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歌曲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08 12:37:58 赛赛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歌曲教学设计(通用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歌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歌曲教学设计(通用22篇)

  歌曲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用打击乐器或自寻音源探索声音的强弱。

  4)、能够运用线条记录声音或音乐。

  教学重点:

  1)、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这首歌;

  2)、能够配合歌词、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教学难点:

  能随三拍子的音乐节奏,用动作或拍击物体做出比较正确的反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设疑激趣:

  老师今天要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1、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圈)

  (月亮、太阳、月饼、电灯、妈妈的笑脸……)

  2、模仿说话:孩子们的想象真丰富,你能根据这幅图,照老师的样子说一句话吗?

  师: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妈妈的笑脸像明月

  学生根据图展开想像,说出几句类似的'话。

  3、听音画线:

  孩子们说得真好,老师要亮出第三把宝刀了:刚才我说的话,有的声音长,有的声音短,你能把这些长长短短的声音用线条画出来吗?

  (老师慢慢念,同学们用手在空中画,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

  X — XX | X — X | X — XX | X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妈妈的笑脸像明月

  师生一起读一遍,边读边画。

  注意,现在我把说变成唱了!你也会画吗?咱们试试!(老师唱,学生用手在空中画)

  l 3 — 5 5 | 3 — 2 | 1 — 2 3 | 6 — — |

  天上的月亮像盏灯,

  l 6 — 5 | 3 — 2 3 | 1 — — |1 — — |

  地上亮堂堂。

  谁能够把这条曲子唱出来?我们用线来指挥他唱。还有谁想唱一唱?

  进一步提高要求:能不能边唱边画?

  三、学唱新歌:

  1、初听歌曲,体验音乐意境:

  孩子们唱得真好,我真替你们高兴,今天老师就把一个最漂亮的月亮送给你们,好不好?(出示月亮图)播放歌曲。

  2、学歌词:

  刚才我们不但看到了美丽的月亮,还听到了一首非常优美的歌,这首歌就叫《望月亮》。

  (1)、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歌词吧!孩子轻声读歌词,找出不认识的字。谁能告诉他这个字怎么读?同桌一起练习,并加入适当的动作。

  全班一起表演:边读边做动作。

  (2)、数一数,这首歌每小节有几拍?(三拍)

  强弱弱强弱弱强弱弱

  探索音响:怎样表示出音的强弱呢?

  学生自寻音源:拍手、拍肩、拍腿、拍胸、拍桌子、跺脚、摇摆身子等等。

  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吧!(放录音)

  A、随伴奏用“啦”轻声齐唱。

  B、跟录音轻声齐唱。

  C、跟录音伴奏轻声唱。

  四、拓展:

  1、表演。

  喜欢唱的同学请站起来演唱,喜欢跳舞的同学请站起来跳舞,其他同学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播放录音,学生表演)

  2、欣赏有关月亮的歌:

  如:《小小的船》、《望月》、《弯弯的月亮》、《月亮走,我也走》、《天涯望月》、《月之故乡》、《十五的月亮》等等。

  3、用《小小的船》为《月姥姥》配乐朗诵

  十、小结。

  歌曲教学设计 2

  设计意图:

  在孩子们家里的鞋架上排列着各式各样的鞋子,孩子们特别喜欢去穿穿爸爸的大拖鞋、妈妈的高跟鞋、弟弟的老虎鞋,穿大鞋和小鞋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我抓住孩子的这一兴趣点,挖掘其蕴涵的教育因素,设计了本次音乐活动。歌曲《大鞋和小鞋》歌词结构工整、旋律活泼轻快、节奏富有对比,通过歌曲的学习能感受节奏的不同、强弱的变化,能体验音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引导下,表现歌曲中大鞋和小鞋不同的音乐性质。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1、幼儿穿过大鞋和小鞋。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进教室。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脚上穿的鞋子舒服吗?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出去走走吧!”随音乐有节奏地踮步走、踏步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大鞋和小鞋的不同特征。

  1、(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咦,这是什么?这两双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穿过这么大的鞋吗?大鞋怎么样?你穿过这么小的鞋吗?小鞋怎么样?(又大又重和又小又轻)3、(出示节奏谱)这儿有两张节奏谱,请小朋友先自己拍一拍再一起拍一拍。(大鞋缓慢,用四分音符的节奏表现;小鞋轻快,用八分音符的节奏表现。)两张节奏谱有什么不一样?哪张送给大鞋?哪张送给小鞋呢?

  4、是呀,大鞋又大又重,用慢的节奏表现;小鞋又小又轻,用快的节奏表现。我们也来穿穿又大又重的大鞋和又小又轻的小鞋吧!(做做动作,感受沉重缓慢和小巧轻快)三、引导幼儿听音乐,启发幼儿学习大鞋和小鞋所发声音的不同。

  1、教师清唱,幼儿欣赏歌曲。

  过渡:老师把大鞋和小鞋编成了一首歌,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我在歌里唱了些什么?

  提问:①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小图谱)②我穿着爸爸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发出了什么声音?

  ③我穿着娃娃的鞋像什么?走起路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2、 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过渡:我们再来听一听,想一想这些小图片应该怎么摆放?

  请一幼儿上来摆一摆,并一起说一说、唱一唱,验证对错。

  四、幼儿学唱歌曲,能唱出歌曲的'不同性质。

  1、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来唱一唱这首歌曲吧。真好听!声音再整齐一点会更好听!

  2、唱得真好!这一次我们把大鞋又大又重、小鞋又小又轻的感觉唱出来,你们能行吗?

  五、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我们来合作演唱好吗?

  ①请男孩子唱大鞋,女孩子唱小鞋,大鞋要唱得怎么样?(沉重缓慢)小鞋要唱得怎么样?(轻快跳跃)②交换一下,请注意你们的声音哦!

  2、表演歌曲。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呢?那我们一起来表演这首好听又有趣的歌曲吧!

