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雪莲的古诗

时间:2022-04-23 09:59:01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雪莲的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雪莲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雪莲的古诗

  《天山雪莲》

  云岭冰峰素色寒,雪莲典雅峭崖欢。

  娉婷仙韵无尘染,蕙质冰肌献玉兰。

  《庐山白莲社》

  年代: 宋 作者: 释怀悟

  才高孰谓文中龙,返使伊人思谢公。

  烟飞露滴玉池空,雪莲蘸影摇秋风。

  作品注释

  ①晋室:此指东晋王朝。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为晋,都于洛阳,仅传四帝共五十年,为前赵所灭。晋室南渡,司马睿即位于建康,保有江南之地。传十一帝共一百零四年,复为刘裕所灭。陵迟:衰落。帝纪侵:指皇室的纲纪制度受到侵犯和损害。群英:指庐山白莲社结社诸公,如慧远、慧永、慧持、雷次宗、宗炳、刘遗民等辈。晦迹:隐藏踪迹即隐居。晦之本意为昏暗、暗昧,此处引申为隐藏,藏匿。阴:山之北面。白莲社社址在庐山东林寺内,位于庐山之西北山麓,故称庐山阴。

  ②楼烦大士:指慧远大师。慧远籍贯为山西楼烦县,即今山西省神池、五寨两县部分地区,此以慧远之籍贯相称。麾:挥动。尘尾:古时以驼鹿之尾为拂尘,因此称拂尘为尘尾,简称尘。十七高贤:指除慧远大师以外的另外十七位高僧和隐士;他们合慧远大师共称白莲社十八高贤,现庐山东林寺内尚有十八高贤堂建筑。扣几:敲击桌几。意谓十七高贤争相响应慧远大师建立白莲社的倡议,激动地敲打桌子。

  ③孰:谁。文中龙:以龙喻人,意为文坛上最有才华的人。返:同还。伊人:他们,指高贤们。谢公:指谢灵运,当时极负盛名的大诗人。事实上谢灵运并未参加白莲社。传说因其世缘太重,慧远不允其加入。实则白莲社缔结之时,谢灵运尚在年少,还未到过庐山。

  ④玉池:指东林寺中的白莲池。池上所植之莲开白花,称白莲,慧远诸人结社即以之为名。雪莲:犹言白莲。蘸影:谓白莲摇动时蘸着池水。这里说是白莲的影子蘸水,是形象比喻的说法。摇秋风指在秋风中摇摆。

  作品简析

  庐山白莲社为一个佛教净土宗社团,是东晋末年庐山东林寺住持高僧慧远大师所倡建。其时集结了隐居在庐山和其周边地区僧俗两界隐士高人一百二十三人,结社学佛,专修净业。其中以慧远为首十八人,称十八高贤。此为中国佛教特别是净土宗的重要事件及佳话美谈,影响极为深远。怀悟去慧远大师七八百年,追忆昔日高贤大德的道德风范,嘉言懿行,遂有无限感慨,作此七言古风,以抒情怀。诗写得气势磅礴,雄健有力。

  作者简介

  怀悟,字瑞竹,北宋江南诗僧。生卒年不详,大约公元1107年前后在世。俗姓崔,御溪人。擅长诗文,诗风清健刚劲,其古风作品为人传诵。作品散见于地方志及其他杂著中,多不传。

  【拓展】关于雪莲的散文

  当你攀登在皑皑雪山,你的感想如何。扑入你眼帘的,除了白色的山峦还有什么,你抬起头,蓝色的天空也仿佛被铺天盖地的风雪封锁住了,太阳的光芒那样苍白无力。望着这个纯净的天地,也许你的大脑早已一片空白。面对着无边无垠的浩渺,或许你已失去了向上的信心。

  然而,刹那间,你猛抬头,看见了,在那冰雪之巅,有一团白色的绵球,与雪山几乎浑然一体。但是,你还是发现它了,那是一朵雪莲。

  你的心情又是如何?或许,你仅有一种激动,亦或只是一种莫名的冲动。然而,这瞬间的`冲动会带给你勇气,让你继续攀登。

  当你距离那花儿足够近时,你看清了,长圆形的叶片,黑褐色粗粗的根状茎,半球形的花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那是雪莲。如果放在一堆蔬菜堆里,你一定分不清楚,哪个是卷心菜,哪个是雪莲。

  你对自己说:是的,当然是雪莲,在这冰天雪地里,除了它,还有什么花能站得稳脚。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色彩,它,会使你那即将凝固的血液燃烧。

  你,勇敢的攀登者,向新的高峰前进了,回头再看一眼雪莲,啊,这圣洁的花儿,正将无穷的勇气注入你的身体,你的脑子里不再是一片空白。起码,在你的记忆里,有过这样一朵花儿,它,给了你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你暗暗对自己说:以后,当我看见别人正赞颂国色天香的牡丹,香飘十里的桂花时,我会告诉他们,在寸草不生的白色沙漠里,在雪山之巅,有一种花,叫雪莲。别的花儿,会给你美的享受,而雪莲,她给你的却是勇气,力量与自信。

  雪莲,她原本就是力量的凝固,勇气的体现,坚强的化身。

【关于雪莲的古诗】相关文章:

关于文学的古诗09-03

关于桂林的古诗08-27

关于桂花的古诗08-25

关于节日的古诗08-04

关于大雪的古诗08-21

关于古诗的名言04-02

关于小暑的经典古诗06-28

关于感恩父亲的古诗08-08

关于夏天风景的古诗05-09

关于谷雨的古诗句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