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唐代的古诗

时间:2024-04-25 13:31:32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必备】唐代的古诗1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代的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备】唐代的古诗14篇

  唐代的古诗 篇1

  独不见·赏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 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作品。诗人借用乐府“独不见”古题,描述一位长安少妇思念征战十年还 未归来的丈夫的情景,表达她内心的愁苦情绪。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首联用极为浓重的色彩,夸张地描绘出了少妇闺房的华丽。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少妇的闺房用郁金香涂饰,顶梁用玳瑁壳装饰。这么芳香而美丽的屋子,连海燕都飞到梁上栖息。这里的“双栖”两字,暗用比兴,少妇看到梁上海燕都能双宿双飞,浓情蜜意,内心不免感慨万千。

  此时,“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少妇又听到窗外九月西风掉落叶和捣衣时敲击砧石的声音。在这个深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忙着洗冬季御寒穿的衣服。而如果家里有在外地的游子或征夫,就更要抓紧干了。这更让少妇内心愁闷。其中,“寒砧催木叶”这一句,诗人将主宾倒置,明明是落叶催人捣衣而砧声不止,却反过来说声声砧声催落叶,很是巧妙,生动地形容了砧声不断,大家都很忙碌。这声声催人的捣衣声音反衬了她内心无限的空虚和寂寞。丈夫戍边辽阳已经十年没有回来了,她也整整思念了十年之久。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 长。”“白狼河北”指的是戍守的边地。丈夫戍边已经十年,音信全无。长安城里的少妇在这秋夜里只能苦苦地想,丈夫现在是生是死?他吃得饱穿得暖吗?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呢?……漫漫长夜 ,让她辗转难眠。一个“音书断”使她现在不敢想丈夫的情况,很害怕会有什么噩耗传来。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两句诗文不再客观描述,而是直接写女主人的独白。寒砧声声不断,秋叶瑟瑟,本来卢家少妇就无法入眠,而偏偏天上月亮过来凑热闹,用月光把流黄帏帐照得白晃晃的,这不是更让人内心愁绪万千!少妇内心烦闷,并迁怒于明月,这更加生动地表达了少妇内心苦闷、不知所措的烦恼。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海燕双栖”反衬了“卢家少妇”的孤独,同时,诗人选用了“寒砧”、“木叶”、“明月”这些景物来烘托“十年征戍”和“音书断”这些添人愁绪的征人信息,使景物和人物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更增添了愁绪气氛。最后“含愁独不见”在“明月照流黄”的景物渲染下,更表达了情感的缠绵悱恻、耐人寻味。这首诗从多方面多角度抒写了女主人公虽居住在华丽居所,却心系万里之外的内心愁苦之情。该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仍能看到齐梁后绮靡的文风残余,但读起来流畅自然、节奏畅快,因此这首诗被称为“初唐七律之冠”,历来评价很高。

  【后人点评】

  姚鼐:“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

  回乡偶书二首·赏析·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在天宝三年(744),因病告老回到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经是八十六岁,这时的他离开家乡已五十多年了。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容易衰老,时间流逝,世事沧桑,于是写就了这首诗。

  第一首诗写的是诗人刚刚到达家乡时的情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人用“少小离”和“老大回”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表明自己已经离家很长时间了。诗人行走在回乡的路上,置身在熟悉的家乡山水之间,心中非常激动,想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从这里离开,到了年老的时候才回来,虽然乡音没有改变,但已经两鬓斑白了。其中流露了诗人对人生易老的感怀,同时诗人想到因为离家时间太长,现在人也变得老了,还不知道是否有人认识自己,所以内心也很忐忑。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意思是乡里的孩子们见到我,都不认识,他们笑着问:“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这正回应了前两句诗中诗人的激动忐忑心理,儿童的轻轻一问,却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自己久别家乡,到了衰颓老迈时才回来,家乡人果真都不认识我了,我本是家乡的主人,现在反倒像是个客人了,心中不免有些悲凉,感慨世事沧桑,时光流逝之快啊。