  教后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顺利的结束了,下面我从活动的过程、活动的效果这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大鞋和小鞋》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大鞋和小鞋是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穿着玩的,歌曲中的两段的节奏富有对比性,大鞋和小鞋不仅外形具有对比性,而且所发出的声音也富有对比性。大鞋沉重缓慢,用四分节奏表现;小鞋小巧轻快,用八分节奏表现,我把这一音乐元素作为了活动的重难点,活动中,我还把重难点并重前置,突出了学习的重点,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如果把歌曲中的两种声音的练习放到第二环节来,让幼儿说说、唱唱,那么后面学习歌曲就更容易了。

  环节的设计流畅、紧扣,过渡自然,通过引导幼儿交流想法、做做动作形成了一个动静交替的课堂,制作的图片精致漂亮,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为学习歌曲降低了难度。在请幼儿摆放图片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唱一唱帮助验证,让幼儿自主地发现摆放的错误,在请幼儿来纠正,并带幼儿多读两遍歌词,为后面的演唱做充足的铺垫。在幼儿演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演唱方式,激发了幼儿演唱歌曲的兴趣,也巩固了学习的效果,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歌曲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从而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并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歌曲的大跳旋律和切分节奏。

  2.通过简单的乐器演奏更好的学习歌曲。

  教材分析

  《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旋律流畅,节奏轻快,加上简单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把小牧童在美丽牧场快乐放牧的情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歌曲分为四个乐句,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跳跃。一、二、四乐句节奏完全相同,演唱起来十分轻松。第三乐句连续运用切分节奏使音乐富有动感、充满活力。全曲旋律不断上行,形成歌曲热烈欢快的氛围。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意境,并用自己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通过演唱歌曲,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1 2 3 2 1音名演唱

  2.1 2 3 4 5 4 3 2 1音名演唱

  3.5 4 3 2 1元音演唱

  4.1 3 5 3 1跳音演唱

  二、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斯洛伐克的民歌《八只小鹅》。

  介绍斯洛伐克,观看图片欣赏斯洛伐克。

  三、歌曲学习

  1、欣赏《牧童》动画,说说歌曲是什么情绪的?

  2、仔细聆听歌曲,(《牧童》音频)同学们听到歌中唱了什么?是用什么形式来演唱的?

  学生回答:听到小牧童在吹笛子、放牛、放羊;歌曲采用合唱形式……

  3、学习大切分: X X X ▏X X ▏

  4、全曲学习演唱

  5、运用双响筒、三角铁打旋律

  双响筒:X X ▏X X ▏

  三角铁:X ▏X ▏

  6、两人双响筒,两人三角铁击打旋律,全班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草地上的牧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了欢乐的牧童,希望你们能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美。

  歌曲教学设计 4

  活动目标:

  1、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意境和情节,懂得分辨乐曲的A-B-A三段体曲式。

  2、通过简单的乐器伴奏来烘托音乐作品中此起彼伏的旋律特色,并通过不同音色的乐器来区别A、B段的不同情绪。

  3、知道这是一首具有田园风味的中国音乐作品,激发对民族特色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牧童形象的木偶及田园风味的背景图。

  2、各种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

  活动重点:

  听辨乐曲的A-B-A三段式结构,并用合适的打击乐来表现各段的情绪。

  活动难点:

  听辨乐句,理解旋律中此起彼伏相呼应的特点。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

  师:“什么乐器在唱歌?”闭上眼睛,听老师选一种打击乐器,敲出×××的节奏型,马上睁开看,边拍手边说:“××乐器在唱歌。”

  2、播放音乐《牧童短笛》,听辨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

  师:“请听听这首曲子,猜猜是什么乐器在唱歌?”

  3、简单介绍钢琴曲《牧童短笛》的音乐背景。

  师:“这首好听的钢琴曲名是《牧童短笛》,它描写的是我国美丽的江南地区,牧童倒骑在牛背上,悠扬地吹着短笛,在田间玩耍的情景”。

  4、出示背景图,完整地欣赏音乐。

  5、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段音乐。

  师:“我们先听这段音乐,想一想牧童这时在干什么?

  教师根据描述,边操作木偶边进行小结:两位牧童倒骑在牛背上,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短笛,走在美丽的田间。这段音乐是悠扬的,抒情的。

  (2)听赏第二段音乐。

  师:“下面,我们来听第二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的.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听了感觉怎样?想想牧童这时又在干什么呢?”

  教师

  小结:牧童这时从牛背上跳下来,高兴地在田间翻跟斗抓蝴蝶,这段音乐是欢快的,跳跃的。

  (3)听赏第三段音乐。

  师:“下面请你们听第三段音乐。听听这段音乐和前面哪段音乐是一样的,这时牧童又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和第一段是相同的,这种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的乐曲叫A-B-A三段体。这段音乐讲的是牧童又骑上牛背,你一句我一句地吹着笛子,慢慢地走远了。

  6、启发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乐曲的各段用什么乐器来伴奏比较好呢?”

  7、为每位幼儿提供2-3种打击乐,提醒他们在乐曲的A段与B段用不同的乐曲来伴奏,并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变换不同的节奏型。

  歌曲教学设计 5

  课题:

  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沙锤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认识沙锤的特性,能用沙锤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

  3.培养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并在学唱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

  教学难点:

  1.为歌曲创编歌词。

  2.学生探索沙锤的不同节奏型的演奏。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bE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 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它三小节完全相同。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的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教具学具使用:

  电脑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自制沙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

  1.师: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瞧,她是谁?(多媒体课件:春姑娘)春姑娘一到,大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观察过吗?

  2.教师朗诵一段描写春天的散文。(多媒体课件:春天景色)

  3.教师:你能用最美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来描述春天的景色吗?

  4.教师:让我们跳着舞到音乐中去寻找春天吧。(听音乐跟老师表演《春天在哪里》)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春天太美了,大家都这么高兴,地里的种子耐不住寂寞了,他想钻出头,可是怎么也钻出来,怎么办?谁能帮得了他?(学生答:小雨)

  2.教师:春天的'小雨是什么样子的?下春雨时会有什么样的声音?你能模仿吗?

  3.教师:小雨沙沙沙的下着,他落在了花园里、鱼池里、田野里都有什么变化?

  4.老师代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5.启发学生:春雨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会有什么变化?

  6.听录音范唱。要求:听出完全相同的两句。

  7.教唱歌曲。

  四、复习巩固

  1.教师:你觉得“小雨沙沙沙”这个地方怎样唱比较好?为什么?

  2.用自制的沙锤为歌曲伴奏。教师:你还可以怎样为歌曲伴奏?

  3.分别扮演花儿、鱼儿和苗儿即兴歌表演。

  五、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为故事《五彩的春天》编对话。

  2.请你代表植物、动物对春雨说一句感激的话吧。

  3.动手一起装扮美丽的春天。

  4.给这幅画起一个名字。

  六、小结

  1.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我们把春天打扮的多美啊。

  2.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吧。(听音乐走出教室)

  歌曲教学设计 6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2、欣赏《灵隐钟声》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感受音乐,了解中国的传统的寺庙文化。

  [智育目标]: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素质发展目标]:了解与钟声有关的故事,历史等。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难点]:能有较长的气息,连贯的声音演唱《枫桥夜泊》。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学生活动设计

  唱歌,欣赏。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枫桥夜泊》。

  师:请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钟的声音。

  师:钟声是我吗生活中常听到发哦的声音。但是,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的感觉就会不一样。下面请大家听一首歌曲,听一听这歌里的`钟声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生: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这是根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谱写的歌曲,虽然诗里并没有直接表现钟声的词语,却表现了一个离家远行的人听到钟声之后的思想情绪。现在我们再听一遍,想一想,音乐是怎么样表现这种思乡情绪的。

  生:第二次欣赏歌曲并回答。

  2、学唱歌曲《枫桥夜泊》。

  师:为了表现思乡的情绪,歌曲的速度较慢,运用了较多的下行旋律,在演唱上声音要连贯。现在,我们试唱第一乐段。

  生:视唱第一乐段。

  师:歌曲的第一乐段情绪基本上比较平稳,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听一听第二乐段和第一乐段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歌曲并回答。

  师:同学们的感受很正确,第二乐段的情绪更加激动,突出了思乡的情绪。在演唱的时候注意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生:视唱第二乐段,教师注意纠正切分音和八分休止符的唱法。

  师:这首诗大家非常数亿,请一位同学合着音乐给大家朗诵一下。

  生:配乐朗诵。

  师:有人知道寒山寺吗?

