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佛语的语录

时间:2023-10-30 09:12:11 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实用】佛语的语录大汇总60句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佛语的语录60句,希望大家喜欢。

【实用】佛语的语录大汇总60句

1、最幸福的人不一定是拥有最好的东西,但是却一定物尽其用。他们把石头从痛苦的围墙移到通向天堂的阶梯上。有一种回忆叫历尽沧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人是感伤和怀旧的动物。人们较能接受迅速拉近的距离,却是无法忍耐在亲密了之后的渐轻渐远。

2、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堪忍尊者

3、禅,人人本具;禅心如宝藏,要好好开发。参禅不是要你成佛,但要你开悟。悟道后的人间,山水才是真正的山水,花木才是真正的花木,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

4、与人摩擦,应感恩对方愿意磨练自己,使我们的心灵光亮。

5、紫霄峰上黑云叆叇,鄱阳湖里白浪滔天。一气无作而作,万法不然而然。更若拟谊思量,迢迢十万八千。

6、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八

7、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8、假如每个人都能把我慢、我执、无明去除,人与人之间就不会产生是非!

9、生活中,一个人的事业、家庭的好坏都是他自身的放大和外延。

10、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 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所以,你不 但非得接受平淡,还得为了天天拥有平淡而心存感激。因为使平淡消失 的,是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测风云"。事实上,你并未体悟到平淡的真味。

11、世人怕落空,于是在世间不停地占有,贪欲膨胀、负荷超载,又会生出 慕空之念。不知贪有慕空,只是这颗生死心的作用,众生不悟此心,于 纷扰跌宕之世间载沉载浮。佛法之教义之修证,使世人悟得无我慧,生 出本然之慈悲心,并于世间心无纤尘地行菩萨道,这是大乘佛法的宗旨, 也是国家社会的福祉。

12、一时的热闹和荣光,相对于一世的寂寞与暗淡,实在太短暂。如果前面的一时要用后面的一世去换取,你干吗?反正我不干。

13、要想领悟真理,求得真知灼见,必须先排除以前产生的种种杂念、妄想和偏见。智慧点请侍者不开悟,所以辜负了国师。我们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只是停留在原来的层次上,故步自封,是不是也辜负了我们自己呢?

14、生命的禅意不在一经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里;心态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里。活着,就是一场修行;走着,就是一番领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奋进,有所经历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实践,这是礼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15、奉献付出后的心灵享受,就是净土。

16、生活在一寸纷扰的土地,忙碌着自己情愿或是不愿的世事,禅意便是世人躲避纷扰的最好的世界。无言地深入超脱红尘的精神世界,忘却烦事,让心放空,得到片刻的休憩与安逸,安悟静好。不为追究何因何果,只愿在一处安稳的俗世,静修自我。沧桑兴亡,淡却;黎民百姓,心怀;菩提明镜,默守;蒲团莲台,安坐。抛却繁华万千,独一盏青灯,一座古佛,一处山林深处的古刹。

17、普贤十大愿有"广修供养",是让我们供养诸佛菩萨及众生;但我们却在"广收供养",贪收贪受信众供养,什么都想要。

18、观察事物,太远了看不真切,太近了也看不清,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看人看人生亦如此。

19、佛说好的心态能生出善良的种子,能以慈悲的心态对待别人,能从容 地对待生活,在任何艰苦的环境中,都能幸福、快乐、健康。而心中缺少 了从容和淡定,不仅会误会和伤害别人,也许还会损坏身体,毁了自己, 种下祸事的种子。

20、若色若识,皆是唯识;若识若色,皆是唯色。今虽说色、心两名,其实只一念无明法性十法界,即是不可思议一心具一切因缘所生法。

21、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向上的力量,也可以成为人们堕落的源头,所以,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为欲望所驱使,这样内心才能更清净,才能更好地致力于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人生路上不为外物所迷惑、所引诱,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22、路入来到沙弥修行所在的寺庙见到住持,便把毒蛇咬死他弟子的事情告诉了他。住持听后说:"人生即如住店,随缘而来,随缘而去,我这徒弟也是一样。生是赤条条来,死亦赤条条去,任何人都不能违反这一规律。"

23、贪求享受的人生,是一片空白。

24、一个人面对这纷纷扰扰的世界,是爽朗,不是矜持,是善意,不是怀疑,你可以保持沉默,但不可以是拒绝,用一种向上的信念去启迪生活中的希望,让一个人的心地复苏、生机,这才是禅的意义。

25、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与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26、做功夫人不可寻文逐句,记言记语,不但无益,与功夫作障,碍真实功夫,返成缘虑,欲得心行处绝,岂可得乎?