  第二首是第一首诗的续篇,写的是诗人回到旧宅之后,和家乡里的人们攀谈,了解到了许多事情,从中诗人不禁有所感慨。诗人离开家乡有五十多年了,世事变迁,家乡发生了很多事情,变化太多,不是一句话就可以说清的,所以,他用“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这两句简单笼统地概括了所有往事。

  接着诗人转移视线,开始写景,“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意思是只有这镜湖的水,在春风中依然泛着昔日的波纹。这两句和开始两句形成了对比,这里的“不改”反衬了“半消磨”,人生短短数十载中,发生了很多变化,而镜湖水未变。“惟”字强调人事变化,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物是人非、世事变迁的感叹。如果说诗人在刚开始进家门还是心怀喜悦,当他听到亲友们叙述家乡的变化后,再面对波光粼粼的镜湖水,心中自然而生一种感伤。

  这两首诗是七言绝句,两首诗文字朴素自然,毫无雕琢,如诗人娓娓道来叙家长,轻轻淡淡的几笔,却写尽了诗人对五十多年来家乡变化的.思考和对自己回忆五十多年来生活而产生的感触,其中蕴含的感情真挚、深厚。同时诗中用“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贯穿全文,无形中将读者拉入了诗人的回忆中。

  【后人点评】

  《对床夜 语》: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

  望月怀远·赏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 寝梦佳期。

  这是一首羁旅诗,写的是诗人客居他乡,望月思念远方亲人,表达其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开始两句诗人用朴素自然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壮丽的月亮初升的景象。海面上冉冉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诗人此时想,与自己远隔天涯的亲人们此时可能也在对月相思。诗人由景入情,自然过渡联想到家中的亲人。在这里本应该是诗人非常想念亲人,而诗人却对面着墨,想到亲人在此时也在思念他的情形,可见诗人构思之巧妙,同时,亲人思念他的情形写得越清晰,表明诗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越深切。其中一个“生”字,运用得非常生动恰当,动感十足。这和前面我们讲到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海上明月同潮生”诗句中的“生”一样的精妙。“天涯共此时”暗用了谢庄《月赋》中“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句意,这句话之前的“海上”、“天涯”勾勒出的壮丽画面,使这一句“天涯共此时”展现的境界更为辽阔明朗。第一句写的是望月实景,第二句是诗人自己想到的,诗文在开始便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定格了整首诗的环境背景,总揽全诗,而之后的抒情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这是诗人由前面的想象又转到现实生活,写诗人望月回来想要就寝却无法安眠的心理。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人抱怨这漫漫长夜,一整夜 对月相思,无法入眠。诗人因为思念而无法入睡,因为无法入睡所以抱怨夜晚太长。这一系列的动作体现了诗人内心烦躁,苦思无法安宁。一个“怨”字饱含了诗人内心因为思念而产生的深深的痛。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诗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彻夜难眠,吹灭烛灯后,更喜爱月光的皎洁圆满,于是披衣走出屋外,望月凝思,就这样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沾湿了衣裳才从思念情绪中醒悟过来。此时诗人表面上是去欣赏月亮,实则是深深地沉浸在了对家乡亲人的怀想中,这更突出了诗人思亲之切。因望月而怀念亲人,因为怀念亲人而去望月,两相照应,表现出了诗人幽远的怀乡情。

  “不堪盈手赠,还 寝梦佳期”,这两句写诗人思念亲人却不能相见,于是就产生了把月亮捧起送给亲人的想法。这两句的意思是,但是怎么能赠给远方的亲人呢,还是回去安寝吧,也许在梦里能够有相见的机会。其中充斥了诗人无法见到亲人的无奈心情。晋人陆机拟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有“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诗人借此更衬托出他思念远方亲人的真挚情感,使诗的怀远之情更含蕴、更细腻。诗文在诗人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心情中结束了,余韵犹存,意味深远。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篇紧紧围绕“望月”和“怀远”这个线索,通过“望月”怀远,然后,又通过“怀远”无法入眠而“望月”,虽写思念而情绪不过度感伤,情深真纯。同时诗人无论是写月还是写诗人怀远的烦躁心理都是恰到好处,细致入微。颔联一改律诗工整的对偶,而是使 用了流水对形式,使诗文显得更为自然、贴切、亲切感人。张九龄这种自然质朴的文风对之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人点评】

