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23 07:58:5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你能用一、二句话来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吗?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小结: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

  难怪文中小女孩的父亲称他为“最伟大的人”

  板书:“最伟大的人”

  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它没有从科学成就的这一方面来介绍爱因斯坦,而是写了他与一个小姑娘之间发生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他与小姑娘的交往之中来感受爱因斯坦人性的伟大。

  二、理清课文脉络

  1、文中讲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哪几次交往?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小标题

  板书: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2、过渡:课文详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的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自学要求

  出示:

  快速地通读课文,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细细地读一读。思考:这次相遇小姑娘对爱因斯坦有怎样的印象?你从中又体会到爱因斯坦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桌可以互相讨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交流

  (一)相撞

  1、可以哪这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外貌的印象: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联系上文来理解这句话:

  老人蓄着一撮(zuǒ)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tā)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爱因斯坦打扮显得与众不同,“短而硬”“深陷”“蓬乱”等词让人看到了这人衣冠不整的模样;

  “又肥又大”“裹”“趿拉”,衣着的随意透露出他在生活中的不拘小节,他多么像童话里的巫师。细腻的外貌描写,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活生生的科学“怪人”——爱因斯坦。)

  2、为什么爱因斯坦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呢?

  先板书:不拘小节

  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满脑子只知道研究科学问题。

  文中那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3、小结

  爱因斯坦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潜心研究科学,不拘生活小节。

  板书:为了科学事业不拘小节

  4、你还能说说爱因斯坦投入地研究科学的例子吗?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位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奥秘。

  5、除了对爱因斯坦特殊的外表深有体会外,你还有什么体会吗?

  爱因斯坦在“冷不丁被小女孩一撞”的情况下,“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他有着平易、宽容、坦荡的胸怀。作为一个大科学家完全没有傲慢、无理的态度。

  被撞了,竟友好一笑,向小姑娘道歉,透出老人的平易、慈爱、宽容和若有所思;

  板书:平易、宽容

  6、引读第3小节

  在父亲的心中,爱因斯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所以听后非常兴奋。

  指导朗读。

  小女孩却很纳闷,引读。

  练习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7、小结:不经意地一次相撞,让小姑娘认识了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可内心却很纳闷,这个衣衫不整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过渡:那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我们继续交流。

  (二)相遇

  1、仍……仍……

  爱因斯坦与往常一样,还是不注重打扮,只知道潜心研究科学。

  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小女孩认为(引导生为反问句换个说法)

  小女孩是说:“我说也是吗,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谈不上伟大。”

  试想一下,在小女孩的想象中,伟人又该是怎样的呢?

  小女孩认为伟人应该是讲究穿着,文质彬彬,风度翩翩,很有绅士的味道。

  而眼前的爱因斯坦的装束却是——衣衫不整。怪不得小姑娘会这么说呢。

  读了小姑娘的这句话,我们也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板书:天真直率

  2、读了这部分内容,爱因斯坦又给小姑娘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①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出示:“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爱因斯坦一直以为,他只是和平常人一样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很普通。在他看来,或许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充分表现出他的谦逊诚恳。

  板书:谦逊诚恳

  ②出示句子: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会对付的又是什么呢?物理难题、科学上的疑难杂症。

  他的目光那么温柔是因为听到了小女孩说的话,对此爱因斯坦并没有感到生气,而是感到很欣慰,因为他觉得小姑娘的天真直率打动了他,他认为自己碰到了知音。也说明爱因斯坦幽默、友善、有一颗童心,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板书:有一颗童心、乐于与孩子交往

  其实,表现爱因斯坦爱孩子,有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的故事还不少呢。

  《仅仅是一把糖果》一个上午,爱因斯坦刚要走出办公室,助手过来告诉他:“有人想请你周末去做一次演讲,报酬是一万美金。”爱因斯坦没有丝毫犹豫,便一口回绝:“我周末有安排,没时间。”“难道你不能少为苏菲补一次课吗?”助手知道他每个周末都去给读初中的小女孩苏菲辅导数学。“不能,我还想着她的糖果呢!”爱因斯坦笑眯眯地说道。“她的糖果就那么甜吗?”助手想不明白。这一天,助手看到爱因斯坦从苏菲那里回来,助手忍不住好奇地问他为什么那样高兴。爱因斯坦告诉助手:“今天,苏菲的老师夸奖了她的进步,说她找了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小姑娘也特别高兴,奖励了我一把糖果,这让我感到特别的愉快。”原来,在这位大科学家眼里,小女孩灿烂的笑容和一把普通的糖果,就是甜润生命的最好的甘泉。多少年过去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了,但那一把糖果,那份一尘不染的`真爱纯情,却穿过沧桑岁月,向我们传来依然甜润心灵的缕缕芬芳。

