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24-04-07 09:33:5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北京》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京》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借助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飞跃到代数思维一个新开端。本节课“字母表示数”,首次为学生开启了代数知识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石,其作用与地位不言而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读儿歌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充分感受到永远也读不完从而产生探究新方法的需求,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真正经历用字母表示数这种方法形成的过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发现用字母表示数,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体验探究的乐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的: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2.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

  3.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增强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抽象概括(即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有一首儿歌,我怎么也说不完,你们来帮我好吗?(出示PPT主题图及儿歌)

  二、探究新知

  1.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齐读儿歌《数青蛙》,师:你们能把儿歌说完吗?那大家能不能想办法用一句话把儿歌说完呢?指名回答:生1:几只青蛙几张嘴。生2:无数只青蛙无数张嘴…,那大家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一下这首儿歌呢?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适当说出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指名汇报:a只青蛙a张嘴……大家真厉害。一句话就帮我把难题解决了。这里的字母都表示了什么?对:这里的字母都用来表示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数)。那么这里前面的a表示什么(青蛙的只数)后面的一个a表示什么(青蛙嘴的数量)。前面的a和后面的a一样吗?(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字母表示的是相同的数)。

  2.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间的关系

  (1)刚才大家用含字母的一句话概括了青蛙的只数和嘴的数量,那看完了这几句儿歌后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PPT出示)。先让学生讨论后交流:①a只青蛙a条腿(青蛙的只数与腿数不同,不能用同一个字母)。②a只青蛙b条腿(看不出来b是a的4倍)。③a只青蛙4×a条腿。

  (2)引导分析:青蛙的'只数与腿的条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指名回答后说出:不管a表示几,有1只青蛙就有4条腿,也就是说1个4,有2只青蛙就有8条腿,也就是2×4,青蛙的腿数始终是只数的4倍,有a只青蛙,就有a个4条腿,列式就是4×a,现在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首儿歌?指名回答:a只青蛙a×4条腿。

  (3)通过刚才我们大家一起探讨的青蛙的只数与嘴的数量以及腿的数量关系,你们能不能用字母表示下面的儿歌?(PPT)(同桌先说一说后指名说)。(强调说明只数与眼睛以及腿数的关系)。(完整的儿歌。)

  三、猜年龄游戏

  下面老师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请猜猜老师的年龄,学生随意猜,猜不出来后找一名小助手,先问小助手的年龄,然后给学生一个提示,老师的年龄比他大28岁,你们能猜出老师的年龄了吗?分析学生1岁时,老师多大?那如果用N表示你们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怎么表示?(N+28)在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中,N表示的是什么?N +28又表示什么呢?那N可以表示哪些数呢?(看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字母表示数)如果N表示老师的年龄,你们的年龄怎样表示。

  四、巩固练习

  1、第62第1题。先和同桌说一说再交流自己的想法。

  2、第6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并简单介绍哈雷彗星的知识。

  五、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数非常简洁、方便)

  2、这节课同学们能自己想出来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真的很了不起,最后老师想把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和大家分享。(PPT出示)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a只青蛙a张嘴 同学年龄(岁) 老师年龄(岁)

  2×a只眼睛 4×a 条腿 1 1+28

  2 2+28

  3 3+28

  n n+28

《北京》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能按笔画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书写本课生字。

  3、会读指定的词语。

  4、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良好的执笔、写字姿势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按笔画写好“耳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字音,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字的意思。

  2、会读指定的词语。

  3、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良好的执笔、写字姿势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按笔画写好“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笔画

  2、口耳目舌的音节

  二、学习生字

  1、学习“口”字

  1)问:图上画的什么?困课件

  2)揭示“口”字,看看与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读准音,分析字形说出笔顺

  4)组词

  2、用你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由图到字,组词,分析字形说出笔顺并书空

  3、巩固抽读卡片

  4、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口”

  5、自己学习耳,重点指导笔画

  三、课堂练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练习书写

  四、课堂独立作业

  抄写生字

  教学反思: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之本,是教与学的重要基础。课堂上恰当运用教材中的图片,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字义,并且通过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了汉字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的识字兴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目舌”两个生字的写法,能读准音,了解字义,记住形。

  2、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能依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把字写端正。

  教学过程:

  一、认读学过的几个生字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字。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小书法家。

  三、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按笔顺规则写字困

  出示目舌

  四、课堂练习:

  1、认读生字卡片

  2、做课堂练习册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口耳目舌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指导汉字的书写,同时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多数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并能初步感受到汉字的美。学生在书写时能够认真观察,个别的学生观察不认真,写字的姿势还需要纠正。

《北京》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纵横奔驰等词语;

  2、学习“摘抄”这种读书方法、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体会课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4、通过课文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哺育中华民族的奉献精神,体会作者对母亲河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品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出示自学提示

  1、导入:大家都听过李白的诗《将进酒》的第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本文题目即表现黄河的大气磅礴,气概豪迈雄壮,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恢弘气势。(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确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①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

  ②初步理解课文。

  ③课文从哪几方面写黄河的磅礴气势。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扫清文中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想一想作者都写了在什么地方所见到的黄河,给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3、浏览课文,将课文分成几部分。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从哪几方面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1---3题,小组讨论4题

  三、汇报交流,提出问题

  1、小组内分段读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小组长汇报自学题3、4题。

  3、学生质疑,预设

  ①在刘家峡看黄河有哪些雄伟壮观的景象?

