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31 08:24:0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

  一、在引入中体现

  通过课本中的情境图和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体现《课标》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理念和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要求。

  二、在联系中感知

  通过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并完成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即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由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的方法。

  三、在比较中掌握

  通过学生剪拼、平移的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转化前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联想和可逆性思维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在过程中渗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在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渗透平移、转化和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习题中设计要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将对应的底和高相乘,以及单位不同的底和高直接相乘得面积的判断题,从而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推导公式时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形状发生了改变而面积未发生变化来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

  五、在习题中训练

  通过出现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习题。如只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图形要学生求面积,单位不同的底和高直接相乘得面积的判断题和出现不相对应的底和高求面积的题目等。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深刻性和批判性,避免思维的随意性。

  六、在交流中培养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面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积极参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方格纸、剪刀、长方形、纸质平行四边形、透明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激趣导课

  1.情景引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继续研究图形面积计算,请看主题图。看情景图有哪些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从平行四边形的花坛中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的下方有两个花坛,你认为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

  师:到底是哪个大,我们该怎么办?

  生:算它们的面积。

  3.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A、指导学生有序的读图,从整体(你发现在哪儿有哪些图形?)到局部(两个花坛)。

  B、“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带着问题引入探究,突出课题并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研究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猜测、试算、验证。

  师:既然大家已经会算长方形的面积了,你们敢不敢试着算一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

  学生动手测量、试算按比例缩小的平行四边形图形的面积,老师观察出现的情况。

  汇报并板演出现的各种情况。(生成有三种情况)

  生1:6×5.5=33(平方厘米)

  生2:6×4=24(平方厘米)

  生3:(6+5.5)×2=23(平方厘米)

  说理:

  生1:相邻两边的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2:底和高,底乘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3:两条邻边的和乘2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花坛,抽象出来的图形,学生动手测量并试着算一算。从试做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2.归纳意见,提出验证。

  (1)归纳意见

  师:你们对以上三种方法有什么意见或补充?

  生1:我认为第三种是错的,这样计算出来的表示平行四边行的周长而不是面积。

  师:你们对其它两种有什么看法:

  生:我认为第二种是正确的,我的理由是: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的面积就是底边乘它的邻边。

  师:有同意她想法的吗?说说看……。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怎么办?

  生:验证。

  师:怎么验证?

  (2)数方格法验证猜想。

  师:推导长、正方形面积时,我们就是用数方格的方法。

  师:平行四边形不同于长方形,想一想怎么数好数。(题目中不出示“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要求”)

  学生用方格纸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1:我是把所有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这样数的。

  生2:我是把这些半格移到另一边半格上就组成整格了,这样好数。

  生3:我是沿着格子的竖线把平行四边行剪下来,平移到另一边,这样组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很好数了。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这些方法都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根据数格得出的结论,你认为哪种结果是错误的。

  生:我们通过数方格法得知,用一条边乘它的邻边的方法是错误的。

  【设计意图】

  A:让学生归纳意见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能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B:通过数方格验证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并且围绕“怎么数好数”让学生了解、体会方法优化的思想及为接下来的剪拼法做好铺垫。

  3.提出疑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提出疑问。

  师: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齐:同意。

  师:那么正确的方法是……

  生齐说:底乘高。

  (2)剪拼法,科学验证猜想。

  师:底乘高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数方格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那么用底乘高的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对还是错,需要……

  生齐说:验证。

  师:怎么验证更合理,更科学?

  学生提问: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怎么做才能把平行四边行转化成长方形?

  师:请同桌合作,并动手用学具剪一剪,拼一拼。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3)演示操作,寻求不同,强化过程。

  演示学生操作过程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操作过程中运用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都是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以后学习中会经常用到。

  (4)合作讨论,得出结论

  师:小组讨论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以下面的讨论题进行思考交流。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汇报:

  生1:形状变了,面积大小没变。

  生2: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对比,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形的高,面积没有变化,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述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我们通过猜想,数方格验证,产生疑问,转化法验证,从而明白学生的猜想(底乘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经常用到“猜想”“转化”“验证”等方法进行探究。

  【设计意图】

  A:数方格法已确定底乘它的邻边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是错误的。教师设疑让学生体会猜想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激励学生还需要进行一步经历和探究更科学的推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

  B:在数格时渗透剪拼的思想,在这里学生想到剪拼法并不难,在同学的相互帮助下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

  C:由学生上讲台演示沿着中间的高剪开,拼成长方形既是强化剪拼法的过程,也是要寻求不同方法。

  D:小组合作,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小组合组和小结、概括能力。

  4.用字母表示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a表示它的底,h表示它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字母什么表示?字母中间乘号可以省略。S=ah

  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

  生:底和高。

  三、利用公式,独立完成,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情景图中,两个花坛哪一个大?

