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精选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3、认识中国革命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把握新闻的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以模仿电台主持的形式,带出对自我的介绍,同时用新闻的形式也是对后面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新学期、新教改、新创举
东绛、蠡园两所中学互派教师换岗
一座沟通两校之间教学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建成为了促进东绛、蠡园这两所滨湖区各具教学特色的中学之间的教学交流,东绛、蠡园两所中学的校长在暑期合作商谈,在一拍即合的融洽氛围中提出了“互派教师换岗”的新型教学交流形式。
据悉,开学前几天,东绛、蠡园两所中学分别从教语文、物理的两名青年教师便均已到对方学校报到。今天9月1日,这四名青年教师在交换的岗位上已各就各位,正式开始教育教学工作。
据两校校方称,此次“互派教师换岗”的交流形式将进行两个月,这一“实验”若获得成功、效果明显,将在今后大范围、长时间的推展下去。
由此,我们看到一座旁逸斜出的更能促进沟通交流的新“蠡湖大桥”正在于东绛、蠡园两校间悄然建成。
二、新授
1、由示例,引出学生对新闻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新闻的结构、六要素。
2、由“新闻作为记叙文的'一种,既有记叙文的一般特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那么与一般的记叙文比较,你觉得新闻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讨论,凭感觉和经验谈。
3、学生认识的模糊性,引出对今天新闻文体的零距离接触,在学习中掌握新闻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
5、在抓住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齐读课文。
6、采取四人小组竞赛的形式,找出新闻的各个结构部分、六要素,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三、作业
我来当一回报社编辑
以课堂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鲜事。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
抓住新闻的文体特点,抓住战争的主题,体会本文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8月13日至30日,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刚刚结束,大家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渠道,了解到许多有关的新闻,二十多块闪亮的金牌,让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扬眉吐气,意气风发。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报纸,挑一篇你最喜欢的奥运新闻读给大家听听。(学生朗读新闻)
读后,大家能知道新闻的特点、要素、结构安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新闻两则》,想必你既能学到相关知识,更能真切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溃退(ui) 锐不可当(dang) 业已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3、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三、研读反思
1、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什么? 看标题。
2、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要看什么? 看导语。
① 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渡江区域。”
② 作用: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3、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则要看什么? 看主体。
① 划分层次
a、分述中路军渡江情况;
b、分述西路军渡江情况,并阐述取胜的原因;
c、分述东路军渡江情况;
② 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进行报道?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以上小组讨论,可以参考练习二;教师参与)
四、品味语言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①“百万大军”“横渡”这两字词,显现出战役的壮阔。
②“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③“渡至”:有横渡与到达的两层意思。
④“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
⑤“不料”:有嘲讽意味。
2、课堂训练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语。
此处敌军抵抗______(较为、非常)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扬中、镇江、江阴诸县广大地区,并______(控制、占领、封锁)江阴要塞,______(控制、占领、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______(切断、阻断)镇江无锡铁路线。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新闻的特点,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的。新闻有它记叙的六要素,其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希望大家利用所学,再读一读报纸,进一步掌握新闻这种文体。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的磅礴大气;
2、观看录像片段《百万雄师过大江》
3、预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扫清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篇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我们要充分利用上节课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二、检查作业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二十八宿(xiu) 绥靖(suiing) 阻遏(e) 杜聿(u)明
2、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四、自主研讨
1、细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2、理清新闻的结构
① 标题
② 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敌军南逃的背景、时间。
③ 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 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⑤ 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⑥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3、一年多来,我军取得哪些伟大胜利?
a、恢复的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b、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的武装力量;
c、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五、质疑反思
1、你认为文中使用精确、饱含情感的词语有哪些,简要说说理由。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
2、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六、教师小结
《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七、布置作业
1、做一回小小节目播音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练习本上。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品味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分析新闻的结构,理解新闻内容。
体会新闻语言的特点。
难点
理解新闻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新闻的基本知识和课文内容。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闻中的事件和人物。
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
四、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视频,引出新闻的话题。
提问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分析新闻结构
讲解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
理解新闻内容
分析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新闻的意义和价值。
品味新闻语言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新闻语言特点的句子。
分析这些句子的准确性、简洁性等特点。
拓展延伸
让学生阅读一些其他的新闻作品,比较不同新闻的特点。
组织学生讨论新闻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总结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强调新闻语言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
写一篇新闻报道,要求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阅读和写作新闻的能力。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主题。
分析新闻的结构和语言。
难点
体会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新闻内容。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分析新闻结构和语言。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解放战争的视频,引出新闻的主题。
介绍新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讲解
讲解新闻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介绍新闻的分类和写作要求。
文本分析
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新闻内容。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等部分。
组织学生讨论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理解新闻的主题。
语言赏析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语句,分析新闻语言的特点。
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生动性等。
拓展训练
展示一些新闻标题,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给出一些新闻素材,让学生撰写新闻导语和主体部分。
课堂总结
总结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强调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
布置作业
阅读一篇新闻报道,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
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写一篇新闻短文。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理解新闻的主题。
品味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理解新闻的主题和意义。
难点
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学习新闻写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新闻,感受新闻的语言特点和节奏。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闻的内容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新闻的结构和语言,提高学生的新闻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
收集与新闻两则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播放一段新闻视频,引出新闻的话题。
(2)提问学生对新闻的了解,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新闻两则,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新闻内容的.掌握情况。
新闻知识讲解
(1)介绍新闻的定义、特点和结构。
(2)结合新闻两则,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文本分析
(1)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导语部分的内容和作用。
主体部分如何详细报道渡江战役的情况。
新闻的语言特点。
(2)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的背景和意义。
主体部分如何介绍南阳解放的经过和影响。
新闻的语言风格。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讨论新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新闻事件,尝试写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课堂小结
(1)总结新闻两则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强调新闻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阅读一篇新闻,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掌握新闻的六要素,能够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3)品味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和生动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新闻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3)引导学生模仿新闻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掌握新闻的六要素。
(2)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分析新闻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从新闻中获取信息,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新闻。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新闻的特点和语言,加深学生对新闻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新闻图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历史纪录片或展示一些历史图片,引出新闻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提问学生对新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新闻两则,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闻知识讲解
(1)介绍新闻的定义、分类、特点和结构。
(2)讲解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文本分析
(1)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引导学生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分析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的作用。
品味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如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让学生自主找出新闻的六要素,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探讨新闻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南阳解放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分析新闻语言的生动性,如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这句话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1)组织学生讨论新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2)让学生选择一则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进行分析和评论。
课堂小结
(1)总结新闻两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强调新闻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模仿新闻两则的写作风格,写一篇关于学校活动的新闻报道。
【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新闻两则》知识点复习04-24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学设计(通用10篇)09-07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5-03
小学语文上册教学设计04-10
初二语文教学设计06-07
初二语文教学设计03-01
语文上册《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04-15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
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