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时间:2024-11-05 10:20:48 晶敏 八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通用6篇)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1

  一、深入文本说教材

  《旅鼠之谜》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和思考。《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三大奥秘,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文章内容浅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很深刻。

  二、着眼发展说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 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②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启示。

  学习这篇文章,一要引导学生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二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求知欲和探究学习的欲望。三要与其他课文相参照,把各部分内容串联起来作全面深入的理解,达到融会贯通,激发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这既是本单元训练目标的体现,又是新课标精神的体现。依据上述教学目标与课文内容,我又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难点: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我安排一课时。

  三、有收有放说教法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读写结合、品析词语、对话交流、展示提升、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

  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讨论法、品析词句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指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学习为主,要求他们课前查阅资料并整理,读课文时教给他们跳读、勾画、批注、分析与思考等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深入探究。

  四、科学合理说学法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圈划批注、品味词语、资料理解、讨论交流的方法来学习文本。

  五、循序渐进说流程

  (一)激趣导课

  我由积累与“鼠”的成语入手,让学生说说对老鼠的认识,从而引出文中的小主角——“旅鼠”。走进旅鼠的未解之谜,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好奇心。

  (二)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字词展示。(各小组派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积累的词语)

  2、读文本,用勾画批注的形式来归纳旅鼠的三大奥秘:

  它的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强。虽然是哺乳动物却有和细菌相似的繁殖能力。在分析这个奥秘时可以思考:作者为了说明旅鼠的繁殖能力,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数字说明旅鼠繁殖能力极强,这些数字准确说明了旅鼠繁殖数量,也就是旅鼠的第一大奥秘。而且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条理十分清楚,有详有略,每一处都交代的十分清楚。

  第二大奥秘是能够根据条件控制繁殖。一旦繁殖过多,就会千方百计吸引天敌的注意,主动通过天敌控制种群数量。

  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周期性的进行“死亡大变迁”。只往西、往北,往海里死亡。

  (这一环节,主要以概括提要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环节的探究作铺垫。)

  (三)合作探究

  主要引导学生探究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内容,二是写法。

  内容上设置的问题是:旅鼠的奇特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提示点拨,鼓励他们立足文本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突出重点。)

  写法上设置的问题是:它是一篇什么文体?我让一三五组从记叙的要素上来衡量,二四六组从说明的方法和语言的角度来把握。

  最后我作以点拨: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在师生对话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明确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一身的文体特征,突破难点。)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自然界的哪些动物有奇特的现象?(设计此环节意在迁移应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六、简明扼要说板书

  板书主要抓住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特点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三大奥秘

  旅鼠之谜{ 二种文体

  一种启示:

  七、客观实际说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已完成,能够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参与轻松愉悦,讨论热烈,展示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水到渠成。需要改进的就是学生展示面不够宽,特别是学困生展示的不多。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教学目标的设定:

  《旅鼠之谜》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课文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三大奥秘,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文章内容浅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很深刻。

  单元通过这篇课文,一是想在学生前面一课的学习,具备可持续性发展意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注意自我调节,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想在前面两篇科学文艺作品的学习基础上,继续了解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为后面一篇科幻小说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本篇课文的学习目标将分三个维度设定:

  1、知识能力目标:

  ① 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②了解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体味本文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独特写法。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关注社会问题,热爱自然,探究自然无尽的奥秘,接受自然无穷启示。

  二、学生情况分析、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课时安排。

  1、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敏捷,个性鲜明,具有朴素的环保意识,能够理解作者对人类人口问题的忧患与思考;加上文章是一篇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具有引人入胜、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但他们知识面狭窄,对事件的感悟能力较低,不能从文章获得多方面的启示;另外,他们文体意识淡薄,对科学小品“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独特写法也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教学时应注意引导突破。

  基于这点考虑,再结合前面对教材的分析,我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定位为: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而把把握本文的独特写法,体味其知识性和趣味性作为难点。

  2、这篇课文我安排1课时完成教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体验感受、对话交流、探究思考、读写结合”是我上这节课的指导思想。罗素曾经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唤起学生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并将从课堂中获得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再次返还到自身,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情境体验”“诵读感悟”“四边对话”“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是我这节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朗读、探究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也是我这一教学设计的亮点。为了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学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 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本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注重以下几点的指导教学: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默读方法。

  3、联系现实,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合作探究,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敢于向教材、老师及学习伙伴发问质疑。

  5、利用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五、教学流程

  ㈠、借助多媒体播放旅鼠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你听说过北极旅鼠吗?这种生活在北极草原的小动物,有许多难解的谜团。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绞尽脑汁,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阅读这篇课文,相信你也会产生探究旅鼠之谜的兴趣。

