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孩子教育问题

时间:2021-04-07 10:42:56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1

  家长们现在是否都在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烦恼?是否觉得教育孩子也成为了一个难题?是否觉得自己能管得了公司里几百个人却因管不了一个孩子而感到烦恼?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

  家长们,教育孩子并不难,只要教育方式用对的,每个孩子都会很优秀,孩子们也会成为家长们心目中的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子。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要采取强硬的手段,不管孩子再怎么不听话,在怎么调皮,也只是个孩子,家长们一定要冷静下来与孩子好好交流,尽量避免棍棒教育和犀利的语言伤害孩子,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不仅能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还能避免孩子在青春期有不良的行为。

  家长们要了解孩子心理,知道孩子心理最真实的想法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也不要总是拿旧的观念来教育孩子,时代在改变,教育方式也有所改变,孩子们在新的时代都有一个新的追求,家长们用新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才能有好的成效。

  湖南岳阳汨罗市湖南春雷教育高一:陈彦含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2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三班李佰谦的家长。首先非常感谢班主任张老师给与我这么好的一次机会,让我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关于孩子的读书与教育问题。我感到非常荣幸,也感激各位老师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孩子在学校的一点一滴进步都渗透着老师辛勤的汗水,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再坐的家长们,对辛苦工作的老师说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因为孩子们今天的进步都是我们家长有目共睹的,这些进步都凝聚着老师们的辛勤汗水。关于孩子的教育,是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组成的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家长也应该做好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良好习惯养成的引导和督促工作。我就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抓住孩子兴趣。孩子想要阅读的时候,就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他要的书籍只要是适合孩子看的,我们都要买给他,相信只要孩子对阅读有兴趣,随着他知识面的拓展,就会慢慢的喜欢上有用书籍阅读了。

  2、图书类别选择。在形式上尽量选择图文并茂的书籍,在内容上还是以生动的故事为主,逐步增强故事的教育意义。

  其次、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

  1、学会欣赏鼓励。当孩子学习有进步,或者看了一本好书的时候,都适时对孩子进行夸奖。

  2、培养自觉习惯。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的养成阶段。包括个人生活的早睡早起,每天刷牙,完成作业在玩耍,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都要注意。

  3、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有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以平常心对待孩子。

  最后,我觉得家长和老师的沟通是不可缺少的,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也及时的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告诉老师,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我知道孩子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教诲;离不开同学们无私的帮助;也离不开家长的辛勤付出。我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成长。

  今天我们在这里交流关于孩子的读书及教育问题,我也十分诚恳地希望听听其他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的好方法,让我们彼此取长补短,并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并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谢谢大家!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3

  这个时期对于少年人来说,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在快速变化的时期,在该阶段,第二性征开始发展,生殖系统开始发展并对这方面的东西产生兴趣,对于异性会产生朦胧的好感,身体的生长发育达到一个高峰时期。

  正常的男子在12岁左右,开始进入该时期,女子较男子早,一般为9-12岁。

  在这个时期,除了饮食营养要均衡,其心理上其实是更应该予以关注和引导,我们应该注意这些:

  1、性别教育:这一方面是国内教育有很大的空白,由于我国的传统观念,畏之如虎,导致很多少年只能从AV上获取这方面的内容,但,这种表现其实是夸大的,会对其心里造成不良的影响,在给予这方面知识的同时,应该进行性别道德教育,告诉他们这些东西是怎样的(如,一些生理结构的名词,不应该被当众提及等)

  2、观念引导:很多时候,少年在面对这种突然地变化还是十分茫然的,但是他们已经不再希望对父母和导师所灌输的观念全盘接受,开始自己思考世界,质疑一些东西,如果全盘否定,就可能引起反抗的心理,所以应该站在和他们平等的视角,引导(提出你的看法和见解,让他们自己思考)他们,切记不可粗暴的否定和对立。

  3、感情引导:这个时期的少年多会对异性产生好感,所以,应该让他们学会区分好感和爱情,和婚姻等,也是不可粗暴的进行判断,要站在和他们相似的视角上去引导,在这个阶段他们可能会出现成群结队的外出活动,对家庭的依赖稍有降低,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在这个阶段也应该告诉他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些事情的后果和责任,让他们自己能够对事情做出判断。

  4、理解和关怀:这个阶段他们通常处于中学,任务繁重,所以一定要多与之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训斥,尤其是发现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性格出现反常的情况的时候,可以关注其学业,但是最好不要经常提到学习,平时可以与他们聊聊你自己的经历,关注其感情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少年的感受,这很不应该。当他们出现问题和错误时,不应该强硬的指责,而是让他们意识到之后,与之一起弥补和应对。

  5、其他方面:很多时候少年的自控能力并不强,所以要有一定的约束,但是做好告诉他们为什么。

  很多时候,少年的一些心理问题并不是由于青春期这一时的改变而导致的,而是在之前就在你们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长时间的积累。

  综上所述:青春期时,应该多关注少年的感情和对待各类事物的观念,引导而不是强硬的手法,与其一起面对生活和变化才是正确的选择。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4

  好动小孩怎么教育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儿童特别好动,表现为小动作特别多,一会儿玩文具,一会儿抓耳挠腮;听课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别人批评后,仅能安静一会儿,不到几分钟又是一个“马猴子”。对这种现象,我们如何教育呢?下面去看看。