  生:回答......

  师:寒山寺在苏州市城西的枫桥镇,已有1400多年历史,传说,有个叫寒山的高僧在寺内做住持,就改名为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再来到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枫桥夜泊》,从此这首诗成了千古绝唱,也使寒山寺名扬中外。其实寒山寺是一座小寺,本身并不宏伟,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增添了寒山寺的魅力。诗的书法作品和意境画更增添了这座古寺的内涵。寒山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而不单单是一座古寺,使我们对悠久历史文化更加怀想和崇敬。所以,在演唱时,要更好地表现古诗的意境。现在,我们完整地演唱歌曲。

  3、欣赏电子琴独奏《灵隐钟声》。

  教师先向同学们介绍灵隐寺。让学生听由电子琴演奏的音乐会带给你什么要的感受?

  出示灵隐寺的图片及介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灵隐寺。

  在《灵隐钟声》的音乐中朗诵这些诗,对音乐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

  4、再次演唱《枫桥夜泊》,感受古典文化带给我们的艺术魅力。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以“钟声”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感受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是本课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是学生在对音乐主题的视唱上还有一定的难度。《灵隐钟声》是教材中一首构思巧妙、形象鲜明的电子琴独奏曲,以电子琴丰富的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了著名的佛寺“杭州灵隐寺”的风采。其中有段古色古香、颇有几分佛教音乐的神韵的旋律,令人如见香火缭绕,如闻轻声喃喃。孩子们特别喜欢,尤其是我在教学中让孩子用“响舌”跟这段旋律伴奏,模仿敲木鱼的声音,然后再请几个同学在其中敲击木鱼,孩子们显得特别有状态。课本中对这段旋律也有部分歌谱出示

  歌曲教学设计 7

  教学内容:

  校园经典老歌《同桌的你》

  教学目标: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同桌的你》。

  2、通过学习掌握6/8歌曲的节奏特点。

  情感目标:鼓励学生珍惜校园生活,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同桌的你》,重温经典老歌柔和、优美的旋律。

  2、学难点:准确把握6/8歌曲的节奏特点,把握歌曲的音准。

  教学准备:

  音乐钢琴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内容:集体演唱歌曲《草原舞曲》,对出现的问题再次做以纠正。

  二、新课教学:歌曲学习《同桌的你》

  (一)、作品简析:歌曲《同桌的你》是一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经典校园歌曲,旋律柔和、动听。6/8歌曲的节奏特点。歌词朴实贴近生活,能唤起我们对校园美好生活的.种种回忆。演唱起来自然、亲切,回味悠长。通过歌曲的演唱,可以提示我们更加珍惜同学之间的情谊,珍爱目前拥有的校园时光。

  (二)、歌曲学习

  1、播放视频《同桌的你》,让学生体验感受。激发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柔和、像回忆又像在诉说)歌曲的速度怎样(较快)歌曲的节拍有什么特点?(6/8节奏)等等。

  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

  歌曲教学设计 8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十册第六课《编花篮》

  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编花篮》,用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在演唱《编花篮》的过程中,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了解民歌创作的基本特点;

  3.聆听不同版本的《编花篮》,在欣赏过程中即兴参与音乐活动,进一步感受河南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对河南民歌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运用听唱、识谱等多种形式学唱河南民歌《编花篮》,准确演唱歌曲中带有装饰音和衬词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帅声情并茂地演唱安徽民歌《凤阳花鼓》,学生欣赏。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它属于什么类型的歌曲?

  2.学生自由演唱民歌。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民歌入手,激发其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二、寓教于乐

  学习《编花篮》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河南民歌的地方特色。

  教师:你认为哪。一句最有特点?

  2.学唱歌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乐句。

  (提示:第一小节带有河南方言的色彩,演唱时注意前倚音时值很短,四分休止符休止半拍;方言对于民歌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示:演唱方法和豫剧中的甩腔相似,首音加重,演唱时配以豫剧中的亮相动作;甩腔的运用,凸显了河南民歌的地域特色。)

  3.再次聆听范唱,跟唱前两小节和最后两小节,并介绍伴奏乐器三弦。

  4.趣味理解歌词。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歌曲。

  (提示: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2)师生配合,用接龙的形式朗读歌词。

  (3)了解歌词押韵和运用衬词的特点。

  (设计意图:强调衬词和押韵,使学生了解衬词和押韵足我国民歌歌词创作的特点之一。)

  5.进一步学唱歌曲旋律。

  (1)引导学生用Ian演唱歌曲旋律。

  (2)再次聆听,默唱歌词。

  (3)学习演唱歌词。

  (提示: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演唱不准确的乐句。)

  (4)教唱难点乐句,强调附点和下滑音。

  (5)正确、完整地演唱歌曲。

  (提示:引导学生准确表现出前倚音、下滑音、难点乐句以及甩腔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6)观赏课件牡丹花图片,激发学生的

  演唱热情。

  (7)完整地、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教师:这首歌曲旋律轻快、活泼,被人们广泛传唱。

  1.对比欣赏和张也演唱的《编花篮》,从演唱速度、伴奏乐器和演唱形式上加以分析。

  2.创新表现歌曲。

  (1)采用不同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2)声势合作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了解不同的伴奏乐器会给歌曲带来不同的听觉感受。)

  四、完美结课

  教师: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卜动地去了解更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的民歌,了解更多的民歌文化。

  歌曲教学设计 9

  目标:

  1、喜欢欣赏并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不讲卫生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片;

  3、喜欢欣赏故事,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

  准备:

  《猪小弟》的歌曲录音。

  小猪、小兔、小羊、猪妈妈的图片和背景图(有小猪的家、水塘)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放磁带《猪小弟》,教师和一名幼儿扮演猪小弟和小兔的`角色表演唱歌曲《猪小弟》。“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都有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欣赏个别幼儿的表演,进一步感知歌曲中角色的对话和心理变化;

  “小兔为什么不和猪小弟玩?小兔是怎样说的?”

  “猪小弟怎样洗干净的?”

