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12 18:15:3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山中访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

  教学设想

  本文教学定位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以陶治学生心灵,使学生得到美的教育和生活观的教育。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如你没读过《山中访友》这篇课文,请展开你想像的翅膀,猜一猜李汉荣先生到山中去访问一位怎样的朋友 访问的情形会是怎样的 (学生可能回答: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德高望重,曾经与自己同呼吸共患难的山中隐士;我想作者可能去访问一位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朋友,他们约好了对酒吟诗;作者访问的朋友是一位丹青妙手,他经常在山中实地写生。访一位多年不见的住在山中的武林高手切磋武艺;访一位隐居山中的诗人煮茶论诗;访一位得道的僧人禅悟人生; 访山中的动物要保护动物等)可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怎样的朋友 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听听作者给我们讲述他山中访友的经历。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山中访友》,学生听读并思考:李汉荣先生到底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交流探讨

  1、 谁能说说李汉荣先生去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呢

  明确:作者拜访了古桥,树林,山泉,小溪,蚂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老柏树等。

  2、 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用"我喜欢 ,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

  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3)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4、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 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5、 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

  (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教师结束语: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 "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下课。

  布置作业

  把在体会课文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时的美妙想象写下来,课下交流。

  执教感言:

  骄傲一点说,我觉得我真正抓住了本文教学的要害!我真心希望我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同学们也能开心的度过一节语文课,或许,他们并没有掌握太多的朗读与写作的技巧,可是我知道,在这堂课里,他们是真正喜欢语文的。我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尽管教不了太多的东西给我的学生,那么,就让我教给我的学生喜欢语文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好词好句。

  ⑵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传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

  ⑴文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透过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充满诗意的画面。

  ⑵鉴赏本文新奇丰富的想像美。

  3、情感目标:

  体味作者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

  2、体会文章新奇的构思及所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引导法:

  本文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联想想像法:

  本文运用想像的手法与自然界的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等朋友们互诉心声。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体会新奇丰富的特色。

  3、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以“推敲”的诗坛佳话而为人们熟悉,有谁能够背出他的《寻隐者不遇》?(学生背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作诗人去探访的是一位隐居山林名士,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也是这样的吗?就让我们带着疑问,在作者的引领下,走进山林去看个究竟。

  二、初步感知、赏析语言

  1、学生轻声诵读,勾画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利用词典疏解:

  师:想细致了解课文,首先我们必须把拦路虎──字词解决掉。

  ⑴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栀子() 唱和() 禅心()

  湛蓝() 憔悴() 逝川()

  ⑵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流水,比喻消逝的时光。( )

  ②精神高度集中,不分散。( )

  ③玄秘深奥。( )

  ④指歌唱时此唱彼和,互相呼( )

  ⑤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⑥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学生思考完后请生在投影片上写,师生共同修改。)

  2、播放朗读带,学生轻声跟读,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按顺序找一找文中作者拜访了那些朋友,一共有多少位?

  (用铅笔在书上划出来并数一数。)

  学生自读并自主学习。

  教师明确: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雷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15位朋友)

  3、学生自由诵读:

  师:课文亲切感人、生动活泼,优美、精彩的语句俯拾皆是。请勾画标注出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与同座位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学生读完后与同座位互相交流,并请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先读后谈)。

  语句示例(学生有可能说的句子):

  ⑴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

  ⑵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彼岸,你把滚滚流水送向远方,你躬着腰,俯身吻着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⑶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

  ⑷于是,我轻轻地招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

  (课后把你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写到你的摘抄本上。)

  4、指名语感较好的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精彩片断:

  学生丰富地想像作者叙述的充满诗意的画面,尽享童心童趣的童世界,体会作者的心境。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讨

  1、作者拜访了很多朋友,他是怎么称呼他的朋友的呢?又从中得到什么感悟和启发?

