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

时间:2024-02-07 07:53:1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欢迎阅读与收藏。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用网络资源共享的特性,达到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

  2、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媒体,再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材料,学生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九册第11课《莫高窟》

  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之物的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别写了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

  本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本课教学难点是要能让学生基于网络环境,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对课文第二部分的朗读感悟中,真正认识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读书、边思考,并结合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让学生通过形象感知,体会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三、教学网页的设计

  本课教学网页的设计结合了本课的重、难点,注意课文内容间的结构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充分体现学的过程,主页中主要有以下七部分。

  课文:语言文字,关键词语的理解,相应图片的链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词语手册:提供生字的音、形、义。(便于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学海罗盘:包括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法进行自学课文)

  学海泛舟:包括本文所涉及的相关图片、大量资料(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已有水平随时进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学海冲浪:设计了一个迁移练习题及课外实践活动。(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内外结合)

  欣赏:拍摄了莫高窟的外景,图片及相关影视。(让学生尽情游览、观光)

  请你留言:让学生学完课文后给莫高窟旅游公司设计旅游广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点读书方法和学习方法,如: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读中感知,读中悟情,读中领悟写作法等。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通读了课文,并且再通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默读了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什么?引导学生认真、扎实地经历“初读”的过程。再加上将利用网络资源,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想象力较丰富,但思维的深刻性、语言的表达上有所欠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充分自主探究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再实践中学习。另外,发挥网络的辅助教学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读、想等方式,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五、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各学科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改变单一的记忆、接受、模仿的被动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为主线,以学生自我控制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具体说,是让学生在网络上自学课文,交流讨论,教师则利用网络控制功能及教学软件作相应的指导。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软件的引导,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写法,体会情感,通过教师的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达到本课学习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宏伟瑰丽的壁画,有六万多件经卷、文书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今天,老师与同学们将踏上西北之路,去莫高窟游览一番,那你还想对莫高窟有哪些更进一步的了解呢?

  1、莫高窟有哪些精妙绝伦的彩塑?

  2、莫高窟有哪些宏伟瑰丽的壁画?

  3、莫高窟有哪些经卷,藏经洞里有些什么?

  (二)、介绍学习方法及学习软件。

  有问题就得解决,而且靠自己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要采用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运用网络,边读边想,边学边练的方法来解决以上问题。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学习软件,有课文、学海罗盘、词语手册、学海泛舟、学海冲浪,欣赏和请你留言。“学海罗盘”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学海泛舟”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学习的资料;“学海冲浪”,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道习题,“欣赏”可以让同学们尽情游览、观光。下面,请同学们点击“学海罗盘”。

  选择你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1、可以默读课文,通过探究课文的语言文字(抓关键词),感受理解课文;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两方面,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理解,品味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

  2、可以阅读老师提供给你的信息与有关莫高窟资料来品味感受;

  3、可以在老师提供的“学海泛舟”中寻寻觅觅。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点击“课文”开始自学课文。

  (三)、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1、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学们可以自由分小组合作选择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2、交流学习体会。

  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展示一下,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部分?(学生可能汇报下列内容)

  (1)彩塑部分

  a、抓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这些词体会彩塑的神态各异。

  b、点击观察“卧佛”图片,体会卧佛的长及神态的维妙维肖。

  c、通过朗读表现彩塑的精妙绝伦。

  d、集体感情朗读体会。

  (2)壁画

  a、感悟写法,体会“有……有……有……还有……”以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排比句式的作用,并试着说话。

  b、体会省略号的作用(可查找资料再补充说话)

  c、试着感情朗读两句排比句。(体会壁画的精美和宏伟瑰丽)

  (3)藏经洞

  a、抓住有关语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才干,同时表达对外国强烈的愤怒。

  b、学生想象说话。(想象当时的场面,说说自己的内心。)

  c、感情朗读这段话。(体会情感)

  (4)谈总的感受,并集体朗读最后一段。(对全文总括,也呼应开头,对“一颗明珠”作出总的回答。)

  (四)、课堂小结。

  盛大的敦煌莫高窟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去过莫高窟的每一位游客都会感受它的博大精深和它所蕴藏的历史文化的内涵。我们不得不为我们的祖先赞叹。同学们在我们即将离开莫高窟之际,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莫高窟游览、观光,进一步了解莫高窟,导游小姐让你给莫高窟写一段广告词,请同学们点击给我留言,想象一下,写一段广告词。

  (五)、学生写广告,并相互交流。

  1、你有金字塔,我有莫高窟。

  2、上有大世界,我有莫高窟。

  3、不会游天下,会游莫高窟。

  4、莫高窟不愧是祖国西北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5、有机会我还会来莫高窟的。

  (六)、欣赏。

  敦煌莫高窟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走过了近5000年的漫长曲折里程,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敦煌莫高窟灿烂的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沧桑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使莫高窟流光溢彩,美丽辉煌。

  请同学们点击“欣赏”,让我们再次过目历史留给我们的古代人民那创造性的伟大艺术。(学生点击欣赏,尽情游览、观光。)

  (七)、作业。

  欣赏完精美的石窟艺术后,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水平如何,请同学们点击“学海冲浪”,在“学海冲浪”里,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两道习题。

  1、迁移练习:

  阅读下面这段话,把文中的“有的”改为“有……的”,把“有……的”改为“有的”。改后再读读,体会一下“有的”和“有……的”之间的异同之处。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2、实践活动:

  举办一次“模拟参观莫高窟”活动。

  (1)要求学生用胶泥、粘土或其他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彩壁,绘制“丰富多彩”的壁画。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制成的展品,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

  (3)将展品布置好,指名一人当导游,其他同学当游客。

  请同学们先试着做迁移练习,学生交流。

  请同学们课外完成“课外实践活动”,并把活动情况写下来后发回学校的网站上来。

  (八)、教师总结。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2

  教学目标

  1、知道莫高窟的位置,了解莫高窟的石窟、彩塑、壁画的艺术价值;

  2、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语言实践;

  3、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课外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莫高窟

  莫高窟是什么?课前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理清课文层次

  在作者看来,莫高窟是什么?