  “最后小兔愿意和猪小弟一起玩了吗?他们见面怎样高兴的打招呼的?”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第一段,小兔不和猪小弟一起玩,猪小弟是什么心情?表情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最后一段猪小弟洗得干干净净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它会是怎样的表情?”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找到一个朋友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和表情。

  四、听磁带集体展示歌曲表演《猪小弟》;

  五、在活动区中播放歌曲《猪小弟》,并引发幼儿相互学习创编新的动作进行歌曲表演。

  歌曲教学设计 10

  【活动目标】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2、图片八张。

  3、表演头饰:猴子三只、猴子妈妈一只。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5、医院标志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个别:谁来学一学猴子的样子。(表现出猴子的调皮)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教师清唱: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清唱:妈妈急得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化解难点:第二句十六分音符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情感处理:第一句高兴第二句痛苦第三句着急。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所有孩子都表演了,谁唱呢?(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唱。)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小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五、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歌曲教学设计 11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唱两段歌词时力度的差异,学习用声音的强弱、动作的幅度大小来表现歌曲的力度差异。

  2.借助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教师琴声强弱和自己的动作幅度的暗示,学习用适当的音量演唱歌曲。

  3.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在集体演唱中感到愉快。

  活动重点:

  学习用声音的强弱、动作的幅度大小来表现歌曲的力度差异。

  活动难点:

  借助对动物形象的理解以及教师琴声强弱和自己的动作幅度的暗示,学习用适当的音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PPT。

  2.大猫、小猫手偶各一个。

  活动过程:

  1.韵律活动《小动物走》。

  师:冬天到了,太阳照在身上可暖和了,看,来了哪些小动物?

  出示小鸡、青蛙、小鸭图片

  师:我们和它们一起做游戏吧!

  2.教师演示PPT,幼儿观察,理解动物想象大小与演唱力度的关系。

  师:看,还有谁也出来玩了?(猫)来了几只猫?(2只)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一只大猫,一只小猫)

  师:我们来让它们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师:两只猫的叫声一样吗?大猫是怎么叫的?(个别幼儿模仿)(大猫的叫声很大、很强、很重)(幼儿集体模仿)小猫又是怎么叫的呢?(个别幼儿模仿)(小猫的叫声很小、很弱、很轻)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大猫小猫》

  师:今天,大猫和小猫很想唱歌给小朋友们听个,你们想听吗?(教师演唱歌曲)

  师:你们能听出来,哪段是大猫唱的?哪段是小猫唱的吗?(第一段大猫演唱,第二段小猫演唱)

  师:你们想来学一学大猫和小猫的叫声吗?那我们来试一试?(教师用动作、声音暗示、提醒幼儿是大猫演唱还是小猫演唱,要求幼儿知道,学习大猫的叫声时,声音要大、强、重;学习小猫叫声时,声音要小、轻、弱)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像!刚刚我们只学了它们的叫声。大猫小猫说,你们除了能学我的叫声外,还能把我刚刚唱的`歌也唱出来吗?(幼儿完整地把我们给表现出来)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猫、小猫之外,钢琴,也有这样的本领,不信,你们听一听!(教师用不同的力度弹奏歌曲)

  师:你们能听出来哪段是大猫?哪段是小猫吗?

  师:让我们在琴声的提醒下,我们来唱一唱。

  4.幼儿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演唱歌曲。

  出示手偶

  师:今天大猫小猫也来到了我们班上。出示大猫手偶,向幼儿打招呼。出示小猫手偶,向幼儿打招呼。大猫和小猫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大猫说:“想和我一起做游戏的站在我这边。”小猫说:“想和我一起做游戏的站在我这边。”这次先让“大猫”演唱第一段,“小猫”演唱第二段,好吗?

  师:大猫小猫说,你们演唱的真是太棒了。我们还想和你们做游戏,看看谁的小耳朵做灵?(听琴声)听,谁来了?你们能听出来,这段音乐是大猫唱的还是小猫唱的?(小猫)再听一次琴声,这一段呢?(大猫)为什么?(声音大、强、重)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歌唱歌我们的客人老师听,好吗?注意,听清楚前奏,看看谁先唱!听,谁来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的小耳朵真灵,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物,它们的声音有大有小,比如像:老虎和老鼠,恐龙和小鸡……,让我们再去找一找,下次我们也把它们编入我们的歌曲中,好吗?

  歌曲教学设计 12

  活动目标:

  1、用优美连贯和活泼轻快的歌声较好地演唱三拍子歌曲,唱出句首重音。

  2、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注意倾听同伴的歌声,能控制调节自己的歌声。

  3、体验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学会歌曲《柳树姑娘》。

  2、歌曲图谱。

  3、绿色丝带和小铃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师:早上小朋友到幼儿园来时,有没有感觉到风吹到脸上是那么轻柔,那么舒服?什么季节来到了?美好的春天里,池塘边的柳树姑娘变得特别漂亮啦!听,柳树姑娘也唱起了动人的歌:

  1、一起演唱歌曲。

  2、唱出句首重音。

  (1)提问:老师相信小朋友的歌声会更动听,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优美的歌?(幼儿回答:温柔、自然的声音来唱)另外,这首歌是几拍子的?(三拍子)在唱三拍子的歌曲时如果能把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唱得重一点,会更好听的。

  (2)一起来试一试,注意听琴声。(2遍)

  3、用优美连贯和活泼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出示图谱]提问:老师用图谱把这首歌曲记录了下来,你在图谱上看到了几种不同的图案?

  (2)、提问:看着图谱,老师好象看到了春风中,柳树姑娘轻轻地不断地来回地摆动着长辫子,一长排的柳树把整个池塘都染绿了,你们想象到了吗?那我们要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两句呢?随机根据幼儿的回答添画上“ ”符号。

  (3)提问:柳树姑娘在池塘中洗头发,池塘的水真清呀,柳树姑娘真漂亮呀!这时柳树姑娘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这部分应该怎样唱呢?随机添上“ “符号。

  (4)、师:看着图谱,我们用连贯优美和轻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来唱一唱这首歌。

  (5)、真美呀,老师还想听一遍。把柳树姑娘唱得更美一点。

  三、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1、练习伴唱的第一部分

  (1)师:多美妙的歌声呀,谢谢你们!池塘边的小柳树也忍不住为我们伴唱了。风中的小柳树会发出什么声音来伴唱呢?(幼儿回答)

  (2)、钢琴弹奏歌曲旋律,教师示范唱伴唱部分,请幼儿听一听小柳树唱了几次,是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唱的?

  (3)、幼儿回答,教师将相应的图谱贴上。

  (4)、看图谱再听一遍,检查、巩固。

  (5)、我们一起来唱唱小柳树的歌吧,请钢琴唱柳树姑娘的歌。

  (6)、再来一遍,把小柳树的歌唱得柔和一点,美妙一点哟!