  2、“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本段文字中,对古桥,作者在叙述时人称有无变化?如果有,请揣摩一下变化的.原因,并思考变化时应注意的问题。

  3、“走进这片树林,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脚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手变成树枝,我的思想变成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成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本段文字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将自己写成一棵树,这充分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

  5、你认为本文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四、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古桥──老朋友──德高望重、古老而坚韧的灵魂

  树林──知己──我变成了树

  山泉──姐姐──照出了我的浑浊

  溪流──妹妹──唱和小诗

  白云──大嫂──天空的护士

  瀑布──大哥──无回报的吟唱

  悬崖──爷爷──清净、无杂念

  云雀──弟弟──纯洁少年、不说是非

  石头──敲击──时间的回声

  落叶──纹理──命运的手相

  小花──采摘──做一会儿女性

  阵雨──侠客吼叫、诗人朗诵──感动吓人

  柏树──慈祥──恩泽、遮雨

  蚂蚁──小弟弟──患难兄弟

  归鸟──伴我披月回家

  2、本段文字中对古桥的叙述人称有变化,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用第二人称,似面对面的倾诉,更亲切自然,更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请注意使用呼告语,如本段文字中的“德高望重的老桥”。

  3、本段文字作者运用想像的手法,与树木、自然融为一体,热爱自然之情。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欣赏品位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位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⑴你能读准下列红字的读音吗?

  ⑵根据所给的解释说出词语。

  2、听朗读录音,思考问题:

  ⑴作者在山中都访问了哪些朋友?

  ⑵(按照顺序找)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三、探究

  1、赏析交流:

  ⑴静心默读,大胆想象。你最喜欢山中的哪位朋友?

  ⑵交流:

  ①请你饱含感情地朗读。

  ②然后说说你喜欢这位朋友的原因或在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2、探索活动:(小组讨论)

  ⑴作者为什么要把进山看风景称为“山中访友”呢?

  ⑵这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体验反思:

  寻找美、体验美与作者心灵对话。

  四、拓展延伸

  放飞心灵,为您的自然朋友写几句赠言。

  五、总结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4

  设计理念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注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以上目标的达成,要依靠学生的朗读实践,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文简析

  这是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境”,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述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境?那么今日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唱和(hè)玄(xuán)奥栀(zhī)子津津(jīn)乐道清澈(chè)树冠(guān)湛(zhàn)蓝凝(níng)静犬吠(fèi)吟(yín)咏憔(qiáo)悴禅(chán)心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样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⑵古桥——老朋友树林——知己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蚂蚁——小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下头,让我们跟着作者,一齐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大家一齐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间之长,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仅有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一见到他,就由衷地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你如……)

  ⑸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把自我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资料——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法。

  ⑵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

  ⑶“抬头望你,我想起了历代的隐士和高僧。”这句话中的“你”指什么?作者善于联想,由“悬崖”想到“隐士和高僧”,那么“悬崖”“隐士和高僧”有什么相似之处?

  老柏树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⑴请概括上头第一节的资料。

  ⑵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⑶文中加点的“恩泽”一词是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⑷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⑸结尾的省略号改成句号行不行,为什么?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景与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活力感染,我们与大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融为一体,又怎样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资料,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并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我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二、体验情感,反思言行

  1、我们随着作者“带着一路月色”“带回了满怀的好心境”回到了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探究后教师小结:

  当你带着好奇和简便愉快的心境读完这篇散文后,在你被那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带进山中之后,你除了被童话般的意境陶醉外,你还会从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愫里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那种深切的热爱。并且,你还会感悟到作者对人生那种深邃的思考——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的坚韧的灵魂;要深深扎根于人民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朴善良;用爱心待人;不去搬弄是非;永远健康地、身心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活。

  2、精读课文,把作者描述的景物和他丰富的联想、精美的语言印在脑海里。

  三、拓展对话,发展语言

  假设你是某一景物,实际上景物已经成为游人的朋友了,请你以景物为主角,与游人互诉心声,学习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性对话。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抓住不一样景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对话式描述(充满深情),在写作中要注意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

  四、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辨字组词:

  (激、邀)(俯、府)(暴、瀑)(俏、捎、消、哨)(驱、躯、岖)(津、律、肆)(狭、陕、峡、侠)。

  3、抄写本课你积累的好词佳句。

  4、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热爱大自然

  山泉

  溪流……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山中访友》这篇文章景物优美、写法独特、感情真挚、语言精彩,对初一学生来说应该是一篇能打动他们的文章,在讲课过程中应着重调动起他们对于美好的自然景物、优美的语言的体验和感悟,让他们进入作者用文字营造的优美的自然世界中。本文讲课中的最大问题可能是对景物的描写过于繁多和零散,如果逐一分析,难免会显得零乱,而且逐一讲解的后果是课文给学生的感觉会支离破碎。如何使学生既能细致地体味课文,又保持着课文的整体感、一气呵成的美,这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