  郭云:清浑不著,又不佻薄,较杜审言《望月》更有余味。(《增定评注唐诗正声》)

  凉州词·赏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人初到凉 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主要写的是诗人远眺到的凉州一带景象。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去,远远地向西望去,它好像是飞入了白云之中。在高山大河环抱中的一座座戍边孤城,孤零冷清地挺立在那里。高大山川和矮小的孤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荒芜的边疆环境。这两句描绘出了祖国山河的雄浑壮阔,也体现了戍守边防地区战士们苍凉而荒芜的境况,为整首诗勾勒出了一个典型的背景。

  “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样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又是《折杨柳》,这不禁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因为“柳”和“留”谐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别离的时候折柳相赠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就提到了行人临别时折柳。这种折柳送别风气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们听着哀怨的曲子,内心非常惆怅,诗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戍边的士兵,只能说,羌笛何必总是吹奏那首哀伤的《折杨柳》曲呢?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这句话含有一股怨气,但是又含无可奈何语气,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一个“何须怨”看似宽慰,但是,也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这里的春风也暗指皇帝,因为皇帝的关怀到达不了这里,所以,玉门关外士兵处境如此的孤危和恶劣。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笔调苍凉 悲壮,虽写满抱怨但却并不消极颓废,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宽广豁达的胸襟。诗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使诗意的表现更有张力。用语委婉精确,表达思想感情恰到好处。

  【后人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此状凉 州之险恶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须作杨柳之怨乎?明说边境苦寒,阳和不至,措词宛委,深耐人思。

  宿建德江·赏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曾前往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求仕无成,于是,又游历吴越一带。这首诗就大概作于游历吴越的途中,诗中表达了羁旅愁思。

  从“移舟泊烟渚”句可见诗人以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小洲边的画面为开头,不以或船行在途中,或诗人出发为背景,而是独辟蹊径,精取这样一个静谧的背景,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为诗文下边的抒情做铺垫。

  “日暮客愁新”,这一句是整首诗的中心句,“日暮”两字承接上一句的“泊”和“烟”,日暮西山,所以船要停泊靠岸。同时它又引出了“客愁新”,《王风·君子于役》中有:“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写的是黄昏中妇人思夫的情景。可见这样黄昏的景色,总是会引起人们的愁绪,孟浩然也不例外。诗人虽然在这里露出一个“愁”字,但没有深写,而是笔调一转又开始描写景物。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人用一对写景的句子,将自己的种种愁绪化入到无边无尽的景中。暮色苍苍,平野辽阔,天空好像比树木还要低;清澈江水中的月影,和游子好似最亲近。“旷”和“低”相互映衬,“清”和“近”相互衬托,诗人选取了这个只有在舟中才能领略到的独特江景,寄寓他内心的愁绪。在寂静的夜色中,诗人终于发现明月还 和游子亲近,这顿然使愁苦的心情宽慰了许多。诗人看到水中明月又会想到什么呢?诗文写到此突然停止,言止而意未尽,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虽然有明月陪伴可以稍稍安心,但是重重愁绪又怎么能是一个明月就能驱散得了的呢?诗人没有在最后铺陈写月就说明了这点。其实这其中不仅仅是乡愁,结合孟浩然苦读诗书三十多年,最后求取功名却处处碰壁、一事无成这个经历,可知他心中自然愁绪难消。在客居他乡之时,他思念家乡,也不免因为自己的坎坷求仕之路而惆怅满怀。整首诗中的幽静气氛,恰恰反衬了诗人心潮澎湃,内心无法平静。

  孟浩然的这首五言绝句,短短四句,却情景交融,景色淡中有味,感情表达含而不露,意蕴无穷,思绪和景色和谐统一,精练巧妙,浑然天成。

  【后人点评】

  《唐人绝句精华》: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

  唐代的古诗 篇2

  佳人·赏析·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辞官取道秦州入蜀途中所作,这时“安史之乱”发生已经有五年,诗人主要描写了“佳人”在战乱后的凄惨遭遇和她的高洁情操。

