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李白的唐诗

时间:2024-04-25 11:59:40 全唐诗 我要投稿

李白的唐诗[集合]

  李白的唐诗 篇1

  赠郭季鹰

李白的唐诗[集合]

  [唐] 李白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上李邕

  [唐]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唐] 李白

  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贤人当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应须救赵策,未肯弃侯嬴。

  赠卢司户

  [唐] 李白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借问卢耽鹤,西飞几岁还。

  赠钱徵君少阳 (一作送赵云卿)

  [唐]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寄王汉阳

  [唐] 李白

  南湖秋月白,王宰夜相邀。锦帐郎官醉,罗衣舞女娇。

  笛声喧沔鄂,歌曲上云霄。别后空愁我,相思一水遥。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

  [唐] 李白

  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白鹭行时散飞去,又如雪点青山云。欲往泾溪不辞远,龙门蹙波虎眼转。

  杜鹃花开春已阑,归向陵阳钓鱼晚。

  留别金陵诸公

  [唐] 李白

  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

  黄旗一扫荡,割壤开吴京。六代更霸王,遗迹见都城。

  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地扇邹鲁学,诗腾颜谢名。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欲寻庐峰顶,先绕汉水行。

  香炉紫烟灭,瀑布落太清。若攀星辰去,挥手缅含情。

  李白的唐诗 篇2

  1、西王母桃种我家。三千阳春始一花。结实苦迟为人笑。攀折唧唧长咨嗟。

  2、昔君布衣时,与妾同辛苦。一拜五官郎,便索邯郸女。妾欲辞君去,君心便相许。妾读蘼芜书,悲歌泪如雨。忆昔嫁君时,曾无一夜乐。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起来强歌舞,纵好君嫌恶。下堂辞君去,去后悔遮莫。

  3、猎客张兔罝,不能挂龙虎。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斧冰嗽寒泉,三子同二屐。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雪崖滑去马,萝径迷归人。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4、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强扶愁疾向何处,角巾微服尧祠南。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庙中往往来击鼓,尧本无心尔何苦。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银鞍绣毂往复回,簸林蹶石鸣风雷。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深沉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君不见绿珠潭水流东海,绿珠红粉沉光彩。绿珠楼下花满园,今日曾无一枝在。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哀。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我歌白云倚窗牖,尔闻其声但挥手。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酒中乐酣宵向分,举觞酹尧尧可闻。何不令皋繇拥篲横八极,直上青天挥浮云。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尔向西秦我东越,暂向瀛洲访金阙。蓝田太白若可期,为余扫洒石上月。

  5、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绣衣貂裘明积雪,飞书走檄如飘风。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天外飞霜下葱海,火旗云马生光彩。胡塞清尘几日归,汉家草绿遥相待。

  6、黄鹤高楼已捶碎,黄鹤仙人无所依。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7、天上何所有,迢迢白玉绳。斜低建章阙,耿耿对金陵。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长川泻落月,洲渚晓寒凝。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玄晖难再得,洒酒气填膺。

  8、谢公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9、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10、日下空庭暮,城荒古迹馀。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旧赏人虽隔,新知乐未疏。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楂拥随流叶,萍开出水鱼。夕来秋兴满,回首意何如。

  李白的唐诗 篇3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选入《唐诗三百首》。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在描绘山水,壮阔雄奇的景象使诗人兴奋不已,充满了豪情和朝气,然而乍离家乡远游,难免产生恋恋之情,“送别”之意犹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同为咏长江的千古名句。

  原文

  渡荆门⑴送别

  渡远⑵荆门外,来从楚国⑶游。

  山随平野⑷尽,江⑸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⑹,云生结海楼⑺。

  仍⑻怜故乡水,万里⑼送行舟。

  注释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大河。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翻译

  (我)来到荆门之外,来到了楚国。

  山已经到了尽头,江水就在这大荒野地上奔流,浩浩漫漫。

  皎洁的明月在空中流转,如同飞在空中的明镜。云气勃郁,在大江面上变幻莫测,如同海市蜃楼一般。

  虽然进入异地,我仍然依恋着故乡的水水山山,不远万里,一直伴着我这位游子。

  赏析

  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有“楚蜀咽喉”之称。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首联交代诗人的行程和目的地。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中间两联写诗人渡过荆门后所看到的壮丽风光。其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此两句是写实景。随着行程的变化,只见地势逐渐平坦,青山消失,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原野。长江之水奔腾而来,到此也减缓了它的步伐,就像一条纯白的练带,镶嵌在绿色的原野中,望不到它的边际。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句写得新奇巧妙。行船至晚上,月影倒映江中,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到了白天,江面上云气聚集,变幻万千,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诗人看到江面上云彩的变化,立刻产生无穷的想象,仿佛看到了仙台楼阁似的,浪漫无尽。