  1、带孩子到无须干预的地方去玩

  如带孩子去公园等开阔地带,尽量不加限制地让他尽情地玩耍,大人只管看护。

  2、不带孩子到让他感到兴奋的环境去

  如商店、超市等,人多热闹、商品丰富的地方,任何孩子都会兴奋起来。孩子好动让你感到棘手的话,就不要带他去这些地方玩,以减少大人不安宁的情绪。

  3、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

  在家里为孩子布置一个单独的房间,里面逐步增加一些玩具和各种用品,大人有意识地和孩子在一起玩或让他独自玩。如果孩子能够很专心地独自玩,哪怕是用玩具刀或剑乱砍乱杀的玩,都不要去打扰他,让他动中有静。

  4、多为孩子提供一些体育用品

  如小皮球、沙袋、儿童剑、飞镖、玩具、小自行车、溜冰鞋等,这些都是好动孩子十分青睐的物品,大人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孩子去玩,玩得专心就达到以动制动的目的。

  5、教孩子做一些安静的事情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可以逐步教他折纸、下棋、画画、钓鱼、照相、集邮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孩子安静专注的性格。

  小孩好动的原因

  1、元气足,能量高

  看到一个小水沟,孩子们都是乐呵呵地跳过去的,哪像成年人能绕就绕过去的,这就是能量的差异。孩子爱动,说明他健康啊,你看孩子一旦生病,就变安静了,消停了,但那是父母要的吗?我经常在讲课时提到,我们小时候看到大人抓猪崽买回家,都是先挑那个最活泼好动一刻都不停的小家伙,因为它健康没毛病啊!

  2、爱动还与剖腹产有关

  这一点已经得到医学证实。原来,孩子在出生时经过产道的压迫,孩子快要窒息、妈妈痛不欲生,这个过程对孩子的末梢神经发育是有帮助的,剖腹产改变了孩子的出生过程,是可能造成负面影响的。还是印证了那句话,规律不可违背,违背规律,则迟早必然付出代价。

  3、运动太少、精力过剩有关

  当孩子充分地运动或玩乐以后,他的精力就被消耗掉了,你看他睡觉睡得多香多安静。可是今天的孩子面临太重的功课负担,没有时间运动,没有兄弟姐妹一起跑跑跳跳的,很多父母又没时间陪伴孩子运动玩耍,孩子也没培养出运动技能和习惯,于是有一点时间就花在了电视、网络和电玩上了,这些刺激让孩子更加不能安静。

  孩子好动的3大类型

  1、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过分好动以致影响正常活动的效果,就有问题了,如难以在课堂上静坐听课、小动作多、自制力薄弱、遵守纪律较差、时间扰乱邻近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学习困难、成绩日趋下降等,这些不适应上学的不良行为已经引起家长、老师和研究会得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好动、多动的原因得到多方面的解释,好动、多动的现象也得以区别对待。

  2、孩子好动属于偶发行为

  如果孩子对活动不感兴趣,坐在那里百无聊赖,或者面对大众场所心情紧张、不自在,或者因为做错事、挨批评等原因一时心情烦躁,都可能难以心静。而且孩子的心理调节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本来就比较弱,他们就可能总想随处走动,双手不自主地随意摆弄东西,甚至招惹附近的同学,孩子的这种好动就属于偶发行为,判断的方法就是孩子平时的行为正常,只在类似以上的特殊情况下才会多动。

  3、孩子好动属于不良习惯

  动作的多少取决于活动的需要,不需要的动作太多就属于多动。有的孩子已经形成习惯,例如听讲的时候不停地抠手,坐着的时候不停地晃腿,写字的时候不停地动脚,站立的时候不停地扭动身体,集体活动的时候不听指挥到处乱跑,上课的时候爱插话,说话而不是举手发言……这些伴随的、不必要的动作存在于孩子不自觉的行为习惯之中,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素质或者品德修养等方面均产生不良影响。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5

  “问题孩子”,这一名词象一把利剑一样刺痛着每一个父母的心房,牵动着整个社会关心下一代的人士的脆弱的神经。“问题孩子”也成了一个焦点并且是一个让各方都高度予以关注的问题了。然而做为“问题孩子”的父母,在这“问题”上在痛心疾首时也不由分说地主动地将“屎盆子”扣在自己的头上。这还不算,来自各方面的“屎盆子”依然毫不留情的接踵而至……,谁叫你为人父为人母呢?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因为“子不孝,父之过”嘛。然而,这为人父为人母似乎也毫无例外地——将孩子的“问题”归咎为自己的问题,孩子的过错也便成了自己的过错了,孩子的责任也成了自己的责任了。但是,他们毫无冤言,默默承受……他们能有什么冤言?他们能不承受吗?他们有足够的底气来澄清这“问题”的子丑寅卯?谁又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让他们自己进行一定程度的诠释和说明的平台与机会?

