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22 14:04:1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1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生动描写,从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设计理念:

  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导读教学法

  教学手段:幻灯片、电脑多媒体

  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

  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好!老师好!我姓李,同学们可以叫我(李老师)哎!上课这前,我想出两个字谜考考大家,看哪些同学头脑最灵活、反映最快,有没有兴趣?(有)

  1、顶破天(夫);2、灭顶之灾(火)。

  同学们真聪明,回答的真棒!我现在很有信心,我相信今天我们一定合作的很愉快。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有)

  我这还准备有几个小奖品,一会发给上课发言最积极、最爱动脑筋的孩子。好不好呀!好!那我们就开始上课。

一、图片谈话导入

  上课开始时我播放一组图片,问:“这几幅图漂亮吗?”生回漂亮,当放到最后这一幅时,我会问:大家看到了什么?生会说什么也看不到。我会接着说:“盲人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片黑暗。上面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多可怜呀!那么,我们健康的人能不能帮一下盲人,让他们重见光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永生的'眼睛》(板书)齐读课题

  那同学们,看着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眼睛怎么才能永生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地把课文读一遍,思考:

  1、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4分钟读文,之后找几个学生读生字词,最后齐读。

  提问:琳达一家哪些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做了些什么?

  板书:

  妈妈

  爸爸捐献角膜

  温迪

 三、自读自悟,相互交流

  1、同学们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划找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划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让你感动?想好之后,相互交流一下。

  2、好,现在谁愿意起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令你感动的语句。(你说你说每个学生回答过后,都予以肯定。)

  刚才大家都说了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说得都很好,那么,我们来共同品味以下几个片段。

  四、感悟重点语句

  (1)、课件出示片段一: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来读,注意这一片段中有一个词“哭喊”,请你哭喊的语气再来读一下。嗯,好多了!你再来读一下……。(找个读的最好的了奖品。)读了这些话,你有什么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爱,对父亲角膜捐献的强烈反对。)

  师:是呀!每个人只有一位亲生母亲,是母亲养育了我,一点点把我抚养大,作者还没来得及孝敬自己的母亲,母亲就已经不在了。这时作者心里有什么感受(伤心、难过),就在作者无比伤心、无比难过之时,父亲竟然做出了将母亲身体的一部分给予别人的决定,这时作者心里会感到怎么样?(愤怒),那么,就让我们带着既难过又愤怒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几句话!(你来读)

  师:1、当我想起母亲照顾自己的一幕幕,使我忍不住冲着爸爸哭喊到……(你读)

  2、我无法接受爸爸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到……(你读)

  3、那是最最疼爱我的妈妈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到……(齐读)

  教师过渡:听着孩子的哭喊,面对孩子的指责,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呢?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3.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二)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本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指名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详细地复述课文

  (2)简要地复述课文

  (3)提示: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4)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作者的三位亲人死后捐献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

  1.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三部分内容。

  2.自由读课文,分组讨论:为什么写女儿温迪捐献角膜的经过要简略地写?

  3.指名回答。

  (四)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让学生组词

  达()命()肿()肺()访()

  组()勇()敢()骄()拥()

  教师重点讲解:"肺"字的最后一笔是竖,右半部分不要写成"市"。

  2.积累本课词语

  突如其来栩栩如生热泪盈眶与世长辞才华横溢

  3.按拼音填空

  yì才华横()、文()、回()、容()、翻()、()思、友()

  jiāo()阳、()傲、()花、()气、上()、香()

  zǔ()挡、()织、()力、()国、()成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四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深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在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课文

  1.提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回答。

  (二)深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

  (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

  (2)画出父亲说的话:

  父亲平静地搂着我,"你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①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②听了父亲的话,"我"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

  (1)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他愉快地告诉我:"我去世后要捐赠所有尚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睛。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

  ①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体会父亲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愉快)

  ③指导背诵这段话

  (2)"我"将父亲的心愿告诉了温迪,温迪有什么表现?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出示句子:孩子热泪盈眶,过去紧紧地拥抱外公。

  (体现出温迪对外公的敬佩之情。)

  (3)父亲也遵照遗愿捐赠了他的角膜,这使温迪有了怎样的认识?

  体会最后一句句话:

  在这一刻,我领悟到父亲所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还有辉映在我女儿眼睛里的一种骄傲!

  ①指名读句子

  ②自己默读这句话

  ③体会"骄傲"指的是什么?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

  3.学习第三部分:女儿温迪捐赠角膜

  (1)齐读"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来信的内容"

  (2)理解句子:

  我那金发的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辍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①指名读句子

  ②结合题目"永生的眼睛"来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③请同学说一说

  (3)学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读第三部分内容,老师适时指导

  (三)回读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谈感想: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有什么感想吧,请谈一谈。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四)布置作业

  将你的感想写下来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回顾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崇

  高品质

  (二)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巩固、扩展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题目的理解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这个题目的意思

  3.指名回答

  (二)自由读全文,体会人物所要表现的品质

  1.自由读课文

  2.讨论:①说说全文要歌颂的是什么精神?(歌颂了尽自己的一切所能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②那些句子体现了这种精神?

  3.指名回答

  4.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扩展练习

  1.请你结合实际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死后捐赠角膜"这件事的?

  2.指名说

  (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

  (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内容结束]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范文3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怀念。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思维活跃,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大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

  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达到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

  (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师:大家都听见了吗?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温迪一家人捐献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题:永生的眼睛)

  师:看了这个题目后,你有哪些疑问呢?

  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生:眼睛怎样才能得到永生?

  生:谁的眼睛获得了永生?

  生:课文题目为什么叫《永生的眼睛》?

  (板书:谁?怎样?为什么?)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现在我们就围绕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导入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第一次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及时归纳学生的问题理出学习的思路。]

  二、探究学习,释疑解惑

  1、小声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谁捐献了角膜?在他们捐献时,“我”的态度如何?

  (板书角膜捐献: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情愿遵从遗愿主动捐献)

  2、你从哭喊中体会到什么?

【《永生的眼睛》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06-09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通用】02-27

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0-13

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优秀12-13

[通用]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2-13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通用15篇12-21

有关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精选10篇)04-20

【精品】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13篇12-29

《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精选15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