  3、人们常说拥有一颗童心,就是一个天使。爱因斯坦的童心感染了我们,更感染了文中的小姑娘,一起读一读描写小姑娘的句子。

  瞧,小姑娘是多么乐于助人,教得一本正经,学生学得也很认真。

  板书:乐于助人

  4、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感受

  爱因斯坦:友善、调皮、童心

  小女孩:天真、一本正经

  5、小结:第二次相遇,爱因斯坦的谦逊诚恳、富有童心,给小姑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三)相邀

  1、小女孩对爱因斯坦的印象:

  小姑娘看见他时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谦虚,虚心地接受小女孩的教导,乐意与小姑娘交往。

  指导朗读

  2、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为了科学事业不愿意把时间放在整理房间上。

  3、“呵,小教授,请你在教教我。”

  板书:平易、乐于与孩子相处

  4、这一部分中,对小姑娘的描写也很有趣

  小姑娘:“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小姑娘已经把爱因斯坦当作朋友和“大孩子”了。

  “手把手地教”

  板书:认真负责

  5、小结:小女孩不仅天真率直,还有一颗美丽勤劳的心,她用自己的真情建立了与爱因斯坦的深厚友谊。

  6、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四段

  1、引读

  2、你从爱因斯坦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理解“只好”的意思:别的没有,这是惟一的,不得不这样做。

  互交互学、各得其所、乐在其中,活象一对忘年交,爱因斯坦真是以为慈祥可敬的老人。

  3、指导朗读

  六、总结

  1、经历了小姑娘与爱因斯坦交往的过程,我们不仅看到他们由不熟悉到熟悉,还看到他们已成为一对互较互学、乐在其中的忘年交。现在,让我们再来思考一下: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呢?

  2、写作方法总结

  本文不仅让我们认识了伟大而又平凡的爱因斯坦,还让我们认识了天真直率、乐于助人、认真负责的小女孩。从全文看,我们所看到的爱因斯坦,也是从小女孩的眼中所折射出来的。可以说,两个形象缺一不可。所以本文的题目是: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与”字也说明这两个人物应该是相提并重、相辅相成。

  七、拓展延伸

  1、除了书上描写的爱因斯坦,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呢?

  2、古今中外,伟大的人不计其数,你读到过哪些伟大的人或者伟大的事?你是怎么理解伟大的?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与特色: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篇课文写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的相识、相处,到最后成为了朋友的这一过程,从而展现了一个不拘生活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富有童心并且乐于与孩子交往的这样一位伟大而又平凡的人。

  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而采用浅文深教的方法展开。学生从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开始,自己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研究,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一步一步地深入,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建构智能框架,在整堂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得到的发展与提高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重点难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初读课文 理解内容

  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他们相遇了几次?请用一个词语概括三次相遇的不同。

  学生自读后交流:

  出示:“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

  “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二、 精读课文 揣摩人物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已经了解到课文三次描写了爱因斯坦的外表,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仔细读读着三处,你从爱因斯坦的外表感受到了什么?并且来谈谈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1、小女孩第一次见到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这是怎样的一位老人呢?

  出示填空:“老人蓄着一撮________的小胡子,一双_________的眼睛__________在眼窝里,长着一头______________头发,穿的`衣服__________, ,整个人就像________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_________着一双____________的拖鞋。他_____走,_______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①自填朗读,指名填,齐读。

  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一位老人?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指名说。

  ③就是这样一个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老人他就是伟大的科学家,你相信吗?

  ④你能用你的朗读读出你心中的这一初次印象呢?指说-读

  2、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你能用它来说句话吗?

  4).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指说

  5).课外补充:“爱因斯坦生活上不拘小节。好友吉勒特·格里芬追忆爱因斯坦晚年生活从不洗碗也不穿袜子。他的头发总是蓬乱着,西服的扣子也经常系错。一位与爱因斯坦并不相识的小姑娘曾给他写信说“亲爱的爱因斯坦先生,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您的照片,我认为您应该剪剪头发,这样您看起来会更精神。” 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又不注重着装的人。”

  3、这次他穿戴得整整齐齐

  1).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2).你对他的这一变化有何感想?指说

  3).课外补充:“杨振宁这样说:爱因斯坦是一个非常和蔼的人。邻居家的小孩子们都认识他,当他向高等研究院走去时,他们有时候会跑过去问爱因斯坦一些几何问题。”