  我们都知道,一粒种子的发芽成长是离不开土壤、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等诸多因素的。无疑,家庭在某种程度上是孩子的“温室”,在这“温室”中孩子可能会因家庭的诸种不和谐因素而出现或多或少问题,尤其是为人父为人母者的不经意间的不良习气对孩子有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但是仅仅家庭这个因素就成了“问题孩子”问题的罪魁祸首,甚至是始作俑者?是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最好的老师”就可以在家庭这个小天地里将孩子打造成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身心健康的孩子?毋容置疑地,在这里我们已经在潜意识中形成了这“最好的”便是“唯一的”了。这,也许就是父母成为千夫所指众矢之的的原因罢。

  在这里,鄙人并不是为了什么打抱不平或是替为人父为人母者来呐喊一声,只是觉得现在的父亲真是可怜的可爱。中国式的家庭——421式的家庭,哪个为人父为人母者不殷殷渴望着子成龙女成凤?不仅仅是父母,父母的父母,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甚至是家庭的家庭……那么这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当然,首先说明的是如众人所云:父母罪责难辞其咎。既然我们都明白任何一事物的成长发展等是综合因素所致,那么我等就来分析一下。

  首先、家庭教育“本位”的缺失。中国传统的家庭管理体制是:男主外,女主内。现在且不论是内或是外,总之,教育子女那是人人有份的。但是,中国制的家庭妇女却要担负着“相夫教子”的重任。换一句话说,就是至少有一个人要完全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职责,不管是男或是女。然而,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仅靠一个人的薪水来供养一家三口(甚至不止三口)正常的生活开支,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让家庭这个机器能够正常运行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夫妻双方都投入到了为了维护机器正常运行的经营中,那么便形成了教育“本位”的缺失。教育“本位”的缺失的必然后果就是对子女教育的不全面不到位不深入,甚至更多的时候是走马观花,这能不出现问题吗?

  第二、学校及家庭教育的“误区”。我们现在来算一算,一个孩子从二岁多三岁就步入幼稚园接受学校教育。一天24个小时,孩子平均在校时间按8小时计算,睡眠时间平均9小时,那么还剩下7个小时,七个小时除掉吃饭平均2小时,还剩下5个小时,家庭作业平均用2个小时,那么仅仅剩下的有效时间为3个小时。那么,这三个小时至少有父母一方完全在家的情况下,而实际情况是往往中午这个时段父母都不在家的(学校周围的“少儿之家”生意火爆也正说明了这一点),那么除了中午这一时段,还剩下多少时间,那就不用再算了。而就在这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孩子的父母是否充分地认识到并且充分地利用了这点毫不足道的时间来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呢?这很难说了。值得说明的是,一定程度上父母存在着,孩子送到了学校,应该是在学校接受着应有的正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又将对孩子的教育一脚踢给了孩子父母。这使的某种程度对孩子的教育形成了“空档”,即“误区”。

  当然,这里所说的是就一般城市而言。而在农村,一般孩子上初中以后都“寄校”,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父母的身边的时间又会是多少呢?

  第三、学校教育有失偏颇。这也似乎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事情了。学校都开设有“德育课”,然而进展情况如何?我想多数情况下可能是轻描淡写的据多(鄙人只是妄加推测),而是主攻“主课”。况且对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评优评差,等等,也是依据升学率和考试及格率作为硬性指标的。这样必然会导致避轻就重顾此失彼局面的出现。当然这可能与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在此就不用赘述了。

  第四、社会“垢病”的负面影响。在一家程度上,家只是孩子的一个临时“栖息地”,而社会才是孩子真正的家庭,当孩子步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时,他就要用他的思维来感知这个社会。然而,社会的某种程度上所存在的“垢病”,是否对孩子也有着一定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虽然这“垢病”是零星的,个别的,但它却又恰似木秀于林般——耀眼,刺耳。它岂能不冲击孩子们稚嫩的灵魂?“雁过留声”,它又怎能不在孩子们的心灵下留下一抹痕迹?

  有一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所以在一个正常秩序下,突然凸显出秀于林的“怪物”来,它能不胫而走吗?这样很可能形成一种以“讹”传讹恶性循环怪圈来……可见,它对孩子们的负面影响是不空忽视的。

  另外,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还有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那就是:

  是谁让缺乏辩识能力的孩子们走进网吧的?

  是谁恶心地做出“裤裆文学”(有辱‘文学’二字)并冠冕堂皇地搁置在文学的“圣殿”,并毫不知耻地炫耀着——它无疑是一剂“毒药”,撩拨着纯真的童心,为罪恶播下了种子?

  是谁丧心病狂地将“下半身的风景”肆无忌惮地随意张贴,点燃无知孩子滑向泥潭的“导火索”?

  是谁将暴力血腥杀戳的游戏带进了孩子们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根本不能也不可能预知其后果的冒险行为的“勇气”?

  ……

  这一切,这一切的一切,难道都要归责于父母。当然这方面的事例在此不用举了,我们所耳闻目睹的还少吗?甚至于在我们身边所发生。那么在此勉强举例也只是浪费能关注此事者的宝贵的时间罢了。

  所以,在对待“问题孩子”的问题上,还是要全方位客观公正些比较好。假如仅从某一方面分析问题,找问题的话,那么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很有可能使问题进一步升级,恶化,甚至会恶性膨胀。因为,我们只求片面,根本就没找到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当然,最可怜的还是现在的为人父为人母者,在对待“问题孩子”的问题上,他们真有点“黄泥巴抹裤裆”了,是也是,不是也是了。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6

  名位老师、家长:

  大家晚上好,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身份,作为老师推荐的家长代表来讲话,我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们是来共同探讨自己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讨论我们的将来和希望,还有什么比未来带给我们的诱惑更大呢?