  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教师选两位同学投影显示自己整理的词语。

  2、学生再读课文,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语句,筛选相关信息,概括归纳旅鼠的三大奥秘。

  (这一环节,主要以概括提要的方式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下环节的探究作铺垫。)

  ㈢、合作研讨,深层探究

  教师用多媒体先播放作者和丹尼斯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科普作家阿西摩夫有关人口问题的论述。然后引导学生探究从课文中获得的启示。学生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代表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提示点拨,鼓励他们立足文本奇思妙想,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突出重点。)

  ㈣、品读课文,突破难点。

  1、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知识性强,但读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想想,它和一般说明文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个问题,学生有可能会说出本文有记叙的影子,语言更美,有事件的高潮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亮出本文运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独特写法。)

  2、请大家找出(1)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2)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举例说明。

  (在师生对话交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明确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一身的文体特征,突破难点。)

  ㈤、作业设计:

  除旅鼠之外,其它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现象,请认真观察或查找资料,写一段文字,说明某种动物奇异表现及其原因。

  (作业设计意在迁移应用,读写结合。既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写法,又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升。)

  六、板书主要抓住旅鼠的三大奥秘以及科学小品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身的特点来设计,力求直观、简洁,突出本文知识要点。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3

  一、 教学设计说明

  1、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提醒人类已渐渐与自然疏离,地球上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本课《旅鼠之谜》就深刻反映了人类的无限制繁衍所带来的问题。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本文内容浅显,极易理解,但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和理念,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

  2、整体思路

  (1)轻松的话题导入 。

  (2)在分角色朗读课文后,解决预习中提出的问题。

  (3)通过追问,分析课文其次部分。

  (4)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文章带给人们的启示。

  (5)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6)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二、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有趣味的说明文,但又不同于普通的说明文。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具有艺术效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本文的重点,不是在给人们讲述故事,而是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的思考。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此文十分感兴趣,这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并且课文也十分浅显,因此,对于教材的理解问题应该不大。但学生的'见识短浅,思路狭窄,因此,还是应该简单的查找资料,开阔视野。另外,本文对人类的启示是个难点,学生想的也许不够全面和深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1、重点拟定原因及怎样落实。

  (1)全文围绕旅鼠的三大奥秘展开,后“我”进行追问,使人们对旅鼠有了全面的认识。文章内容生动、有趣。学习本文,应全面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在读书中落实这一问题。全文共二十八个段落,集中交待旅鼠奥秘的应从第七段到第十七段。精读这一部分,对抓住全文主要内容很有帮助。文章以对话的方式呈现出来,因此分角色朗读会更适合本文,学生也会更感兴趣。朗读后,圈点勾画把握内容要点。

  (2)难点设置的原因及怎样突破

  文章内容虽浅显,但给人们的启示却是极其深刻的。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此,想通过本文引发人们的思考。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难于把握的。因此确立为难点。如果说一个人的智慧是小智慧,那么众人的智慧就应该是大智慧。因此,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们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并吸收他人的智慧,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一些。因此,在朗读完课文之后,我采取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学难点 ,并且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加以点拨,相信学生会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的。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1、选择哪些媒体?何时用?怎样用?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开始时,展示学生的自读情况一览表。后播放收集到的旅鼠的图片。研究启示时,利用多媒体把应深入思考的问题和补充的材料投影其上。

  2、如何教?如何学?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和研讨氛围。对于本文,我采用朗读、点拨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同时,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来认识课文引发的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能针对群体中的共同任务,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相互讨论补充,增强合作意识。

  六、教学过程 设计

  1、导入

  2、让学生为课文设计一个总体问题。

  3、欣赏旅鼠图片。

  4、读课文,对问题进行解答。

  5、对课文的其他部分进行简单的分析。

  6、抓住文章的中心句,理解对人类的启示。

  7、分析本文与其它说明文的区别。

  8、讲述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奇异的现象。

  9、总结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4

  【教学步骤】

  一、多角度感知

  1、多媒体播放电视纪录片《北极纪行》片段。

  2、伴随各种“旅鼠”图片,播放课文的音频朗读,学生听,思考对文章的整体感受。

  3、将感受用“从……看,这是一篇……的文章”表达出来。

  提示:可以从内容、构思、表达方式、写法、主旨等方面说。

  如:从内容看,这是一篇介绍旅鼠之谜的文章。

  从构思看,这是一篇通过对话展开内容、表达知识的文章。

  从表达看,这是一篇用文学的笔调介绍科学知识、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融合的的文章。