  生:长方形面积生:平行四边形面积

  S=abS=ah

  =6×4 =6×4

  =24(m2)=24(m2)

  答:两个花坛一样大。

  2、利用公式解决例1。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两人板演,其余做在练习本上。S=ah=6×4=24(m2), 6×4=24(m2)

  【设计意图】

  应用公式解决课前留存的问题及生活中的问题。把数学还原回生活中去。

  四、反馈练习,发展思维。

  1.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停车位底长5m,高是2.5m,它的面积是多少?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底是4厘米,高是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

  A、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B、让学生体会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是等底等高。

  3.拓展延伸

  要求下图的面积需要知到哪两个条件?你能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并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把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推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能在这道题的影响下,学生对知识和数学思想都有一个延伸。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通过学习你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给你有什么启示?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3

  一、《课程标准》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这一学习内容设计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了解平行四边形与其他几种图形间的关系,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的精妙,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已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会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为学生推导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供方法迁移,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做准备。由于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所以当学生掌握了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之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三、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的切入点

  五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他们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理解图形面积计算的公式推导和描述推导的过程还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从生活中找数学,通过复习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入手,为下一步尝试探究做好准备,同时在猜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及时点出课题使学生尽快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把握好学与导的关系

  1.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具体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问题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因此,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激疑引趣。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看自己数学教材的封面,从而抽象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有面积吗?是哪一个部分?怎样计算呢?自己动手测量并计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用这个长方形框架,捏住两个顶点,用力往外拉,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拉前与拉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通过大胆猜想,动手验证(用学生已有的数方格的方法就可以),学生找到了初步的答案。接着就此提出疑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它与我们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关吗?有什么关系?”

  2.实践操作,探索迁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这一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始终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自己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在这一环节,我分了五个步骤来完成。

  (1)图形转换:面对问题,用“转化”的理念作指导,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实践操作,把图形进行转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2)探索联系: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3)推导公式:利用图形间的关系,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文字表述到用字母表示。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4)验证公式:动手测量,计算出前面我们拉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数方格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进行验证。

  (5)提问质疑:让学生阅读数学教材,把重点内容划一划,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研讨解决。

  3.层层递进,拓展深化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是否达成,可以通过设置算一算、选一选、画一画等问题进行检验。问题设置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一个途径,在问题设计时应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之一是夯实学生的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发展的根本,教学中不能淡化;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着眼学生的后续发展。

  4.小结提升,画龙点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少。正像同学们说的,其实各种平面图形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今天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来研究各种图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基础,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理解推导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推导的过程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目标分析

  依据课标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及过程。

  二、说教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启发法、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说学法

  教学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转化并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真正的做到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说教学实践

  为了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理念,经过实践,与同行交流,与网友互动,最后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 谈话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我首先让学生欣赏牡丹江市的城市风光图,再引导学生们观察规化部门为学校设计的效果图,然后以比较图形的面积的活动引入新课。这样的设计,既复习了旧知,为接下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埋下了伏笔,又让学生通过欣赏家乡的风光,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二)自主探究 学习新知

  为了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一目的,我将此环节设计为三个活动:

  1、数格子--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2、转化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3、字母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结果课后感觉虽然这样的计算在实际教学时平稳没有争议,但是学生的.思维空间没有得到拓展,也有很多网友建议这样的设计教师不能真正的做到大胆放手,总是牵着学生走。于是,我细致地浏览了IP资源、光盘资源、育龙网资源,并借助网友的帮助,经过再设计,最后将数格子和转化法有机整合为一个环节,将此环节设计为两个活动。