  ②巉岩壁立,万仞摩天等词语是什么意思?

  ……

  四、师生释疑

  1、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解决,教师补充。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五、课堂练习

  1、填空(必做题)

  在地面上看黄河:____ 的黄河令我失望, ____ 的黄河展示了雄伟壮观的景象。

  在飞机上看黄河: ____ , ____ , ____梦幻一般。

  2、根据课文填空(选做题)

  这些乌云先是从下面向上喷射, ____ ,又___ ,化成茫茫____ ;一卷卷 ____ ,被阳光照得闪亮,又____ ;乌云白雾,____ ,如____ ,如____ 像是 _________ 直耸高空,巍然不动。

  六、总结全文

  黄河的雄伟神姿令“我”震撼,令“我”惊讶,是辽阔无垠的西北高原的土地孕育了这样一条雄伟而美丽的河流。让我们赞美黄河,赞美苍莽的大地母亲,赞美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地面:直耸高空

  磅礴的气势

  飞机:梦幻一般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加深认识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领略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请同学们谈一谈脑海中的黄河。

  学生自由畅谈

  2、这节课你还想了解黄河的哪些特点呢?

  3、师生共同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自学

  出示自学提示

  1、课文从哪几个角度描写黄河的磅礴气势?小组讨论

  2、自主学习生字词,交流识字的方法。

  3、摘抄好词完成书后的练习。

  学生围绕自学提示自学

  三、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出代表汇报自学提示第一题。

  四、检查效果,课堂练习

  1、填空(必做题)

  qì pò jīng yà yáng yì bǔ yǜ

  ( ) ( ) ( ) ( )

  tiào wàng shān luán mó gu fǔ shì

  ( ) ( ) ( ) ( ) 2、归类积累词语(选做题)

  ①写三个描写天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三个描写黄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三个描写山峦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找一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业

  1、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语。

  2、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六、总结

  谈本节课收获

  板书设计:

  黄河之水天上来

  平视 直耸高空

  仰视 万仞摩天 磅礴的气势

  俯视 汹涌澎湃

《北京》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领悟民俗文化的教前丰富内涵。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重难点:

  品味老舍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表达。

  教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交流关于春节的资料。

  2、教师小结。

  3、默读课文

  预设一: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写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

  5、文章按什么顺序为我们介绍北京春节?

  学情预设:学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

  6、快速浏览全文,按照年前,过年,年后找出相应段落。

  二学文

  1、自由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2、把让你感到人们忙碌的地方画下来、

  3、交流

  4、知道朗读

  5、从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习俗?

  6、联系生活谈谈你在春节前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

  三生齐读第二部分

  预设二

  1、过年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过年时重点写了那几个日子?同事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那时一番怎样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师小结:除夕是一种喜庆,团圆的热闹。

  初一

  1、指名读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们都在干什么?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拜年经历。

  3、师小结:

  生观看庙会图,理解什么是庙会。

  4、师总结并出示:初一悠闲快乐

  5、指导朗读

  正月十五

  预设三:

  1、“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时候出现过高潮?

  2、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什么?

  3、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一浪高过一浪,正月十五的热闹表现在哪?自由读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谈体会并指导朗读。

  学情预设:学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顺序去找,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酌情学习。

  5、出示灯展图

  6、除了这么多美丽的灯,还有什么?

  总结十五灯火美丽

  7、齐读11——12自然段。

  四师导读13自然段

  过了元宵节,天气转暖,老北京的人们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复了平静,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五引读领悟写法

  六

  1自主阅读课后阅读联接中的短文,比较同是过年,这三篇习作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通过三篇习作的对比,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体会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体会不同年代和不同地域人过春节的不同之处,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歌曲:《新年好》、关于春节的课件。

  学情分析:

  六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高年级。六年级已拥有了一定的语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联系前后课文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说中融入情景,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音乐《新年好》,并出示课件1。

  师:听着这音乐,你们有没有觉得又回到了过春节的情景呢?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过春节的事。(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师小结并导入新课:春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节日,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课文的要求:(播放课件2)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边读边想,把自己融入文章中去,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全班交流。

  (1)播放课件3:我会读腊月、蒜瓣、翡翠、杂拌儿、麦芽糖、榛子、栗子、逛天桥、逛庙会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情顺势而导。

  三、深入理解课文,小组合作。

  1、快速浏览课文,播放课件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师巡视,告诉学生提高阅读速度,读后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指名生回答,教师小结:这么多重要的日子,作者着重写的日子有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并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读文提示: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呢?现在我们把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研究一部分的内容,喜欢哪个日子的同学就研究哪部分的内容,(举手看分配情况,教师指定地点)

  4、学生坐定后,播放课件5,看研究要求。

  教师强调,听好研究的规则:哪组找得快,我们就先来研究哪部分的内容,并先给本组加上第一颗星,明白吗?