  说来惭愧,我和我的妻子都知道,我们的儿子并不是班级里面小朋友中最优秀的。我看到一张张贴出来的红榜,有好多小朋友在全市的幼儿书画、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这说明烟雨幼儿园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团队,名气不大但工作实在。而我的孩子至少在这些方面,和这些小朋友比,还有距离。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张老师让我讲一下孩子语言培养方面的体会,说明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是有独到独到之处的。

  但是我和我妻子也并没有刻意为之。因为我们对孩子发展的定位是简单的四个字“健康快乐”,就是这辈子平平安安,开开心心。哪怕平庸、哪怕贫穷。(现代很多人的评价标准:钱---结果---有的则过于优秀,一不小心到了国外,----去年学生例:陆音亭)

  在语言培养方面,如果说我们做了一些事的话,那么就是我们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1、讲睡前故事。

  讲故事是老师进行早阅教育的主要手段。

  睡前读故事。----给儿子讲故事,说好讲两个。讲好了,他一边折着飞机,一边不无遗憾地说:“啊,美好的时光过去了!”内心很激动,这么美妙的句子竟然从我儿子口里传出来。“是因为妈妈讲故事讲好了,所以美好的时光过去了吗?”赖皮的他感受到我的喜悦,立马翻到我身上,说:“还没有过去。”“好,妈妈再给你讲两个。”呵呵,被他骗得团团转。---好处是做梦也内容丰富,有时小孩也常说起。

  最近在读《木偶奇遇记》,读完一章节就设计一个问题,如下一个题目,这样可以吊一下胃口,激发出兴趣来。

  另外还让他给父母讲故事,绘声绘色,很有潜力。

  2、做语言游戏。

  想起同事说跟她女儿编故事,很有收获,想训练一下我的儿子,就和他玩造句的游戏。

  妈妈:妈妈说一个词语,你用它说一个句子好吗?

  儿子:好的。

  妈妈:乌龟。

  儿子:小乌龟。

  妈妈:太短了,长一点。

  儿子:小乌龟和大乌龟在玩耍。

  妈妈:被子。

  儿子:我盖着被子,要睡觉了。

  妈妈:星星。

  儿子:我在看天上的星星,天上的星星真多啊。

  欣喜若狂,抱着他亲了一下,“说得真棒!”

  妈妈:月亮。

  儿子: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发出淡淡的光,真漂亮啊!

  妈妈:荷叶。

  儿子:荷叶上开出了一朵花。

  感觉不太妥当,但没纠正。

  儿子:妈妈再说。

  变被动为主动,真好!听着儿子说出的感觉挺美的话语,我很高兴,呵呵,瘌痢头儿子也是自家的好啊,别见笑了!

  3、写口述日记

  小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成人去审视他们的世界也是很有意思的,怎么来了解,让他们写日记是很好的办法。---尽量多,不管乱。---作为礼物来写。

  4、看健康动画

  大人和孩子一起可以开展学习活动,一个人也可以学习,就是健康的动画片观赏。---什么是健康的?《画报》《小》《猫》《多》---《奥》教人攻杀,日本片子不要看,这是一种文化侵略。---听不懂的他就会问,有一次问我什么叫“力挽狂澜”,像这种问题恐怕一个初中生都不能理解。

  5、游名山大川

  旅游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旅游时都带了他走,像去年去了内蒙古和山西,骑马骑骆驼。今年近的去了华庄、野生动物园、千岛湖,还有上次恐龙园。这些活动让他开阔眼界。人就变得很活。

  6、记生活片段

  每个家长要说起自己的孩子来,都是头头是道,有说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故事,但很少有家长会把这一些用文字记录下来,加上自己的感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可能这和我的职业有关,我喜欢写点小,来回馈生活本身,我妻子也总是在她的QQ空间上发表育儿心得,我刚才那段造句子的'记录就是从她的记录中摘记下来的。同时还几个同事相互交流。

  所以我们只是觉得有意思才去做,小孩毕竟还小,有些事情他们不久就忘记了,而我们则把这些生活中的乐趣记录下来,作为人生中的美好回忆珍藏,这难道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吗?

  有很多生活片断可以讲,鼎鼎和玩具、鼎鼎和朋友、鼎鼎和礼貌、鼎鼎和牛奶、鼎鼎和金钱、鼎鼎和语言。

  在家里面大家讲普通话。避免说粗话,谁不小心失了口就要受到群众的指责。人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由环境决定的。-----鸡喻---人喻(鲁迅、茅盾)----择校的目的,也是寻求环境氛围。他往往也有惊人之举,有一次,“爸爸么真像个爸爸”,像个小大人一样。很开心。

  另外,对于英语的看法。

  结束语:还有很多问题,努力中找寻乐趣。这就是生活。有信心,有希望。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7

  人的成长需要面临很多挫折,因而挫折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家长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刻意让孩子吃苦、受打击就是挫折教育,又或者认为挫折教育需要经过独特的训练。实际上,家长可以在孩子的生活中融入挫折教育,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等待”训练,练出宝宝好耐力

