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惊弓之鸟》优秀课堂实录

时间:2021-03-31 19:19:41 三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惊弓之鸟》优秀课堂实录范例

  《惊弓之鸟》课堂实录

  师:小朋友,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画的是什么.(老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

《惊弓之鸟》优秀课堂实录范例

  生:于老师画的是一张弓。

  师:这叫什么呢?(师指弦。)

  生:这叫弦。(师又画了一支箭,学生作了回答。)

  师:大家知道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第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这一课就明白了。(师板书:惊弓之鸟)

  师:通过预习,生字都认识了吗?(生答)字认识了,就可以读书了。首先,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板书:正确、流利)要做到这两点,第一精神要集中,要心到、眼到、口到。(板书:心到、眼到、口到)第二,哪句读得不流畅,就反复练习几遍。请打开书,我们先读第一二两节试试。(指名读,第一句该生就读“断”了。)

  师:不要紧,你再读两遍就读流利了。(生练习两遍,读通了,接着往下读,直到读完。)师:(高兴地)就这样练!大家就像他这样把课文读一遍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得正确、流利。(全班同学读课文。读完之后再指名读。)

  师:读书要边读边想,要想想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内容,怎样理解词语的内容呢?主要的办法是联系上下文(板书:联系上下文)。有些词语的意思课文就有,只要认真去读,就会知道。比如这些词语—(老师挂小黑板,出示:惊弓之鸟,大吃一惊,信不过,孤单失群)一看上下文就懂。(学生认真默读课文)

  师:“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惊弓之鸟”的意思是:害怕弓弦响的鸟,我从最后一节看出来的。(生读:……它一听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

  师:“惊”是什么意思?

  生:害怕的意思。

  师:(高兴地)你读书做到心到了。

  生:我还从第五节看出来了。(读:“……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

  师:对这里也可以看出,“惊弓之鸟”就是害怕弓弦响的鸟。“之”就是“的”的意思。——大家再看看,“大吃一惊”什么意思?这里的“惊”和“惊弓之鸟”的“惊”有没有什么区别?

  生:这个“惊”是奇怪的意思。生:是惊奇的意思。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了?

  生:从魏王说的话看出来了。(读:“啊!……真有这样的本事!”)

  师:(随手板书两个叹号)从这两个叹号也可以看出,这里的“惊”是惊奇的意思。“大吃一惊”就是感到非常奇怪。下面还有一个地方能看出来“惊”是奇怪的意思,你们往下看,能不能找出来,这一点比较难。生:“魏王更加奇怪了”,说明刚才“大吃一惊”已经是奇怪了。所以这里加个“更”字。师:(非常高兴)说得对!大家再读读第三节,看看“信不过”是什么意思。

  生:“信不过”就是不相信。我从两个问号看出来的。(读:“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

  师:这就叫聪明!这就叫“心到”!(顺手板书两个问号)你读书不仅字字入目,而且标点符号也入目。不仅入目了,而且动脑子想了。—“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生:孤单失群就是离开同伴。(读:“……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师:“群”就是——

  生:同伴。

  师:“失”就是——

  生:“失”就是离开。离开就同伴就剩自己了,孤单了。(笑)

  师:说的对!上面两个词语我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齐声)联系上下文理解的。

  师:(在黑板上的“联系上下文”的下面加上着重号)但是,有些词语,特别是带生字的词语,从课文直接找不到答案。比如这两个词——(是挂黑板出示:悲惨、愈合)虽然联系上下文也能知道一点意思,但心理没有底,这时,就应查查字典。请左边四排的同学查“惨”,右边四排同学查“愈”。看谁查的快,能讲讲它们的意思。(学生通过查字典,在联系课文,理解“悲惨”、“愈合’在本文中的意思。)

  师:小朋友,多数汉字一字多以。这要根据句子确定意思,也就是说,要据文选义。看看这句里的两个“直”意思是不是一样。(小黑板出示:“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眼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多数学生说两个直意思不一样,但不同在哪里,一时又说不出来。)

  师:我们不妨查查字典,看看字典“直”有几种解释。为了省时间,我把字典里几种解释抄下来。大家看看—(小黑板出示:1、不弯曲;2、使弯曲的伸开;3、垂直;4、爽快;5、一个劲地;6、汉字笔画名称,即“竖”;7、公正的)(生看了七种解释,又读一遍句子,知道第一个直是“一个劲地”的意思,第二个直是垂直的意思。)