  最后一联,照应开头,回到现实,表现对故乡的深情。诗人看到荆门江面广阔,想到此水正是由家乡流来,正是故乡的水送着行舟到这万里之外,于是思家之情油然而生,即景生情,情从心来。

  这首诗意境高远,想象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李白的唐诗 篇4

  作品原文

  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作品注释

  1、山中答问:一作“山中答俗人”,一作“答俗人问”,一作“答问”。

  2、余:我,诗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栖:居住,隐居。碧山:山名,又名“白兆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3、不答:一作“不语”。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4、“桃花”句: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一作”宛然“。

  5、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作品译文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以问答形式并暗用典故抒发了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离。这首诗的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问”的主语即所谓“俗人”。诗以提问的形式领起,突出题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当人们正要倾听答案时,诗人笔锋却故意一晃,“笑而不答”。俗人的疑问,就是李白为何要隐居。可是他的隐居,却实在不容易说得那么清楚,使得俗人能够明白;而且这样的事,对俗人不便说,也无必要说起,所以他就“笑而不答。”李白所以隐居,是有意造就声誉,好取得有力的人的推荐,更便捷地走上仕宦的.道路。他真诚地爱好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他的隐居,可不是遁世,而是想要等待时机到来,就做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事业。及到功业既成,就飘然引退,“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李白《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李白隐居的思想是这样复杂而且充满矛盾,他难以跟俗人说明白。这里“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造成了轻松愉快的气氛;而且这“笑而不答”,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罢了。第二句接得迷离,妙在不答,使诗增添了变幻曲折,有摇曳生姿、引人入胜的魅力。“笑而不答心自闲”,李白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闲的,神态有些悠然自得。

  第二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写“碧山”之景,其实也就是“何意栖碧山”的答案。这种“不答”而答、似断实连的结构,加深了诗的韵味。这两句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诗虽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却无一点“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飒情调,而是把它当作令人神往的美来渲染、来赞叹。因为上面写的“笑而不答”的神态,以及末句的议论都流露出这种感情。“山花如绣颊”(李白《夜下征虏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随流水也是美的,它们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则,在荣盛和消逝之中显示出不同的美,这不同的美却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天然”二字。这种美学观点反映了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别有天地非人间”,其言外之意是,碧山桃花源别有天地,妙趣无穷,他就爱在这山中隐居。诗人在前面对俗人的疑问“笑而不答”’在这里才作出了巧妙的回答。“碧山”之中这种没有名利,又不冷落荒凉的环境,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间”所能比。而“人间”究竟怎样,诗人没有明说。只要读者了解当时黑暗的现实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诗人“栖碧山”、爱“碧山”便不难理解了。这里隐含了诗人心中许许多多的伤和恨。所以,这首诗并不完全是抒写李白超脱现实的闲适心情。诗中用一“闲”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与“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诗在风格上有一种“寓庄于谐”的味道,不过这并非“超脱”。愤世嫉俗与乐观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统一在他的作品之中,体现出矛盾的对立统一。

  这首诗完全是口头语,很朴素,像行云流水似的,流畅自然,浑然天成。如李白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全诗虽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形象可感,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明代李东阳曾说:“诗贵意,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浓而近者易识,淡而远者难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皆淡而愈浓,近而愈远,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诗押平声韵,采用不拘格律的古绝形式,显得质朴自然,悠然舒缓,有助于传达出诗的情韵。后两句意境甚美,构思很巧妙,更使全诗为之增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 篇5