  这首诗按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前八句,主要写了佳人的家庭在战乱中支离破碎。第一句用“绝代”形容了佳人的绝美容貌,接着居于“空谷”体现了她情趣的高洁,而“幽”字暗示了佳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三四句说明了佳人本是富贵人家的女子,落难到此。绝代的美丽女子竟然沦落到乡野空谷中,表现了佳人命运的悲苦,境况的悲惨。这里我们不禁对佳人的身世产生了好奇,那么,她的家人在哪里呢?他们怎么不来接女子呢?接着佳人说到“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原来,“安史之乱”中,她的兄弟们惨遭杀戮,所以,她的娘家已经家破人亡了。女子不禁感叹“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语言率直坦诚。

  第二部分从“世情恶衰歇”到“那闻旧人哭”,这部分主要写了佳人丈夫薄情抛弃了她。“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这两句写了女子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世事变化无常的感叹。诗人用“转烛”比喻世事变化之快,非常恰当、贴切。这两句为下面对丈夫的变心做了铺垫。接着女子言其丈夫“轻薄”抛弃了她,另娶了“新人”。诗人用合欢树和鸳鸯作比喻,表现了佳人丈夫的绝情和佳人内心的痛苦,合欢树尚且开合有时,鸳鸯还知道不独宿,而佳人丈夫竟然比植物、动物还要绝情,佳人对丈夫的愤怒溢于言表。“新人笑”、“旧人哭”这对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佳人的`激愤心情。娘家人已经破败了,而丈夫又无情地抛弃了她,可见佳人遭遇的坎坷悲惨。

  第三部分是最后八句。主要描写了佳人的清贫生活,赞美了佳人的高洁情操。“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句中清澈的山泉水象征了佳人清净高洁的品格,语言慷慨庄重、纯洁端丽。佳人生活清苦,派婢女卖珠,用松萝植物修补茅草屋,佳人生活清贫,却没有愁苦,忙着修整这个小家,有安贫乐道的意味。佳人头不插花,常常采柏动盈掬,虽然天气寒冷衣服单薄,佳人在日暮中静静地倚修竹。此时仿佛一个不卑不亢,傲然独立在竹林中的美女形象鲜活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描写表现了佳人不被坎坷遭遇打倒,像柏和竹那样有着高洁的情操。描写细腻形象,清幽意境自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这首五言古体诗,诗人通过描写佳人这个形象,既展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也从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情操。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她美丽高洁的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顿生同情和敬佩之情,引起很多人思想上的共鸣。语言朴素诚恳,含蓄蕴藉,感人肺腑。

  唐代的古诗 篇3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州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宿建德江》

  唐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赠孟浩然》

  唐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终南望余雪》

  唐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八阵图》

  唐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弹琴》

  唐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唐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唐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新嫁娘》

  唐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唐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

  唐代的古诗 篇4

  除夜作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新年作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唐代: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应诏赋得除夜

  唐代: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守岁

  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岁夜咏怀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代: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唐代的古诗 篇5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译文:

  久久滞留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依依不舍地向往着春天的景物。

  寒梅最让人遗恨的.是早占春意却又早早凋谢,常常被当作去年开的花。

  注释:

  定定:唐时俗语,类今之“牢牢”。

  天涯:此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梓州。

  物华:升华,指春天的景物。

  寒梅:早梅,多于严冬开放。

  恨:怅恨,遗憾。

  去年花:指早梅。因为梅花在严冬开放,春天的时候梅花已经凋谢,所以称为“去年花”。

  赏析:

  此诗通过描写春日游玩,不见梅花这件事情,来表达了因怀才不遇,流离辗转而感到的愤懑颓唐的思想。全诗浑然天成,一意贯串,并无刻意雕镂,枝蔓曲折,显得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唐代的古诗 篇6

  》

  唐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送别》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

  唐代的古诗 篇7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卓文君《白头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唐·李白《三五七言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明月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梧桐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沁《离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李商隐《无题》

  一枝?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李白《清平调之二》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更漏子金雀钗》

