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3-07-05 10:10:26 振濠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1

  【作品介绍】

  《燕支行》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91首。《燕支行》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燕支行》是王维二十一岁时写的一首七吉歌行体边塞诗,主题是歌颂一位将军的战功。

  【原文】

  燕支行(时年二十一)

  作者:唐·王维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

  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

  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

  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报雠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

  画戟雕戈百白寒,连旗大旆黄尘没。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

  麒麒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虽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注释】

  1、作于开元九年(721)。燕支:山名,即焉支山,又作胭脂山。本匈奴地。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绵延于祁连山和龙首山之间。(史记·匈奴列传)正义引《西河故事》云:“匈奴失祁连、焉支二山,乃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2、天:全诗校:“一作大。”

  3、来时:全诗校:“一作时来。

  4、辞甲第:用霍去病事。

  5、玉塞:指玉门关。

  6、卫霍:西汉名将卫青和霍去病。青拜大将军(将军中位最尊者),去病官镖骑将军(禄秩与大将军等),皆曾多次讨伐匈奴,立下赫赫战功。骑将:即骑将军,汉杂号将军之一,其地位在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左右前后将军之下。武帝时公孙贺曾以骑将军随从大将军卫青出塞(参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

  7、不数:数不上。贰师:指李广利。《史记·大宛列传》载,武帝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军伐大宛,破之,得良马三千匹。

  8、咆勃:怒貌。

  9、饮酒”句:《三国志·蜀志·关羽传》载,羽左臂中毒箭,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与诸将宴饮,“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10、旆:杂色镶边的旗子。

  11、叠鼓:击鼓。瀚海:指沙漠。

  12、笳:胡笳,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天山:古又称北祁连山、白山,在今新疆境内。

  13、麒麟锦带:绣着麒麟的锦带。

  14、飒沓:众盛貌。青骊:毛色青黑相杂的马。紫骝:枣红马。

  15、月支:即月氏,古部落名。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后为匈奴所攻,一部分西迁至今伊犁河上游,称大月氏;其余进入祁连山区与xx杂居,称小月氏。《史记·大宛列传》:“至匈奴老上单于,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

  16、伐谋:以智谋伐敌。《孙子·谋攻》:“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政攻城。”

  【赏析】

  全诗二十四句,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四句,描写将军出征,君臣欢送的盛况。诗人热烈赞颂将军官有雄才大略,他出征叭皇帝亲自为他推车,千官设宴为旭送行:那壮丽的宫田和肃穆的五陵的环境树托,使人物一出场就给人以气概非凡的印象。

  第二段八句,尽情地抒写将军的英勇超群和为国杀敌的决心。这八句诗,几乎句句运用典故,以历史上各种著名的英雄将领来比响这位将军,写他不愿在京城过安逸的生活,而要去镇守边关,抵御外侮;写他屹立边关,犹如一座万团长城般坚不可摧,写他所率领的将土也都非常劲健勇适;写他时刻不忘为国报仇雪耻;写他的神武过人和谈笑白若的风度。这一段已为下一段写将军的沙场征战充分地铺垫,苗足丁气势。

  第三段是全诗的高潮。诗人饱朗浓氨以夸张助手法,奇丽的想象,急促的节奏,具体、生动地描绘这位将军率领部下艰苦行军、英勇作战从而取得辉煌胜利的情景,是诗中最精彩的部分。“画朝雕戈白日落连放大饰黄坐没”一联,写将军率领士兵在大沙漠中行进,战士们的画团感弓,辉映着西北边疆寒冷的日色;出征大军的连旗大筋泥没在弥天田地的黄尘之中。这里既写出了远征大军的雄壮气势,又渲染了将士行军的艰苦卓纸真是逗真如函。

  “叠鼓遥翻渤海浊,呜须乱动天山月”两句更展现出一幅有声有色、充满动态的壮阁画而:重叠的战鼓声和此起被伏的胡须声,露天掳地使大摸上沙很汹涌翻腾,甚至使天山上的明月也不停地颤动。通过达铝奇丽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远征大军正在日夜兼程,飞速前进,犹如排山例海,势不可当。接下去的两联,正面描写敌我激战的情景。