  揭示文字: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莫高窟这个艺术宝库的?

  三、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学习第二段。

  作者是如何将两千多尊彩塑凝练成这一百多字的课文?

  (1)感悟“菩萨、天王、力士”描写。

  (2)在两千多尊佛像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描写一尊卧佛?

  (3)观看彩塑的图片: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对彩塑的介绍既注意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

  2、学习第三段。

  朗读课文,先了解壁画的特点,再想想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讨论(1):用一个词概括壁画的特点。

  讨论(2):课文中介绍壁画“面”的是哪些语句?作者作为“点”介绍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飞天壁画的描写——读中感悟飞天的姿态美。

  作者的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飞天图画。

  配乐朗读课文。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已经成了敦煌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3、关于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还有什么问题和跟大家讨论?

  4、出示: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说:莫高窟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说说你此时的想法。

  四、回顾课文,总结提升

  猜想课文作者的身份:莫高窟的.管理人员、壁画艺术研究者、游人、作家——请说理由。

  小结:作者凭着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和热爱,莫高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用凝练、准确而生动的文字,使我们对莫高窟有了很多了解,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于《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我想说说这样两个问题:

  1.我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专家李海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原本都具有是一种信息传输价值。语文教材的核心本质的教学价值在于是否为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的典型、空间、机会和过程,这种教学价值称之为“信息处理价值”。

  如果将语文教材的这两种价值混为一谈,把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它的主要价值,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有人称这种语文课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语文教材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教材中。

  《莫高窟》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

  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文本的原生价值。那么,本课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莫高窟》作为一篇说明、简介的文章,能满足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能满足他们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莫高窟》语言凝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

  鉴于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的脉络层次,能概括自然段意思;体会课文从概括到具体的构段方法和凝练准确的语言。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积极性。

  一句话,课文写了什么很容易就知道,特别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但是课文“怎么说”,是很多孩子需要思考和领悟的,需要积淀为语文能力的。

  《莫高窟》作为介绍说明性的文字,语言浅显,“说了什么”很清楚。鉴于此,本课教学,我重点落在课文怎么表达上来。开始教学,我只是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筛出重点的词语。然后迅速进入课文学习中,一边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围绕“作者是如何将彩塑、壁画”凝练为简短的文字的,这一问题,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领悟感情,获得“言语的智慧”例如,开头的抓中心句,渗透了篇章结构知识;

  二、三两段的教学,突出先概括再具体,概括介绍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表达特点,教学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有整齐、简练的语言,并尝试进行语言的实践。课文学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情感在表达中的作用。一句话,本节课教学,我试图突出“课文时怎么传达信息”,给五年级的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表达的智慧。教学结束,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仿照二、三段的结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参观过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形成语文的使用能力。

  关于儿童语文的一点思考: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把自己当成孩子,儿童的视野面对教材,把心贴近儿童,想象儿童遇到这样的文本会怎样?莫高窟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宝库,对于孩子来说,很抽象。本节课的教学一开始,我从解释“莫高窟”的题目开始,提出问题“莫高窟是什么?”然后从文字表面“莫高窟是建在沙漠高处的石窟”,接着给学生讲述莫高窟最早的开凿者,学生知道莫高窟是佛教的石窟,给孩子打开一扇了解莫高窟神秘文化的视窗。学生通过看莫高窟洞窟的图片,了解莫高窟的概貌,内心从感到神秘到受到震撼,进而产生对莫高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个过程,孩子从对莫高窟由陌生到有点认识,再产生到课文中进一步探究,激发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实际上是循着孩子接触到文字的好奇、陌生、探究这样的过程进行教学的展开。

  不足和反思:

  本课教学,我试图上成家常课。那么,有没有为了公开的成分?还是有的。比如,鉴于时间的所限,本课的四字词语仅仅从口头上带领孩子积累,没有动笔书写的时间;对二、三段课文的背诵落实也不到位。还有课终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作者的环节,应该说预想是好的:学生作为阅读者,应该有读者意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往往忽视的。同时,这个问题也能领着学生回顾和反思课文的语言,从文字中发现作者的表达特点,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事实上,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依据的是具体的课文语言,并从语言中发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文化。此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得到提升。但是,这个环节应该在全文教学结束进行更好,这是我为了公开课的一个有意为之的环节。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我在教《莫高窟》第二课时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并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篇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

  (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并且引导教学。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再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后再让学生反复的去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在教学第三段时,我让学生采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3、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承上启下的写作手手法(如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句)。

  4、指导学生抓住概括中心句练习写话的方法。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就是第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我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崖城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提前指导学生在课前欣赏崖州古镇的“崖城老街”“崖城孔庙”“南山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是艺术瑰宝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4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敦煌莫高窟》课文教学设计优秀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2.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导阅读第1自然段。

  (1)齐读。

  (2)讨论:

  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

  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5.指导阅读第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6.指导阅读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7.阅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讨论:这三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8.作业: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