  在教材处理中尽量注意给学生空间和时间去与文本进行充分的接触,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产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进行交流。注重对文本的体会和感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把握作者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所传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语段,领会文章第二人称的妙用、拟人手法的运用。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鉴赏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

  3、情感目标:体味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欣赏品味文章的语言,在欣赏和品味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细腻的描写),学习运用。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我们非常地幸运,生活在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城。相信我们同学都有过走入山林,到山林中去游玩的经历,可以说说你走进山林时有些什么感受,有些什么收获吗?

  (和我们的同学一样,作家李汉荣也非常地喜欢爬山,而且对他来说,爬山还有另一种乐趣,那就是可以拜访山中的众朋友。这些好朋友将会让他忘却疲乏,带回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 。在山里他究竟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这些朋友又各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开始我们难忘的山中之旅。)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通过欣赏课文朗读来进行这次特殊的山中旅行,在作者李汉荣的带领下、描述中我们会依次发现作者许许多多的藏在山中的好朋友,那么这些好朋友都有谁呢?请大家在山中之旅的过程中把这些好朋友找出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山中好友。

  (1)学生欣赏课文配乐朗读,明确文章写作内容、表现对象。解决字词问题。(3-5)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阅读期待走入课文所营造的意境中。优美的配乐朗读为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产生独特的阅读体会,为下文交流个人阅读体会作准备。)

  (2)全班交流:作者在山里见到了哪些朋友?(1-2)

  学生明确:古桥、大树、山泉、瀑布、溪流、白云、悬崖、老柏树。 云雀、小花、

  石头、雷阵雨、蚂蚁、归鸟。 (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3)这些“朋友”我们平时也常常见到,我们通常称之为什么?(景物)

  文章写的是作者“山中观景”的过程,为什么要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这两个标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区别?用心体会,认真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用朋友称呼山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与它们的亲近,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把景物写活了、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4)作者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还可以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出来?

  (作者是“访友”而非“观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进一步感受出来?)

  (景物后面的称谓,将景物进一步拟人化了,;一些极具个性的句子;活用的词语。)

  在学生列举句子时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一些有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感悟、阅读理解并通过朗读加深体会。

  3、欣赏品味,领悟感受。

  在作者的笔下,各种各样的景物好像都活了,都有了它们自己的生命,在朗读中,哪一样景物深深地打动了你?如果可以,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静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文中动人的画面,并且给画面配上色彩和声音,让画面在脑中动起来;也可以联想生活中或者书中,影视作品中相似的情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看看那诗情画意的画面,好,请进入角色。找出自己最喜欢、最令自己感动的景物,欣赏领略语言之美、景物的形象之美。)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己喜欢的景物的语句。

  (2)全班交流:你最希望自己成为作者笔下的哪一种景物,为什么?

  我希望自己成为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学生的表述,反映他们对于课文语言的理解和领会,同时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在学生描述的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几句话,着重朗读,深入体会,再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对于重要词语、关键语句的理解)

  (3)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没有,为作者所赞扬的、被我们所喜爱所肯定的景物都是因为

  他们身上有着一种为我们所熟悉的,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的可贵的品质,有哪些呢?(无私奉献、自我牺牲、清澈纯洁、充满智慧……)——正是由于大自然中的景物能给人以真的感悟、美的享受、善的启迪,所以才让我们这样流连忘返吧。(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和熏陶。使他们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联想创作: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在我们的眼中,山中的朋友是如此的真、善、美,让人忍不住想要去亲近。在作者的亲切的呼唤声中,在作者热情的赞美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应呢,试着猜想 一下它们的内心世界,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吧。

  要求:①同桌两位同学互相配合,一位同学读原文,一位同学进行相应的想象,然后互换角色,再试一次。

  ②要尽量地唤起自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体会自然景物的特点。

  ③要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人称的变化,恰当地选用词语,尽量做到语言生动形象。

  (1)同桌配合,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2)全班交流,教师和同学及时予以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小组中的交流与合作,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例句:你好,悬崖爷爷!高高的额头,刻着玄妙的智慧,深深的峡谷,漾着清澈的禅心,抬头望你,我就想起历代的高僧和隐士。你也是一位无言的禅者,云雾携来一卷卷天书,可是出自你的手笔?

