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时间:2023-12-19 09:08:2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章的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空白之点"、“顿歇之处",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填充。本课的教学,就以第五小节为凭借,通过创设情境,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研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并且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同时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本课教学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达到知识的外化。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可以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另外,在朗读方面,因为前面学生接触的大多数是诗歌、韵文,这样的童话还是第一次涉及,朗读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多时间、多形式、多层次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悟,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播放歌曲,激发情趣

  1、课始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对这首歌的感受。(也可通过猜谜的方式,说说你见过哪些雨?从而引到雨点儿。)

  (此设计意在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开放时空,自主学习

  1、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个别读、轮读、同桌相互读、领读、比赛读等)达到读通读顺之目标。读后再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课文后知道些什么。

  2、在生字教学过程中,大胆地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总结、书写、评价,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这时教师可使用激励、期待性的语言:谁会读?谁读得最好?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记得最多,写得最好?”

  (这一环节力求设计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尽可能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敢读敢说,大胆地表现自己,在交流中提高,在交流中成长。)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1、读了课文,谁来问一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结合课文语境,学习、理解"数不清、云彩、飘落、问、回答"等词的意思,并用"数不清、飘落"等练习说话。)

  2、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如“你要到哪里去?”这一句,不同的理解完全可有不同的读法,可以读出大人关心小孩的语气,也可以读出声音大而急的焦急的语气,还可以读出好奇的语气等等。)

  3、通过图片或电脑课件展示雨过天晴,满眼是红艳艳的花,绿油油的草,水珠在花瓣、叶片上滚动,蜻蜓、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种子开始发芽、长叶、开花,田野里冒出了各色的野花,嫩绿的小芽的画面。让学生看着画面内容,感情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4、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它们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先请小小组合作排练,再选一、两组向全班小朋友交流,最后集体评价。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设计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创作。)

  四、实践活动

  1、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在校园花圃里栽花种草,引导学生观察下雨浇水以后花草的变化。

  2、回家后找一些写雨的词语贴在花园的墙上,越多越好。

  【小小资料袋】

  为什么植物需要水分

  水对于植物的重要性,就像食物对于人类一样。人类吃不到足够的食物,会觉得饿,并且感到虚弱,如果好几天吃不到食物,就会饿死,植物也是一样,它们的食物是*自己通过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其中主要的原料就是水,没有水就不能制造食物。另外,叶子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水分,太阳一晒,植物就会干枯了。

  《小雨沙沙》歌词(许竞)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2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听雨声,谈谈对雨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课文读通,在检查反馈中请学生自主谈谈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并及时纠正字音。

  三、随文识字读文(展示生字)

  如:由“数

  清”两生字引出新词“数不清”课文中说什么数不清?在修改板画后联系生活说说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以同样的方法落实对“飘落”一词的'理解。接着请学生把带有这3个生字词的句子从课文中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通过播放(下雨的情景)引导学生读好此句。

  师:这数不清的雨点里面有大雨点又有小雨点,他们在半空中见面了。认读:半

  空。谁在问谁,怎么问的?

  你要到哪里去?

  师: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是怎样回答的?

  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由词到句结合图片与音响效果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完成朗读指导。继而学习第5节。)

  四、激情谈话,回归整体

  如果你就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说什么呢?现在让我们带着对雨点儿的喜爱或者感谢把全文读给同桌好朋友听,推荐一生展示性读。

  五、习字:方半

  六、拓展

  给家里的花草浇浇水。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3

  【教材简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2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它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才有草长花开的美丽景象。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雨水。雨水和植物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学写“方、半”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追求自主感悟、个性体验、人文熏陶的新课标环境下,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应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美丽畅想的情境和空间,让他们在美好的环境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培养语感,陶冶性情,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学中应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呈现鲜活的生命状态是本课力图追求的`境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2、演示动画:大小雨点。请学生说一说雨。

  出示课题《雨点儿》,带读。

  (设计意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猜谜、观看画面说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学生对雨的认识水平,并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关于雨的信息。在说话中注意引导学生将“雨点儿”这个词读正确,化解了儿话音的读音难点。)

  二、品读课文,读中识字

  1、初读:读准字音,感知内容:即慢速地、大声地读。

  2、再读:圈圈划划,识记生字。

  3、三读:通读课文,巩固生字。

  4、“接雨点儿”的识字游戏:即一滴雨点儿对应一个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师问:同学们,这些雨点儿后面都有秘密噢!谁愿意和雨点儿交朋友呢?把后面的秘密告诉大家好吗?