  四、品读课文,体会过年的气氛。

  1、指导品读腊八,播放课件6、7,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引导学生读这不是粥,而是会。色如翡翠色味双全)

  2、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播放课件8、9逛庙会

  4、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10、11,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5、师小结:

  (1)、老师在这里也归纳了这些日子的风俗习惯,(播放课件12)。

  (2)、北京的孩子也和我们一样,非常喜欢他们的春节,于是就编了一首童谣,(播放课件12)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五、拓展延伸,学习阅读链接。

  1、时间过得真快啊,一眨眼,到了正月十九,北京的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忙碌的生活,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在春天播放希望,秋天才有收获。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六、作业超市

  1、小练笔:(出示课件13)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2选择和春节有关的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北京》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发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播放歌曲《恭喜发财》)同学们,听到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的情景?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集体交流所了解的有关春节的习俗。

  3、(出示有关春节习俗的幻灯片)自由读幻灯片中的内容,了解有关春节的习俗。

  4、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齐读。

  5、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6、交流、简介作者。(出示课件内容)自读了解。

  二、检查预习,了解情况。

  1、集体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出示生词,指名读,集体订正,再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分为几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分别是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求)

  2、集体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相继出示有关的幻灯片)

  3、指名分时间段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这些重要日子的哪些风俗习惯呢?同桌合作,划出有关内容,填写表格。(出示表格)

  4、集体交流所填内容。(出示表格内容补充)

  5、说说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课件内容)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指名读有关内容)(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出示课件内容)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出示课件内容)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从正月初一的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中,我们感受到北京人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春节中最令你开心的事。(出示课件内容)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但是,却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出示课件内容)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师生合作读第七自然段,联系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出示课文内容)(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集体交流感受。(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4、学习本段首句的特点(总起句、中心句),以及由总到分的写法,体会“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自己体会,再集体交流,然后出示课件内容小结)

  5、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这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表现出来。

  6、配《恭喜》乐曲,指名展示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了北京春节的年味,明白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一些不懂的内容。收获真大。下一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

  六、作业超市: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并选取一样,把它写下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教学设计6

  A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B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三)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像: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第一课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图片,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北京》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

  2、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给诗句填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静夜思》这首古诗内容

  教具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会背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静夜思》。

  3、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音节读古诗,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3、指名读,订正字音。

  4、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停顿。

  5、学生试着读一读,注意停顿。

  6、圈出文中生字,拼一拼,读一读。

  抽卡片读生字。

  三、理解古诗《静夜思》。

  1、第一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看图理解。

  2、第二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说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看图理解。

  3、读古诗,说说诗的意思。

  (1)、诗人是怎么想的?

  (2)、练习背诵。

  四、你还知道哪些李白的`诗?背一背。

  五、小结:

  一起背诵,背出思乡之情。

《北京》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知道北京的夜景很美,产生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感受北京的夜景很美,指导学生由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好,老师也很想去,下面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乘坐飞机到北京去看一看。

  同学们,飞机就要起飞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好,起飞。(播放课件)蓝蓝的天空真美呀!飞呀,飞呀,天渐渐黑了,北京就要到了,飞机慢慢下降。同学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北京的夜景)

  师:同学们看得很仔细,说的也好,课文中描写的更好。你们想不想读一读?

  二、新授

  (一)、朗读课文

  看一看北京的夜景什么样?注意把字音读准。

  (二)、两个人互相读一下,比一比看谁读的好。(老师刚才听了一下,觉得大家读的都很好)

  (三)、下面大家想一个问题,天黑了,我们坐在飞机上,应该什么也看不见。那么,为什么在一片漆黑的夜幕中,我们能够看到北京呢?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吗?这句话在第几自然段,你能读一读吗?

  指导朗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坐在飞机上,天已经黑了,突然睁大眼睛看到,啊!整个北京灯火辉煌,你的心情怎样?(惊喜)你能用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吗?

  (四)学习2、3自然段。

  1、飞机越飞越低,我们看得越来越清楚。把2、3两个自然段小声地读一下,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它什么样?用笔画一画。然后小组交流。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谁来说说你首先看到了什么?

  一条条高速公路,一盏盏路灯连在一起……

  一条条、一盏盏说明了什么?(高速公路和灯都很多)你能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吗?

  (2)那么多路灯什么样,像什么?(结合课件理解)

  北京的高速路是那么美呀!请你也美美的`读一读。

  看到这美丽的夜景,我真的抑制不住心中的惊喜,想大声的喊“看见了,看见了。”你会怎样?试这读一读。(语速可稍快,语调可稍高。)

  (3)高速公路两边的路灯这么美,想不想再读一下?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除了看到高速公路的景色很美,你还看到了什么?

  那是一座座高耸的大厦,……(课件)你看见了吗?

