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随遇而安”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体会作者拟人的习作方法。
3.学习蟋蟀那种不辞辛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激发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句段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联系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
2.教师引导:大家的家又美观又温馨,听得老师都想去参观一下了。不过老师这也有一间“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称之为“伟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为什么会这么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1.结合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教师指导。
2.请学生快速读课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
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
(3)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1)小“蟋蟀”们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如何建造。
(2)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
3.再读课文,谈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请学生们展示课前搜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
(2)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畅所欲言。
(五)小结作业,收束课堂
最后是本节课的小结作业环节,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一方面总结收获,另一方面鼓励学习积极性,为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课下则请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的习性。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组的单元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也提出了语文实践活动的要求。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从单元要求出发,在教学中学生既要在学习课文时仔细体会课文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的,还要在课后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而作为教师则要引导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不断培养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因此在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部分,反复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法布尔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的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建筑的才能。作者在文中大量的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蟋蟀比作人,蟋蟀的住宅比作人的住宅,把它的活动比作人的活动,想象非常丰富,语言十分风趣,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通过长期深入观察才发现了这昆虫世界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篇精读课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接着,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而内地写了住宅的特点。最后,具体描述了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表达上,通篇采用拟人的手法,又运用比较、列举数字、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蟋蟀的特点。课文生动而富儿童情趣。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主要是,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表达的方法。
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很多城市的`孩子可能对蟋蟀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对我们班农村的这群孩子而言,对蟋蟀却十分熟悉,但是孩子们对蟋蟀住宅的了解却不多,因为其小、其不起眼。所以在设计中,作为教师,我首先要帮助他们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作者眼里,“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学生却不一定能体会到这一点,因此,应抓住这一矛盾冲突,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感受其建筑的伟大。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4.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法、学法:
教法:兴趣引导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法:自主质疑法、自读自悟法、合作探究法教具:多媒体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大家看一下这幅图片,大家认识这是什么昆虫吗?(学生答)这种昆虫叫蛐蛐,学名也叫蟋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蟋蟀有关,(板书课题),来,大家读一下课题《蟋蟀的住宅》,“住宅”?咱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地方叫住宅啊?(人们住的房子)。那平时我们称动物的家叫什么?比如说鸡、狗、猪住的地方叫什么啊?(鸡窝、狗窝、猪窝)。鸟住的地方叫什么?(鸟巢或鸟窝)。蛇住的地方叫什么?(蛇洞)。对,窝、巢、洞、穴这些通常被我们用来称呼动物住的地方。我们知道蟋蟀是一种小昆虫。可是同学们看课题《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把蟋蟀的洞穴叫作“住宅”呢?这里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建筑得?法布尔把蟋蟀当作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来自法国,自幼喜爱昆虫,善于观察自然界的著名昆虫学家兼作家——法布尔。(出示PPT法布尔)
师:法布尔把昆虫当作他亲密的伙伴、可敬的邻居。明明是洞穴,他却看作是住宅。了解了这些以后,我们再来读题《蟋蟀的住宅》。
二、检查预习,字词识记
课件展示本课重点字词一词两遍,学生齐读点名单个学生读男生读女生读
重点字、易错字强调:“骤”字左边是“马”,右边是聚会的“聚”,“马”和“聚”合在一起就是“骤”,读作“ zhòu ”,不能读“ jū ”或“ zòu ”。
宅、蔽、毫(与豪区分)、穴、扒(多音字)、抛等字做重点强调。易错字,师在黑板板书,学生一齐用手比划。易错字,生在本子上写。
三、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蟋蟀的住宅?
四、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
2、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五、学习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思考:蟋蟀是怎样慎重地选择住宅?
2、反馈:
怎样才算是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请你举例说明或联系上下文。如:他发现乌鸦的洞穴?
这就是课文所说的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请你说一说。
3、总结:你看,蟋蟀选择住宅是那样慎重,那么一丝不苟,真可以说是精益求精,所以,这是作者把蟋蟀的家不称作窝、巢、洞、穴,而称为蟋蟀的住宅的原因。
六、学习3—6自然段
1、思考:还有什么原因使作者称窝为蟋蟀的住宅。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
3、反馈交流,由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板书。
(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隐蔽——青草丛中隐蔽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干燥——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慎”等7个生字,会写“弃、毫、择”等13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部分词语,如:隐蔽、随遇而安、慎重、宽敞等。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激趣导入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具有神奇的本领,比如乌贼在遭遇危险的时候会分泌墨汁隐藏自己;电鳗可以释放高电压来御敌或捕食;蝙蝠能够利用超声波定位捕食昆虫。还有一些动物具有高超的建筑本领,达尔文就曾赞叹蜜蜂的巢房是自然界最令人惊讶的神奇建筑。今天呢,我们要认识的蟋蟀也是一位建筑高手,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蟋蟀的住宅长什么样子吧。【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
指导学生认读“慎”等生字,讲解“毫”等生字的笔画笔顺和记忆方法,重点分析“随遇而安、隐蔽、耙扫”等词的含义。
2.指名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作者主要从蟋蟀住宅的特点(2-6自然段)和修筑住宅的`过程(7-9自然段)两方面展开叙述。【板书:特点、修筑】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刚刚我们已经解读了“随遇而安”这个词,哪位同学能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呢?(出示课文的第2自然段)
明确: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而蟋蟀不仅“慎重地选择住址”,而且“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2.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分组讨论,尝试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出示课文的第5、6自然段)
明确: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板书:向阳、干燥、倾斜、隐蔽、简朴、清洁】
教师总结:小小的住宅作者却看出了这么多门道,想必作者进行了长时间、多次的观察,才能够对蟋蟀的住宅了解得这么详细、全面。
3.同学们,蟋蟀要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它靠的是什么?(足与钳子)在你的想象当中,你觉得这种工具是怎么样的,书本上是怎样描述的呢?(柔弱、简单)如此简单柔弱的工具,蟋蟀是怎样建造出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呢?
出示课件:“它用前足(扒)土,还有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括号中的内容由学生填写)【板书:工具柔弱、强度大、时间长】
明确:作者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蟋蟀的辛勤劳作。
出示课件:“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明确:结合这句话不难看出蟋蟀在不断地修整住宅。
教师总结:建筑高手——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它的住宅那么精致、舒适,它的工具那么柔弱、简单,它的修筑过程是那么辛苦而漫长,所以作者才会说蟋蟀的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板书:伟大的工程】
4.蟋蟀这样平常的小昆虫,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却成了如此可爱的小动物呢?
明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文章将蟋蟀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打比方、列数字这些表达方法来表现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其修筑的过程;二是因为作者观察得非常仔细,有耐心,才能对住宅的特点和修筑的过程了解得那么透彻。
(四)拓展延伸
感谢法布尔,让我们读到了如此怦然心动的文字。在《昆虫记》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出示课件:哦,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并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于这段文字的感悟。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一方面感受到蟋蟀这种昆虫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法布尔的描述当中看出法布尔观察事物的仔细和耐心。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奇妙而有趣的生物,这需要同学们用一双慧眼去探寻,学习法布尔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自己对自然界的兴趣,培养观察事物的习惯。
作业:请同学仔细观察周围的动物或植物,写一篇不少于350字的短文,要求表现出所写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人教版小学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2-27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05-25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06-23
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通用11篇)11-07
语文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04-22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5篇05-26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5篇)06-08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15篇06-23
《蟋蟀的住宅》语文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