  送袁明府任长沙

  [唐] 李白

  别离杨柳青,樽酒表丹诚。古道携琴去,深山见峡迎。

  暖风花绕树,秋雨草沿城。自此长江内,无因夜犬惊。

  兴唐寺

  [唐] 李白

  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

  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

  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

  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

  殷十一赠栗冈砚

  [唐] 李白

  殷侯三玄士,赠我栗冈砚。

  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

  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

  携此临墨池,还如对君面。

  对雪献从兄虞城宰

  [唐] 李白

  昨夜梁园里,弟寒兄不知。庭前看玉树,肠断忆连枝。

  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

  [唐] 李白

  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

  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

  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酬崔十五见招

  [唐] 李白

  尔有鸟迹书,相招琴溪饮。手迹尺素中,如天落云锦。

  读罢向空笑,疑君在我前。长吟字不灭,怀袖且三年。

  暖酒

  [唐] 李白

  热暖将来镔铁文。

  暂时不动聚白云。

  拨却白云见青天。

  掇头里许便成仙。

  送友生游峡中

  [唐] 李白

  风静杨柳垂,看花又别离。几年同在此,今日各驱驰。

  峡里闻猿叫,山头见月时。殷勤一杯酒,珍重岁寒姿。

  李白的唐诗 篇6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唐]李白

  沅湘春色还,风暖烟草绿。古之伤心人,于此肠断续。

  予非怀沙客,但美采菱曲。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览镜书怀

  [唐]李白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题东溪公幽居

  [唐]李白

  杜陵贤人清且廉,东谿卜筑岁将淹。宅近青山同谢脁,门垂碧柳似陶潜。好鸟迎春歌后院,飞花送酒舞前檐。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唐]李白

  韩公吹玉笛,倜傥流英音。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馀韵度江去,天涯安可寻。

  代赠远

  [唐]李白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代秋情

  [唐]李白

  几日相别离,门前生穞葵。寒蝉聒梧桐,日夕长鸣悲。

  白露湿萤火,清霜凌兔丝。空掩紫罗袂,长啼无尽时。

  李白的唐诗 篇7

  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

  [唐] 李白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登高望浮云,仿佛如旧丘。

  日从海傍没,水向天边流。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时哉苟不会,草木为我俦。

  希君同携手,长往南山幽。

  春日独坐寄郑明府

  [唐] 李白

  燕麦青青游子悲,河堤弱柳郁金枝。

  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我在河南别离久,那堪坐此对窗牖。

  情人道来竟不来,何人共醉新丰酒。

  题情深树寄象公

  [唐] 李白

  肠断枝上猿,泪添山下樽。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

  送外甥郑灌从军三首

  [唐] 李白

  六博争雄好彩来,金盘一掷万人开。

  丈夫赌命报天子,当斩胡头衣锦回。

  丈八蛇予出陇西,弯弧拂箭白猿啼。

  破胡必用龙韬策,积甲应将熊耳齐。

  月蚀西方破敌时,及瓜归日未应迟。

  斩胡血变黄河水,枭首当悬白鹊旗。

  送李青归华阳川

  [唐] 李白

  伯阳仙家子,容色如青春。日月秘灵洞,云霞辞世人。

  化心养精魄,隐几窅天真。莫作千年别,归来城郭新。

  送梁四归东平

  [唐] 李白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桓公井

  [唐] 李白

  桓公名已古,废井曾未竭。石甃冷苍苔,寒泉湛孤月。

  秋来桐暂落,春至桃还发。路远人罕窥,谁能见清彻。

  题元丹丘山居

  [唐] 李白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金陵新亭

  [唐] 李白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举目山河异,偏伤周顗情。

  四坐楚囚悲,不忧社稷倾。王公何慷慨,千载仰雄名。

  李白的唐诗 篇8

  作品简介《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此诗前六句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描绘了登上谢脁楼所见到的美丽景色。首联从大处落笔,写登楼远眺,总揽宣城风光;颔联具体写“江城如画”:以明镜喻秋水的清澈澄明,以彩虹喻双桥的水中倒影;颈联具体写“山晚晴空”:傍晚秋色,山野炊烟,橘柚深碧,梧桐微黄。尾联点明怀念谢脁之题旨,与首联呼应,从登临到怀古,抒发了对先贤的追慕之情。全诗语言清新优美,格调淡雅脱俗,意境苍凉旷远。

  作品原文

  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唐]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作品注释

  1、宣城:唐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宣城郡,今属安徽。谢脁北楼:即谢脁楼,又名谢公楼,唐代改名叠嶂楼,为南朝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故址在陵阳山顶,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2、江城:泛指水边的城,这里指宣城。唐代江南地区的方言,无论大水小水都称之为“江”。