  看见了,看见了!指名读。

  (2)你还看见了什么?一片片住宅下区,……(课件)

  要是今天晚上我们就住在大厦里、住在小区里,你们高兴吗?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

  4、从你们的读中,我看到了美丽的夜景,也感受到了你高兴的心情,带着这分好心情,齐读2、3自然段。

  5、你们读的太好了,我已陶醉在北京美丽的夜景中,此时此刻我有好多话想说,你们想说什么吗?自由发言。(板书:真美)齐读最后一段。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北京的夜景很美,你喜欢北京吗?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到北京去看一看,好吗?

  四、学习生字“宅”(课件)

  1、学习笔顺、笔画。

  2、你怎样把这个字记住?说一说,记一记。

  3、组词。

  4、说说在写这个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5、描红、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

  六、板书:

  高速公路

  19北京的夜景大厦真美

  住宅小区

《北京》教学设计9

  课题 北京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分析

  《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的关键。学生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在经历运用字母表示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的活动中实现的。

  本课通过青蛙儿歌、母子年龄、摆小棒等情境,说明可以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及数量关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和作用,并渗透函数思想;掌握含有字母的式子的书写规则,然后引导学生会用字母表示学过的有关图形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这样编写,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意图与特点。既简洁明了,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度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渗透的是函数思想。从有趣的问题情境出发,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入问题的解决中,同时设计教学程序时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深入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四年的学习中大量接触到的是有关具体的数的认识和运算,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一些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接触,但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不理解。同时,从研究一个个特定的数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学生尤其会对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一个数或结果感到不适应、并难以理解。基于上述学情分析,并依据学生的年龄、兴趣、思维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需要结合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字母表示数的模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操作、思考、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索规律并用适当方式表示规律,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引导使学生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意义。

《北京》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观察能力,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阅读课文,抓中心句,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态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而在于能不能替人们做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老马说的话“美不美能不光看外表,得看能不能帮助人们做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生字词(2-3分钟) (齐读课题)

  1、 复习词语

  捉虫、公鸡、果园、外表、治病、每天

  啄木鸟、蜜蜂、青蛙、惭愧、夸耀、得意洋洋

  2、 指导书写:“每”(5分)发本

  (1) 出示学生例字,分析原因,正确书写

  (2) 师范写,生练习

  二、 初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

  1、 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多字,不少字,读流利。

  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预设:美丽、骄傲、知错就改等)

  2、 从哪看出这是一只既美丽又骄傲的公鸡?(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找出哪些地方写出了公鸡长得很漂亮?

  (1)看课件显示欣赏公鸡的外表美。

  (2)这只美丽的公鸡在干什么?(唱歌)找出第一自然段中能表现公鸡骄傲的一个词(“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3、 公鸡在唱自己的美,它自认为还不够,于是,它是怎样做的呢?(比美)

  三、进入角色,理解课文

  1、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它都去找谁比美了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公鸡说的话,用直线画下来,体会公鸡的骄傲。

  (1)公鸡说:“长嘴巴的啄木鸟,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2)公鸡说:“鼓眼睛的小蜜蜂,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3)公鸡说:“大肚皮的青蛙,咱们俩比一比,到底谁美。”

  指导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师:公鸡对自己的漂亮外表很得意,见到长着一张丑陋的长嘴巴的啄木鸟,就要和啄木鸟比美,那公鸡在和啄木鸟比美的时候,当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那公鸡的话用什么语气读?(骄傲、得意、高兴、兴奋……)好,现在你们就是那只骄傲的公鸡,来说一说,谁来试试?

  师:面对公鸡比美的要求,啄木鸟是什么态度?学生交流。课文里用了哪个词?

  师:面对公鸡的比美要求,啄木鸟一点兴趣都没有,它对比漂亮的外表不屑一顾,尽管态度很冷淡却礼貌地拒绝了公鸡的比美。那啄木鸟的话该用什么语气读?谁来试试?

  师:公鸡要和啄木鸟比美,啄木鸟态度很冷淡,也没有和公鸡比美,更没有称赞公鸡长得漂亮,为什么还唱着歌,大摇大摆地走了?

  3、公鸡跟啄木鸟比美后是怎么做的`?

  比较句子:

  公鸡听了,唱着歌,大摇大摆地走了。

  (1)把“大摇大摆”去掉。

  (2)把“大摇大摆”换成“高高兴兴”。(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3)课件演示公鸡“大摇大摆地走”。

  4、分角色表演第3、4自然段

  师:这只有着漂亮外表的 骄傲的公鸡,继续往前走,又去和谁比美了?怎样比美的?比美的结果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故事中,读一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一会请你来表演他们比美的经过和结果。

  比美的结果怎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走入故事中,读一读课文中有关的自然段。一会请你来表演他们比美的经过和结果。

  ①分组朗读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a.公鸡是怎样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鸟、蜜蜂、青蛙又是怎样回答的?