  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

  二、多侧面探究

  1、探究文体特点:

  有人说,这是一篇兼有记叙文和说明文特点的文章,我们就分别将其作为记叙文、说明文来读,从记叙的要素、说明的方法两个侧面来探究。

  ⑴读记叙文,找出记叙的要素。

  提示: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⑵读说明文,体味说明的语言。

  典型的说明性语言示例:

  它们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在所有动物之中,甚至也包括昆虫在内,是繁殖能力最强的动物,也许只有细菌分裂才能和它们相媲美。它们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生12个幼崽。更加有趣的是,只需20多天,幼崽即可成熟,并且开始生育。(用作比例、列数据的方法使要说明的道理准确、严密)

  旅鼠是一种啮齿类动物,主要以草根、草茎和苔藓之类的植物为食,这些植物遍布北极草原,即使达到每公顷250只的密度也还是地广鼠稀,不可能发生严重的饥荒。“啮齿类动物”“每公顷250只”都显得非常严谨科学。

  ⑶小结:

  这样看来,这篇文章是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知识的科学小品。从文体上可以说,是说明文和记叙文杂交品种,或者叫做跨文体的文体。

  2、探究文章启示:

  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从不同角度思考。

  点拨:

  ⑴“旅鼠之谜”“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明大自然还有许多奥秘人类无法解释,有些奥秘是非常难解的,有待继续探究。

  ⑵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⑶美国的丹尼斯、中国的位梦华等科学家离开繁华的城市和温馨的`家庭,来到边远极地,醉心于观察和研究,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科学的精神。

  ⑷“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科学研究过程要不断调整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解开大自然之谜。

  ⑸自然界本身具有调节机制,一旦打破生态平衡,就出现向新的平衡转化的新趋势。

  ⑹自然界的调节中,人类应该觉悟,人类也要注意自我调节,以求和谐发展。

  三、多方式积累

  1、提要式:可以用概括提要的方法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如:旅鼠第一大奥秘是: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一对旅鼠,一年就有近百万后代。

  旅鼠第二大奥秘是: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的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

  旅鼠第三大奥秘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

  2、摘要式:

  如:把丹尼斯讲述旅鼠三大奥秘的话筛选出来,连接起来,是—篇完整地介绍旅鼠知识的说明文。

  3、感悟式:

  将自己读文章后的所思所感记下来。

  如: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学者先要会疑,这篇文章的标题充满神秘色彩,引人入胜,可以尝试以标题为中心,让学生自主质疑,进而阅读,从而释疑,并且产生新的探究欲望。

  〖教学步骤〗

  1、欣赏旅鼠图片导入。

  2、围绕课文的标题多角度质疑;在文中寻找疑问的答案。

  3、再读课文,就课文其他部分进行再次质疑。

  4、讨论释疑,给出答案。

  5、总结学法。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5

  教材简析:

  《旅鼠之谜》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这个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用不同的题材,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本文以对话的方式讲述了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警示人类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文章叙述“我”与丹尼斯的交谈,“我”时而怀疑,时而“惊讶”,时而“迷惘”,时而猜测,进而疑惑,最后还有一出滑稽戏,结句却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亦庄亦谐。采用这种方式讲旅鼠之谜,既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又解人疑惑,发人深思。文章介绍的知识较浅显,学生阅读理解不难,重点在于引发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和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课文虽是自读课,但带给人们的反思却是深刻的。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把握主旨;通过合作探究,锻炼技能;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实现与文本对话与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旅鼠的三大奥秘。

  (2)比较本文与一般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解文章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2)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习欲望。

  (2)培养学生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旅鼠的三大奥秘。

  多角度理解文章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文章对人类的启示。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跳读品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了解作者。

  1、算一算。(课件展示)

  有这样一种小动物,他们一对一年能生七八胎,每胎可产12个幼崽。更有趣的是,只需二十天,幼崽即可成熟开始生育。试以一年产七胎,每一胎公母各半计算,一对这样的小动物一年能繁衍出多少?(明确:能繁衍出160多万只的庞大队伍。)

  (由数学上的计算开课,初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同时通过计算,让学生对旅鼠超强的繁殖能力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现了学科融合的大语文观。)

  2、导出课题。(课件展示:旅鼠之谜)

  3、简要了解作者。(课件展示)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由题质疑:面对此题,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摘要板书:旅鼠是怎样一种动物?旅鼠有哪些谜还有待解开?)