  (7)、现在老师是柳树姑娘,小朋友是小柳树,试一试!(钢琴弹奏伴唱部分)。

  (8)、仔细听钢琴,让柳树姑娘和小柳树的歌和谐地融在一起。

  2、练习伴唱的第二部分及合唱部分

  (1)、当柳树姑娘在池塘中洗长辫子时,小柳树也开心极了,这时它会怎样唱的呢?听老师唱一下,用心听一听,小柳树唱的歌哪里和柳树姑娘不一样,哪里一样?不一样时,小柳树唱的是什么?

  (2)、幼儿倾听后回答,教师随机出示图谱,明确唱的内容。

  (3)、一起来试试这部分。[钢琴伴奏]

  (4)、现在老师是柳树姑娘,小朋友是小柳树,试一试!(钢琴弹奏伴唱部分)

  3、分声部演唱

  (1)、师:小柳树的歌声真欢快呀!现在能和老师一起看着图谱把小柳树的歌完整地唱一唱吗?[钢琴伴奏主旋律]

  (2)、小柳树们,站起来,让我们的歌声更美,传得更远一点吧![钢琴伴奏同上]

  (3)、现在,请小朋友唱柳树姑娘的歌,老师唱小柳树的歌,好吗?[钢琴不伴奏]

  歌曲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演唱,感受歌曲对美丽的澎湖湾可爱故乡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

  2、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3、创编歌曲、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美丽的外婆的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和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

  教学难点

  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用具:

  电子琴、电子白板、打击器(铃鼓、沙锤、三角铁、手摇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环节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歌,

  (出示歌曲课件,歌曲《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相信同学们都听过这首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喂我吃饭。

  生:我想到了小时候外婆带我玩耍。

  生:我生病了,爷爷奶奶整晚都没有休息,一直照顾我。

  生:我现在上学和放学,都是他们接送。

  师:是呀,我们的父母现在工作非常繁忙,很多同学小时候都是由老人带大,她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照顾我们,非常的辛苦,同学们,你看看一看下面的图片,你们遇到过吗?

  出示课件:老人和孩子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外婆的澎湖湾》,他的演唱者是台湾著名的流行歌曲演唱者潘安邦,潘安邦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生活在台湾的澎湖湾,那儿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出示课件)后来,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叶佳修听说了这个故事,了解到潘安邦对自己外婆和可爱的家园有着深厚的感情,于是就为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

  出示课件,介绍叶佳修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我们爱唱的(乡间的小路)(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等等歌曲都是由叶佳修编创的。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听听这首《外婆的澎湖湾》,听听它是如何描述潘安邦美好的童年生活的以及对家乡的怀念。

  三、学习歌曲

  1、初听歌曲。

  思考:1)边欣赏边看书,回答几拍子?什么调?

  2)通过第一边欣赏,你知道了潘安邦小时候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2、听老师范唱歌曲。

  师:通过刚才老师的演唱,你感觉歌曲分为了几个乐段?

  对,两个乐段

  学唱第一乐段。(播放课件)

  师:1)歌曲很好听,但要唱好有一点难度,因为在第一乐段中十六分音符运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后十六”的出现。

  2)让学生理解切分音节奏作用于歌曲。

  这首歌曲用到了很多切分音,切分音作用于歌曲中会给歌曲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更加的感人、更加的突出思乡之情,使演唱更加完美。

  随音乐试唱第一乐段。强调: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唱得轻快,声音稍弱一些,用以气带声的方法演唱。

  指导演唱第二乐段。(出示课件)

  1)聆听第二乐段。

  介绍:第二乐段旋律变得舒展而富于变化,好像是在抒发怀念家乡的情感,演唱时情绪可以激动一些。

  2)歌词“阳光”“沙滩”处各休止了一拍,我们可以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呢?(拍手、回声)

  3、学生随琴跟唱。(小声跟唱,注意口型)

  四、拓展、表现歌曲(分组合作,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探究表演形式):

  1、师:这一首歌曲把澎湖湾写得如此之美,我们的家乡洋浦湾刚才同学们说了也很美,那你会创编一下吗?

  生:把曲中“澎湖湾”改编成“洋浦湾”

  为了表达我们对外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型音乐会,当然,也为了使这首歌曲的情感更加丰富,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型伴奏乐器。

  (老师指导:铃鼓可以在第一乐段使用,三角铁、摇铃在第二乐段使用,沙锤、)

  2、把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一组在休止符处拍手,一组回声演唱,老师指挥。

  3、配音乐,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所有演员到位,音乐会开始。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外婆的澎湖湾》这一课,通过这首歌曲你们学到了什么?,或者是懂得了什么?

  生:要关心老人。

  生:经常回到家乡,看望父母和亲人。

  生:……

  出示课件

  师:对呀,我们在很小的时候亲人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等我们长大了,无论身在何处,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词曲作者一样,都要常回家去看一看曾经关心你、照顾你的亲人,因为你的根在那里;

  师:下面老师播放一段由潘安邦在9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外婆的澎湖湾》,大家欣赏一下。播放视频

  师:这首歌在台湾和大陆得到传唱,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对祖国这个大家庭的热爱,期待台湾也早日回到祖国这个大家庭的身旁。渗透德育教育台湾和祖国大陆紧紧相连,台湾游子无论身在何处,他们的根在祖国,在家乡,最终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六、下课

  播放音乐《踏浪》,学生走出教室。

  歌曲教学设计 14

  活动目标:

  1、了解石头的外形及属性,能用肢体造型来表现软和硬。

  2、初步学会念儿谣,尝试用石头堆叠游戏、语词节奏来感应音效次数。

  3、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熟悉语词并感应音效次数。

  活动难点:肢体造型感应柔软与尖硬,并尝试能看指挥进行合奏。

  活动准备:

  1、音乐VCD、故事挂图

  2、大布袋1个,袋子里装一些软、硬、粗糙、平滑的物品。

  3、纱巾、布球、石头、水袖、蛙鸣筒、软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暖身部分

  1、故事引导

  今天我们继续来听〈石头和泡泡〉的故事。还记得上节活动我们说到哪了吗?滋滋小蜜蜂也想飞来玩泡泡。可是,蝴蝶小姐们一看到小蜜蜂,就急忙要将它赶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小蜜蜂身上有又尖又硬的刺,蝴蝶小姐们怕小蜜蜂会刺破泡泡,所以联手起来将小蜜蜂赶走。你们看看,蝴蝶们手里拿着什么呀?小蜜蜂有什么表情?(请幼儿看挂图)这个时候,小石头挺身而出帮助小蜜蜂,他要大家想想有谁能和小蜜蜂一起玩呢?

  2、造型活动

  (1)老师:有什么东西不是轻轻的,也不是软软的.,不怕小蜜蜂的针(引出石头)。

  (2)你们会用身体做出坚硬的造型吗?

