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怎样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

时间:2023-01-02 15:11:45 励志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

  孩子的性格是需要培养的,那么怎样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呢,有什么方法吗?下面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怎样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孩子最喜欢也最容易模仿大人,如果家长讲脏话,不要指望孩子说话有礼貌。如果家长喜欢在背后议论他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也会在背后说人坏话。家长说话不守信用、说谎、自私自利,孩子长大也可能继承这些陋习。所以,孩子犯错时,首先要检查自己是否给孩子树立了坏榜样。

  第二,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有安全感,更自信,也更容易听父母的话。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好,经常打骂孩子,孩子会更反叛,要孩子听话更难。

  第三,父母要保持一致,态度要持之以恒

  这一点经常被父母忽视。父母要切记,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你的态度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他们未来的行为。如果孩子抢别的小朋友玩具时,你没有管他,他受到了鼓舞,以后会变本加厉地抢,这样他很可能学不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权利。因此,如果你制定了什么规矩,一定要言行一致坚决执行。父母要保持一致,不能你在家时就严格,我在家就由着孩子来。大人必须言行一致,不能今天这样,明天那样。不能贯彻规矩的坏处一是会困扰孩子,他们不懂为什么今天把饭扔在地上受罚了,昨天却没有;二来根本没有效率,起不到训导孩子的效果。孩子会不停试探你的底限,只有严格执行,他们才明白抗争没有用,只能接受。给孩子定的规矩不要太多,要针对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来制定,但是有了规矩必须强化执行。

  第四,孩子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家长立规矩要趁早

  从15个月到18个月大就可以开始了,好规矩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第五,家长要少对孩子说“不”

  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就是用手、嘴来接触世界,了解世界,学习长大。太多的“不要吃这个、不要碰那个”阻碍了孩子的好奇心。但是,不说“不”并不代表凡事都顺着孩子。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说正面的话,比如孩子在沙发上乱跳时说“你可以在爸妈的大床上跳,妈妈陪着你”,而不是大叫“不许在沙发上乱跳”。

  第六,家长要表扬孩子的好行为

  父母要强化好习惯。孩子做对了事情要好好表扬,让她知道这种行为是受到嘉奖的。表扬也要讲究方法,要说细节,比如“今天爱玛表现好,妈妈做饭的时候,在客厅自己玩,没有到厨房来吵妈妈,真是个大孩子了”之类,而不是笼统的一句“爱玛今天表现很好”。如果当着爸爸的面,或者在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时也提到这些,孩子会更高兴,以后还要朝着受表扬的方向努力。孩子表现好,家长要有奖励,比如带出去吃冰淇淋,看场电影,为今后的好行为提供动力。同时要记住,表扬也要适度,不能过了,不能老用,不然就失效了。

  第七,孩子发脾气或大哭大闹时要“忽视”他们,千万不要让步

  这对于一两岁的孩子是个很好的方法。但是孩子大了,这一招也许不灵了,孩子可能会以大哭大闹、在公共场合尖叫等方式让家长妥协。这时要冷静,要故意“忽视”他,得不到父母的注意,最后孩子会自己安静下来。千万不要让步,即使偶尔让步一次,孩子会得到信息,这样闹是有用的,下次要你买玩具的时候,还会在商场里大闹。

  第八,家长不要打孩子,不要体罚

  父母打骂孩子,其实是无能的表现,被孩子气炸了的时候,可以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等情绪稳定下来再想处理办法。否则,在气头上说的话、做的事可能会让你后悔。比如,有的父母生气时会说“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或“你怎么这么讨人嫌”之类有侮辱性的话,会伤孩子的自尊心。没有任何研究结果表明,体罚比其他方式更有效,反而有结果表明被体罚或被父母打骂的孩子更容易发脾气、爱打架。