27、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譬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睹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四十二章经》

28、春雨与春云,资生万物新。青苍山点点,碧绿草匀匀。雨霁长空静,云收一色真。报言修道者,何物更堪陈。——汾阳禅师

29、不要处处争强好胜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如果你老是想赢对方,即使获胜了,那也 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

30、知足、感恩,植福因;善解、包容,消旧业。

31、生活里如何消弭和协调烦恼,俗语说的好,一个巴掌拍不响,有时候已经习惯了和烦恼纠缠,甚至是达到了心不痛不能正常活的矫情程度,记得一个简单的办法,烦恼如同往事,少回味才是啊。

32、人与人之间,若到了彼此缘尽的时候,真的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33、每一个走进你生命的人,都不是偶然。缘分,并非是简单的上天安排,而是一种个性上的吸引力。人生一辈子,一瞬间,如果看开,那就快乐;如果计较,肯定烦恼;如果放下,一定自在。修行,就是借完善自己抵达幸福;借宽容别人淡化痛苦。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

34、"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同的人在一起就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与君子交友,会受到好的陶冶,心灵也会得到净化;与小人为伍,也不免要受到恶的熏染,心灵变阴暗。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如此。

35、当你痛苦时,最好用一下大乘自他相换的窍诀。此时观想:"世间上也有许多跟我一样的受苦者,愿他们的痛苦成熟于我身,由我代受,他们都离苦得乐。"然后当自己向外呼气时,观想自己的一切安乐,变成白气施给众生;当向内吸气时,观想他们一切痛苦,变成黑气融入自己。这是除苦的最佳方法。

36、古德云:一心是万法之性,万法是一心之相。

37、命运因坦然而美丽。"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坦然地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我们的一生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坦然造就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彰显美丽的生命。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坦然,是困苦中的一份自信!

38、不偷窥他人的秘密,没有邪僻的念头。

39、天亮睁开眼,还活着,真好。天黑闭上眼,睡着了,值了。

40、道生于平和安静,德生于谦和大度,慈生于博爱真诚,善生于感恩包容,福生于快乐满足,喜生于健康成就,愿道德慈善福喜集您一生!

41、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42、对于和我们最无关系的事情,对于最不适合我们天性或者最不适于我们研究的东西,我们却偏偏更好奇,还更自以为是。

43、"贪"会带给人一时快乐,结局却是无尽麻烦;"嗔"能让人瞬间压倒对方,却会埋下无穷祸患;这二者都来自"痴",由于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舍。

44、长大后才知道,童年时纯洁的心和天真的笑容是那么的自然!现在想拥有那份纯洁与天真是多么的困难!

45、心灵的慈悲如果没有虔诚的信仰,就会随时而变。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

46、以烦恼心来对待亲友和以慈悲心来对待亲友,亲友是同样的亲友,但二种心的结果却有极大不同,烦恼生苦,慈悲生乐。

47、修行人,不能自己毁灭自己。尽管善业寥寥无几,恶业如数家珍;终日活在恶报之中,仍不能纵容自己。人身犹如如意宝,不可荒废。佛法犹如甘露,不可 不饮;善知识犹如解脱舟,不可不渡日日夜夜之中行善法,如此便可通往解脱道,到达彼岸面见诸佛。

48、有些事情既然不得不做,那就把所做的当成一门修行的功课去做。

49、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个人了。

50、一个婴儿肥的脸,并不瘦的身体,但也不是胖得让人烦,恰如其分的胖。笑意溢上来,饱满,生动,会撒娇,近乎有些嗲了,但真的好。

51、佛曰:净心水器,莫不影显,常现在前;但器浊心之人生,不见如来法身之影。

52、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53、道由悟达,立志为先自博地具缚凡夫,便欲跋涉超证直入圣域,其小因缘哉。故宜操铁石心,截生死流。

54、巨浪滔天,坐船的不怕,船外人倒怕得很;席间有人骂,席上人不在意,席外人却咋舌。故君子身陷市,心也要超然事外。

55、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56、世间骂者,亦有二种:一者实,二者虚。若说实者,实何所嗔?若说虚者,虚自得骂,无豫我事,我何缘嗔?——《优婆塞戒经》

57、常正确地观察净心观照,看清感官输入所引起的心识作用,看清这颗心由快乐逐渐变成贪着,由贪着逐渐变成痛苦,又由痛苦逐渐忘怀而消失。

58、若菩萨,自有财物,性悭惜故,贫苦红尘无所依怙,来求索者,不起悲心,给施所求,有欲闻法,吝惜不说,是名第二波罗夷处法。

59、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

60、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佛语的语录】相关文章:

佛语经典语录范例01-14

精选佛语的语录40句10-15

佛语的语录38条08-09

经典佛语的语录36句08-17

经典佛语的语录30句09-06

佛语经典语录(精选420条)07-30

通用佛语的语录36条06-29

简单的佛语的语录38句07-15

佛语的语录集合30句10-25

【精华】佛语的语录36句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