  唐代的古诗 篇8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代的古诗 篇9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九日送别

  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龙山饮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唐代的古诗 篇10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唐代的古诗 篇11

  》

  唐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渡汉江》

  唐

  李频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唐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唐代的古诗 篇12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颜真卿)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放言)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1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国)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1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陋室铭)

  13.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

  14.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唐韩愈进学解)

  1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18.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1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代的古诗 篇13

  月夜忆舍弟·赏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九月,史思明从范阳起兵南下,攻陷汴州,逼近洛阳,山东、河南等地都处在战乱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就分散在这些地区,战乱中音信全无,于是,引起了诗人无限的担忧和思念,便作下这首诗寄托自己的心情。

  诗人在诗文的开始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描绘了一幅苍凉、孤寂的边塞景象,“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戍楼的更鼓阻断了人们的行路,天边的一只大雁在孤鸣。一只孤雁的鸣叫没有打破第一句的沉闷,反倒是以动衬静,反衬了这种沉闷的气氛,使诗人笔下的环境更加单调冷寂。“断人行”点明了社会环境,体现了战事持续久且频繁,所以道路都受阻。这两句诗烘托了悲哀凄凉的氛围,也点明了诗人写作的背景环境,这样寂寥的苍凉 的环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 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描写点题,描写了月夜 的环境,也点出了诗人写作的时间,即一个有白雾的夜晚。白露在月亮清辉的照耀下越发显得清冷。“月是故乡明”,这一句不似写露那样客观描写景物,诗人在月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各地明月都是一样的,但是在诗人眼里,故乡的`月亮分外的明亮,而且充满了肯定色彩。其实,这里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表明诗人对家乡的分外怀念之情。这两句写得雄健有力。“月是”这一句自然引出了文章的主题,即诗人兄弟之情。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担忧,诗人在这样悲伤的环境中想到同胞兄弟们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担忧之情可见一斑。所以,这两句表达的感情也是非常沉痛的。弟兄离散,家已经不存在了,感情悲伤真挚。这两句诗非常具有代表性,概括了安史之乱中广大百姓的共同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第五、第六句,诗人进一步说明自己的忧虑心情。兄弟们四处离散,在平日里寄书就难以保证到达,更何况是现在战乱纷繁的时候呢,所以,亲人生死难料啊,言外之意,充满了诗人深深的担忧和眷念之情。

  这首五律,语约义丰,结构紧密,上下承接自然。

  唐代的古诗 篇14

  (唐)李益

  边声日夜合,朔风惊复来。龙山不可望,千里一裴回。

  捐扇破谁执,素纨轻欲裁。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唐)曹松

  玉烛传佳节,阳和应此辰。土牛呈岁稔,彩燕表年春。

  腊尽星回次,寒余月建寅。梅花将柳色,偏思越乡人。

  (唐)李峤

  早闻年欲至,剪彩学芳辰。缀绿奇能似,裁红巧逼真。

  花从箧里发,叶向手中春。不与时光竞,何名天上人。

  (唐)曹松

  春饮一杯酒,便吟春日诗。木梢寒未觉,地脉暖先知。

  鸟啭星沈后,山分雪薄时。赏心无处说,怅望曲江池。

  (唐)张九龄

  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

  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

  (唐)陆龟蒙

  去年花落时,题做送春诗。自为重相见,应无今日悲。

  道孤逢识寡,身病买名迟。一夜东风起,开帘不敢窥。

  (唐)陆龟蒙

  去年花落时,题做送春诗。

  自为重相见,应无今日悲。

  道孤逢识寡,身病买名迟。

  一夜东风起,开帘不散窥。

  (唐)上官婉儿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唐)白居易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唐代的古诗】相关文章:

唐代的古诗10-27

唐代有关风的古诗09-04

唐代诗人的古诗大全09-09

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01-26

唐代古诗词04-01

唐代关于悼亡的古诗大全10-27

唐代关于夏天的古诗21首04-15

唐代关于爱情的古诗词09-09

唐代有关思乡的古诗(精选50首)09-23

唐代关于忧国忧民的古诗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