  第九,家长要分清奖励和贿赂

  奖励是因孩子表现好而给予的,分物质和精神的,比如晚饭后孩子帮忙收拾桌子,要口头表扬,还可以买一个小玩具。贿赂是为了让孩子做你想要他做的事而事先支付的,比如给你买一个玩具就好好陪我逛街。奖励可取,贿赂不可取。不然,父母想要孩子以后做任何事,孩子都会期待得到什么好处,会跟你讨价还价。

  第十,父母要讲究说话技巧

  比如给孩子选择的权力,从1岁多开始,孩子有自己的主意,不喜欢被发号施令,喜欢跟父母对着干。所以,要多跟孩子说选择句。比如“我们吃饭吧!”不如说“我们今天用小熊碗还是用米老鼠碗吃饭?”前一句可能导致孩子直接拒绝,后一句则设了个小圈套,孩子通常会选择其一,达到大人让他吃饭的目的。孩子犯错时,父母说话要清楚、语气要坚定有威严,粗暴并不是好态度。要清楚地告诉孩子这件事不能做,譬如吃饭不许扔东西,不许尖叫,上街要牵大人的手等。要反复说给孩子听,总会有效果的。看着孩子说话,也必须要他也看着你。不要用居高临下的态度,要尊重孩子,要理解他们为什么闹,告诉他“妈妈知道你的玩具被邻居姐姐弄坏了,所以你不开心,这是正常的。妈妈理解你。但是尖叫和发脾气是不对的,姐姐也经常拿玩具给你玩是不是?”

  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孩子。可以说,自私、任性的孩子都是父母惯出来的。既然为人父母,就有责任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感到被爱,并且帮孩子培养好习惯,纠正坏习惯。

  拓展:怎样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要不断的引导他,让他发展自己独立的人格,人们都说孩子三岁前就会形成独立的人格,或者说是性格,如果孩子受到父母言行的不良影响,那么这也许会跟随孩子一辈子,所以首先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对于基本的道德文明素质,父母也要做到,孩子才会受到感染变得懂礼貌,明事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孩子都是童言无忌的,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某句无伤大雅的话说错了,而去责备他,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再跟他讲该不该那样说。

  中国的孩子想象力不如外国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这种严苛的教育方式束缚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把孩子们快要萌芽或已经萌芽的各种想法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要想让你的孩子非同一般,超凡脱俗,那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已经犯了扼杀罪,要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想法,鼓励他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他成功了有进步了,不要当做没看到,要高兴的赞赏他,没有人不喜欢听赞赏,这会激发他更加自信,更加勇于进取,相反,如果他做的不好或是失败了,也不要生气发火,打骂孩子,要多一些鼓励,相信他,这样才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不会让他一蹶不振甘于平庸,因为没有人喜欢被责备,这样他才有机会去再次尝试成功。

  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果断的品质,让孩子多接触社会,从小就让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这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肯定会比同龄的没有接触过

  如何鉴别优秀儿童?优秀儿童的17条标准:

  一、知识和技能:具有基本技巧和知识,能够适当应用这些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二、注意力集中:不容易分心,能在充分的时间里对一个问题集中注意力,来求得解决的办法。

  三、热爱学习:喜欢探讨问题和做作业。

  四、坚持性强:能把指定的任务作为重要目标,用急切的心情去努力完成它。

  五、反应性好:容易受到启发,对成人的建议和提问能作出积极反应。

  六、理智的好奇心:从自己解答问题中得到满足,并且能够自己提出新问题。

  七、对挑战的反应:乐意处理比较困难的问题、作业和进行争论。

  八、敏感性:具有超过年龄的机灵性和敏锐的观察力。

  九、口头表达的熟练程度:善于正确地运用众多的词汇。

  十、思维灵活: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适应新的比较深刻的概念。

  十一、思想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他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

  十二、独创性:能够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十三、想象力:能够独立思考,富于想象力。

  十四、推动能力:能够把既定的概念推广到比较广泛的关系中去,能够从集体的关系中理解既定材料。

  十五、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活动都感兴趣,像艺术、戏剧、书法、阅读、数学、科学、音乐、体育活动和社会常识等。

  十六、关心集体:乐于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助人为乐,和他人融洽相处,对别人不吹毛求疵。