  活动一:自主探究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让学生先猜一猜两个花坛的大小,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然后我顺势鼓励学生通过手中学具采用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方法,通过小组自主合作,尝试的探究新知,在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大胆尝试,教师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孩子真正的感受到探究新知的乐趣,并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生汇报之后又将转化过程设计成课件进行演示,并组织学生讨论,在以上的剪法中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要沿高剪开?让学生不仅理解沿高剪开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还能进一步强化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推导过程。学生在动手操作、动流、动脑思考等活动中主动的探究出了新知,也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活动二:字母法--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字母表示法。

  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得出结论,将直观操作和间接说理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和能力,又使学生掌握图形转化的思想方法。

  五、实践应用 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手段。本环节共经过两次调整,第一次设计中的练习,形式比较单一,而且没有梯度。为了弥补不足,体现练习的多元化,所以,第二次将练习调整为四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先易后难,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学生的思维也得以充分的发展。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5

  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焕发着生命活力”的好课,但也有的课“形似神离”、“活而欠实”,一部分学生争先恐后地应答,表现得很出众,虽表面上看“一切顺利”、“全班都会”,但一旦出现“节外生枝”,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教师不是漠视就是将其强行拉回来,或匆匆的予以否定,生生的地浇灭学生的火花,凸现出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预设”是指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指实际教学过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课堂教学不是一个机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当教学预设与生成表现差异,甚至截然不同时,对教师而言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课堂的.尴尬与精彩,虚浮与真实。

  如何让课堂亲近真实,用生成打造真实,我们必须要思考如何把握学习“预设”与“生成”。首先,预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学需要预设,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为了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教师的课前预设就要尽量具体些,周密些。

  那么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教学预设呢?高质量的教学预设需要精心备教材,更需要备学生。教师课前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本身就是应该的,特别是个性化地设计某个环节,是非常值得提倡的,问题是不能一味地钻研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这个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教法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研究预设教学过程。那是一次苍白教学给予的顿悟,前些年上过的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其中的片段至今记忆犹新。

  师:今天我一起来学习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平行四边形底5厘米,高3厘米),请同学们想办法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

  (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比较,然后汇报)

  生1:我把平行四边行沿着它的一条边剪开然后拼到平行四边形的右面,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放在拼成的图形上一比,我发现这两个图开的面积一样大。

  生2:我把平行四边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平移到平行四边形的右面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然后把长方形放在拼成的图形一比,我发现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师: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学具——一个平行四边形纸板。同学们动一下脑筋,看看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学生开始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师巡视期间,曾多次询问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什么图形)

  接下来学生汇报自己的做法。大致和课的开始相同。我又用课件演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并强调什么叫平移,然后要求学生按课件演示的过程再做一遍。接下来就是讨论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总结面积计算公式。

  课后我是这样反思的:我这样设计是想让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说明,因为数方格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慢,也不方便,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欲望。谁知,学生并没有数方格,而是通过剪拼,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还有一个学生居然说出了“平移”,觉得自己做的课件不就没用了吗?当时由于自己调控课堂的能力不足,教学机智的欠缺,导致课堂效率事倍功半,如今想想可以就着学生的回答,提出表扬和鼓励,然后,以学生的方法让还没有找到方法的学生试一试,必要时也可用课件,将教学的重点一下子转移到研究图形关系上来。让学生自己分析研究两种图形之间的内在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使整个教学过程从有序(预设)到无序(生成),再到有序(采取相应的对策),主要是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资源共生的过程,正确定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策略,必能应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传统教学的弊端是教师把教学过程统得过死,把课堂变成自己的“报告厅”,学生是一个个听众,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不敢“造次”,总是先揣摩老师的意图,然后答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教学过程成了学生配合老师教的过程。曾多次在公开课时,听老师这样总结:同学们,这堂课上你们都很认真,谢谢你们对老师的配合。课堂是学生配合老师吗?这样不是演戏吗?其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之间不同思考、不同见解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如果视预设如法规一样,一成不变,那么教学就会变得暗淡无光,毫无生机与活力。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面积教学设计05-30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6-09

[热]圆的面积教学设计07-06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6-21

圆的面积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1-26

《环形面积》教学设计(通用10篇)11-17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优选15篇】08-15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6-07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