  5岁的童童是个急性子,每次想吃什么、玩什么都要立即拿到手,爸妈动作稍微迟一点,他就大吵大闹,甚至赌气不理会父母。这让童童爸妈烦恼不已,不知道怎么去应付这个“急躁精”。

  分析:“等待”是孩子生活中必须学会的,对孩子的“等待训练”需要从小做起。比如在孩子想喝奶时,先别急着给他递奶瓶,而是告诉他要等到奶凉了才可以喝;带孩子坐公交车时,让他和你一起等待班车的到来;逛动物园时让孩子去排队买票;吃饭时让孩子等家人一起上桌才开吃……这些看似生活中的小事,其实正是锻炼孩子耐力的好机会。

  “理解”训练,教出善解人意好宝宝

  佳佳今天伤心不已,原来,她的好朋友菲菲今天生日,请了好几个小伙伴,但佳佳却不在其中。妈妈了解情况后,安慰佳佳:菲菲没有请你,可能是因为她家的客厅比较小,也可能是小椅子不够多,所以才没有请所有的好朋友都参加。

  分析:理解万岁,这个我们大人常念叨在嘴边的口号,也需要灌输给孩子。比如小伙伴抢了他的玩具,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是因为小弟弟特别喜欢你的玩具,你应该原谅小弟弟;妈妈去幼儿园接宝宝时故意晚一会儿,告诉孩子,因为妈妈要忙着给宝宝和爸爸准备晚餐,请宝宝谅解;爸爸这次没有给宝宝买玩具,是因为最近爸爸的收入剩余不多,要保证宝宝和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等等。这种经历多了,孩子就能逐渐养成善解人意的好习惯。以后再碰到挫折或不如意时,他就会找到自我安慰的理由,舒缓心情、释放压力。

  “尝试”训练,培养胆大心细的孩子

  7岁的鹏鹏起初很害怕参加学校组织的少儿钢琴比赛,妈妈告诉他:参加比赛不是为了要得到名次,而是去学习如何在有很多观众的场合表演。后来,鹏鹏高兴地去参加了比赛,结果成绩还很好。

  分析:有些孩子常常会主动拒绝尝试新的或者他们认为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习惯了父母包办代替的孩子。所以,不妨有计划地训练他独自下楼去买东西、走没有走过的道路,自己动手制作玩具、参加各种比赛和活动,自己上学和回家(学校离家较近),等等。孩子第一次没有做好、遇到挫折时,父母可以告诉他:爸爸妈妈第一次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这样,而且还没有宝宝做得好。这一次失败了没关系,我们可以重来。

  “分析”训练,让宝宝“胜不骄、败不馁”

  妮妮是个特别爱计较得失的孩子,得到小红花时,回家就向爸爸妈妈“邀功请赏”、沾沾自喜;一旦失利,就在爸爸妈妈面前说这个小朋友不应该得红花,那个小伙伴表现没她好。

  分析:孩子的竞争心一般都较强,而且爱计较得失,但又不知道“强中还有强中手”的道理,总觉得自己必须赢,败了就不服。这种心理的形成,和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要做“人上人”的思想有直接关系。父母应调整期望心态,和孩子一起静下心来分析。当孩子胜了,就分析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不如其他小朋友,如何改进;孩子失败了,就让孩子说说为什么会失败,让孩子明白:失败不可避免,但却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

  “目标”训练,练出宝宝好意志力

  东东是个没耐性的孩子,每次做事都半途而废。针对儿子的这一缺点,东东爸开始让东东和他一起晨跑,并提出目标要求,起初要东东坚持跑5分钟不中断,慢慢提高到10分钟、20分钟……半年后,爸爸妈妈发现,东东的耐性好多了,做什么事情都能坚持较长时间而不中断。

  分析:给孩子设置一道难题、制订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计划、参与一次有难度的运动,等等。这些“目标”的提出,往往需要花费孩子许多时间和力气,尤其是体育运动,如长跑、越野、爬山、引体向上等,最能考验孩子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因此,日常生活中,不妨循序渐进地多给孩子提些有难度的“目标”,以此磨练和提高孩子的意志力。

  “故事”训练,给孩子找到效仿的正面榜样

  孩子遭受挫折、感觉失落时,可以查找中外历史名人的抗挫故事,有针对性地讲给孩子听。比如历史学家司马迁遭受严重迫害后,还能忍辱负重写出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海伦·凯勒虽然眼瞎耳聋,但却能发奋图强,成为世界知名的作家;老一辈革命家幼年命运曲折,遭遇了许多失败和打击,但他们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建立丰功伟绩。这些人物,都是孩子值得积极效仿的榜样。

  总之,我们可以在生活中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培养。在认知上,让孩子正确理解挫折,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在情感上,让孩子切身体验挫折,消除他的恐惧心理;在行为上,教会孩子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从而使孩子成为一个真正勇敢坚强的人。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8

  1、苦学无效型

  孩子一直努力学习但效果就是不明显,无效是学习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学习上,但学习效果却不佳,似乎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学习效果并不成正比。

  这种现象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慢慢的会使本来勤奋刻苦的学生逐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逆反心理,久而久之从“不会学”变得“不爱学”或“厌学”。

  事实上,真正影响学习效率的并不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很大一部分是缺少针对长、中、短期学习的周末计划,缺乏对学习时间的精细管理,甚至正是因为不善于休息,不会劳逸结合而导致了效率低下。