  悬崖爷爷:你好,我矗立在这里,看风云变幻,看人世沧桑,深感时光易逝,几百年,几千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孩子,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啊。

  (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是对知识方法的一种灵活的运用,在这个过程中使知识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5、文章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也好像和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可以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该爱护大自然。

  6、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欣赏文章主题美、语言美、形式美。

  (2)仿写片断《秋日的山中访友》

  山中观景(事)

  板书:

  山中访友 拟人手法(手法)

  热爱自然(情)

  教学反思:

  作为一堂在设计中以品味语言、训练想象为主要方向的课,本课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本课的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作为出发点,以学生的个性阅读体会为教学的着力点,以学生的思维创造火花为突破点。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在把握大方向的前提下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表达自由,所以预先设定的一些目标和环节可能不能完全实现,但是,有些问题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思想上的创造力会大大超出老师的想象,闪烁出智慧的光芒,这也就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理念的积极体现吧。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在小学,我们学过这样一首诗(出示课件),请大家齐读。生齐读:《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师:请说一说这首诗讲了什么?(生答)(出示课件)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他是怎样称呼这些朋友的?

  (生答,边答边出示幻灯片)

  三、品味赏析

  (学生浏览课文,出示幻灯片)

  附:

  古桥: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老桥总是默默地为人们服务着,它宁愿自己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我喜欢它那种坚韧的意志。

  大树:出现了浪漫、新奇、童话般的世界,这都是想象的功劳。

  山泉:人们可以找到自身的污浊,使自己变得高尚起来。

  瀑布: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无私高洁,值得我们崇敬。

  悬崖:喜欢玄奥的智慧,清澈的禅心,喜欢他心如止水的平静。

  老柏树:慈祥,就象我的爸爸妈妈关爱我,有依靠感。

  雷阵雨:天空中的雷鸣,能给人一种震撼,在人们百无聊赖的时候能使人警醒,使人振奋。

  师:大家想想,这篇文章为什么写的这么美、这么生动啊?

  (生答)

  四、探索问题

  五、写作训练

  师:“我”深情地把山泉称作姐姐,把溪流称作妹妹,把白云唤作大嫂,把瀑布唤作大哥把悬崖敬称爷爷,把云雀当作弟弟,在“我”的声声呼唤之下,在“我”的热情赞美声中,这些山中朋友也该深情回应了吧,请你为山中的朋友设计一段话,作为对“我”的回答。

  要求:选择其中一到两种景物进行创作,扣住文章展开想象,不超过50个字。

  (生写,写完后读)

  师:每位同学表现得都很不错,想象丰富,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我们只有在大自然这么宁静和谐的气氛里,才会奔涌出这么多的新奇美妙的灵感。

  六、作业

  一、请模仿本文风格,也可按自己的风格描写一位你喜欢的自然朋友,字数不限。

  二、做《基础训练》13课。

  三、朗读《秋天》,预习字词。收集有关秋天的诗词,试着给三节诗各起一个小标题。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课前准备】1、课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制作课件。

  【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引疑,导入课文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跟随现代诗人李汉荣先生一起去山中拜访他的朋友,出发之前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李汉荣先生吗?

  (学生可以借题发挥,畅所欲言,只要语言流畅完整即可。)

  老师:李汉荣先生很神秘哦,只给了我们一个微笑,让我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哦,那我们现在就一起出发吧,好吗?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李汉荣先生访问了哪些朋友。

  要求: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积极查字典;2、与你找到的朋友握握手,也就是在他下面画上横线。

  2、读后交流:

  (1)生字正音并理解重点词语。

  湛(zhan)蓝邀(yao)请栀(zhi)子花唱和(he)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形容时间流失。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津津乐道:饶有趣味地谈论。

  (2)你找到了哪些朋友呢?请介绍给大家!

  (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2、学生自由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3、化身朋友,真切交流:

  例如:

  老师: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生甲:是啊,我想洗去你脸上的沧桑,焕发灿烂的笑颜!