  ②看投影片2―4,老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突出“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书)

  ③“冷冷地”是什么意思?老师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请小朋友辨别。

  ④啄木鸟、蜜蜂、青蛙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板书:治病、采蜜、捉虫)

  师:外表漂亮、态度骄傲的公鸡,去和啄木鸟比美,啄木鸟不和它比,去和小蜜蜂、青蛙比美,它们也没有和它比,它们为什么不和公鸡比美呢?学生交流。

  师:(课件呈现这几种动物做事图)看图,啄木鸟、蜜蜂、青蛙在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小结:啄木鸟忙着给老树治病,小蜜蜂忙着去采蜜,青蛙忙着去稻田里捉害虫,它们都在帮助人们做事,所以不和公鸡比美。

  并问:公鸡见谁也不和它比美,只好往回走。它走啊,走啊,在路上碰上了谁呢?(先投影,后贴图)

  4.看投影片5,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这时的公鸡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伤心呢?(指导朗读公鸡的话)

  ②老马说了一句什么话?请小朋友用铅笔在书上画下来。(指名读后,板书)

  ③朗读和分析老马的话:a.请小朋友把“不光”换成其他的词;b.用老马的话评一评公鸡、啄木鸟、蜜蜂、青蛙,到底谁美?

  小结:听了老马的话,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那么公鸡知道了吗?

  5.学习第六自然段:

  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

  ②解释“惭愧”的意思。

  ③看投影片6,公鸡在干什么?(板书:打鸣)

  ④看板书说一说,现在这只公鸡美不美?(引导小朋友用“既……又……”说话)

  小结:这只公鸡开始自以为很美,整天找伙伴比美。后来在路上碰到了老马,虚心听取了老马的意见,改正了错误。每天天不亮就“喔喔”地打鸣,催人早起。它既有美丽的外表,又能帮人们做事,是一只真正美丽的公鸡。

  6.看录像课本剧,以加深理解。并让小朋友模仿表演。

  7.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8.课堂总结(略)

  啄木鸟要为老树( );果树开花了,小蜜蜂要( );青蛙为稻田( );老马为主人( );公鸡也要为人们( )。他们都在( )。

《北京》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本设计力求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引导小学生唤起自身的体验,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幕” 、“临”等15个生字;积累文中一些生动、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识记数量较多的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CAI课件或多幅教学挂图。

  2.学生准备:上网收集北京的美丽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谈话激情

  1.谈话:孩子们,我们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美丽的北京”)

  2.谈话过渡,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其实啊,夜晚的北京也是很美的。有位细心的阿姨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北京美丽的夜景描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2课。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情感是以认知为前提的。一开始上课,老师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播放北京名胜古迹课件或展示图片,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开课,激发师生互动,通过对已学内容的复习唤起学生的情感基础,使学生产生向往的积极心态。这样的设计能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不认识的字立刻请教拼音朋友。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尤其是在初读阶段,老师要引导学生侧重于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语言。

  3.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1)教师:课文中的生字朋友你们认识了吗?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一张一张地摆在桌面上,把自己认识的生字读给旁边的小伙伴听,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学生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伙伴合作学习法学习生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请小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带领大家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不带拼音的生字。

  教师:去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会读的小朋友请大声地读出来;(教师指读几个生字)不会读的小朋友也跟着大家小声地读一读。【学生齐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教师过渡:真棒!看来小朋友们个个是识字大王。老师相信,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课文,你们一定能读得更好!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夜晚的北京的?

  2.学生默读课文。

  3.小组合作讨论,每一节用一句话说说主要意思。

  4.交流反馈,集体评议。(预设答案:①每当夜幕降临,内镜就亮起来了。②长安街、天安门、广场四周很美。③写环形路美。④写王府井真美。⑤写故宫真美。)学生任意讲,一句两句皆可。

  5.播放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教师:在学习本篇课文之前,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北京的夜景吧!(看课件(或挂图):“不夜城--北京” )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看融声、光、色彩为一体的有关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能够很投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6.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教师:请小朋友们看课文,你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就用横线画下来,边画边读,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声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学习,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尊重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哪部分精彩就欣赏哪部分,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然、愉悦的学习氛围。

  教师:你能把自己觉得写得优美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吗?

  7.相机欣赏有关课件(或挂图),指导感悟、赏读以下好词佳句。

  看课件(或挂图):长安街新夜景及词语、句子。

  长安街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

  教师:瞧,这就是夜晚的长安街。每当夜幕降临,长安街两旁漂亮的路灯把这十里长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川流不息的汽车闪烁着点点灯光,使长安街像银河……(学生接读:从天而降。)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得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见银河正从天而降呢!

  (3)教师和学生比赛读句子。

  (4)女孩子来读一下。大家一起读。(女生读,齐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激发其丰富的联想,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夜晚长安街的美景,激起学生“美”的情感体验,学生便被带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5)过渡: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吗?

  看课件:

  天安门城楼及词语(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句子

  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教师引读:我们来看,在灯光的照射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齐读: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2)谁想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3)教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知道你已经把这句话读懂了。

  (4)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5)过渡: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课件出示:立交桥、句子。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

  教师:多美的立交桥呀!谁能够读得让大家感受到立交桥很美呢?(指名读)

  (2)教师:“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这句话,我们还可以怎么说?【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我会说: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道道彩虹。

  (好似、就像、好比、好像)

  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 ──────—。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文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意思所产生的效果和作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看图自由练说,感受夜晚北京的立交桥的“美”。

  (3)过渡:是啊!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好像(生接读:道道彩虹)。

  (4)你还觉得哪个地方最美,能给我们读一读吗?