  三、 感悟语言 体会特点

  我们经常听说“言为心声”,就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主人公爱因斯坦的语言以及他和小女孩的对话,等会来说说你眼里的爱因斯坦是什么样的。首先你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语来说说人物给你的总体印象或者他的特点,然后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证明你的观点。你也可以先在小组里进行讨论。(摆出观点 叙述例证)

  1、出示:“我是爱因斯坦,但我并不伟大。”

  1)在你的眼里,他伟大吗?为什么?指名说

  2)课外补充:“《洛杉矶时报》专栏评论说,爱因斯坦是一个“偶然的天才”,他纯粹依靠自己的智力形成了对宇宙的理解,即使对科学热情不高的美国人,也把他看作科学的最高象征。时至今日他的智力还是无与伦比,“下一个爱因斯坦”可能是一种奢望。”

  2、出示:“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1)同桌互相读(边做动作边读)

  2)你也来做做小小爱因斯坦!指名读

  3、出示:“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1)你能用“只好”说句话吗?指说

  2)你觉得他们的相处怎样?指名说

  四、 回味课文 总结章法

  爱因斯坦可是一位科学的举人,可是他生活上的弱智文章中作者是怎么来表现的呢?

  小结:我们曾经学国很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比如《聂荣臻与小姑娘》、《快手刘》……很多人物在作者的笔下都是那么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为什么呢?那都是借助于人物的外貌与语言、神态等等有详有略的描写,这样文章中的人物才是有血肉的。

  同样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人物也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所以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不拘小节、潜心科学研究有富有童心、关爱孩子的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

  五、 作业布置

  1、搜集爱因斯坦的名言,选择几条你认为最好的、给你启发最大的写下来;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写法,写一个人物小片段:可以选择你熟悉的人写,比如爸爸妈妈、同学老师等等。

  板书设计:

  3、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不拘小节 不修边幅 ——平凡

  潜心科研 关爱孩子——伟大

  教后反思

  今天结束了这篇课文,感觉星期一上课有点精神游离,多花了点时间帮学生找回状态。

  这是这个单元我最喜欢的文章,带着学生读读演演,一节课过得很愉快。学生在课上客串小女孩的天真,爱因斯坦的谦虚;在想象爱因斯坦的蓬乱,一塌糊涂的书房;在辩解伟大与十全十美的区别……

  当然,课堂并非一直是热闹的。一开始,朗读出现只有两三个人举手的场面。对于这样的文章,我是有点意外的,角色扮演,不应该是孩子喜欢的形式吗?不过,这样的尴尬在几个孩子尝试读之后就消失了。有了带头羊,再加上后文爱因斯坦的童心与女孩的天真,孩子们真正被文中人物所吸引,课文变得更形象了。

  下了课,我在想如果第一节课后就布置孩子自习后面的段落,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文章浅显易懂),那第二课时也许会更生动,以此减少些直接的课本分析,课堂效率会更高。

  唯一疑惑的是,课文为何一会以小女孩的口吻叙述,一会以小姑娘的口吻叙述?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3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课文讲了一个小姑娘撞到了爱因斯坦,两人认识以后,成了互相学习、帮助的忘年交。从中我们感受到爱因斯坦无暇顾及穿着而专心致志于学术问题的忘我精神,以及小姑娘纯真无邪的童趣、爱因斯坦不泯的童心。

  文章共8个自然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初步理解:

  第1~6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具体写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认识过程和教他怎样穿戴、放置东西、布置房间。

  第7、8自然段是简略介绍他们认识后的交往。

  第一部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又可以从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1~2自然段是第一层,讲小姑娘撞到了一位衣着随意的老人;

  第3~5自然段是第二层,讲小姑娘从爸爸口中得知自己撞到的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可她却对伟大的人产生了疑问,还教他如何穿戴;

  第6自然段是第三层,讲爱因斯坦请小姑娘到家里作客,小姑娘教他如何自己照顾自己。

  我们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和相应发生的事情来记住文章的思路:

  第一天--撞到老人

  第二天--教穿戴

  第三天--教整理东西

  以后--互相帮助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点 评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

  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 生动而传神的外貌描写。

  头蓬乱的灰白头发。他一边埋头走路

  ,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

  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 被撞了,还友好的笑,从中你能体会到老人的慈爱吗?

  用细节表现人物特点。

  姑娘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

  小心。"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女孩

  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裹"字用得好,说明穿的含糊。

  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

  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嘿!

