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八年级《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17 13:08:1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八年级《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庖丁解牛》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庖丁解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把握庖丁的形象。

  2.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学难点、重点

  1.重点:理解本文对庖丁解牛场面的描写及庖丁的经验之谈,把握庖丁的形象。

  2、难点: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生发对现实的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庖丁解牛》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首先来明确一下这节课的目标:一是把握庖丁的形象,二是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下面我们就走近庄子笔下的庖丁,一起领略庖丁的魅力。

  二. 解读庖丁形象

  1. 学生齐读课文(一读)

  师:首先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请大家回答:本文有关庖丁其人的描写集中在哪几段?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预备,起!

  老师评价:大家的声音很洪亮,很有节奏感!有哪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上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第一段

  第一段: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或庖丁解牛的场面)。

  第三段:写庖丁的经验之谈。

  师:这位同学概括的很准确。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这两段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庖丁形象,首先来学习第一段。

  2.分析解牛场面

  ① 师:咱们请一位同学读一下第一段,在他读的过程当中,PPT1: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来描写庖丁解牛的呢?可边听便圈出重点字词。

  (此处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

  A.. 学: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PPT2:

  B. 学:声音: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PPT2:

  师:这位同学很有眼力,找的很准。作者一连用了4个动词:手“触”、肩“倚”、足“履”、膝“踦”,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动作的?

  触——用手接触,摁,抓,起固定作用,用哪个手?左手,因为右手拿刀;

  倚——用肩膀压着,顶着,可以更好地用力。

  履——用脚踩,一是固定,二是用力。

  踦——用膝盖抵住牛

  作者描摹庖丁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用了两个拟声词:

  “砉”、“騞”,(什么样的动作才能发出这样的声音呢? 全身的动作迅速,有力度,干净,利落)

  声音很有节奏感,和乎“桑林”舞曲和“经首”乐曲的节拍,高低相应,形象生动。可谓是动作“舞蹈化”,声音“音乐”话。(PPT)

  师:全身各个部位都动起来了,手脚并用,配合的天衣无缝,已初见庖丁解牛技术的娴熟。下面大家讨论一下,前后左右可以相互交流,等下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过渡)师:这位同学表演生动、形象,很好的再现了庖丁解牛的画面。

  ②师: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 学:说明牛在毫无痛苦时就已经被解了,庖丁解牛的技术相当高超。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这是为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庖丁是在解牛,又不是在解牛,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美的享受。

  (过渡)师: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不仅使文惠君也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三段。

  3.高手是怎样炼成的,① 庖丁解牛生涯的三个境界

  师:大家齐读第三段,在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PPT3)庖丁解牛生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用原文回答)

  大家读的很流畅,很有感觉啊!上面我留给大家的问题有答案了吗?请举手示意。

  学生:三个阶段

  A.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 (一般人)

  B.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高 人)

  C.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 (神 人)

  (以精神去接触牛而不用眼睛去看)

  ② 师:老师还有一种更形象的说法,如果说刚开始时庖丁是一个“一般人”的话,第二个阶段就是“高人”,最后就可称得上“神人”了。

  PPT:那同学们他究竟“神”在哪儿呢?或者说他跟别的厨师相比高在哪儿呢?可在文中找出依据作答。

  学:A. 解牛方法很特别:运刀时依循着牛体的天然结构,游刃与骨节筋脉之空隙间,而不是硬砍。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依据第三段第三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译文: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容易使刀刃钝折),没有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头呢?

  B. 他的刀也很特别:别人的刀一年甚至一个月就要换一次,而庖丁的刀十九年了,“刀刃若新发于硎”——刀刃还像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

  依据第三段第五行: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译文: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但是刀刃没有厚度,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有余地(游刃有余)了

  通过三类解牛者刀的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良庖族庖硬割硬砍,使刀口钝折,而庖丁的刀十九年了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

  C.他的态度很特别:遇到困难所在,认真谨慎,从不掉以轻心。成功后不骄傲大意,收敛身心 。

  依据1:“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

  译文:每当碰上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惕而小心翼翼,目光因为有这个交错聚结的地方而集中在那里,动作也因此而缓慢下来。

  依据2: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译文: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为这一成功而悠然自得、心满意足。擦拭好了刀把它收起来。

  师:大家的见解很深刻啊!正是由于这些与众不同,庖丁才能高人一筹,拥有了一身出神入化的解牛技艺,称他是“神厨”一点也不为过吧?

  二.理解本文所蕴含的哲理

  (过渡)师:庄子善用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和比喻的手法来说明深刻的哲理。可谓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比如我们刚学过不久的《逍遥游》,就是借大鹏,蜩,和学鸠等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才是真正的逍遥境界。我们本课也不例外,庄子其实就是想借庖丁的经验之谈来说明一个道理。文中说文惠君听完庖丁的经验之谈说“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PPT: 那他到底得到了什么“养生之道”呢?学生:庄子用比喻将其连接了起来.以刀喻人,以牛喻社会,以解牛之道喻养生之道。

  第一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够逐渐掌握客观规律,才能进入自由的境界,做到“游刃有余”;即使把握了客观规律,面对具体问题时。仍旧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

  第二层:文惠君是一国之君,看问题会站在国家社会的高度,他认为社会如牛体般复杂,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把握了社会的肌理,顺应自然,才能让国家社会安定,黎民百姓才能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这就是文惠君的养生之道。

  (过渡)庄子透过庖丁解牛此一寓言,阐明养生处世之道。而一般“道不可言”的困境,在庄子巧妙的笔下,以具体生动的解牛经验呈现,令读者“目击而道存”,很容易的将深奥难懂哲理转化为对寻常人生的真实体悟。

  三.拓展延伸

  小寓言大智慧,这个故事对我们平时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自由发言,以下是几种可能答案

  1、 庖丁不断进取的精神

  2、庖丁对待事物的认真态度

  3、庖丁按规律办事

  4. 社会上存在许多违背自然规律的现象,如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工厂将有毒的废气废水随意排放等等。这些行为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我们要警惕。

  四.课堂小结

  我们把这个故事用在今天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人人做成这样一个庖丁,让我们的灵魂上有这样的一把可以永远锋利的刀子,让我们迷失在大千世界中的生活轨迹变成一头整牛,让我们总能看到那些缝隙,能够准确地解清它,而不必说去砍骨头,去背负担,大家不必是每天在唉声叹气中做出一副悲壮的姿态,让人生陨落很多价值,那么我们获得的会是人生的效率。

  五.作业

  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庖丁解牛》写一篇感言,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庖丁解牛 (哲理散文)

  庄子

  一个场面描写:

  解、触、倚、履、 踦 (动词)

  砉、騞 (拟声词)

  《桑林之舞》、《经首》之会 (比喻)

  三个部分段落大意:

  1、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反映其技艺高超。

  2、记叙文惠君与庖丁对话,表现庖丁的三个境界

  三个境界展示:

  第一境界:所见无非全牛。 (三年内)

  第二境界:耒尝见全牛也。 (三年后)

  第三境界:神遇—目视;官知—神欲。 (十九年后)

  3、引出养生之道。

【八年级《庖丁解牛》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06-28

八年级语文《窗》教学设计06-24

八年级语文背影教学设计03-12

八年级语文《春酒》教学设计04-04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4-24

八年级物理密度教学设计12-28

庖丁解牛的典故08-06

庖丁解牛诗词08-17

八年级语文《阿长与》教学设计06-24

八年级语文《落日幻觉》教学设计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