  3、山:指陵阳山,在宣城。

  4、两水:指宛溪、句溪。宛溪上有凤凰桥,句溪上有济川桥。明镜:指拱桥桥洞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合成的圆形,像明亮的镜子一样。

  5、双桥: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上桥即凤凰桥,在城的东南泰和门外;下桥即济川桥,在城东阳德门外,都是隋文帝开皇年间(581~600年)的建筑。彩虹:指水中的桥影。

  6、人烟:人家里的炊烟。

  7、北楼:即谢脁楼。

  8、谢公:谢脁。

  作品译文

  江边的城池好像在画中一样美丽,山色渐晚时分我登上谢朓楼远眺晴空。

  宛溪与句溪如同明镜环抱着宣城,凤凰与济川两桥如同落入人间的彩虹。

  村落间泛起的薄薄寒烟缭绕于橘柚间,梧桐树在深沉的秋色里已经枯老。

  除了我还有谁会想着到谢朓北楼来,迎着萧飒的秋风怀想南齐诗人谢公?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时间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相近,在安史之乱爆发前不久。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被赐金放还,弃官而去之后,政治上一直处于失意之中,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与天宝十三载(754年)的秋天,李白两度来到宣城,此诗当作于其中一年的中秋节后。

  作品鉴赏

  宣城处于山环水抱之中,陵阳山冈峦盘屈,三峰挺秀;句溪和宛溪的溪水,萦回映带着整个城郊,“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其目的就是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使之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严羽《沧浪诗话》说:“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指的就是这种表现手法。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下两句写“山晚晴空”;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指句溪和宛溪。宛溪源出峄山,在宣城的东北与句溪相会,绕城合流,所以说“夹”。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长长地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的影子落入“明镜”之中去了。这两句与诗人的另一名作《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似。两者同样是用比拟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同样用一个“落”字把地下和天上联系起来;然而同中有异,异曲同工:一个是以银河比拟瀑布的飞流,一个是用彩虹写夕阳明灭的波光中双桥的倒影;一个着重在描绘其奔腾直下的气势,一个着重在显示其瑰丽变幻的色彩,两者所表现出来的美也不一样,而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笔致的活泼空灵,则同样十分高明。

  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当时诗人的心情是完全沉浸在他的视野里,他的观察是深刻的,细致的;而他的描写又是毫不粘滞的。他站得高,望得远,抓住了一刹那间的感受,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两个字。“怀谢公”的“怀”,是李白自指,“谁念”的“念”,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

  客中的抑郁和感伤,特别当摇落秋风的时节,使诗人的心情非常寂寞。宣城是他旧游之地,此时他又重来这里。一到宣城,他就会怀念到谢朓,这不仅因为谢朓在宣城遗留下了像叠嶂楼这样的名胜古迹,更重要的是因为谢朓对宣城有着和诗人相同的情感。当李白独自在谢朓楼上临风眺望的时候,面对着谢朓所吟赏的山川,缅怀他平素所仰慕的这位前代诗人,虽然古今世隔,然而他们的精神却是遥遥相接的。这种渺茫的心情,反映了他政治上苦闷彷徨的孤独之感;正因为政治上受到压抑,找不到出路,所以只得寄情山水,尚友古人;他当时复杂的情怀,很难有人能理解。

  李白的唐诗 篇9

  奔亡道中其二

  [唐] 李白

  亭伯去安在。

  李陵降未归。

  愁容变海色。

  短服改胡衣。

  金陵其三

  [唐] 李白

  六代兴亡国。

  三杯为尔歌。

  苑方秦地少。

  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

  深宫晋绮罗。

  并随人事灭。

  东逝与沧波。

  凌歊台

  [唐] 李白

  旷望登古台,台高极人目。叠嶂列远空,杂花间平陆。

  闲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欲览碑上文,苔侵岂堪读。

  友人会宿

  [唐] 李白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春日独酌其一

  [唐] 李白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洲间。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春日独酌其二