  习惯机械记忆,不重视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在课外花的功夫不少,但考试分数始终不上不下。

  原因分析:

  无计划,学习盲目、漫无目的,没有详细的规划,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学到哪就是哪,兴趣来了就学,没了就不学,想学什么就什么,完全没计划。

  无方法,不会安排时间,不会利用黄金时间,不会合理的分配时间,不懂得劳逸结合,造成学习上过多的无效劳动。

  解决方案:

  制订计划,使学习目标清晰可见,学习时间有章可循。掌握方法,把握学习的黄金时间,合理、高效利用时间,利用有效的时间有效的学习。形成规律,固定学习时间,劳逸结合,高分回报。

  2、玩厌学型

  孩子一直贪玩不喜欢学习怎么办?对学习维持三分钟热度,难以保持长久的热情,比如,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容易的学习内容,就学的很有劲头;遇到不感兴趣的、有难度的内容,立刻就失去了耐心。

  因此有不少家长这样抱怨:我孩子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问题表现:

  喜欢做小动作,如抖腿,转笔等,缺乏耐力与毅力,不能静下心写作业学习有惰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原因分析: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任性、贪玩,意志未能从小锻炼,在学习上怕吃苦,总希望能投机取巧走捷径,缺乏自控力,容易被外界因素所干扰。

  解决方案:

  树立学习榜样,塑造学习典范,兴趣教学,培养对学习长久的热情,创设疑难情境,在磨砺中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3、粗心大意型

  孩子很聪明但学习就是粗心大意,怎么办?有的家长常说:我孩子挺聪明的,哪样都行,就是有点粗心。

  粗心马虎不是学习应有的态度,有不少学生就是粗心马虎造成的1分之差而错失了理想学校。粗心马虎,归根结底是习惯养成的问题。

  如果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考试时心里一紧张,粗心、马虎的问题又升级了,考试分数当然大受影响。即使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数,影响到学习成绩。

  问题表现:

  写做、做题、阅读时马马乎乎,敷衍了事。平时写作业不认真,经常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考试时焦虑急躁,经常漏题、做错题,做事没有计划性,经常一边学习,一边想着其他的事。

  原因分析:

  缺乏兴趣,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性,自我控制能力差,思想涣散,思维跳跃幅度大,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责任心。

  解决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定制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专项注意力训练,培养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课业责任感。

  4、偏科型

  孩子偏科该怎么帮助他?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这种情况可以称为“偏科”。

  其实偏科也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不可怕,同学们对各门课程的兴趣不同,投入的精力不同,各科的成绩难免存在差别。一旦这个差别比较大,被人意识到了,便成了偏科。

  偏科现象出现的高峰期在初中,这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生理以及课程的加重有关。学生一旦出现偏科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引导,往往会造成烦躁和厌倦,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波及其他学科。

  问题表现:

  一科突出,其他科不好,文科或理科突出,另一方面较弱,一科较弱,其他都较强。

  原因分析:

  受教师影响,丧失对这一学科学好的信心,导致恶性循环。家长的爱好以及职业差异也会诱发学生偏科,也受学生自身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解决方案:

  正确认识障碍,排解不愉悦的心理体验,激发“弱科”兴趣,锻炼学习意志。发挥“强科”之长,以长促长,取长补短。

  5、盲目学习型

  怎样解决孩子盲目的学习?这类孩子往往是没有别人的安排就不知所措的“乖孩子”。从小在家长的权威中长大。

  家长让学什么就学什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没有违反的可能。渐渐不知道该如何计划自己的学习,感觉学习只是完成学校的作业,此类学生一般成绩还可以,但是很难进步。

  问题表现:

  课堂上不知道要干什么,只是随了别人在学习,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自主意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计划,很少能完成学习任务。

  原因分析:

  家庭教育方式让孩子自主意识缺失,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

  解决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重塑学习动力,培养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6、眼高手低型

  孩子眼高手低的解决办法。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错,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时,思路似乎也挺清晰,但是一到做题和考试时,不是看漏了解题条件,就是看错了题目要求,不是写错小数点,就是拼错单词。

  结果是越怕做题,错误就越是层出不穷。

  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也反映出学生不精良的学习习惯和作风。经常性的一做就错会严重的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问题表现:

  感觉一看就会,做题一做就错,考试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相差很大,不知道错在哪了,经常无辜的丢分漏分。

  原因分析:

  做题时粗心大意,盲目求快,错误率高,思路局限,面对难题找不到思路,容易陷入思维定式,做题只关注答案,不懂得分析和总结解题过程,不善于从错误中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导致相同的题目一错再错。

  解决方案:

  认真仔细,重视作题的步骤,重视过程,不要只关注答案,掌握方法,提高解题正确率,吸取教训,防止一错再错。

  7、情绪波动型

  情绪波动是学生当中一个极为普遍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情绪比较难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平衡和控制。

  所以,一旦在学习上遭遇挫折,或者某一阶段心情低潮,学习成绩也就因此起伏不定。

  这类学生大多数平时学习不错,做练习也答的不错,但往往一到考试就出状况,考试成绩与自己估计的分数出入很大。事实上,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出在学习心理和应试技巧上。

  问题表现:

