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七年级生物血液课件

时间:2017-12-21 编辑:冠墩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启发诱导为前提,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快速掌握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逐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记忆代替了死记硬背。

  二、 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第四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血管”、“心脏”和“血液”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和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血液循环这部分与后面的知识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也有密切的联系,本节课的内容在十四章节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以及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难点 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理解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3)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血液成分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3)通过探究血液循环的小活动和观察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根据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组讨论的方法组织教学。

  血液循环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条件,选用电脑课件,将这一过程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不仅便于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更有利于在静止与动态之间建立思维通道,发展认知能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1.改变教学模式,能为更多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 每个学生在其自身发展的方向和程度上都存在着差别,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考虑到他们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发展程度,使教学内容和形式多样化,从而满足木同学生的需要。 本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难易程度,分别采取了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以小组为操作对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主动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学会分享,学会尊重

  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同时,不但获得了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更体会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其他同学和教师的帮助,学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尊重别人的意见,正确对待分歧,客观看待合作与竞争。

  3、媒体应用的思考

  选择的媒体和教学内容要统一。在制作CAI课件,要和课本内容所表达的意思一致,不能牵强附会。直观媒体是教学的客体,学生才是主体。选择时不能脱离教材单纯追求表面效果和课堂气氛。 选择的媒体应符合最优原则。备课时综合考虑哪种媒体最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提高素质,在几中媒体都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时,这时应选用最有效的媒体。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在这节课中,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观察,录像一是不太清楚,二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像,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这里只能侧重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方向不一样。

[七年级生物血液课件]相关文章:

1.七年级生物课件素材

2.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3.七年级生物学上册课件

4.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教案

5.初中七年级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课件

6.七年级上册的生物课件

7.七年级生物教学课件

8.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课件

9.生物七年级《开花结果》课件

10.七年级上学期生物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