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23 08:08:37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实用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实用2篇】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预习展示:

一、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组一个课外的词。

  4、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5、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6、听写,检查过关。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3、读准停顿,在文中标出"/"

  4、写出主要内容。

  四、理解课文

  1、理解难懂词(写在疑难处)。注意“为设果”“家禽”

  2、逐句写出意思。

  3、谁说的话最妙?画波浪线。

  4、妙在哪里?说说你的。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5、想象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7、说说《世说新语》上的其他关于言语表达的小故事。

  课后反思:

  1、小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还是不高。

  2、有的小组没按老师的题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题,也没同学发现。

  3、忘了进行朗读展示环节。

  4、有同学提出“假设句”修辞手法,说法不正确。

  5、缺少质疑环节。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杨氏之子》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的编排,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能初步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在引领孩子们走进这个故事时,我着力引导学生去感受杨氏之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这样的故事必能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地朗读对话,以及对“未闻”、“应声大曰”的辨析来体会杨氏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古今文对照背诵课文。

  4.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氏”、“未闻……”的`迁移运用。

  [教学流程]

  课前活动:学生吟诵古诗引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中华悠悠五千年,给我们留下了厚实的文化精髓。让我们一起先吟诵一些古诗词吧。

  学生吟诵古诗后引出今天学习的一篇古文。(板书:文言文)

  [设计意图:一堂“文化”的课自然以一种文化的方式来引承。这样,使学生未识课文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而自然引出文言文《杨氏之子》。]

  一、揭示课题,解读课题,迁移运用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读读题目,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儿子)

  2.这是古人的说话方式,请你也试着用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对古文中的“……氏”迁移运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姓用这种古人的方式来介绍自己。(张氏之子。董氏之女……)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姓切入,抓住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并做到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二、读懂字词,读准停顿,读通古文

  1.放声自由读课文,争取把文章读通顺。

  2.指名读,组织交流。呈现难点。

  导语: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把几位同学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老师随机在黑板上画出。)

  [设计意图: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而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定格,让学生在接下来的朗读中能不遗余力地直指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这样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

  3.聚焦难读句子,老师建议关注解释。

  导语:同学们,这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课文的注释,读懂句子,了解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4.解决难点,以不同方式展开。

  ●孔君平诣其父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孔君平”是一个人名。“诣”指的是拜访。

  (3)学生再读句子,同时老师画出停顿,齐读。

  ●乃呼儿出

  (1)学生联系上文,“父不在”:父亲不在家。结合注释知道“乃”指“于是”的意思,继而了解句子意思。

  (2)再读句子,读准停顿。

  ●孔指以示儿曰

  老师根据学生的释义,同时在句子上画出相应的停顿。

  (1)学生结合注释,说句子的大意: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对他说。

  (2)指名读,齐读,再次强化正确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学生理解现在的“家禽”:家里养的鸡、鸭、鹅等。

  (2)学生结合语境,对文中的“家禽”分别释文:“家”指夫子家。“禽”:鸟类。“家禽”指的就是夫子家的鸟,故而明白中间应停顿。

  [设计意图:对于古文朗读中的停顿,其实是借助在读懂古文的基础上。这一环节把读准停顿和疏通词句糅合,使两者能相辅相成,相互推进。要读通古文,必得先疏通词句,所以在这个环节上,聚焦难点,充分展开。]

  5.注意停顿,读通古文:现在就请你再读一读课文。注意停顿,相信你一定能读得更通顺。

  6.了解故事内容:课文读通了,发生在杨氏子身上的事,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设计意图:读通了古文,对意思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已是水到渠成。到此完成了对古文第一层面的解读,使学生能够真切地看到自己在课堂上的进步:从读不通到读通,再到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概说这个故事,步步晋阶。]

  三、定格对话,品味聪慧,读出韵味

  1.师生对读。体味巧妙。

  (1)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定位后合作对话。

  (2)结合情境,对词句再解读。

  (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文,引导学生逐字理解)

  “此”——学生:这个(杨梅)。

  “果”——学生:水果。

  “君家果”——学生:你家水果。

  “此是君家果”——学生: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水果。

  (3)对读词句。体味聪慧。

  导语:果然是对答如流。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6-24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6-03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1-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荐)08-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06-26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15篇06-25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11篇)04-11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集锦15篇)06-26

部编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05-03

语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8篇)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