  兴趣和情绪容易变换,不喜欢在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学习,考了高分后,骄傲自满;考了低分后,焦虑不安、自卑、迷茫自怨自艾,沉浸在学习失败中不能自拔。

  原因分析:

  思想压力过大,导致在考场上过于紧张,发挥失常,缺少应变能力,遇到生疏的难题时束手无策,学习心态不佳,太过于看重考试分数,学习中遇到困难不善寻求帮助,总是自己钻牛角尖。

  解决方案:

  释放压力,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稳定情绪,正常发挥知识水平,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学习困境把握节奏,从此告别学习疲劳,思想涣散。

  8 、思想涣散、上课走神型

  怎么防治孩子上课走神。听课是学习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校给每个学生的每天规划了6-8个小时的上课时间,当别的同学上课在专心听讲,自己却上课走神,毫无疑问自己的学业就要落后了。上课走神,就会造成知识疏漏。

  很多学习基础薄弱的同学就是因为思想涣散,课堂上注意力经常不集中,所以导致基础薄弱、知识生疏等等一系列学习问题。

  问题表现:

  课上精力无法集中,开小差,写作业的过程中常出现“神游”现象,在课堂上不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积极参与同学讨论。

  原因分析:

  之前学过的知识没有消化好,跟不上课堂进度,在成长过程中缺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所以思想涣散,易受外界打扰,老师教学方式呆板、枯燥,导致学生兴趣注意点转移,无心听课。

  解决方案:

  生动讲,巧抓学生兴趣点,吸引学习好奇心,专心听,老师一对一解疑难,集中学习注意力敢于问,师生合作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效率,重点记,课堂勤记笔记,上课不再开小差。

  9、基础薄弱型

  学习是一个持续、连贯的过程。每天的学习都需要按一个合理的顺利,每个科目的学习更具有前后连贯性。如果其中一个环节没有做好,必定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从而导致学习节奏的混乱,最后导致知识消化不良。

  对于前面已经学过的知识还没掌握好,老师再讲新的知识,自然就会听不懂了。结果不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新的内容又纷至沓来,从而陷入“一步慢导致步步慢”的恶性循环。

  问题表现:

  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原因分析:

  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解决方案:

  学会预习,专心听讲,变被动为主动,趁热打铁,及时复习,巩固已学知识,认真作业,强化训练,温故而知新,活学活用,提高效率,步步为赢。

  10 、思维呆板型

  他们可能更多的是被动、机械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比如:笔记记的很好,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规定学什么就做什么,规定怎么做就怎么做,等等。

  学习是有规律、有窍门可循的,缺乏思路,不善于思考,即使再埋头苦学,也是效果甚微,或者徒劳无功。

  问题表现:

  背书时倾向于死记硬背,做题思维单一,刻意钻研题目,死抠细节,不知道怎么运用知识点,往往感觉学会了,但一考试就蒙了。

  原因分析:

  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不会主动思考,对学习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迷信书本,参考书、练习册和参考答案,缺乏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维方式呆板单调,不会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被定式思维所束缚,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解决方案:

  主动思考,学会分析解决问题,广开思路,找到解题突破点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肯定都知道孩子是不是在此之列,其实即使躺枪了没关系,只要及时纠正,孩子的成绩依然能提上来。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9

  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单亲家长可按以下方式处理。

  其一,家长首先调整思想认识,调整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反而怨恨父母。

  其二,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同演。家长要鼓励孩子在班上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而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大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其三,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事情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措施。

  其四,让孩子接触其他长辈,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如果是离异家庭,不管哪一方带孩子,都应该让孩子与另一方面有接触与交流的时间,感觉父母之爱。双方都要讲理智,切忌在孩子面前“争庞”。如果有可能,应该让孩子与父母同时团聚,这在现代社会不仅应该,而且可能。不是夫妻,也可以是朋友嘛,何况还有共同的下一代。还要让孩子与其他亲友中的长辈接触,扩大孩子的交往面,家长的同事也是交往对象。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

  此外,对于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还会有利于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家长如果包办代替太多,惟恐苦了孩子,反而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

  当今社会,单亲家庭是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着一些特点,他们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有的孤僻、不和群,有的早熟、对人戒心很重,有的有逆反心理、不爱说实话,还有的情感冷漠等等。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得到老师与家长全面的教育,培养出健全的人格。

  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

  拒绝感

  这是单亲环境中成长的青少年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论孩子的父(母)亲是逝世或离婚,他们都有被拒绝感。青少年对于被拒绝——不论是表现出来或感觉到的,尤为敏感。由于单亲父(母)亲必须独力应付生活的重担,大部分时间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场合——尽管孩子知道父(母)亲已尽力而为,但在情绪上,被拒绝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续。

  感到愤怒

  在情绪混乱时,孩子会感到愤怒。当父(母)逝世时,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父(母)的支持与关爱。而离婚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尤其是憎恨离开的一方。然而,青少年很多时候都不会对离开的一方表达自己的愤怒,反而是向抚养他的父(母)发脾气,将家中的父(母)当成发泄怒气的对象。