  2、简要了解旅鼠的外形及生活范围。(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及资料)

  3、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旅鼠之谜。

  (1)圈划出有关介绍旅鼠之谜的语句。

  (2)学生合作交流。(明确:北极旅鼠繁殖能力超强;旅鼠超出一定数量,它的毛色由灰黑色变成鲜艳的橘红色,以吸引天敌;如果死不成,几百万只旅鼠直奔大海,集体进行自杀。)(课件展示)

  (学生自我质疑寻找答案,既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品读,熏陶情感。

  1、跳读课文,思考:随着马洛拉斯先生一步步向“我”介绍旅鼠的三大奥秘过程中,“我”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2、交流明确:半开玩笑、无言以对、迟疑、惊讶——迷惘的沉思——急不可耐、仍不甘心(课件展示)

  3、品读相关段落。(8-10、12-13、16、22-27自然段)(①思考: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此情感变化?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出此时的语境情感?②朗读体会,读出语气与情感。)

  (通过对表现作者情感的段落的品读,既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旅鼠的奥秘的理解,也熏陶学生情感,激发他们环境忧患意识。)

  四、研读,探究启示。

  旅鼠的繁殖能力是惊人的,其怪异的自杀性行为也是震撼人心的。面对这些,我们该从旅鼠的身上学到些什么呢?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也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吗?(课件展示)

  资料补充: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课件展示)。小组合作,研读探究。汇报交流。(明确:大自然有许多奥秘人类还无法解释,有待继续研究;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的繁衍下去;在位梦华和丹尼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为科学的崇高献身精神;只有创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自然界本身就具有调节机制,一旦被破坏,就会向新的平衡转化)

  (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研读交流,既强化学生对旅鼠之谜的认识,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激发学生有关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从而反思自身现在的行为。)

  五、比较读,把握特色。

  1、学生将本文与《敬畏自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比较阅读,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色?依据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优点?

  2、汇报交流。

  (明确、课件展示:① 作者运用记叙的方式,采取对话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的介绍科学知识;②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③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比较,让学生对本文写作特色更有感性的认识,也更容易发现特色。)

  六、课堂小结。

  《旅鼠之谜》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科学小品。文章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旅鼠的三大奥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长。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种形式启发我们。从旅鼠的身上,我们如果反观人类自身,也许会领悟到很多……

  七、拓展延伸(二选一)。

  1、除了旅鼠之外,其他动物也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写一个300字左右的小片段,说清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及其原因。

  2、以“我是旅鼠”的身份来写一份自我介绍。(400字左右)

  (通过延伸性作业,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延伸学习的激情与欲望,从而实现课内课外的结合,体现学习的广泛性与持续性。)

  板书设计:

  繁殖能力强 启示:

  旅鼠之谜 想方设法自杀 旅鼠不能无节制地繁殖

  死亡大迁移 人类也不能毫无节制地繁衍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旅鼠之谜》。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旅鼠之谜》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旅鼠之谜》通过介绍旅鼠的三大奥秘,引发人们对自然、对人类自身的思考。文章内容生动有趣,语言准确严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文学性。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的文学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2. 教学难点

  理解旅鼠的行为给人类带来的启示,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1. 教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3)朗读品味法: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2. 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内容。

  (2)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批注阅读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旅鼠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旅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提问学生:你们对旅鼠有哪些了解?引出课题《旅鼠之谜》。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讲解“媲美”“挑衅”“迷惘”等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旅鼠的三大奥秘。

  3.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旅鼠的三大奥秘,分别从繁殖能力惊人、自杀行为、死亡大迁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旅鼠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探讨旅鼠之谜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体会科学小品文的特点。例如,“它们的计划生育很严,一对旅鼠,一年只有七、八代,如果 fur、它们繁殖的多了,就会有奇怪的现象出现,变成懶色或白色,好像是为了便于在雪地中掩护自己。”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旅鼠之谜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布置作业:①写一篇关于自然奥秘的短文,要求语言生动有趣。②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进一步感受科学小品文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旅鼠之谜

  一、旅鼠的三大奥秘

  1. 繁殖能力惊人

  2. 自杀行为

  3. 死亡大迁移

  二、旅鼠之谜的启示

  1. 人类应控制人口增长

  2. 人类应尊重自然规律

  三、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1. 内容的科学性

  2. 语言的生动性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八年级下《旅鼠之谜》说课稿】相关文章:

《旅鼠之谜》阅读练习及答案06-12

语文八年级下《春酒》说课稿10-27

《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05-13

旅鼠残忍族规大秘密10-02

野人之谜08-04

怪圈之谜05-25

小学音乐《春雨蒙蒙的下》说课稿03-08

植物血型之谜08-13

植物返老还童之谜10-10

植物“自卫”之谜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