  生乙:

  4、重组教材,续话真情:

  下面,我们也用这种方式,与6-7自然段中的朋友来场对话行吗?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

  四、挥手作别,情意悠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

  3、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4、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怀。

  【教学法重点】

  朗读课文,想象文中的情境,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难点】

  了解想象的写法,体会想象的妙用。

  【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本文。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单元学过的两篇写景的散文:《春》、《济南的.冬天》。

  2、全班齐读文中导语。

  二、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投影出示)

  三、出示课件检察学生预习情况

  四、朗读课文

  1、朗读指导。(投影出示)

  2、学生自由朗读。

  3、全班齐读。

  五、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先自学,后小组进行讨论)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2、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运用了哪些方法?并举例子说明。

  3、摘抄你认为优美的句子,加以品味体会。

  六、分组进行片断朗读

  七、课堂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八、布置作业

  1、从课文中找出一些精彩的语句和好的词语写在你的笔记本上。

  2、做一份文段阅读巩固课堂所获知识。

  让学生产生悬念:《山中访友》是否也是写景的散文呢?

  让学生明确学生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

  学生根据思考题研读课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参与课堂,活跃课堂气氛。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学生主动总结所学知识。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2、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呼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探讨3-5节)

  1.朗读训练

  1)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2)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3)表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思考: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1)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2)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关于题

  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导语: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学生自由发言。

  2、揭题:大家的朋友都各有各的特点,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做事雷厉风行,有的考虑周到,遇事沉稳。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根据阅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阅读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圈出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并多读几遍。

  (2)读通课文,了解大概内容,用笔画下你喜欢的段落,反复诵读,想像画面,体会景美。

  (3)思考: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2、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研读赏析,感悟深情

  师: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友”是不是“友”呢?让我们再来读课文,你从哪些段落能体会到“友情”?(朗读——勾画——理解——体会——诵读)

  让学生细致深入地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读体会,再组织交流。

  1、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想象并说说这座古桥的模样。出示古桥图片,思考: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

  (2)读读句子,请想象一下,这座古桥在几百年的历程之中,他驮过了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经发生过了哪些事?

  (3)谈谈你对“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这句话的理解。

  2、第四自然段

  (1)默读,想象作者描写的情景。

  (2)同桌互读,交流对这段话的体会。

  (3)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朗读来加深自己的体会。

  (4)指名汇报对这段话的理解。(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融入大自然的感受)

  3、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指哪些朋友呢?请熟读第五自然段。

  (2)“哪个不是我的朋友”言外之意是什么?用具体的朋友替换掉“这山中的朋友”,可以怎么说?(这山中的山泉溪流就是我的朋友;这山中的瀑布、悬崖、溪流,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3)作者将山中的景物都联想成什么了?

  (4)让学生模拟当时情境,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

  通过朗读感受山泉的清明、溪流的欢快、瀑布的.雄浑、悬崖的挺拔和巍峨、白云的洁白和宁静、云雀的欣喜和欢乐。

  (5)面对这我热情的招呼,我这些朋友可能会怎样回答呢?请选择一位朋友,将他的回答先说出来再写下来。

  如: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山泉回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随意读某一位朋友的话,指学生作答。

  4、第六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1)细读,思考: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了什么?

  (2)引导讨论:作者从落花、落叶、石头中体会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

  5、第七自然段

  (1)默读,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

  (2)雨大吗?下雨时的情景什么样子?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电闪雷鸣、瓢泼大雨等)

  (3)如何理解“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6、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此时,大家再看题目,“友”不是“友”吗?友确是友。引读文章结尾,体会友情。

  7、大自然是美的,多情的诗人以他独特的感受赋予大自然深深的情感,正所谓“景语皆情语”,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山林,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作者与大自然浓浓的友情。(配乐朗读)

  8、讨论: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两次“满怀的好心情”一样吗?

  五、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和同学交流交流。

  教师要激发学生回忆类似的体验,并鼓励他们在同学之间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再一次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六、结束语:

  本文作者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朋友是一个不尽的话题,又是一个广泛的话题:朋友犹如火红的辣椒,越辣越真;朋友犹如陈年佳酿,越陈越香;朋友犹如一杯白开水,越淡越纯。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七、作业: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诵。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品味美的语言,领略美的景色,体会美的情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

  2、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1、变换人称的.写法。

  2、拟人、比喻之美。

  3、丰富、新奇的想像。

  【教法学法】

  1、朗读。

  2、评议。

  3、练习。

  【教学程序】

  一、猜读激趣

  《山中访友》访什么样的朋友?为何访友?