  (3)幼儿:做各种坚硬的造型。

  (4)老师:推压学生,测试是否如石头坚硬

  二、儿谣《石头》

  (一)软与硬的触感

  1、游戏《摸一摸》:请幼儿逐个闭目老师事先准备在大袋子里的物品,并描述触感。

  2、出示石头,请幼儿说说触摸石头的感受。

  3、石头可以做什么?(建筑、作画、游戏……)

  (二)观察外形、练习堆叠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石头的儿谣,请大家一起来听听儿谣里说了是什么?(第一遍音乐)

  1、小朋友们来说说,儿谣里都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学念儿谣)

  2、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教师念谣并随音乐做相应的语词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三颗石头(先随老师念谣练习放石头和捡石头,注意休止符),依语词做动作。

  4、请幼儿欣赏第二遍音乐,边学念谣边玩石头游戏。

  (三)石头乐器

  感应次数:刚才,我们和几个石头玩游戏啦?如果只有两颗石头还能玩游戏吗?怎么玩

  1、幼儿每人两个石头

  (1)语词节奏:念儿谣并走出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步伐停止,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演奏数目。

  2、两部合奏

  (1)语词节奏:小石头数颗包入水袖,揺奏语词节奏。

  (2)石头数目: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3、三部合奏

  (1)前奏:蛙鸣筒∕刮奏拍子

  (2)语词节奏:小石头放入水袖∕揺奏

  (3)石头数目:两个石头∕依语词数目来互敲石头

  (四)石头造型,创意想象排图案

  1、分成4人一小组,各组在软垫上模仿老师排出一样的图案。

  2、创作:自由创作各式图案,大家欣赏。

  歌曲教学设计 15

  教学目标:

  1、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进行队形变化,创编歌表演。

  2、喜欢参加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已经了解一些简单的队形变化。

  (材料准备)队形变化示意图、歌曲

  重点与难点:

  多人合作编排舞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海螺

  重点:用活泼欢快的歌声准确唱出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

  二、创编舞蹈(重难点)

  1、 幼儿6人一组自由分组。(只有一组7人)

  2、 了解基本队形。

  孩子们,你们觉得如果要编排一个舞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动作以及队形)记得我们以前排练小牛仔、建筑之歌、小木偶、风爷爷都用了哪些队形吗?

  除了刚刚这些队形你知道有哪些队形可以变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双横排、斜排…)

  过渡:原来有那么多的队形可以变换,那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试一试编编《小海螺》的舞蹈,大家一起来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队形吧!

  3、 分乐句理解歌曲

  仔细听听歌曲,说说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它比较适合选择怎么样的舞步呢?

  小结:歌曲的旋律很欢快,比较适合用“跑跳步”和“小碎步”来表现。

  听辨乐句,思考队形变换,讨论动作。

  提问:歌曲分为4句乐句,分别适合用什么样的'队形?

  小结:4句乐句的情感特点各有不同。

  第一句:小海螺在快乐的歌唱,给人感觉跳跃、亲切。

  第二、三句:我们要仔细倾听小海螺在唱什么?给人感觉安静、连贯、灵动(有些许跳跃)。

  第四句:终于听清楚了,内心的激动之情集中表现出来,给人感觉高兴而张扬。

  4、 幼儿分组讨论动作和队形。

  分小组听音乐商量动作队形。

  尝试跟音乐表演

  三、小组表演

  各小组轮流上台表演,表演完后分享自己的队形。

  讨论哪一组的队形和动作最棒,为什么?

  歌曲教学设计 16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进一步学唱三拍子歌曲。

  2、迁移生活经验,积极向同伴学习,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表演歌曲。

  3、两两结伴舞蹈时,扮演雪人的幼儿与扮演堆雪人的幼儿学会相互配合,并体验合作交流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日常活动中,播放《堆雪人》的录音歌曲,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

  2、幼儿围坐成半圆。

  3、幼儿用书:《堆雪人》(活动前指导幼儿看书中的画面,加深对冬天的印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冬天里,你们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

  教师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2、教师:听!我说的冬天,和你们说的一样吗?

  幼儿和教师一起随音乐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二、学唱歌曲《堆雪人》。

  1、教师歌曲1—2遍。范唱时,教师可指导幼儿随音乐拍出每一小节的强音。

  2、教师:大家能和我一样,边唱歌边拍手吗?一起来试一试!

  3、幼儿随音乐学唱歌曲2—3遍。

  三、根据歌曲《堆雪人》的`内容,创编造型和身体动作。

  1、鼓励幼儿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动作,然后选取典型动作,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我们一起来学学雪人的样子,看哪一个人的动作有稳又好看!

  2、引导幼儿随歌曲做雪人造型,提醒幼儿每一句变换一个造型动作。

  3、引导幼儿随歌曲合作表演堆雪人的动作。

  4、引导幼儿随音乐创编双人结伴舞蹈的动作。“雪人堆好了,小朋友们要跳舞庆祝了。请每个小朋友听间奏,找一个好朋友,然后跟好朋友一起手拉手跳舞。

  5、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随音乐集体练习。引导幼儿相互配合。

  四、教师带幼儿一起随音乐完整地表演唱《堆雪人》。

  第一段:幼儿散点站立,按乐句做雪人造型动作。

  第二段:幼儿两两结伴,“堆雪人”和“雪人”合作舞蹈。

  歌曲教学设计 1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学习用有力的声音表现象声词部分。

  2、仿编歌曲,尝试替换歌曲中动物和食物部分的歌词并进行演唱。

  3、体验仿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节奏图,日常生活中有登高、有力锻炼费劲参与事情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爬山时有什么感觉?会发出什么声音?听着音乐一起去爬山吧。

  二、出示节奏图,学习用有力的.声音表现象声词。

  1、分析节奏图,有节奏的拍。

  师:这是几拍子的?有几个房间?每个房间几张床?几个人?

  师:我们在很费劲的爬山时会发出的声音有节奏的来说一说。谁的声音是有力的听了能够很快爬上去的。

  三、学唱歌曲,反复欣赏歌曲,排图学唱。

  1、师:瞧谁来了?小乌龟也来爬山坡了,我们听听小乌龟怎么做的?

  2、师:你听见了什么?小乌龟爬山时发出了什么声音?带了哪些东西去爬山坡的?

  3、请幼儿排图,再次欣赏。

  师:谁能把小乌龟爬山坡的事情有顺序的排一排。

  4、有节奏地说一说把小乌龟爬山坡的事情。

  5、一起看图唱。

  四、歌曲处理。

  师:小乌龟爬山坡的时候,声音又是怎么样的?带着好吃的去爬心情怎么样?那用什么样的心情来唱?

  完整演唱。

  五、仿编歌曲,替换动物与食物名称。

  师:小乌龟去爬山还会带什么东西去呢?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去爬山又会带什么好吃的去呢?