  (设计意图:经过以上的层层提高,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印象。但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因此,设计游戏恰到好处,在游戏过程中,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时间和机会,让生字和他们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识字,这样就达到巩固识字的目标了。)

  三、指导朗读1~4自然段,体会含义

  1、在游戏中出示词语“数不清”,读一读,找一找,文中指什么数不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2、在文中找出带有“数不清”这个词语的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认读理解“问”、“回答”。

  ⑴ 出示生字“问”,读一读,找一找,文中写的是谁问谁?问什么?把有关句子画出来,交流,指导朗读,问:“你要到哪里去?”

  ⑵ 读课文找一找,小雨点儿是怎样回答的。

  4、认读“方”。

  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中带有“方”字的句子,让学生明确“地方”这个词中,“方”字读轻声。

  5、同桌合作扮演大、小雨点读读课文,并指名反馈。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自己的练读过程,学生对课文已经较熟悉了。但是,一年级学生唱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怎样克服呢?在这里,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表演读和自评、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例如:让学生当一当小雨点儿、大雨点儿,表演读一读,经过这样多方式、多层面的指导,学生读起来就有声有色,唱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课中操《小雨沙沙》

  五、重点理解第五自然段

  1、教师边范读第五自然段,边出示雨过后草长花开的画面,让学生初步感受雨点儿给植物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重点也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六、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设计意图: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的选择听众,自由的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七、指导书写“方”“半”,进行书写练习

  (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低段语文教学尤其不能忽视写字教学。在教学课文之后,让学生静下心来,学学字,写写字,动静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4

  【情景说明】

  《雨点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课,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从而让学生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一年级的教学目标,我们主要是让学生在读文中识字,在识字中读文,最终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富有动感的美丽画面,激情谈话导入

  师:看见这个画面,你们不想说点什么吗?

  生:(学生畅所欲言,兴致勃勃)

  师:想知道课文讲些什么吗?想知道就自己读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

  二、识字读文,整体感知

  师:谁能把带有这个生字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师:瞧,学会了这个词,你们读起来就通顺多了,再试一试。

  (引导学生在读文中找字找词找句,句中落实学字学词;读中找,读中识,识后又读。学生后来有点躁动了,思维也出现迟缓,气氛变得沉闷。)

  三、体验性朗读

  师:小朋友,这些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你们可以下位去找找自己的朋友,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生:(学生纷纷离座,下位自由寻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对面大声朗读课文。)

  (几分钟后)

  师:小朋友,你觉得你们的好朋友读得好吗?推荐推荐。

  生:(纷纷举手回答)

  我觉得a同学读得很好,很流利。

  我觉得b同学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

  (顿时,沉闷的课堂又有了生机。)

  四、想像延伸

  师:多好啊,这是谁的功劳啊?

  生:雨点儿。

  师:你不想对它说点什么吗?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共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即“谈话导入”,“整体感知”,“识字读文”,“体验性朗读”,“想像延伸”。整个教学设计是围绕“学生主体”如何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设计的。诸如“看了这个画面你不想说些什么?”“你想知道课文中写了什么吗?想知道就读读。”“这是谁的功劳?你不想对它说些什么吗?”等等,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在“识字读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出现了生理疲劳现象,注意力开始转移,我们就应当调整教学程序。安排学生下位自由走走,放松身体,可以消除疲劳。其次,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摈弃了原先的教师固定的四人学习小组,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体的尊重,体现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另外,这一环节的处理,还避免了“一二三,看老师”的单调乏味和“伸伸腿,弯弯腰”对教学环节的阻断,保持了整堂课的流畅。透过学生,我认识到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真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对教学中的“意外”,我们要珍视它、欣赏它、研究它,从而引导它,变“意外”为新的知识增长点,新的能力开发点,新的创新培养点。

  蹲下来和学生的心贴在一块,抛却权威,你会发现眼前一片开阔;抛却“自我”,课堂上将不在尴尬,将带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

  【专家点评】

  当老师的,遇到学生上课疲劳这个问题应当说相当普遍,因为儿童的心理特征表明:儿童的注意力持续很短,从上课第一个环节的'说到第二个环节的读,再到第三个环节的认读,学生因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而出现了第一个疲劳点,这很正常,也是很普遍的。但出现这一问题时就需要我们老师灵活处理,哪怕是一个细小环节的适时改变,说不定就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的尊重。从以上的教学里面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处理常见的小问题,同样可以从小处着眼,获得大收获。

【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12-12

《雨点儿》语文教学设计10-03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优秀12-13

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11篇)05-27

雨点儿教学设计06-03

《雨点儿》教学设计06-02

一年级语文下册《雨点儿》教学设计(精选12篇)11-07

小学语文《雨点儿》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27

语文古诗下册《所见》教学设计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