  二、整体感知

  1、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哼着小曲,踏着幽径,进入山中依次访问了哪些朋友?

  2、怎么称呼这些朋友?

  三、寻幽探微(着重探讨3~5节)

  1、朗读训练:

  ⑴ 示范朗读,抛砖引玉:

  读好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感情。

  ⑵ 练习朗读,体会琢磨:

  把握内容,读出感情。

  ⑶ 表演朗读,评议欣赏。

  2、领略人称变换之美:

  对比阅读,思考:用第二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3、领略拟人比喻之美:

  ⑴ 自由朗读第5节,说说你最喜欢哪句,并谈谈理由。

  ⑵ 角色朗读,读出情感,读出个性。

  4、仿写句子:

  仿照本节的写法,(调动想像和联想,运用第二人称)再写一位山中朋友。

  5、将题目改为“山中观景”行吗?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一课三练:

  1、快乐晋阶:6、9、10。

  2、生活拓展:春草散章。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访之友。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2、能力目标: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方式】

  合作探究。

  【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具体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在古桥上眺望吗?想在树林里奔跑吗?想在山泉旁嬉戏吗?想在悬崖边呐喊吗?好,就趁着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们大家一起进山去看看这些美妙的风景。(在我们出发前,老师有两个要求:第一,擦亮你们的眼睛;第二,竖起你们的.耳朵,用心去感受自然。)

  二、学生听朗诵看风景

  三、学生分段落朗读

  1、作者。

  2、古桥。

  3、树林。

  4、山泉、溪流、白云。

  5、瀑布、悬崖、云雀。

  6、石头、落叶、小花。

  7、阵雨、老柏树、蚂蚁。

  四、明确读音

  树冠(guān)唱和(hè)一卷卷(juàn)天书

  湛(zhàn)蓝清澈(chè)涧(jiàn)水

  五、解释下列词语

  逝川:流逝的河流,多用于比喻流逝的时间。

  凝神:聚精会神。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名望很大。

  津津乐道:形容很感兴趣地谈论。津津,指兴趣很浓的样子。

  六、课堂思考题

  1、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详写了其中的哪两位?

  自然界的朋友依次为: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落叶──小花──阵雨──老柏树──蚂蚁──归鸟。

  详写了:古桥和树林。

  2、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将山中世界变成了童话世界,将各种景物变成了自己的朋友,所以进山看景自然成了山中访友。

  3、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去访问自然界的朋友,从中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里,饱含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作者描写这些朋友时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亲切活泼有亲切感。

  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有浪漫色彩。

  在叙述上独具匠心。恰当的变换人称,对山中的朋友,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有时用第二人称。

  七、想象训练

  1、齐读树林一段,体会其写作方法的妙处。

  通过奇特丰富的想象,让我变成了树,创造了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把树写得栩栩如生,灵气飞扬。

  2、模仿我是树一段,任意选取一景以我是为首句作想象片断描写。

  3、交流我是片断描写。

  八、小结

  今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李汉荣先生一起拜访了他的朋友,从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进而对生活的热爱,愿在座的51位同学也能走近自然走进生活,做个热爱生活的人。

  九、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的第一题。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3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引起学生的反思,得出:“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形成和谐的朋友关系”这样的结论。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导读法、点拨法

  【教学准备】:

  ①课文情景朗读视频

  ②轻音乐《寂静之声》

  ③教学课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访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欲望,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

  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老人 ( )的青翠 ( )的溪流 ( )的瀑布 ( )的悬崖

  ( )的身躯 ( )的白云 ( )的峡谷 ( )的纹理 ( )的仪式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落叶 雷雨 岩石 ……

  课时二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个主题讨论。

  1、学生读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上节课所学,知道课题中的“友”在文章中的所指。

  2、引导学生围绕“朋友”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引导问题:

  T1:在本节课深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先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怎样才能称为“朋友”?(主要特征:彼此间有美好的感情。)

  注:1朋友:是指彼此有交情的人。2交情:人与人之间互相交往而发生感情。3交往:互相来往。

  T2:你愿意与什么人交朋友呢?