  师: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最根本的方法。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我们认真读书,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就能理解词语和文章的意思。(最后老师又让学生自由读一遍课文。)第二节师:上节课谈到,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要读得正确、流利。这还不够。理解了,还要读的有感情(板书:有感情)。这个要求更高了。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怎样读的有感情呢?第一:要学会“过电影”,想想课文描写的情景。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节的一、二两句,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读第一、二两句话:“有一天,更赢跟魏王到郊外打猎。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

  生:我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魏王带着人在郊外打猎的情景,还出现一只大雁在天上慢慢的飞,叫的声音很悲惨的情景。

  师:怎样读叫人觉得这只大雁飞得很慢,交的声音很悲惨?大家读读试。(学生练习读。师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的真有感情。我听了之后,真想看到一只受伤的大雁在天空慢慢地飞,边飞边叫,叫人听了很伤心。大家都这样读一遍。(全班同学认真连读,兴趣十分浓厚。)

  师:请大家再读读第五节,说说你脑子里又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生:我读了以后脑子里出现了更赢拉弓的样子。好像看到大雁掉下来了。

  师:还听到什么声音?

  生:听到弓弦响。

  师:响的很吗?

  生:响得很,嘣的一声!(笑)

  师:水来读读这一节,让人们听了真的看到了更赢拉弓射箭,听到了弦响,看到了一只大雁一个劲地往上飞,又啪嗒一声掉下来的情景,(指名读。读的不好。师提示:读这一节,速度要快,要紧张一点,“嘣”,和两个“直”要强调。然后老师作了示范。学生练习后,读的很有感情。)

  师:同学们,读对话比较难。大家把书放下,看老师读2—4节。注意老师读魏王和更赢的对话的语气和表情有什么不同,并想想为什么不同。(学生看老师读2—4节)

  生:于老师读更赢的话是微笑的,语气——

  师:语气是认真的,对吧?读魏王的话师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生:皱着眉头,不相信的语气。

  师:想一想,读更赢的语气的话为什么面带微笑,态度认真?生:因为更赢师大臣。他和国王说话,应当有礼貌。

  师:是的,要毕恭毕敬,读人物对话,首先要想想他们的身份,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要把自己当作魏王,当作更赢。下面,大家都学着老师读的语气和表情,把2—4节朗读一遍,(学生模仿力很强,读的特别认真。指名读,效果很好。)

  师:请同学租金练习6—9节,体会一下,每一节应该以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读。(练过之后,指一名叫张雷的到讲台前读。)

  张:(读)“啊”魏王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有人举手,该生叫彭晓明。)

  彭:“啊”读的不好,听不出师大吃一惊。师:请你再读一下。(彭读,读的很好。)

  师:你读的不错,表情也好,两眼都直了,看样子惊呆了,(笑声)请你到前边来,读给大家听听。(彭到前边读)

  师:(对彭)你别上位了,请你和张雷比赛,看谁读的好。请张雷读第七节。

  张:(读)更赢笑着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伤的鸟。”

  生:(举手)张雷没有笑。师:说得对!书上明明写着:“更赢笑笑说”嘛!张雷请重读一遍,注意表情。(张雷重读,面带微笑,大有进步。)

  师:(对彭晓明)请你读第8节,你刚才读魏王的话非常好。

  彭:(读)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笑声)

  师:大家笑了,看来同学们很满意》—大家谈谈,哪里好?

  生:彭晓明的表情好。眉头皱着。

  师:因为更加奇怪,所以眉头皱成一个大疙瘩;语气也很想魏王。最后一节师更赢讲原因。这一节最重要,要读得清楚,速度稍慢一点,表情要自然,请张雷读。(张雷读。读的较好。老师让全班学生像他们二人一样把6—9节读一遍。)

  师:同学们,书越读越有味,现在请同位同学一个当更赢,一个当魏王,把对话部分有感情地读一遍。能背下来最好。读的时候除了注意表情,还可以加点动作。(学生们兴高采烈,津津有味地分角色读。有的放下书来表演。)(师指定两个人到前边,一人读魏王的话,一人读更赢的话。并让他们把各自要读的话练一遍,尽量背下来。)

  师:现在我们三个人开始读,其他小朋友当裁判员,看谁读的好,如果有意见举手提出来。(师读叙述部分,三人把课文读一遍,一生举手。)

  生:魏王看到大雁掉下来,大吃一惊,夸更赢有本事,应当捋一下胡子。(笑声)插图师这样画的。

  师:有道理!捋一把胡子,就更有国王的味了。(笑)请“魏王”把第七节再读一遍,加个捋胡子的动作。(“魏王”加动作读。全班大笑。)

  师:读活了!有味!—“魏王”当你听了更赢的解释,会怎么样想、怎么说?