  [唐] 李白

  我有紫霞想。

  缅怀沧洲间。

  且对一壶酒。

  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

  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

  落日孤云还。

  但恐光景晚。

  宿昔成秋颜。

  清溪半夜闻笛

  [唐] 李白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拟古其四

  [唐] 李白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

  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感兴其四

  [唐] 李白

  十五游神仙。

  仙游未曾歇。

  吹笙吟松风。

  泛瑟窥海月。

  西山玉童子。

  使我炼金骨。

  欲逐黄鹤飞。

  相呼向蓬阙。

  流夜郎题葵叶

  [唐] 李白

  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

  李白的唐诗 篇10

  1、《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3、《秋浦歌十七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4、《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哭宣城善酿纪叟》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6、《拟古(节选)》李白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7、《九日龙山饮》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8、《子夜四时歌·夏歌》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9、《子夜四时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12、《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3、《《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14、《赠内》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15、《秋浦歌之13》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16、《《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巴女词》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18、《渌水曲》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9、《《清平乐·画堂晨起》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

  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20、《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1、《《望木瓜山》李白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22、《《怨情》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23、《《秋浦歌之12》李白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李白的唐诗 篇11

  作品原文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作品注释

  ⑴戴天山:在四川昌隆县北五十里,青年时期的李白曾经在此山中的大明寺读书。不遇:没有遇到。

  ⑵吠:狗叫。

  ⑶带露浓:挂满了露珠。

  ⑷树深:树丛深处。时:偶尔、有时。

  ⑸青霭:青色的云气。

  ⑹倚:靠。

  作品译文

  水流清澈,回荡隐约犬吠;桃花繁盛,满带浓艳露水。

  树林深幽,野鹿时隐时现。正午静寂,钟声却未听到。

  野竹分开青雾直穿蓝天,飞瀑挂在碧绿山峰之上。

  无人明知道士去处。只好依仗古松,派遣万端愁思。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二十岁以前的作品。根据清代黄锡珪《李太白年谱》,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即诗题中的戴天山)大明寺中读书,这首诗盖是时所作。

  作品鉴赏

  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写景,景色优美;末两句写“不遇”,重在抒情,情致婉转。

  首联两句展现出一派桃源景象。首句写所闻,泉水淙淙,犬吠隐隐;次句写所见,桃花带露,浓艳耀目。诗人正是缘溪而行,穿林进山的。这是入山的第一程,宜人景色,使人留连忘返,且让人联想到道士居住此中,如处世外桃源,超尘拔俗。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

  颔联“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诗人在林间小道上行进,常常见到出没的麋鹿;林深路长,来到溪边时,已是正午,是道院该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鹿性喜静,常在林木深处活动。既然“时见鹿”,可见其幽静。正午时分,钟声杳然,唯有溪声清晰可闻,这就更显出周围的宁静。环境清幽,原是方外本色,与首联所写的桃源景象正好衔接。这两句景语又含蓄地叙事: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以“不闻钟”暗示道院无人。“不闻钟”与题中“不遇”遥相呼应。

  颈联“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是诗人进山的第三程。从上一联“不闻钟”,可以想见诗人距离道院尚有一段距离。这一联写来到道院前所见的情景—道士不在,唯见融入青苍山色的绿竹与挂上碧峰的'飞瀑而已。诗人用笔巧妙而又细腻:“野竹”句用一个“分”字,描画野竹青霭两种近似的色调汇成一片绿色;“飞泉”句用一个“挂”字,显示白色飞泉与青碧山峰相映成趣。由于道士不在,诗人百无聊赖,才游目四顾,细细品味起眼前的景色来。所以,这两句写景,既可以看出道院这一片净土的淡泊与高洁,又可以体味到诗人造访不遇爽然若失的情怀。

  尾联两句“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诗人通过问讯的方式,从侧面写出“不遇”的事实,又以倚松再三的动作寄写“不遇”的惆怅,用笔略带迂回,感情亦随势流转,久久不绝。这其中的苦思、探索,更能给人启示,也更能让人深刻理解诗人的其他诗作。

  此作的构思并不复杂,它写诗人的所闻所见,都是为了突出访道士不遇的主题。全诗辞句平易自然,纯用白描,景美情深。当然,并不是说李白这首诗已经写得尽善尽美了。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后期比较成熟的诗作,都写得十分洒脱、酣畅、飘逸、雄浑,字里行间,充满着一股豪气。而他这首诗,在这方面的特点还不够明显,还不够浓郁。这说明此作还带有他早期作品的痕迹。

  作品点评

  《唐诗归》:钟云:全首幽适。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起联仙境。三、四极幽野之致。通为秀骨玉映,丰神绝胜。