  在千军万马向前冲杀的大场面中,诗人迅速地摄取了将军的一个特写镜头:只见他身着华美的战袍,手持锋锐的兵器,雄姿英发。一马半先,向着敌人勇猛地冲杀过去。“拔剑”以下凹句,义把镜头村开,写店军将士冲入敌阵,以一当百,奋勇杀敌。—瞬之间已杀伤了敌军的主帅,使敌人的骑兵馈不成军,哀号惨叫。“归鞍”句,猫写将军边冲杀边激励士兵;我们必定要歼敌而归,大家一起饮洒欢庆胜利。

  诗的结尾两句,用议论的口吻,点出将军善于练兵、用兵,智勇双全。正是这场战争茹胜的关键。这同开篇的“汉家天将才且雄”首尾呼应,使将军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 2

  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1)。

  万乘亲推双阙下(2),千官出饯五陵东(3)。

  誓辞甲第金门里(4),身作长城玉塞中(5)。

  卫霍才堪一骑将(6),朝廷不数贰师功(7)。

  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8)。

  报仇只是闻尝胆(9),饮酒不曾妨刮骨(10)。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11)。

  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12)。

  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13)。

  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14)。

  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

  【注释】

  (1)汉家:隐喻唐王朝。谒:拜见。明光宫:汉宫名,一在长乐宫,一在甘泉宫中,皆汉武帝所建。

  (2)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亲推:帝王亲自为出征将帅推车的礼节。双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代指宫殿。

  (3)五陵:汉高祖葬于长陵,惠帝葬于安陵,景帝葬于阳陵,武帝葬于茂陵,昭帝葬于平陵,陵地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故合称五陵。饯:宴请。

  (4)辞甲第:用霍去病事。《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骠骑(霍去病)视之,(霍去病)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甲第:第一等的宅第,旧指贵族宅邸。金门:汉宫有金马门,又称金门,此处借指朝廷。

  (5)玉塞:即玉门关,旧址在今甘肃安西双塔堡附近,为古时通往西域的门户。身作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名将檀道济,檀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

  (6)卫霍:西汉名将卫青、霍去病。堪:能担任。

  (7)不数:不计。贰师:借指李广利。《史记·大宛列传》载,大宛有良马在贰师城(今吉尔吉斯斯坦西南部马尔哈马特),汉武帝遣使持千金至大宛求马,大宛不肯予,武帝于是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兵伐宛。后李广利破大宛,得良马三千匹。

  (8)咆勃:发怒的样子。

  (9)尝胆:意指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报吴国灭越之仇。王诗在此借用其事,表现将军立志报仇的决心。

  (10)“饮酒”句: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载:关羽左臂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经治疗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遇阴雨天气,骨头常痛。名医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时,关羽恰好邀请诸将饮酒吃饭,尽管臂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关羽却依然下棋喝酒,谈笑自若。此处借用其事,歌咏大唐将军的勇武刚毅。

  (11)白日寒:指兵戈反射着寒冷的日光。旆(pèi):泛指旌旗。黄尘:黄土。没:淹没。

  (12)叠鼓:小击鼓,急击鼓,一种军乐器。鸣笳:胡笳,一种乐器。

  (13)麒麟锦带:绣有麒麟的锦带。吴钩:或称为弯刀,钩是一种似剑而曲的兵器。飒沓:纷繁众多的样子。青骊、紫骝:骏马名。

  (14)月支(zhī):西北古代民族,此处泛指西北边族的首领。

  【题解】

  这首边塞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王维时年二十一岁。燕支,即燕支山,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诗歌的主人公是一位出征边关的将军。全诗描写了将军出征、行军、战斗、获胜的全过程,表现出了出征将军的英雄气概和报国壮志,全诗洋溢着热烈昂扬的报国热忱。

  【赏析】

  这首诗,虽是边塞诗,却不描苍凉的边塞景象,不写悲壮的边塞情志。王诗集中笔墨塑造位高人敬、骁勇善战的武将形象,表现大唐气象。全诗二十四句,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四句,描写皇帝亲自欢送将军出征的盛况,描写千官设宴为其饯行的场面,从侧面表现出征将军位高德重,颇有可敬可佩之处。“汉家天将才且雄,来时谒帝明光宫。”将军而谓之“天将”,暗写将军神勇,临行得天子接见,足见将军受敬。“万乘亲推双阙下,千官出饯五陵东。”天子亲推将军车子的隆重礼节,千官在庄严肃穆的五陵旁饯行的威严之势,让将军的出场颇有众星捧月、气概非凡之势。