  歌曲教学设计 18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回忆幼儿园生活,激发爱老师情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1、让幼儿参观小学,了解上操、上课、课外活动等情况,活动前对幼儿进行入学教育。

  2、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记住在幼儿园的每一天,记住自己的小伙伴,记住幼儿园的美好日子)

  1、播放优美抒情的乐曲,师幼一起进入活动室。

  共同回忆幼儿园的生活:说一说在幼儿园里都学到了什么本领?以后你会想起幼儿园的生活吗?会想起什么?

  2、谈话进入主题,萌发幼儿的惜别之情:

  你们即将上小学,要离开每天朝夕相处的小伙伴有什么感觉?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有许多祝福的话要告诉老师或好朋友?请小朋友想想要对好朋友说些什么?

  二、欣赏(感知歌曲内容,体会即将离开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

  1、欣赏乐曲:

  1)听音乐,做三步舞动作,并用拍手、拍腿动作表现三拍子节奏。

  2)这是一段几拍子的音乐,什么感觉?

  2、欣赏歌曲:

  1)歌曲里唱到了什么?

  2)听了这首歌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学唱:(唱出3/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掌握好前奏和间奏,唱准附点音符。)

  1、你觉得歌里哪句最好听?

  2、我们唱附点时,应该注意哪些?

  3、幼儿一起演唱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

  4、这首歌听上去感觉怎样呢?我们应该怎样唱才好听?

  5、师生共同演唱歌曲:

  1)老师轻声唱,及时发现幼儿薄弱之处,在下一环节加强。

  2)完整跟琴学唱歌曲。

  3)分组演唱歌曲,表达小朋友之间的离别之情五、创编。(自由创编动作,发展幼儿创造性)

  1、那么好听的歌,我们边唱边跳吧,想想怎么做好看的.动作?

  2、幼儿自主创编,教师整理。

  3、教师示范跳一遍,给幼儿以美的感受。

  教学反思:

  在歌唱活动中,我们充分运用教学策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是密不可分的,在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互为主体、互相配合,因此,歌唱活动是教师与幼儿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从情感体验入手,由内向外,以情带声,身体自然参与体验和表达。我班幼儿进入大班后,表演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自信心也增强了。

  歌曲教学设计 19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能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坚定有力的节奏和情绪。

  2、培养幼儿对雄壮有力的进行曲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引导幼儿在表演唱中,体验歌曲欢快有力的情绪,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 大鼓一个

  2、 歌词图谱

  3、 供幼儿扮演的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边听《玩具进行曲》音乐,边做动作进活动室。感受进行曲特点,能表现出音乐的重音、顿音。

  2、引导幼儿谈一谈对《玩具进行曲》音乐的感受,尝试用曲子中的旋律进行发声练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二、基本部分

  1、以“小玩具开运动会”为情节,引导幼儿完整听赏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及歌词。

  2、以“哪些小玩具来开运动会了,他们是怎么来的?”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引导有二分句熟悉歌词及旋律,并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

  3、以“为小玩具运动会伴唱”的情节,鼓励幼儿看图谱完整演唱歌曲2—3遍,引导幼儿能够唱出歌曲中的重音、顿音,初步表现歌曲欢快有力的节奏和情绪。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极具儿童情趣的进行曲歌曲,旋律清晰流畅,节奏鲜明活泼,歌词内容丰富有趣,非常适合于幼儿进行表演唱,幼儿在学唱、表演歌曲中,能用表情、声音、动作表现“玩具进行曲”欢快、有趣、坚定有力的特点,享受表演和音乐游戏的快乐是最为重要的,也是这一教学内容的难点。

  歌曲教学设计 20

  【设计意图】

  孩子们户外活动时喜欢在涂鸦区拿着小刷子蘸着颜料粉刷旧轮胎、纸盒、纸箱等等,粉刷得有模有样,刷子飞舞的同时,嘴里还不停地哼唱着,每次活动都非常开心快乐。为此,结合山东省省编教材,设计组织了本次音乐活动《小小粉刷匠》。意在满足孩子喜欢独立做事和探索的愿望,体验劳动的快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孩子的自主性、独立性。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表现小小粉刷匠工作时的快乐。

  2、能根据歌词创编小小粉刷匠工作时的动作,尝试替换部分歌词演唱。

  3、体验小小粉刷匠劳动时的愉快,产生爱劳动的情感。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理解歌词内容,会熟练快乐地演唱歌曲,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演。

  难点:自主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1、《小小粉刷匠》伴奏音乐、歌曲音乐CD、电子琴。

  2、每名幼儿一套小围裙、工作帽、不同颜色的颜料桶和小刷子。

  3、大纸箱做的小房子两个,小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劳动兴趣

  师幼谈话:小朋友,森林里的小熊搬新家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把房子粉刷的漂亮些,大家愿意去帮忙吗?

  1、粉刷房子要用哪些材料?怎样粉刷?(上下刷,左右刷,来回刷)

  2、引导幼儿表演粉刷动作。

  二、引导幼儿在表演中学习歌曲

  1、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师:去小熊家帮忙,听着音乐粉刷会更带劲儿。

  播放伴奏音乐,师幼随音乐一起自由表演动作,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2、完整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师:有个小朋友边粉刷边这样唱,大家一起来听听。(播放歌曲)

  (1)听了这首歌,你有怎样的感觉?(好听、快乐)

  (2)你觉得哪句最好听?

  (3)“哎呀,我的小鼻子怎么变了样儿了呢?”(感受歌词带给幼儿的'幽默、风趣)

  (4)播放伴奏音乐,听歌曲旋律,随乐曲节奏用身体部位(拍手、拍肩、点头、转手腕、扭腰、等)自由表现,说歌词。

  3、教师弹琴伴奏,幼儿演唱歌曲。

  4、播放歌曲,幼儿之间边唱边把对方当作房子来粉刷。

  5、引导幼儿感受劳动的快乐!

  师:小朋友在粉刷时,心情怎样呢?(高兴、快乐)

  小结:劳动让大家快乐,也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在劳动的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安全、卫生)

  6、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1)除了粉刷房顶和墙,还可以粉刷房子里的哪些地方呢?(窗子、门、桌子、椅子等)

  (2)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词,替换到歌曲里演唱。

  7、幼儿自由进行角色表演、哼唱自己创编的歌曲,感受创编的快乐。

  教室里摆上纸箱做的小房子,教师戴上小熊的头饰,和幼儿一起穿上围裙,提上小桶,拿着刷子,去粉刷小熊的新家。

  三、活动结束

  房子粉刷得这么漂亮,现在大家累了吧?让我们放下工具,一起到院子里玩玩吧!(师幼共同收拾整理活动材料)

  活动延伸

  把活动材料投放到户外涂鸦区,以便幼儿日常户外活动时使用。

  【设计反思】

  中班幼儿在平时的户外涂鸦区已经有了粉刷的经验,动手能力也比较强。所以设计了帮小熊去粉刷新房的情境,让幼儿自己说粉刷需要的工具、材料和粉刷的方法,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粉刷匠的角色中自主感受音乐,体会歌曲,学唱歌曲,并自主表演,最终在熟练歌曲的基础上替换歌词,创编歌曲,做到孩子能做的,教师绝不包办。每一步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引导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逐步提升。