  《唐诗评选》:全不添入情事,下拈死“不遇”二字作,愈死愈活。

  《唐律消夏录》:从水次有人家起,渐渐走到深林绝壑之间,而道士竟不知在何处也。仙乎仙乎!此等诗随手写出,看他层次之妙。

  《增订唐诗摘钞》:写幽意固其所长,更喜其无丹鼎气,不用其所短。

  《诗筏》: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字说“不遇”、却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何物戴天山道士,自太白写来,便觉无烟火气,此皆不必以切题为妙者。

  《古唐诗合解》:前解访道士不遇,后解则对景而怅然,倚树望竹泉而已。

  《唐诗成法》:不起不承,顺笔直写六句,以不遇结。唐人每有此格。“水声”、“溪午”、“飞泉”、“桃花”、“树”、“钟”、“竹”、“松”等字,重出叠见,不觉其累者,逸气横空故也,然终不可为法。

  《唐宋诗醇》:自然深秀,似王维集中高作,视孟浩然《寻梅道士》诗,华实俱胜。

  《李太白全集》:王琦注:唐仲言曰:今人作诗多忌重叠。右丞《早朝》,妙绝古今,犹未免五用衣冠之议。如此诗,水声、飞泉、树、松、桃、竹,语皆犯重。吁!古人于言外求佳,今人于句中求隙,失之远矣。

  《网师园唐诗笺》:入画,画且莫到(首二句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生妍婉隽,殊似右丞。惟首句出韵耳。

  《唐宋诗举要》:吴曰:此四句写深山幽丽之景,设色其鲜采(“犬吠”四句下)。

  《李太白诗醇》:翼云云:用桃源事起,以“不遇”意承,以山中所见为转句。合句仍写不遇。又云:“两三松”,见倚不一处,不一时。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的唐诗 篇12

  之广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唐]李白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暝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剌滩

  [唐]李白

  三门横峻滩,六剌走波澜。石惊虎伏起,水状龙萦盘。

  何惭七里濑,使我欲垂竿。

  鲁中都东楼醉起作

  [唐]李白

  昨日东楼醉,还应倒接蓠。阿谁扶上马,不省下楼时。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唐]李白

  闲夜坐明月。

  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

  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

  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

  世上无知音。

  重忆一首

  [唐]李白

  欲向江东去,定将谁举杯。稽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

  题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

  [唐]李白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

  [唐]李白

  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

  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赠段七娘

  [唐]李白

  罗袜凌波生网尘,那能得计访情亲。

  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

  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

  [唐]李白

  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李白

  层标遏迟日,半壁明朝霞。——高霁

  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青莹玉树色,缥缈羽人家。——李白

  李白的唐诗 篇13

  赠别郑判官

  [唐]李白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

  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二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唐]李白

  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

  送范山人归泰山

  [唐]李白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云,杳在青崖间。

  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

  送通禅师还南陵隐静寺

  [唐]李白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

  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送王孝廉觐省

  [唐]李白

  彭蠡将天合,姑苏在日边。宁亲候海色,欲动孝廉船。

  窈窕晴江转,参差远岫连。相思无昼夜,东泣似长川。

  洞庭醉後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果一作杲

  [唐]李白

  昔别若梦中,天涯忽相逢。洞庭破秋月,纵酒开愁容。

  赠剑刻玉字,延平两蛟龙。送君不尽意,书及雁回峰。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君一作翁)

  [唐]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

  [唐]李白

  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

  酬裴侍御留岫师弹琴见寄

  [唐]李白

  君同鲍明远,邀彼休上人。鼓琴乱白雪,秋变江上春。

  瑶草绿未衰,攀翻寄情亲。相思两不见,流泪空盈巾。

  宴郑参卿山池

  [唐]李白

  尔恐碧草晚,我畏朱颜移。愁看杨花飞,置酒正相宜。

  歌声送落日,舞影回清池。今夕不尽杯,留欢更邀谁。

【李白的唐诗】相关文章:

李白的唐诗12-18

关于李白的唐诗12-18

有关李白的唐诗12-19

李白写的唐诗12-19

李白必读唐诗02-14

李白唐诗欣赏03-26

李白的唐诗[经典15篇]12-19

李白写的唐诗[优秀]02-14

唐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07-04

《上李邕》李白唐诗鉴赏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