  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

  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纯真而有趣的想法。

  【欣赏】

  这一段写得很精彩,知道为什么这么说吗?因为这一段写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把爱因斯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思索回味。

  作者先写爱因斯坦的外貌长相,这是这一段的第1句,其中"短而硬"、"棕褐色"、"深陷"、"蓬乱"等词分别把胡子、眼睛、头发的特点表现得如在眼前,使人仿佛见到爱因斯坦衣冠不整、头发蓬乱的模样。如果文章这么写—

  老人蓄着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长着灰白头发。

  你还会有这样的感受吗?

  第2句、第3句、第4句则通过写爱因斯坦的神态、动作、语言使我们对这位科学巨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不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位老人怎么这样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读者真正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就会领悟文章的主旨了。所以,这些文字除了本身的传神之外,还具有"促人思考"的作用,成为读者理解课文内涵的突破口之一。

  接着,借助孩子的眼睛,斜爱因斯坦的衣着,突出衣服的肥大",鞋子的随意。这样,作者就完成了对爱因斯坦长相、神态、动作、语言、衣着等多角度的描写,使读者能从多个角度得来的印象认识爱因斯坦,思考着背后的原因。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引人入胜的悬念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每一节几乎都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使我们读了第一节想知道第二节,读了第二届又想知道第三节在说什么。

  究竟这是一种怎样的魔力呢?其实,这正是文章作者在表达上巧设的悬念起着作用。

  比如说你读了第一小节,你一定在心里会想:小姑娘撞上了一个老人,结果会怎样呢?你肯定会有许多设想,甚至更想从接下来的一小节里尽早知道答案,可是当你读完第二节时,虽然你对被撞的老人已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可是还是不知道他是谁。于是你又极想读第三节,终于,你知道了这位老人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此时,你一定有某种心理满足,因为读了第三节,你在读第一、二节时产生的疑问终于解决了一点点。或许你会问:这和作者的写法有什么关系呀?大有关系,不信你设想第一节就直接告诉你小姑娘撞上了爱因斯坦,然后在第二节告诉你爱因斯坦长什么样,你读起来觉得很有吸引力吗?一定不怎么觉得吧。这就是文章悬念的作用之所在。

  有的文章设置的悬念是一悬到底,读者只有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而这篇文章却不全是这样,它在文章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悬念,同时又解决已有的悬念。

  我们还以第三节为例,当读者通过父亲的话明白了老人就是爱因斯坦时,又对小姑娘的纳闷产生了困惑了吧,你一定又想知道"爱因斯坦怎么是最伟大的人"呢?于是文章的下文又吸引着你继续读下去。当你知道了第二天小姑娘和爱因斯坦的对话后,你又极想知道第三天他们怎样见面吧……就这样,读者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常常为文章所吸引。

  这种设置悬念的表达方法产生的作用是写作前巧妙构思的结果,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习作之前胸有成竹",想好了再写,这种方法一定也会学会的。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文章第4自然段有不少对话,但作者都没有写出表示语气的提示语,请你想一想,当时两人会有什么样的语气对话呢?不妨再找一个同学,试着分角色说一说,看谁说得最好。 2、请你想象--

  当小姑娘的妈妈知道了女儿和爱因斯坦在一起谈些什么以后,她会有什么反应呢?你可以想一想,有时间可续写下来。(注意可以学一学"悬念"的设置哟。)

  附:课后习题5提示:

  讨论爱因斯坦是否最伟大时,要从他的贡献和精神来谈,而不是根据衣着打扮。这样,才能接近伟大的实质。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4

  文中的父亲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这涉及到有关爱因斯坦的所取得的科学成就的知识,这一点教师必须要讲,只有讲了,学生才能明白父亲的话的由来。教师可以打出幻灯,如:

  ●1905年3月到9月,26岁的爱因斯坦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爱因斯坦即在“光、电、热”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有人评说,即使他就此放弃物理学研究,即使他只完成了“光、电、热”三方面成就的任何一方面,爱因斯坦都会在物理学发展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因为他拨散了笼罩在“物理学晴空上的乌云”,迎来了物理学更加光辉灿烂的新纪元。

  ●1915年到1917年,爱因斯坦又在三个不同领域中分别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1915年最后建成了被公认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的广义相对论以外,1916年在辐射量子方面提出引力波理论,1917年又开创了现代宇宙学。