  二、组围绕“友好”的主题织学生通过“读读

  议议

  说说”的形式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

  1、品读文章第二部分。逐段学习,通过重点词,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引导问题:

  T1:作者山中的朋友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呢?

  T2:文章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读读这些句子,想象一下句中所描绘的景象。(注:总结落在文中“好风景”一词)

  2、学习文章第一部分,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撞”这词来理解“好心情”,通过理解“好心情”来理解作者文章开始所表现出的因山中美景而流露的轻快与向往之情。

  3、学习文章第三部分,抓住此时的“好心情”与文章开头之处“好心情”的不一样,而升华主题——感恩(热爱)自然。

  4、学生在读题。理解“访”所包含的情感。(访:拜访;访问。拜访:敬辞,访问。)

  三、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对全文的学习结果进行总结。

  四、学生读文巩固所学。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完成练习册相应训练题。

  3、把下列句子换一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2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难道不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4、预习《2、山雨》

  1读课文三遍。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自己后试着结合课文理解。

  3画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并摘抄在你的词句积累本上。

  附板书:

  1、山中访友

  老桥 树林 山泉 溪流

  瀑布 悬崖 白云 落花 好风景

  落叶 雷雨 岩石 ……

  好心情

  教学反思:

  《山中访友》文质兼美,备课中,我一直对文章6、7自然段的.教学安排苦恼,总觉得不好处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上课在即,我决定弱化处理——既然没有合适的,就先放着,让学生自主感悟吧。尽管这么安排了,但内心总无法安然。

  今天上完课,我坐下来反思教学。突然发现了6、7自然段的奥秘。原来原因来自于我的思想禁锢在了参考书之中,课文没有钻研通透。我对课文的理解仅停留在“友”的内外美,忽视了自我部分。原来课文第二部分有三个层次:

  一、“友”的内秀,如老桥的德高望重,树林送来的的无边清脆。

  二、这山中的一切,都是我的朋友,它们为我展现了一道道“好风景”,这是朋友们的外在美。

  三、我生命的觉醒。我嗅到了自然的芬芳,看到了生命的奥秘,感受到自然的恩泽。而6、7自然段就是第三层意思的集中表现,它的意义远远高于前两层。

  可惜,已经上过的课不能再为这些学生重演。对于他们,这篇文章为我留下了遗憾。我想,下届学生会感谢他们的。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感觉文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优美语句,学习本文写作技巧。

  (一)启发活力,引领美

  导入:同学们,走进大自然,有人说,美丽的大自然有如一首耐人寻味的诗,细细品来,其芳香沁人心脾!也有人说,它是一幅精美绝伦的画,久久凝望,其神韵美入心田!还有人说,它是一支动人心弦的曲,静静聆听,其旋律情韵悠长!相信同学们也曾与大自然有过亲密接触,那么大自然在你们眼中是怎样的呢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预设:一支歌,一位美女,一位美丽的姑娘,温柔的母亲,亲密的朋友……)

  同学们说得真好,朱自清赞美春天的自然: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着;像健壮的青年,充满力量。老舍赞美冬天的风景是张美丽的山水画,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让我们感觉:美丽的大自然千姿百媚,怎不撩人情思!波光艳影的湖光山色,怎不令人凝目遐思!在诗人徐志摩的眼里,美丽的大自然是“夕阳中的新娘”,光艳照人;是莱蒙托夫眼中的恋人,带给他人所不知的欢乐;是郭沫若眼中的“母亲”,幸福地“赤裸着双脚和她相亲”;是牧童眼中的少女,梦寐着朦胧而又美丽的遐思!那么,大自然在作者李汉荣的眼里,又是什么呢下头,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境,随着作者一齐走进《山中访友》。

  (二)引读入情,感受美

  1、首先请同学欣赏课文,并作者走进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融入了一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美丽的大自然像他的什么呢

  2、听读课文(播放Flash动画配乐朗读)

  3、交流听读感觉。

  ⑴、好,同学们听完课文感觉怎样

  (生:很美,心里很开阔,好舒服……)