  “街道上,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

  “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5)这么多灯汇集在一起,装点着(学读: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生接读: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6)让我们再美美地把这两句话读一读。

  四、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五、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测读,组词。

  2.指导记忆方法

  ①形近字记忆法

  夺( )雄( )里( )勾( )

  奇( )谁( )单( )句( )

  ②熟字加偏旁部首法

  分 十 扌 → 扮 乐 十 火 → 烁 吕 十 宀 → 宫

  皇 十 火 → 煌 韦 十 亻 → 伟 付 十 广 → 府

  ③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

  【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3.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美丽城市。北京白天美,夜晚更美。谁还知道北京哪里的夜色更美?(导入学习新课)

  [设计意图]亲情谈话,导入新课,在复习中引入新课程,十分自然、水到渠成地进入新的教学环节。

  二、学习新课文,理解新内容

  1.亲情过渡: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亮起来了?

  (1)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西单文化广场)及句子。

  焕然一新的王府井、西单商业街上,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比白天更美的“不夜城”。

  教师:瞧,这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2)课件再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50 年代的王府井大街(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课件分别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和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在这里通过看图理解词语的意思,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更有实效。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的春风给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教师点“焕然一新”,学生接:“焕然一新”),那里有……,有……,还有……把繁华的大街装扮成了……

  (3)(课件出示新图)老师范读句子。

  (4)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你想对他的朗读说些什么?(师生评议读书)如果要你读,你准备怎么读?

  (5)小朋友们,我相信如果读的时候能注意刚才说的几点,一定能读得更棒!先自己试试吧!(生自由读)

  (6)谁想来试一试?(想读的站起来齐读)

  (7)过渡:夜晚的北京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故宫图及句子。

  一束束灯光照着她,长长的城墙和美丽的角楼倒映在河面上,银光闪闪,十分动人。

  教师:是啊,大家看,连古老的故宫也变得年轻了。那是因为……(生接读句子)故宫这么美,谁能把它读得更美?

  (2)老师相机范读句子。

  (3)我们女孩子先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年轻的故宫读得更动人。(女生读)

  (4)男孩子会比女孩子读得更棒吗?(男生读)

  [设计意图]

  赏读课文的好词佳句,是本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分别播放新长安街夜景,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的天安门城楼,犹如道道彩虹的立交桥,灯光绚丽多彩的街道,璀璨夺目的故宫,新、旧长安街等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他们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绚丽多姿的夜景的,从而在赏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

  6.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是啊,孩子们,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齐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引导小学生通过感悟赏读,学生一定会有感而发,朗读应该饱含赞美之情。

  7.再次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1)小结过渡:夜晚的北京,多么明亮,多么辉煌!让我们再一次进入这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播放课件:不夜城──北京)

  (2)读了这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引导小学生谈谈自己对北京的感受。)

  [设计意图]

  引导再次观看北京夜景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受到北京夜晚的辉煌、亮丽。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心中的感受,不仅是对学生主体的充分尊重,也是对学生独特感受的尊重。

  8.全班配乐赏读全文。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的听觉、视觉充分活跃起来,对课文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感受更深,目的.是引导小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更能投入自己的情感。

  三、课外延伸、拓展练习、激发情感

  1.教师小结: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谁来读一读课后的“我知道”?(指名读课后“我知道” 中介绍的北京小常识)

  2.教师:是呀,北京天天都在变,越变越美丽!课前小朋友收集了不少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现在找找你的小伙伴去介绍介绍吧!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既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4.过渡:看来小朋友们对北京的了解还真不少。我们居住的城市──××(家乡城市名)也是一座美丽可爱的城市。到了夜晚,“亮化工程”也让我们的──(家乡城市名)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家乡城市名)吧!

  5.播放家乡城市夜景课件“美丽的××”,学生观看,感受家乡城市夜景的美丽。(设计意图:当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熟悉的景物时,不禁叹道:“家乡也亮起来了!”,这是学生情感的升华和迁移。)

  6.积累与运用,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家乡城市美丽的夜景。

  教师:家乡城市的变化日新月异,小朋友们可不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一些词语或句子向大家介绍家乡城市的夜景呢?试试吧!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展示说。

  [设计意图]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

  五、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老师感到很高兴,小朋友们正细心地关注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相信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家乡──××城市明天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设计意图]

  总结谈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体现文道结合。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围绕爱祖国、爱家乡为专题,通过学习这篇教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激发他们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优美的词语,字里行间都体现出晚上的首都是多么的美丽。结合低年级的要求,本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角色。如在指导朗读文中描写“长安街、王府井”等句子时,本设计力求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及多媒体课件演示,为学生营造朗读的氛围,采用多种朗读、评价的方式,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和热情,把情感融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和热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课件“可爱的──(家乡城市名)”,用上本课的好词佳句也来介绍介绍××(家乡城市名)的夜景。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起自身的体验,从积累到运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成果,把课内语文实践获得的知识、方法、经验迁移运用到课外语文实践中。

《北京》教学设计1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2.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认识“食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

  3.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

  能力目标:

  1.能读出疑问语气。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写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情感态度: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2.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感受他办事有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2.认识问号,知道它表示的意思,能读出疑问语气,能写出一句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3.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在于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感受他办事有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法布尔的照片,提问: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板书:法布尔

  2.谁能说说关于法布尔的情况?

