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去二三里古诗译文

时间:2023-11-16 10:57:18 毅霖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去二三里古诗译文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一去二三里古诗译文

  山村咏怀

  一去①二三里,烟村②四五家。

  亭台③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注释

  ①去:距离。

  ②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③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白话译文

  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赏析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哲学家名人故事

  北宋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名叫邵雍。邵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从小就读了很多的书,只要是书他就看。邵雍年少之时,希望可以博取功名,所以在努力读书,但是长大之后却反而不想当官了。有人推荐他当官,他都谎称自己有隐疾而拒绝了。

  邵雍字尧夫,年少时喜爱读书,为了培养自己的意志力,不论是严寒酷暑都没有停止读书,夏天不扇扇子,冬天不生炉子,甚至还在夜里不睡觉,没日没夜地刻苦学习。有天,邵雍忽然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应该出去游历了,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邵雍走过了河南各地,考察了齐、鲁、宋等西周分封国的遗址,感觉获益良多,之后又拜了李之才为师,学习了《河图》、《洛书》等阴阳五术的东西。邵雍对这些东西十分有感觉,慢慢地感悟天地,智慧得到了增长,也得到了别人的敬重。但是学识并不是钱财,所以邵雍其实过得十分清贫,直到他的好友出资给邵雍买了一座园宅,邵雍才终于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日子。

【一去二三里古诗译文】相关文章: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07-26

一去二三里古诗拼音03-18

古诗绝句一去二三里11-18

古诗一去二三里翻译04-11

一去二三里古诗的意思03-21

一去二三里的古诗原文04-13

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拼音08-03

一去二三里古诗介绍12-28

一去二三里古诗赏析03-19

说课稿-《一去二三里》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