  (师:是啊,真美,语文美、画面美、作者的情感更美,真是“怎一个美字了得”)

  ⑵、那么文中作者带着我们拜访了哪些朋友请同学们找一找,把他的朋友的名字说一说。

  (生:古桥、树林、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石头、小花、落叶、雷阵雨、老柏树、蚂蚁……)

  (师:噢,原先他访问的都是些自然中的美景,把他们叫做朋友)

  ⑶、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你觉得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朋友有份怎样的情感在作者眼里,这些美景就像他的什么

  (生:喜欢,热爱,赞美……)

  (生:像朋友,像亲人一样很亲密,很真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头,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朋友般的真情和亲人般的深情”进一步感觉作者的美丽情怀,下头请同学齐读一遍课文。)

  ⑷、齐读课文

  (三)品读悟情,欣赏美

  1、经过感知课文,我们同学都感觉,作者对这些自然中的美景很喜欢,很热爱,像朋友,像亲人。那么,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觉到作者与山中美景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呢你能不能把这份情感读出来读给同学们听呢

  2、学生品读文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情感的优美的句子。同时提示诵读指导:注意,对文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句子,朗读时要加重语气,要读出神韵,读出作者的陶醉感。

  3、同桌互读揣摩,体会能形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4、师生交流。同学读出句子的情感,同学评出是否读出作者的情感,从中体会到句子中关键词语的重读能够感觉作者情感。

  (要求:学生想读什么景就能够出现什么景的图片及文字,并且要点出句子中关键体现情感的词语。)

  (教师先品读古桥,表达出作者对古桥的崇敬、亲切、关心、仰慕、赞美。融入了一份浓浓的真情。)

  树林——热爱、陶醉、与树融为一体。

  山泉溪流、白云、瀑布、悬崖、云雀——喜爱、亲切、赞美、感激。

  石头、小花、落叶——迷恋、爱得如痴如醉

  走进山林和离开山林——舒畅、愉快、满足、幸福。

  5、那么在这些对景物的描述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为什么

  ⑴、亲切的称呼——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

  ⑵、贴切的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

  ⑶、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写出了作者如痴如醉的陶醉感。

  6、同学们发现了我们喜欢的句子都有些什么特点吗体现了作者在写景上有什么技巧所在

  ⑴称呼——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

  ⑵修辞——拟人、比喻。(形象,生动)、

  ⑶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章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

  7、小结写作技巧:大家说得很好,经过学习本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经过“亲切的称呼,如:山泉姐姐、溪流妹妹、白云大嫂、瀑布大哥、悬崖爷爷、云雀弟弟等称呼既贴合景物特点,又显得亲切,形象地体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贴切的拟人修辞,如:山泉捧着明镜照我,溪流吟着小诗邀我唱和,瀑布从早唱到晚等拟人动词的妙用,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有美妙而神奇的想象,如:走进树林,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我真的变成了树,在年轮里旋转、流淌,表达了对美景爱得如痴如醉。等等,无处不融入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热爱之情。难怪人们都说:独特的语言表达能把景物的诗情画意发挥极至,收到把美尽收笔尖的效果!

  (四)想象动情,创造美

  1、词人辛弃疾曾说: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那么,在作者亲切的呼唤声中,山中的景物会有怎样的感悟和回声呢试着以某一种景物的语气给作者写一段回应的话!

  2、写作五分钟,然后交流。

  3、小结:在写景中要学会运用亲切、又贴合景物特点的称呼;形象生动地拟人修辞;美妙而神奇的想象,这样才能把景物写得传神而富有情感。

  (五)导行延情,升华美

  总结:经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仿佛随着作者经历了一次精彩的森林之旅,这次愉快的旅行真是令人难忘,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了我们,大自然是我们的好朋友,能给我们以许多启迪,我们能够尽情地去亲近大自然,放松我们的身体,同时也应当爱护大自然。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优美的段落,完成一张精美的幻灯(要求配画、配曲、配朗读)

  2、选一个好天气与好友结伴,到郊外一齐去触摸大自然。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山中访友》说课稿05-29

山中访友作文04-06

《山中访友》语文教学反思04-15

六年级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4-15

关于《山中访友》教案11-25

山中访友课文原文07-24

山中访友课文解析01-15

《山中访友》课文原文07-30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