  ●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居第二。

  ●上世纪末,加拿大《环球邮报》邀请全球评选千年百位名人,结果是,爱因斯坦列第一。

  而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不伟大,正是因为年幼的她不知道爱因斯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她只是以她的眼光来看爱因斯课,说他是一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那么,读这篇课文,接触这个故事,爱因斯坦又会给读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不会整理:“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的“蓬乱”一词,可看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衣服的不合身,穿着卧室里穿的拖鞋走到街上来,说明他的不讲究穿着。——当然,从以上字句里,也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工作狂。因此,从表面的“不会整理”,也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的“不拘小节”。教学到尾声,可以再次回到这些话上来,再引导学生思考到“不拘小节”。事实上,“不会整理”是一个缺点,但是,人不是神,人总是有缺点的。名人也有很多缺点,缺点不可怕,关键是你有足够的优点,当你有了足够的优点,缺点也可爱。因为人们是在你的优点下看缺点的。你的优点不够亮,那么人们可能是在你的缺点下看你的优点,优点也就不“优”了。

  勤于思考:“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仍是衣杉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一边……一边”“一面……一面”最能体现无时不处于思考中的爱因斯坦。前文讲到的爱因斯坦向小女孩道歉,极有可能的情况是,爱因斯坦真的以为是自己撞上了小女孩,因为他边走路边思考,分不清是小女孩撞了他,还是他撞了小女孩。

  谦和平易: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却先于小姑娘说:“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爱因斯坦说过: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从他对小女孩的一声极其自然的“对不起”中,我们多少能够感受到他对这句话的践行。打断小女孩的话,谦虚地说“哦,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当小女孩说“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时,他说:“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只好”“再教教我”都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谦和平易。整个事件中,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大科学家,和小女孩是完全平等的,这也正印证了他说的:“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真诚守信:一个大科学家,答应了要照着小女孩的样子来打扮,就在路边等着放学回家的小女孩,并且,一向衣衫不整的他,花了不少时间按着小女孩的要求穿戴得整整齐齐。这里,我们不妨来读一读爱因斯坦的话: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是幸运。爱因斯坦就是这样一个“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的人,而他,居然为了一个女孩,付出那么多的时间来打扮,这里面也包含着他的童心,包含着他对孩子的爱。

  必须要注意的有两点,一是爱因斯坦的'礼貌、谦虚、风趣、守信不是面对成人,而是面对一个小女孩;二是爱因斯坦当时已经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在这个层面上讨论课后的问题“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似乎显得有点多余。

  文中的小姑娘是配角,教学时不需要花太读的力气,可以花少一些的时间让学生感受一下小女孩的形象。

  独立见解:当爸爸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时,她并没有盲从,而是“纳闷”,是怀疑。并且能够将这种怀疑当面对人说出来,正是小姑娘的这种[品质,使得“爱因斯坦深陷的眼窝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

  天真坦诚:面对爱因斯坦本人,她能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肯帮助人:当爱因斯坦请她教他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一个地方值得一提,又一个地方值得一练。值得一提的是,一篇不过千把字的文章,能够给人留下这么一个丰富的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注意人物的细节:一个动作——如耸肩,一个眼神——如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一个话语——如“对不起”“小教授”……都能使人物更丰富更丰满。值得一练的地方是关于爱因斯坦的外貌描写: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灰白蓬乱头发。”

  这句话紧紧抓住了爱因斯坦的外貌特征,三言两语,将爱因斯坦的外貌勾勒出来。这个时候,只要出示一下爱因斯坦的漫画头像,学生马上能够清晰、强烈地感受到作者语言的简练和准确。告诉学生,用漫画的简练来抓住人物特征,进行速写,是写好人物外貌的有效手法之一。接着,可以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如姚明、刘翔、周杰伦的漫画头像,让学生进行语言描述,当堂练笔。

  一定要让学生去读爱因斯坦的传记。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这些经历充分说明,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天才,所谓天才都是勤奋得来的,这就难怪比爱因斯坦大上32岁的爱迪生发出“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的感叹。当学生读到爱因斯坦的这分经历的时候,内心是会升腾起一种力量的。

  这种力量的升腾,或许比这篇文章的教学,更重要。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

  读好人物对话,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品格。

  教学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介绍爱因斯坦的资料,了解爱因斯坦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揭示研究主题

  1、出示课后练习第5题:讨论一下,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说说理由。

  2、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是“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3、自读课文,找文中小女孩的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读懂人物语言。

  [“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是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以此研读文本,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上课伊始揭示研究主题,能使学生目标明确,以最直接的方式进入文本研读。]

  (二)一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自读课文,找出小女孩的父亲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的句子。

  3、交流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4、说说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师生交流利用课前搜集的爱因斯坦的资料来说明。

  5、读好小女孩父亲的话。

  [课前收集资料是这一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师生资料的交流,能很好地补充文本对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这方面介绍的不足,使学生对爱因斯坦有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三)二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3、读句子,理解句意,从文中找写爱因斯坦衣衫不整的句子。

  4、议议:“衣衫不整”说明什么?爱因斯坦注意的是什么?