  第二段八句,铺陈将军骁勇善战的英雄气概,精忠报国的英雄理想。八句诗,八个用典,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将军形象。“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王维借用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豪言壮语表现将军弃家报国的英雄情怀,借用南朝宋之大将檀道济自诩国家戍边干将的情节表现将军卫国栋梁的英雄身份。“卫霍才堪一骑将,朝廷不数贰师功。”

  王维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极言大唐将军威名赫赫,堪称天将,就是论及大汉名将卫青、霍去病与李广利来,与大唐将军相比,前二者之才不过做一名骑将,后者甚至连功名簿都不能入册。“赵魏燕韩多劲卒,关西侠少何咆勃。”

  将军抛却京城的安逸生活,临危受命,勇赴塞外,满怀酬君报国的英雄憧憬,一身凌云胆气,令人心惊。强将手下无弱兵,将军所率多是劲卒强兵,决战沙场是咆哮震怒,令敌军望而生畏。“报仇只是闻尝胆,饮酒不曾妨刮骨。”将军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事时刻警醒自己谨记卫国雪耻,纵使身受关羽刮骨疗毒之痛依然神态自若,谈笑自如。这八句诗,分别运用八个典故,塑造了一个立体的将军形象:侠肝义胆,神勇超人,爱国忠君。

  第三段十二句是全诗的高潮。王维描绘将军带兵行军、作战、获胜的过程。叙事流畅,想象奇丽,人物传神,细节生动。

  “画戟雕戈白日寒,连旗大旆黄尘没。叠鼓遥翻瀚海波,鸣笳乱动天山月。”王维首先描摹行军途中的场景,荒凉大漠中,军队卷起漫天黄沙,将高擎的军旗湮没其中,边塞近似白色的日光反射着兵器上的凛凛寒光,此起彼伏交错传来的战鼓声和着抑扬顿挫的胡笳声,似乎激荡得瀚海因之翻腾,天山明月为之一颤。

  可见远征军队排山倒海的阵势,更不难想象日夜兼程急行军的艰苦。这四句王维调动声色感官,绘景附色,其景壮观,其色惨淡,为下文描写将军决战沙场的神勇壮烈蓄势张本。“麒麟锦带佩吴钩,飒沓青骊跃紫骝。”兵戈既接,大漠战场,千军万马厮杀冲锋的壮烈场景中,王维捕捉到将军的特写画面:身披华美战袍,手执利器吴钩,胯下骏马,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进战阵。“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

  这四句以一当百,以奋勇杀敌的大唐将士为背景正面描写战场上绝杀对阵的将军形象,他手起剑落处,寇首臂膀已被削断,将军高呼,凯旋之时,定要手捧大月氏首领的头颅,盛满美酒,共饮庆功酒。奋力厮杀的将士们大受鼓舞,冲锋陷阵,敌军转瞬溃不成军,屁滚尿流。“教战须令赴汤火,终知上将先伐谋。”诗歌的结末二句,从战场上宕开笔墨,以旁观者的视角生发议论,点明将军练兵、用兵,不独令兵勇武,更以未雨绸缪的智谋取胜,真正是诗歌开篇所称的“天将”,雄才伟略兼备,不可多得。

  王维在诗中不惜浓墨重彩,刻画大唐天将的神勇、智慧、忠诚、爱国,甚至以天子亲推的行动来衬托唐将的不同凡响,极力表现唐军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显示出蓬勃昂扬的盛唐气象。

【《燕支行》古诗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古诗《过燕支寄杜位》原文及赏析01-06

《迎燕》古诗译文及赏析08-04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古诗原文阅读及赏析06-27

古诗原文及赏析10-25

古诗原文及赏析08-17

唐诗燕歌行·并序原文赏析07-27

春晓古诗原文及赏析03-22

元日古诗原文及赏析08-04

古诗春日原文赏析04-01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赏析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