  为保证活动时间,在围裙的设计上可以再改进一些,做成吊带围裙,方便孩子自己套进脖子里,围裙后面设计粘口,方便孩子相互帮忙就能把围裙后面粘对好,既节省时间,又锻炼孩子的自理和合作能力。

  歌曲教学设计 21

  【活动目标】

  1、听音乐,感知种子发芽的生长过程。

  2、学习音乐的变化学习用动作来表现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准备】

  1、种子发芽的图片。

  2、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了解生活经验,引出主题。

  1、教师引导

  (1)教师提问:你知道种子是什么样的吗?请你动作把它表现出啦。(幼儿交流讨论)

  (2)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树是怎么生长的吗?你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小树生长。

  (3)我们用身体来表现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

  二、出示图式,幼儿观察。

  1、春天到了,许多树长出了绿色的叶子,真漂亮。那种子发芽和你们说的一样吗?(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2、师:种子发芽是怎样长成一棵小树的?

  三、倾听、欣赏音乐。

  1、教师播放音乐,提问,幼儿倾听表达:听了这段音乐,你们听到前后有不一样的地方吗?猜猜“哪一段是种子生长?哪一段是种子破土而出?”

  2、幼儿第二次完整欣赏、感受音乐。

  3、分段欣赏、理解音乐形象并创编种子的生长过程。

  (1)请幼儿做小种子,来表现种子的生长过程。

  (2)请幼儿想象各种不同的种子,并提醒幼儿调整幼儿自己的动作幅度。

  (3)再次引导幼儿小树生长、摇动的动作表现。

  (4)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讨论不同的种子生长的过程。

  (5)师幼共同表演。

  【活动反思】

  先通过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示种子是什么样子的,从而了解幼儿原先对种子概念的意识。再通过再次提问小树的生长,为幼儿后面了解小树的生长做个铺垫。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幼儿又原先头脑中的图样变为直观式的.图样,原先知道的幼儿再次重现表象,不知道的幼儿重新习得表象,接着通过幼儿引导观察种子发芽是怎样的一个连贯性过程。从视觉上加深印象。为下文听音乐做动作铺垫。

  音乐环节,先听音乐,欣赏、熟悉音乐的优美、动听。让幼儿通过感知辨别音乐的不同,请幼儿表现听到不同音乐时自己想做的动作是什么,想象一下发芽可以用怎样的动作表示,大多数的幼儿都做了类似的动作,直接往上,个别幼儿的创造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愿意多变化的表演。教师在这里可以多些动作让幼儿参考,在用言语提示,激发幼儿表现的兴趣,让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进行表演。最后让幼儿表演的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听着前半段和后半段的不同尝试自己做动作。在此环节,教师还是要事先与幼儿做几遍,让幼儿模仿后才可以做得更好,之前熟悉的音乐幼儿也会辨析的清楚,只有个别幼儿听音乐的步骤需要平时多加强。

  歌曲教学设计 22

  【教材分析】

  《蚂蚁搬豆》是一首2/4拍的歌曲,歌词简短易懂,诙谐幽默。通过有趣生动的音乐,初步理解一个人的力量小,团结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难要找大家帮忙。歌曲分为两段,可以用演唱时的声音高低和相应的表情变化来反映两段音乐的起伏以及蚂蚁的情绪变化。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声音和表情表现出两段歌曲情绪上的不同。(重点)

  2.能想办法帮助小蚂蚁克服困难,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情节,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难点)

  3.感受蚂蚁们团结力量大的情感,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蚂蚁的.头饰,布缝制的“豆子”。

  2.《蚂蚁搬豆》的课件

  3.幼儿有过观察蚂蚁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听《蚂蚁搬豆》的旋律进教室,模仿小蚂蚁的动作。

  2.老师戴蚂蚁头饰,提问:蚂蚁的头上长着什么?

  3.发声练习,引导语:请小朋友和小蚂蚁一起听着音乐唱唱歌。

  二、发声练习:利用《蚂蚁搬豆》的旋律,幼儿唱开口音“啊”,为演唱做准备。

  三、利用课件《蚂蚁搬豆》导入,引出歌曲。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提问:这只小蚂蚁在干什么?

  2.运用歌词小结:一只蚂蚁在洞口发现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幼儿熟悉歌词。

  3.教师扮演小蚂蚁生动示范清唱歌曲第一段,用表情和声音表现出蚂蚁用力搬豆却搬不动、无助着急的音乐情绪。

  提问:我是怎样搬得?搬不动我心情怎么样?

  4.幼儿小声跟唱第一段两遍。

  5.讨论思考:搬不动怎么办?谁有好办法?

  (1)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并请幼儿观察:小蚂蚁想的什么好办法?

  小结:遇到困难不着急,沉稳想办法。

  6.示范演唱第二段歌曲。着重用演唱声音表现蚂蚁与同伴一起合作成功的喜悦感。

  提问:我想了个什么好办法?

  小结:和小伙伴合作抬豆子,团结起来的力量可真大。

  7.完整清唱示范歌曲:我的收获可真大,和小伙伴一起把这么好的豆子搬回了家,我真高兴,高兴的都想唱歌了。

  三、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创造性的表现歌曲内容和情感。

  1.请幼儿结合歌曲图片唱一唱。

  2.跟着琴声唱歌曲第二遍,请幼儿注意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3.请“小蚂蚁们”唱着歌去找豆子,音乐停了,告诉大家在哪里找到了豆子。

  4.引导幼儿演唱时用好听的声音和表情表现两段歌曲情绪的不同。

  运用情景:蚂蚁找一找,哪只蚂蚁朋友的力气大,唱歌的时候要让小蚂蚁听清楚。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蚂蚁搬豆》。

  小结:唱“用力搬也搬不动”要用有力的声音。

  5.表演歌曲《蚂蚁搬豆》,创造性的表现歌曲内容情感。

  (1)第一遍教师扮演小蚂蚁,用触角邀请“小蚂蚁”来表演唱歌曲。请“小蚂蚁”听一听,哪一只蚂蚁朋友的唱歌清楚。

  (2)请一名幼儿来扮演小蚂蚁,带动其他幼儿表演。及时表扬表情和动作生动的幼儿。

  (3)自然的结束:小蚂蚁搬着豆子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做音乐游戏《蚂蚁搬豆》,进一步感受团结力量大,体验合作表演唱的乐趣。

【歌曲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歌曲《小螺号》教学设计优秀12-13

歌曲《田野在召唤》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10-18

歌曲《中国,中国我爱你》教学反思09-04

说说歌曲05-03

秋的歌曲06-12

励志的歌曲11-14

很经典的励志歌曲11-20

我喜欢的歌曲04-17

歌曲杂想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