  5、读句子: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6、补充介绍相关小故事,感受爱因斯坦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

  [小女孩看的是表面,学生对小女孩同龄,也许会赞同小女孩的看法。因此,要引导学生透过表面去感悟爱因斯坦不注意生活小节背后醉心科学研究的精神,资料的补充,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的精神品质。]

  (四)三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人吗?

  2、找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3、读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爱因斯坦很谦逊)

  4、分角色朗读小女孩与父亲、爱因斯坦的话。

  [读议感悟了爱因斯坦的品质,让学生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是对文本语言的反刍和又一次的解读,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更深刻了。]

  (五)四议“最伟大的人”

  1、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2、发表看法,不同看法辩论。

  3、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神情、语言、动作的句子,体会爱因斯坦的平易近人、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特点,感受其人格的伟大。

  4、小结: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方面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忽略生活小节,是为了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在科学研究上。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但他却很谦逊,关爱孩子,乐于与小孩交往。他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补充介绍有关资料)所有这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尊敬。爱因斯坦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科学家,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与敬仰。

  [前“三议”是理解文中人物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这第四议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受文中人物的影响,学生对“最伟大的人”的看法会有些分歧,通过辩一辩的形式,让学生思想碰撞,在辩的过程中交流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感悟,在进一步感受人物思想品质的同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布置作业,主题延伸

  1、课外借阅介绍中外伟大科学家方面的书籍,了解更多的伟人。

  2、收集爱因斯坦的名言,把最受启发的.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古今中外,像爱因斯坦一样的伟人有许多,通过阅读有关书籍,让学生了解伟人的精神品质,使其思想与灵魂受到洗礼。爱因斯坦在治学、做人方面有许多名言,让学生收集有关名言,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

  第一学时预设:

  第一教时

  重点:

  读通顺课文,初步感知人物爱因斯坦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说说你心目中的爱因斯坦。(板书:爱因斯坦)

  2、师述: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有人却当了他这位大学教授的老师,是谁?(板书:小女孩)(小女孩叫苏菲)

  老师在这儿要说的是,苏菲就是一位上帝,至少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们会这么认为。请看例子:

  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衣着也是不注意的,长年披着一件黑色皮上衣,不穿袜子,不结领带,裤子有时既没有绑皮带,也没有吊带,他和人在黑板前讨论问题时,一面写黑板,一面要把那像要下滑的裤子用手拉住,这种情形是有些滑稽,而他的头发却留得长长的,不加修饰。这对当年“贵族学府”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来说是惊异的事,难怪他们要希望上帝叫他把头发剪掉。

  大学生们的希望,小女孩却做到了。(也可联系书上句子,句子见下:

  ①“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②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3、师:所以老师说小女孩是上帝!你们同意吗?

  4、过渡: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从中又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文中找找答案吧!(板书:与)请大家认真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并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去,读通读顺课文。

  二、学生初读课文

  1、学生读文(按上面要求)

  A老师在读的时候,都不自觉地要读错,大家读这些时要注意:

  善意的提醒:

  撮zǔo冲chòng女孩一笑趿tā拉撞着zháo

  踱duó步教jiāo我谈些啥shá你得dě学会

  B检查读文,评价。(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当评委。)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大家可自由发表观点。

  三、初步理清条理

  提示:按时间来划分。(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四、作业

  1、抄词(学生之间善意提醒怎样写对写美)。

  2、朗读课文。

  第二学时预设(为第二稿):

  第二教时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建立起丰满而又立体的爱因斯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他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认识爱因斯坦的平凡)。(虽然放入教学重点,但未想出好的方法。)

  教学措施:紧扣课文,自读探究,适当拓展,角色体验,经过五种渠道来建立:

  1、学生(作为读者)读文时初步建立的印象;

  2、小女孩父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3、小女孩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4、爱因斯坦对自己的评价;

  5、小女孩母亲心目中的爱因斯坦形象。

  一、谈话导入,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由到,再到,最后。这其中文章着重写了他们之间的三次交往。

  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学习课文,去走进爱因斯坦,全面地认识爱因斯坦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过渡:先请大家读课文,读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三次交往的段落,请你边读边思考,自由选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次交往,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出些体会。

  二、全方位、立体式地走进爱因斯坦,建立其形象

  (一)作为读者,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读文(三次交往中的一次),写体会;

  2、对话交流,相机感情朗读

  咱们来交流一下读后的体会吧!