  十七、情绪稳定:经常保持自信、愉快和安祥,有幽默感,能够适应日常变化,不暴怒。

  想培养出优秀孩子,爸妈必知7个育儿理念:

  我们总是希望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是优秀孩子的培养需要家长有先进的育儿理念,学会这七个大于号,对家长来说是最基本的知识。

  感受>道理

  当今许多父母很难忘却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他们把孩子当孩子看,是需要管束的对象;把孩子当学习机器看,是需要填鸭的对象,但绝不会把孩子当人看,是需要尊重的对象。他们不愿意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了庞大的期望和沉重的爱心,父母根本就是蛮横不讲理,他们反而一天到晚都跟孩子讲道理。

  一份调查显示,孩子最最反感父母的就是唠叨,“一天到晚就讲些破道理”“大事小事都要讲一百遍”“从幼儿园讲到现在”,这给孩子带来什么感受?

  人是情感动物,他只相信自己的感受,从心理学上说,并不是真理照亮了我们的'成长,而是感受引导着我们前进,孩子尤其如此。

  当孩子说“我饿”时,父母说“才吃的,不饿”;当孩子说“我热”时,父母说“今天不热”。除了否定孩子的感受,父母还会把更多负性情绪带给孩子。当你问玩笑地问“是爸爸好,还是妈妈好?”孩子满脸疑惑地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他的感受是:爸爸还是妈妈做了什么坏事吗?当你说“我花那么多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孩子的感受却是:家里的钱都被我用来读书了,爸爸妈妈为此很痛苦,我可能就不应该读书。当你说“这次考试那么差,不许玩!”孩子的感受是:我学习学不好,玩也玩不好,我是无用的人。当父母天天吵架时,孩子的感受是他们不爱我。当父母随意侵入孩子的个人空间时,他的感受是世界末日,这个世上没有属于我的东西,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我们都说,“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堆教育”,亲子关系不好是从哪里开始的?不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说它是亲子障碍的第一杀手!当孩子的感受被否定时也就是他的情感流动被阻断,他的沮丧、对成人的不理解、对世界的恐慌将长久地笼罩在心头,不要说学习了,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致,像软骨病一样瘫痪了,父母把心掏出来,孩子无动于衷!

  不在于你说什么,在于孩子听到什么,不在于你做什么,在于孩子感受到什么。注意孩子的感受,体验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感受,表达孩子的感受,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习惯>神童

  我们对于奇迹的盼望可以说烙在基因里的,人类对自身奇迹的盼望那就是神童,中国人的神童情结尤其重!在生命中能与生儿育女的酸甜苦辣相比的经历实在不多,如果能生个神童的话,这一切似乎都免除了。可实际上神童的家庭可能遭遇更多的不幸,因为归于平淡本身就是不幸。

  可以说,父母不在培养良好习惯就是培养恶劣习惯。许多父母为孩子做好一切:大到做饭、洗衣、接送上学,小到系鞋带、削铅笔、剥蛋壳,孩子除了形成依赖的习惯,没有其他行为的机会。有些父母想培养孩子预习、复习、作笔记、按时作业的习惯,但自身文化不高而力不从心。有些父母要求太高,有些父母一味说教,有些父母自身恶习太多,都导致习惯培养的失败。

  习惯意味着意志力,意味着自我控制力,意味着效率,意味着一切是自然:优秀是一种习惯。如果你真心渴望孩子优秀的话,那么就变“神童情结”为“习惯情结”: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哪怕是一个良好习惯!