  板书: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

  过渡:你知道法布尔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15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同桌互查读课文,看是否能够读正确。读后标上自然段序号。

  2.检查词语:(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纵横纺织娘

  理解“纵横”“纺织娘”的意思。

  3.指名四人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大家思考,法布尔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读后讨论,小组汇报。

  板书:好奇心

  (二)细读课文。

  1.过渡:正是法国南部的小山村养育了法布尔,激发了他对于昆虫的兴趣。演示配音动画片,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过渡:是怎样一件具体的事,激起法布尔对昆虫的好奇心呢?

  小结:法布尔很勇敢。他想去看看,就鼓起勇气,不顾天黑,一个人跑到丛林里去。

  指导朗读问句。

  3.过渡:通过这件事情,除了对昆虫的好奇以外,你还发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讨论后小结:法布尔做事很执著,遇到困难不退缩。

  板书:勇敢

  一次,两次,三次,一连好几个晚上,……法布尔不灰心,一定要弄个明白。

  对昆虫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勇敢,遇到困难不退缩、不灰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板书:不灰心

  指导朗读

  4.从法布尔的表现,可以看出法布尔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请你用“因为”、“所以”把句子连起来。(指板书)

  三、讨论交流:

  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长大能够成为世界有名的昆虫学家了吗?

  课后小结:

  正是因为法布尔小时候对昆虫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执著地追求,所以他长大以后才成为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学会9个生字,8个认读字。

  2.能正确读写9个词语。

  3.认识“食字旁”,学习新笔画“竖折撇”。

  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情感态度:

  能写一句问话,并正确使用问号。

  重点: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难点: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纠正读错处和读得不到位的地方。

  2.指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1)标出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播放动画,帮助背诵

  (3)指名背诵。

  二、学习生字。

  1.读词:带音节

  故事动物传来声音饥饿一定胜利唱歌纵横纺织娘

  2.读生字:(带音节)

  事传胜利音饥饿定

  (1)读准字音

  (2)分别组词

  (3)同学做小老师分别说

  说怎样记这些字。

  认识新偏旁:食字旁

  认识新笔画:竖折撇

  (4)写生字

  ①看笔顺跟随,按笔顺各描一个。

  ②认真观察范字,找范字各写一个,挑出难写字。

  ③重点指导:事

  第一“横”最长,中间的“口”很扁,一个长长的“竖钩”压在竖中线上。

  范写一个,生写一个。

  三、写问句。

  1.读句子,读出语气。

  这是什么声音呢?

  是饥饿的小鸟在巢中呼唤?还是小虫在鸣叫?

  2.引导学生了解问号用法。

  这些句子表示疑问语气,后面要加问号。

  3.说一个问句,鼓励不同意见。

  4.写一个问句,用上问号。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问号的用法,以后在写句子,写文章时,要正确使用问号。

  课后小结:

  故事有趣,并且含有很深的教育内容,学生被法布尔的做事执着的态度打动了。纷纷表示要像他学习做一个勤奋的学生。

《北京》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9个字。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用带点词造句,把句子说完整,并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自己读课文,注意把字读正确、读流利。注意11个生字的读音。

  二、出示生字

  1、偏 辟 涎 扛 侦 敏 捷 战 熟 翼 谢

  给这些生字注音,熟,有两个音,shu 和 shou

  2、用多种方法记住11个字,边说边组词

  熟字加偏旁,两部分合起来,按笔划记,结合字义

  用“敏捷”说一句话,

  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地爬上一棵大松树。同桌说一个句子。

  你能用“小心翼翼”说一个句子吗?

  吃完晚饭,刘燕小心翼翼的帮妈妈把碗端到厨房。这是老师想到的,你能说一个句子吗?

  3、检查,师说字,生书空写。

  4、重点指导书写:

  僻 涎 熟 馋 唇 捷 翼

  三、认真书写字词,并造句。

  作业:给10个字组词,看谁组的多。

  课后反思:“涎”字的书写是一个必须要讲的知识点,对于半包围结构的“延”字先写里面,再写外面,学生都不知道,还有“翼”一定要让学生知道这个字的原意是“翅膀”的意思。很多知识如果老师在他第一次接触的时候不讲清楚,可能孩子会一辈子都不会知道。所以我们在备课、讲课时还是要仔细一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知识点:

  1、 多音字:

  成熟(shú) 熟透(shóu) 夹紧(jiā) 夹袄(jiá)

  2、 形近字

  偏( ) 僻( ) 战( )

  篇( ) 避( ) 站( )

  扛( ) 唇( ) 敏( )

  杠( ) 辱( ) 海( )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秋天的脚步近了,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丰收的气息?这时,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有一个作者叫李卫华,他最喜欢家乡的柿子,还写了一篇文章来表达这种喜爱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三、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从两方面看出:

  柿子树开花、结果、丰收的景象。

  摘柿子、吃柿子带来的欢乐。

  精读课文,学习写法,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学习课文2——4自然段,体会作者描写柿子树开花、结果的写作方法。

  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柿子树开花、结果、丰收的景象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体会,指导有感情朗读

  花:那花儿小巧精致,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比喻)

  学生读句子,边读边想象柿子花的样子。

  “犹如”可以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

  读了这句话,你眼前出现柿子花的样子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柿子花颜色、形状等特点描写的方法。

  果:碧绿的树叶间一下子冒出许许多多青里透亮的'小生命。

  “小生命”指的是什么?怎么不直接说小柿子?从这你体会出什么?