  ①第一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宽容、坦荡的情怀,有礼貌、不拘小节等)

  注意点: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②第二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欣慰、天真、平易近人、幽默、有礼貌、谦虚、不耻下问、诚实等)

  注意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但愿你肯教我。”

  A、你认为爱因斯坦他会对付的是什么?

  他怎么对付的?能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B、你还能找出有关事例来说明吗?

  (出示材料: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有一次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躺在病床上,朋友问他最需要什么?他双眼闪亮,低声说:“我现在只希望有几个小时时间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直到逝世前他仍在忘我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C、师:是啊,爱因斯坦就是这么一个惜时如金的人,他几乎分分秒秒都用来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所以他有这么一句名言(出示):

  D、一个人被工作弄得神魂颠倒,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的确幸运。——爱因斯坦

  ③第三次交往(句段出示略)

  (人物特点:知错就改、虚心、热情、忘我工作、平易近人、不耻下问等)

  ④小结:爱因斯坦这一人物特点。

  ⑤课文写到了哪几种人物?

  下面我们随着他们的目光,去认识他们心中的爱因斯坦。

  (二)作为小女孩的爸爸,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是爱因斯坦!”

  2、指读,读出父亲的兴奋。

  3、齐读。(板书:最伟大)

  4、议议: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兴奋?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三)作为小女孩,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1、出示句子: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板书:有趣,童话中的人物)

  2、出示句子: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不可能伟大)

  3、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

  a、读句b、换个说法c、读好反问语气(板书:谈不上伟大)

  4、小女孩心目中的“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

  她能这么说,又反映她是个怎样的人?

  她能这么做,又能说明什么?(板书:天真直率乐于助人)

  (四)作为爱因斯坦,感受他自己心中的形象

  1、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板书:并不伟大)

  1、引用拓展材料(爱因斯坦自评):

  我完全知道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兴趣、专一、顽强的工作,以及自我批评使我达到我想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爱因斯坦

  我自己不过是自然的一个极微小的部分。

  ——爱因斯坦

  讨论:在爱因斯坦心目中,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3、师:伟大就是在平凡中不断地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或许伟大就是另一种平凡。

  (五)作为小女孩的母亲,感受爱因斯坦形象

  出示句子: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

  (板书:令人尊敬)

  三、齐读全文

  四、小结本课

  这节课,通过当五种角色,我们认识感受了爱因斯坦,他……

  下节课我们将进行讨论: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主):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平易近人直率

  诚实谦虚乐于助人

  童心平等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情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

  教学重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真正融入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读中悟情、情中明理。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题导入。

  1、(板书:爱因斯坦)你认识爱因斯坦吗?简介爱因斯坦。

  (板书:小女孩)为什么要在“女孩”前加“小”字?

  2、想想课文可能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检查自学,学习生字词。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理清课文分段。

  六、书写描红、练习。

  第二课时(参赛课时)

  课时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来理解词语句子,品读人物对话,领会课文内容。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感悟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

  2、设定悬念导入:父亲告诉女孩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女孩纳闷什么?为什么纳闷?让我们来细细地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找出有关女孩纳闷的句子。

  2、多媒体展示句子,提问:纳闷是什么意思?这个句子的意思?为什么纳闷?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

  3、多媒体展示有关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请生填填。运用文中的写法仿写自己喜欢的人。

  4、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期坦是怎样的?

  过渡:还有什么令小女孩纳闷呢?联系上文找出父亲说的话。

  5、指导朗读,读出父亲高兴、激动、崇拜的心情。

  6、提问: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是怎样?

  7、播放小博士的介绍,父亲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吗?

  8、师小结。

  三、精读感悟第4、5自然段。

  1、多媒体创设情境,范读。

  2、提问:你认为老师朗读的怎样?为什么要这样读?

  3、相机出示句子:“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怎么谈得上伟大?”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的天真、直率。

  4、“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但愿你肯教我。”同桌练读,指导朗读,抓住“温柔的目光”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女孩做个鬼脸“但愿你肯教我”,从品读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感悟爱因斯坦的爱心、童心、虚心。

  5、提问:爱因斯坦眼中的自己是怎样的?随机出示句子“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噢”的读法,感悟爱因斯坦的平易、谦逊。

  6、分角色朗读,师小结。

  四、学习第6—8自然段。

  过渡: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这是怎么回事?

  1、默读、提问:“吓了一跳”怎么理解?为什么?