  空间>爱心

  卢勤总结现在的孩子有“三大三小”: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住房的面积越来越大,心灵的容积越来越小;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动力越来越小。说到底“三小”是“一小”:心灵空间的狭小。

  人生活在自然空间里,我们的成长就是对空间的进军,我们又生活在心灵空间里,我们的成长还是精神体验的扩大,这两大空间的拓展才能支撑起一个人真正健康地成长。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孩子啊,可爱心带来的却是亲子关系的一片紧张,不满者有之,怨恨者有之,仇恨者有之,仇杀者有之,中国人的亲子关系处在从含在嘴里怕化了,到家破人亡的两个极端阶段。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心理营养不良、心灵枯萎、心理夭折而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太多太多了。

  一个人的成长其实就是拓展空间和处理空间中的问题,如果孩子在这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练,它靠什么打未来?西方谚语“不要告诉我他有多少才能,只要告诉我他到过哪些地方”“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正是对空间最深刻的认识。

  空间在人格心理学上也意义重大,人的素质多大来源于业余活动,一个人可以自由支配时他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空间味着一个人的安全范围,它带来的问题是被动、束缚、控制,这种人长大了只能做机械的事,并对爱人有疯狂的控制欲,伤害家庭伤害下一代。而和谐宽松的家庭其孩子则冒险、主动,并能与别人打成一片,很容易获取成就与幸福人生。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你就是伟大的父母!

  品德>分数

  当把教育的一切技巧和方法都撇开后,发现最核心的还是人为什么会成为人的人格问题。能力、专业、学识主要是帮助我们解决做事的问题,但不解决做人的问题,你很难有做事的机会,或者是做不长。中国传统的教育,“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当其冲就是成人,一切从修身开始,这是人生最低目标。

  人格中个体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爱劳动,社会性的一面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同情,引深为博爱。

  一切恶劣品德从好逸恶劳开始,如果父母正在培养这样的人,那,这个家庭也就差不多了!

  状态>能力

  智力是许多父母脑海里另一个根深蒂固的信仰,于是不惜一切手段造神童。高智商的人解决问题容易一些,但不等于成功就容易一些,世上有多少事非智商180不能做呢?只要智力正常,就足够成功了。现在许多父母已经意识到最终还是能力重要,所以看重素质教育,并且接受了情商概念。我在这里不用情商>智商,是因为这两个概念太专业了,大部分人对它的理解都比较模糊,而“状态”更形象,它比能力更重要。

  孩子状态好,比什么都重要,一好百好。有父母说起孩子,“要他学习就死了,要是做怪事马上就活了”,找到状态谁都会活的,哪里让他活哪里就是他成长的方向!

  我们都渴望回到童年,不就是渴望童年的状态吗?请父母们相信,大凡一个能作出成就的人都是永葆童心的人!保护好孩子的童真状态是父母的责任!

  兴趣>知识

  由于缺乏最高理念,于是一些次要的东西便成了根深蒂固的理念,比如知识就是力量,许多父母都被这一巨人[微博]的声音所蒙倒,现在行不通了,运用知识才是力量,知识也不会自动地改变命运,出色地使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许多父母还在逼孩子走一条老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想学,而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一条途径:兴趣。如何出色地使用知识,答案仍然是兴趣。

  兴趣是什么,兴趣就是求知的天然欲望,就是好奇心,知识不重要,求知才重要啊。从心理学上讲没有一个人不爱学习,关键在于学什么怎样学,如果把求知的欲望给培养没了,那还唱什么戏啊。

  求知途径是:兴趣――爱好――痴迷,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至此就有了脱颖而出的优势,优势就是人生大势,没有优势那就等着平庸。

  理念>方法

  当今家庭教育的最大弊端,莫过于不论是年老的祖父母还是许多年轻父母,其教育思想还停留在凭感觉、摆权威或是随大流、赶时髦的摇摆状态,大多数人在头脑中一直没有一种稳定的教子思想和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往往缺乏一贯性和长远观点。这是家庭教育中所有问题的核心,我们的父母最最缺乏的就是能够支撑孩子一生的哲学理念,基本上都是在方法技巧上作文章,获得的只是一鳞半爪的破碎的东西。

【怎样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相关文章:

怎样培养出孩子的好性格03-22

培养孩子好性格的策略03-11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03-24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性02-23

怎样正确培养孩子09-28

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03-20

怎样培养孩子的耐心03-22

怎样培养优秀的孩子03-24

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策略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