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江月》古诗词赏析

时间:2024-01-27 17:26:07 志升 诗词名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江月》古诗词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月》古诗词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月》古诗词赏析

  《江月》古诗词赏析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江月》古诗词赏析 2

  江月

  [唐] 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鹤注】此大历元年夔州西阁作。《杜臆》:咏江中月影也。何逊诗:“江月初三五。”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①。天边长作客②,老去一沾巾③。玉露溥清影④,银河没半轮⑤。谁家挑锦字⑥?烛灭翠眉颦⑦。

  (此章,对月伤怀。上四,羁人之感,属自叙。下四,离妇之情,推开说。江月漾光于水上,高楼一望,顿觉身寂影孤,真堪思杀。盖天边久客,至老不还,恐远死他乡也。因想清影之下,玉露浓溥,半轮之傍,天河掩没,月色明皎如此,此时绣字空闺者,烛残挑罢,得无对之而颦眉乎?当与上沾巾者,同一愁思也。)

  ①曹植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庾肩吾诗:“楼上徘徊月,窗中愁思人。”

  ②何逊诗:“天边看远树”。

  ③曹植诗:“歔欷涕沾巾。”

  ④李峤诗:“色带银河满,光含玉露开。”《诗》:“零露溥兮”。注:“溥,露多貌。”曹植诗:“明月澄清影”。

  ⑤张正见诗:“明月半轮空。”

  ⑥《晋·列女传》:窦滔妻苏蕙,字若兰,织锦为《回文璇玑图》诗赠滔,宛转循环读之,词甚凄惋,凡三百四十字。挑锦字,挑锦线以刺字,欲寄征夫也。

  ⑦张九龄诗:“灭烛怜光满。”梁元帝诗,“翠眉暂敛千重结。”黄生曰:结在章法,是推开一步,在比兴正是透深一层。盖即男女之情,以喻君臣之义,则前半所云“思杀人”、“一沾巾”者,皆有着落矣。公之攀屈宋而亲风雅,实在于此,此岂玉台、香奁辈所能效颦哉?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江月》古诗词赏析 3

  它由杜甫所作,内容为:

  初月映积水,悄悄玻璃波。

  云开月渐出,不犯大楼多。

  色散宇宙内,影开天汉垂。

  未夜光先发,明河有还时。

  赏析: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秋,时杜甫流落梓州(今四川三台)。这年七月,杜甫送严武还朝,一直送到绵州奉济驿,正要回头,适徐知道在成都作乱,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诗。这时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赏析

  “江月”当指长江之月。此诗借写江月之景,抒发作者感慨人生之意,正如谢榛所云“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四溟诗话》)也。

  诗人于农历十月秋冬之交一个晴朗的月夜,泊舟于长江之上,但觉微风习习吹来,并未感到此时季节之寒意。诗首联“十月晴江月,微风夜未寒”即交待了夜泊的季节、地点、天气,亦点出“江月”之题意。“微风”之所以“夜未寒”,是因为“晴江月”之故。如果遇上阴雨绵绵之夜,则江风当十分寒冷。正因为“微风夜未寒”,诗人才有可能走出船舱观赏江月,首联起得十分自然平淡。

  颔联就承首联“晴江月”之意,具体描写诗人之所见所感: “依人光不定,照影思无端。”这两句写“江月”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即把“江月”与“人”联系起来,构成二者一种既和谐又矛盾的关系。但两句侧重点不同: 前句重在写月之“光”与“人”的和谐。“依人”,写江月与诗人很亲近,仿佛依傍在诗人身旁一样,诗人以拟人化手法,把江月写得有性灵; 而“光不定”,则形容月光因江水波动而闪烁不定的景象,这就捕捉住江中见月的特点。后一句重在写月之“影”与 “人”之“思” 的矛盾,即引发出诗人的种种感叹。“照影”写月照出诗人的身影,“思无端”,谓诗人看到“照影”而无缘无故地产生了愁思,所谓 “思无端”意在说明诗人之愁思产生得极其自然,口气上显得平淡。其实诗人是“思有端”的,因为诗人看到自己的身影而联想到自身的人生历程,于是久已郁积在心中的人生感慨乃宣泄出来。

  那么诗人所 “思”是什么呢?颈联由写 “江月” 自然转向写其 “思”之所在: “少壮随波去,关河行路难。”从时间角度而言,诗人 “思” 自己少壮有为的年华已如流水一样消逝,无法挽回。诗中流露的是光阴虚度、壮志未酬之感叹。从空间角度而言,诗人“思”关河行路艰难。这又象征着人生坎坷、世路艰难之意,其中所含的人生慨叹更为深厚。此联虽属于抒怀之句,但一“波” 一 “河”,又切合眼前长江之景,乃即景抒怀。诗人之情即 “诗之胎”,借眼前之景即“诗之媒”孕育成熟而形之于诗句。因此诗人之情抒发得十分自然,毫不造作。

  诗人由于产生忧思,再返观江月之景,已丧失赏心悦目之乐趣,因此才有尾联“平生素心友,莫共此时看” 的感叹; 此联反过来也衬托了诗人此时忧思深沉。“素心友”指心地坦白纯洁的朋友。尾联是反用陶潜《移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之意。隐潜乐与“素心人”一起欣赏“晨夕”之景,是因为可以一起沉浸在超脱于污浊现实的自然美景之中,寄托其耿介高洁、自然无为的情操,诗人却希望“平生素心友”不要在此时一起来欣赏江月,尽管此时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这是因为诗人已无此兴致。诗人不直接说自己无心再赏江月,而从 “素心友”的角度表现,就显得含蓄委婉。

  施闰章 “诗远承其乡梅尧臣之传统而加以变化,风格高雅淡素” (钱仲联《清诗三百诗》),此诗堪称为“淡素”即“平淡”之作。梅尧臣云: “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读邵不疑学士诗卷》)“平淡”是一种颇高的艺术境界。此诗虽不能说已达“平淡”之极致,但亦具有“平淡”风格之长处; 此诗中虽是抒发对人生之感慨忧虑,但表现得比较平和,并无慷慨激昂、剑拔弩张之概,重在“气敛神藏”,具有阴柔之美。另外,全诗语言朴素无华,“理明句顺”(上引见黄于云《野鸿诗的》论“平淡”语);既无僻典,亦不雕饰,浅中见深,耐人咀嚼。

【《江月》古诗词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词《西江月》赏析09-04

最美古诗词《西江月》赏析09-15

辛弃疾《西江月》全文赏析10-24

西江月古诗全文赏析09-30

经典的古诗词赏析10-10

古诗词赏析03-07

《西江月·平山堂》古诗翻译赏析08-03

古诗词《关雎》赏析01-06

《关雎》古诗词赏析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