  2、想象一下,爱因斯坦变成了什么样的?假如你是小姑娘,面对变了一个人的爱因斯坦,你心情会怎么样?指导朗读,师生接读“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3、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变?

  4、小女孩使爱因斯坦的什么发生变化?师描述生想象房间“一塌糊涂”请你想象一下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收拾好房间的情景,你能用哪些词语来说说?

  5、师小结。

  五、延伸明理。

  1、提问:为什么爱因斯坦房间凌乱,穿着不整?爱因斯坦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什么?

  2、引导:正因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所以无暇顾及生活小节,甚至连走路都在埋头思考问题。同学们,从这些平凡的生活中,你看到了怎样的爱因斯坦?

  3、提问:你认为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

  4、作者是怎样塑造爱因斯坦的伟大?体会写法选用平凡的生活,通过刻画爱因斯坦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来塑造人物的伟大,这是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5、师小结。

  6、师生共赏爱因斯坦名言。

  六、布置作业:小练笔《伟大与平凡》。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7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教具准备

  磁带、录音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伟大而又平凡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板书:爱因斯坦(?)说说你对他的了解。齐读课题。

  2、一个世界上很有名气的科学家和一个12岁的小姑娘,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三次相遇,相处,成了好朋友)

  二、精读训练

  (一):快速通读全文,用“——”画出描写他们三次相遇的句子。

  1、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1940年的一天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位老人。

  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位老人。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1)读读三句话,说说有什么新发现。

  (2)“撞”——“遇”——“等待”说明什么?(从不熟悉到熟悉)

  (3)“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说明什么?(时间在推移)“随着……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把你从三句话中体会到的内容说一说。

  (4)指导朗读三句句子。抓住“撞”、“遇”、“等待”等词语。

  2、读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呢?引导让学生自由提问。(爱因斯坦和小姑娘三次相遇,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二)精读第一次相遇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段。

  (1)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

  课件出示:老人蓄着一棒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 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a、照样子写词语:短而硬。

  b、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2)用“~”画出写爱因斯坦动作的句子。

  a“一边……一边……”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b、齐读。

  (3)提问:小女孩第一次遇到爱因斯坦,她怎么会想到“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读课文,用“因为……所以……”说说原因。

  (4)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外貌和穿着的句子。

  课件出示: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足及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a、照样子写词语:又肥又长。

  b、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爱因斯坦在外貌、穿着上很不讲究。)

  c、指导朗读写爱因斯坦穿着的句子。

  2、当小女孩把这见事告诉父亲后又怎样呢?师引读父亲的话。

  3、什么叫“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问)小女孩为什么“纳闷”?

  4、根据回答出示:

  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

  把反问句换一个说法(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不可能是最伟大的人)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6、分角色朗读这一段。(由三名同学分别读爱因斯坦、小女孩、父亲)

  7、小结:这一段写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

  (三)、精读第二次相遇部分

  1、过渡:小女孩一遇爱因斯坦,第二天她又遇上了。这次相遇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2、找出课文中有两个“仍是”的句子。

  课件出示: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1)、读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具体描述爱因斯坦的“衣衫不整”。(他穿的衣服……拖鞋)

  (2)、“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哪句话?(“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3)说说“一面……一面……”体现了什么?(都是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

  3、找出这一段中爱因斯坦和小姑娘的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说说从这一段对话里读懂了什么?

  (爱因斯坦平易近人,不承认自己是伟人,还请小姑娘教他。小姑娘天真)

  找出有关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4、分角色读第二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这一段说的是小姑娘二遇爱因斯坦,教给爱因斯坦穿戴要领。

  (四)、精读第三次相遇部分

  1、默读全段,思考小姑娘三遇爱因斯坦的情况。写了哪两点?

  (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小姑娘教爱因斯坦收拾房间)

  2、从那些词语句子中反映出爱因斯坦穿戴得整整齐齐?

  (从“小姑娘简直吓了一跳、整个变了一个人、年轻了20岁”等语句体会爱因斯坦“穿戴整整齐齐”。)

  3、什么叫“一塌糊涂”?(乱或糟到不可收拾)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内怎样乱?

  4、分角色读第三段

  5、引发讨论:你认为爱因斯坦是不是一个最伟大的人呢?说说理由。

  三、作业

  1、朗读全文,回忆爱因斯坦与小姑娘三次交往的具体情况。

  2.想一想: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为什么?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最新02-21

爱因斯坦和罗盘的故事09-16

爱因斯坦和罗盘的名人故事03-31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05-17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范文08-10

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02-05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07-28

《白兔和月亮》教学设计01-08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01-29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