  生: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师:你是国王,说话要文绉绉的,考虑下应当换个什么词?加个什么动作?生:(捋胡子、点点头)啊,原来如此!(笑声)

  师:好一个魏王!(笑)你还会对更赢说什么?(生一时说不出)

  师:其他同学可以帮忙。

  生:更赢,你真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

  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来,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更赢怎么知道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来?(这是课后思考题。)

  生:更赢看到这只雁飞得慢,便知道这是因为受过箭伤。受过箭伤的雁害怕弓弦响。弓弦一响,它一使劲飞,伤口裂开了。就掉下来。

  师:更赢为什么一见这只大雁飞得慢,便知道这是因为受过箭伤的?其他人也看见了,为什么不知道?只是因为他们不善于观察、不善于动脑子吗?

  生:因为更赢是个有名的射箭能手。

  师:对!(随手板书:有名)有名,就是说他的箭射得怎么样?

  师:更赢一定经常干什么?

  生:他一定经常打猎?射鸟。

  师:经常打猎,经验怎么样?

  生:他的经验多。

  生:他的经验丰富。

  师:对!他的经验太丰富了,他知道受过伤的雁飞得慢。(小黑板出示这一句话)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当他看到这只雁飞得慢的时候,就断定它受到箭伤。这就是更赢想的过程。魏王等人为什么看不出来?根本的原,是因为他没有这个经验。这就告诉我们:知识越多,经验越多,认识能力就越强,就越聪明。今天,“惊弓之鸟”这个成语人们还经常运用。请看这篇短文—

  (小黑板出示短文:日本被八路军包围在山下的公路上。经过一小时的激烈战斗,八路军消灭了1000多名侵略者。有一小股日本兵顺着一条小沟,逃到一座树林里。他们又渴又累,刚想坐下来喘口气,忽然身后传来两声枪响,他们想惊弓之鸟抓起枪,慌慌张张钻进草丛里。)

  (老师请学生读短文。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惊弓之鸟”着一个成语在短文的意思,老师告诉学生,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受过惊吓,一有动静就害怕的人。)接着,于老师又指导学生用“悲惨”造句。这是课后要求的。

  师:读读“悲惨”所在的句子,看看这里的悲惨是说什么的。

  师:这里的悲惨是说声音的。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叫人伤心。

  师:小朋友,我说一句话的开头,看谁能接着往下说,并用上“悲惨”一词。—猎狗的腿断了,夜里……生:猎狗的腿断了,夜里叫的声音很悲惨。

  师:谁用“悲惨”这个词自己造一个说声音的句子?

  生:小白兔死了,小白兔的妈妈哭了,声音很悲惨。

  师:“悲惨”不光可以说“声音”,还可以说别的。看下边一个句子—(小黑板出示:杨白劳被地主毒打了一顿,悲惨地死去了。)

  师:这个句子的“悲惨”是说什么的?

  生:是说杨白劳死的样子。

  师:现在请小朋友考虑一下,下边两个句子能不能加上“悲惨”一词,可以在哪儿加。(出示下面两个句子:①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卖儿卖女。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

  生: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卖儿卖女,生活很悲惨。

  师:“悲惨”还可以加在别的地方吗?想一想。

  生: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很悲惨,吃不饱,穿不暖,有的卖儿卖女。

  师:很好!再看第二个句子。

  生:卖火柴的下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了。

  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了,死的很悲惨。

  师:说得真好!听于老师说个句子,你们听一听行不行—一个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得头破血流,样子很悲惨。(学生立刻举手)

  生:这样说不行。日本鬼子被打伤,活该!谁叫他侵略我们的!(众笑)

  师:这是罪有应得!看来我用词用错了(笑)(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