论的浪漫观点,他认为世界一定会成为哲学的世界,哲学也一定会成为世界的哲学。按照费洛姆的观点,马克思或许吧自我陶醉转变为集体的理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诗歌。

  后现代主义重要代表人物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指出的:“不去阅读而且反复阅读和讨论马克思——可以说也包括其他一些人——而且是超越学者式的‘阅读’和‘讨论’,将永远都是一个错误……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某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故事

  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一对好朋友两人最大的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然而在婚姻问题上,两人却都没有把握得很到位,一个后悔结婚,一个终生不婚。

  马克思后悔结婚

  1843年6月19日他与燕妮结婚之后,只有短暂的蜜月生活,竟接连生下七个子女:1844年5月1日长女小燕妮诞生,1845年9月26日次女劳拉出世,1847年2月3日长男埃德加尔喜从天降,1849年11月5日次男吉多呱呱坠地,1851年3月28日三女费兰契斯卡降生,1855年1月16日又添幼女爱琳娜。

  因贫病交加,次男和三女都只活一岁多就夭折了。1857年7月6日又生下一个死婴。多子女的家庭雇不起保姆,当父母的极其辛苦。虽然从1845年4月起,马克思的老岳母把自己忠实的女仆琳衡派到马克思家中来照料他们一家,但是要养育六个子女、养活九口之家,这对于一个职业革命家、杰出思想家来说,是何等沉重的负担啊!为了一日三餐,为付每月房租(当时还没有电灯、电话),马克思不得不经常熬夜为报刊写稿,还要典当、变卖物品,不时写信向密友恩格斯求援,甚至向友人、邻居、工人借贷。1854年初,全家都患流行感冒,5月间,孩子们又都出麻疹。1855年3月间,不满九岁的长子埃德加尔病危,妻子为此忧虑成疾,马克思只好连续彻夜不眠护理爱子。4月8日,肠结核病终于夺去了他幼小生命!

  从这一天起,马克思终日头部剧痛,完全无法工作。痛失娇儿,加上长期辛劳,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随后,他就不断被风湿病、肝病等所困忧。到晚年,他夫人于1881年12月2日殁于肝癌,长女燕妮·尤格于1883年1月12日才38岁竟困膀胱癌丧命,还留下五个子女。马克思经不住连续遭到如此重大打击,于1883年3月14日患肺脓肿溘然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正是由于多子女的物质和精神重担,才使马克思认为结婚是:“最愚蠢的事”。对此他是有自知之明的。1851年2月3日他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曾经颇为幽默而风趣地说道:“土壤肥力和人的生殖能力成反比,这不免使像我这样多子女的父亲非常狼狈。尤其是,我的婚姻比我的工作更多产。”因为当时西欧避孕和堕胎还不流行,所以才会出现结婚多产的现象。只有不要子嗣或者患有不育症者才能从婚姻中得到美满幸福生活。

  恩格斯终生不婚

  恩格斯说过:“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但实际上婚姻不见得总是包含爱情,爱情毕竟会淡去。昔日恋爱的激情不再了,婚姻如何维护?

  婚姻中的爱情要面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考验,要面对两个人朝夕相处的考验,没有什么神秘感,倒有很多责任、义务,是一种平凡的温情。它是冬天的炉火,规规矩矩;不是旷野中蔓延的野火,无拘无束。

  婚姻有很多束缚个人意志的东西。没有爱情的婚姻中,个人体会到的是无爱的痛苦。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直到婚姻连是二性之好都没有的时候,婚姻就是到了尽头,没有再进一步的时候了。 为此恩格斯终身未婚

【作为浪漫派诗人和哲学家的马克思】相关文章:

作为父亲和作为孩子06-11

人和魔鬼的故事08-11

老人和鹿08-15

富人和鳖08-15

猎人和野猪09-18

老人和树09-17

老人和树06-30

老人和狗06-28

人和动物的作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