  把“冒出”换成“长出”好不好?为什么?

  你认为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青里透亮)

  什么叫“垂涎欲滴”?写出了什么?

  过渡:闪闪发亮的柿子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呀!于是小伙伴们就去摘柿子了。

  3、默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想:小伙伴们是怎样摘柿子的?

  引导学生圈画出有关语句,细细品味,体会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描写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词汇及短语。

  如:( 敏捷)的小猴子地摘柿子

  (高高)的树杈 (不慌不忙)地举起

  (悠闲自得)的样子 (小心翼翼)地拉

  运用“敏捷”、“小心翼翼”说句子

  敏捷:翠鸟敏捷地叼起一条小鱼往远处飞走了。

  小心翼翼:我小心翼翼地端来一杯热茶递给妈妈。

  轻声读,画出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想一想,围绕“快乐”写了哪些内容?

  (分工合作、有人侦察;有人上树;柿子采摘下来,大家十分高兴。)

  过渡:柿子摘下来了,大家多高兴呀!快让我们一起分享这胜利的果实吧!

  4、读6段,边读边想像小伙伴们分享胜利的果实的场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四、小结

  同学们,家乡是美丽的,童年是快乐的,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好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北京》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黄瓦宽阔雄伟纪念碑柏油

  绿树成阴立交桥川流不息古迹优美

  矗立建设似的拼图图案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北京》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还”)及新词。

  2.能看注释,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感受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喜爱,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体会诗人闲适、欢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

  对“树阴照水爱晴柔”等词句的理解。

  查阅资料:

  诗歌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资料。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李白) 小池( 杨万里)

  千里——一日 泉眼 树阴 小荷 蜻蜓

  轻舟——万重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早发白帝城》看注释了解诗意,体会诗人欢快的心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及创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1.你对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哪些了解呢?会背哪些他写的诗?(学生背诗展示)

  2.这首《早发白帝城》是诗人什么时候写的?(李白写这首诗时,是他被流放夜郎,途经白帝城,遇大赦,返回内地时在路上做的诗。)

  二、初读古诗,读熟,初步了解古诗的意思。

  1.自己把这首诗读几遍,不认识的字看生字表,或者查字典。

  提示把下面的字音读准确

  朝辞 江陵 猿 还

  2.你觉得诗人写这首诗时心情是怎样的?试着把诗人的感情读出来。

  三、看注释,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看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并能够读出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朝:早晨 辞:辞别 白帝:指白帝城

  从彩云间你知道了什么?指白帝城高耸入云。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早晨从彩云缭绕的白帝城出发,一天就可以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呢?(表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把自己体会到的当时作者的心情读出来呢?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啼:叫 不住:不间断。轻舟:轻快的小船 万重山:长江

  两岸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两句话什么意思呢?(江两岸猿猴的叫声不绝于耳,轻快的小船驶过了连绵不断的群山。)

  把小船行驶速度的快和作者欢快的心情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3.连起来朗读这首诗。

  4.背诵这首诗。练习默写。

  五、 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要几个步骤?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小池》看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写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运用总结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练习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1.“早有蜻蜓立上头”的“上头”不能读轻声,那样就失去了诗的韵脚。要读它的原调,但也不要太重。

  2.自由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初夏)

  二、细读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把作者的心情读出来。

  1.从哪儿看出这是描写初夏季节的景色。

  2.看注释,借助字典,理解诗意。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爱惜、舍不得。细流:细细的水流。照:映照。

  晴柔:晴空下柔美的风光。立:停落尖尖角:花骨朵或荷叶的尖端。

  (细细的泉水从泉眼里悄悄地流出来,好象泉眼很爱惜水流,不肯让它们多流一点。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象喜爱晴空下这柔美的风光。荷花骨朵或嫩荷叶刚刚露出尖尖的角,就已经有蜻蜓停落在上面了。)

  3.作者写这首诗时心情怎么样(心情很愉悦,闲适)

  4.练习读这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三、积累古诗。

  1.试着背这首诗。书写古诗。

  2.还读过杨万里什么诗,给大家背一背。

  四、作业 。 朗读并背诵《小池》

【《北京》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6-05

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03-28

老舍《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10篇)03-26

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3-12

北京版一年级下册《北京的夜景》优秀教学设计5篇03-20

人教版《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通用11篇)03-26

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03-15

二年级上册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3-29

小学二年级语文《北京》教学设计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