  缺乏安全感或不健全的自尊

  打击他们自我价值感的有三种因素:导致父母离婚的环境;离婚的过程及父母离婚后的情形。他们可能觉得跟其他有完好无缺的家庭的朋友有很大不同。

  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多疑、嫉妒心理特征的前者比后者高约3%。其表现为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猜疑老师是不是不信任自己了,假如一个活动没有让他参加就会胡思乱想。我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潜意识里还是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

  行为退缩

  当人们在一段关系中受伤害,本能的反应是退缩、拒绝说话、不愿付出爱与关怀。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与父母有距离,觉得突然被朋友疏远——尽管亲友或同学老师并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和判断他们,但他们仍可能疏远这些人。他们会感到命运不公,为什么这种事情发生在我的家里?在自我退缩的行为中,许多青少年会感到非常孤单,觉得自己没有朋友,十分无助。因此,在情绪上可能会忧郁。

  根据单亲家庭孩子的特点可将孩子分为自立自强、孤独忧郁、散漫放任、偏执易怒这四种类型的孩子。希望老师给这类孩子更多一些关爱与鼓励,培养出良好的人格。

  单亲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吗?

  来访者:我是单亲妈妈,两岁的儿子乖巧可爱,白天我妈带,晚上和周末我自己带。孩子好像非常胆小,在家里行走自如,在外面玩时,有他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在我的鼓励诱导下,他会自己走路。但是只要出门就要求抱,见到生人或者人多的地方更是如此。有时见到生人会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玩熟了才会好。我认为我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在我面前,他的要求我都会满足,在我妈那也是尽量满足的。经过不断的自我调整,我自己的心理比较稳定,自认为没有对孩子有过多负面影响。我想请问心理医生,单亲家庭的孩子怕生正常吗?是否有心理问题呢?

  心理医生:从您描述的情况看,您孩子的表现都很正常。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见生人就有戒备心,是人类生存本能的表现,孩子必须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才能防患于未然。玩熟了就能放松,说明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得挺好,并且能够识别什么是没有危险的地方和人。想象一下,如果孩子对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应,跟对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应毫无差别的话,那我们才真是需要担心呢。

  两岁的孩子,身心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一方面表现得具有反抗心,另一方面又比以前更加黏人,这些都是正常的。你能够尽量满足他,相信他会成长得很健康。

  你对孩子的担心,恐怕来自于单亲妈妈普遍的一种焦虑,生怕单亲环境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有时候甚至过分补偿。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你不断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比较稳定,那么孩子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揭秘: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现象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父母离异后,有的孩子由父母一方领着生活,有的是住在父母重新组合的家庭里,还有的则是依附着爷爷奶奶。单亲家庭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单亲学生的增多,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重视单亲学生特殊的心理现象并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

关于孩子教育问题10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部曲,作业—做感兴趣的事—复习—预习

  1、作业:首要的精力集中,速度要快。然后是质量。如果作业做的慢精力不集中是主要原因,必然导致质量下降。杜怡蕊写作业有时候错误也很多,但是她的完成作业速度很快,写作业的时候精神非常集中,常常旁边父母叫她她都听不见。

  2、做感兴趣的事:杜怡蕊最大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看书,这个兴趣是她很小的时候培养出来的,很小的时候不认识字的时候我们就给她讲故事,买了很多适合她年龄的书,陪她一起看给她讲。所以她养成了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习惯。做她感兴趣的事情是为了让她放松,给她比较自由的支配的时间,做完她想做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的时候没有什么牵挂。

  3、复习:常问今天上的什么课?学的什么?老师讲的什么有意思?这个星期学到哪里了?通过提问,让孩子回忆一下学过的内容,把要背诵的东西、要记得方法等随口问问。

  4、预习:把孩子第二天要学习的内容和孩子一起看看,语文就提前读一读,标标生字,数学就提前给她讲讲,没学会没关系,第二天还有老师的课。目的就是让孩子提前有个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和缓冲。预习会让孩子第二天的课程非常的轻松,更容易接受。

  二、良好的学习兴趣

  边游戏边学,父母的思想活跃了才能带动孩子思想活跃。比赛做数学题、背口诀、背古诗、朗读课文、角色扮演、抢答竞赛。在游戏中复习预习了学习的内容。比如说背乘法口诀,我说我能一口气背下来,孩子说不信,我就背了一次,孩子说你是大人当然比我背的快了。孩子的妈妈说:宝贝,你爸爸老了,以你的这么聪明的脑袋用不了一个星期就能赶上你爸爸,你爸爸小时候没有你聪明,你应该相信自己,一个星期再和你爸爸比。一个星期后我和孩子又比了一次,结果她的背诵速度比我差了3秒,如果不紧张的话,应该比我快。语文的角色扮演例如(两只鸟蛋)。

  三、良好的业余爱好

  我认为,给孩子报班不是为了增大孩子的学习的压力与负担。杜怡蕊在学钢琴、舞蹈、阅读,以前还有绘画。除了钢琴外,其他的业余班都是她喜欢的,报这些班我们都征求她的意见,如果她真的喜欢就给她报。在她的业余的时候给她一个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相处的机会,保持业余时间的多样性。

【孩子教育问题】相关文章:

孩子教育问题03-18

对孩子的教育问题03-27

有关孩子的教育问题!06-13

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03-15

在孩子教育问题的困惑03-16

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03-26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03-27

单亲孩子的教育问题03-27

现代孩子的教育问题03-28

熊孩子教育问题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