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优化》教学设计

时间:2024-03-30 22:29:55 志华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优化》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优化》教学设计(通用2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化》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优化》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

  四、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常在家你们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谁来说说你在家都会做哪些家务?(学生发言)

  (课件出示)周末小强和妹妹主动轮流帮妈妈做家务:

  拖地:8分钟 烧开水:10分钟

  师:勤劳的小强和妹妹每个周末主动帮助妈妈做家务,一天,妈妈问:你俩都帮妈妈做了家务,你们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呀?小明说用了18分钟。妹妹却只用了10分钟。小明摸摸了头感到很奇怪。做的是完全一样的两件事,为什么时间会不一样呢?

  请同学们帮助分析,小明是怎样完成这几件事,妹妹是怎样完成这几件事的?

  反馈:

  生1:小明一件件做,妹妹是同时做。

  (学生中可能说出同时一词,师相继出示课件)

  师:不错,说的很好。我们知道有的事情可以同时进行,而有的事情有先后顺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数学广角里通过学习沏茶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吧!

  关键:要考虑到同时做的几件事,不能互相影响,点出合理。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a沏茶问题

  (1)又是一个星期天,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课件),你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小明要沏茶、妈妈在陪客人聊天、李阿姨来家做客、小明想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

  师:哦,那在我们生活里,父母要陪客人的时候,我们也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哟!

  师:想一想,你平时沏茶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估一估,做这些事情各需多少时间?(指名说)

  (2)看一看,小明沏茶做了哪些事情?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出示课件)(齐说)

  师:①沏茶的工序这么多,小明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哪些又可以同时做,我们一起来设计沏茶方案,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好吗?(可用序号标出)

  ②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沏茶的过程,环节间可借助箭头连接,并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时间?

  ③设计后,同桌交流合作,比比谁的设计方案即合理又省时。

  (3)学生展示、解说设计方案,学生集体观察。

  方案A: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

  1+1+8+1=11(分钟)

  方案B:洗水壶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沏茶1分钟

  1+1+8+1+2+1=14(分钟)

  师:(出示课件,老师设计的方案)比小明节省了多少时间?

  对这些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同时)?合理安排就是节省时间,考虑做哪件事有空闲时,同时做哪些事,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节省时间。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14页“做一做”第2题。

  (1)师:帮完小明,我们再来帮助小红,小红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出示图表后,理解水变温的意思),应如何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出流程图,并算出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2)展示学生的流程图,生评议。(课件显示结果)

  找被子倒水1分钟→等开水变温6分钟(同时量体温5分钟找感冒药1分钟)

  1+6=7分钟

  师:单独完成需要几分钟?看经过我们合理安排顺序,比单独完成节省了6分钟,这样小红就可以尽快的休息了。

  五、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略

  《优化》教学设计 2

  课程目标:

  1、理解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常见的优化方法和技巧;

  3、能够应用优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内容:

  1、优化概念和原理介绍

  2、单变量函数的优化

  3、多变量函数的优化

  4、约束优化

  5、最优化问题的数值解法

  6、实际问题的优化建模与求解

  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介绍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问题解决: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操作:引导学生使用优化软件进行实际问题的建模和求解;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经验。

  评估方式:

  1、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实验,并撰写报告;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

  1、课本:选择一本权威的《优化》教材作为参考资料;

  2、优化软件:提供学生使用优化软件的机会,如MATLAB、Python等;

  3、实例数据库: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的优化案例供学生练习和分析。

  《优化》教学设计 3

  《优化》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等问题。下面是一个针对《优化》教学设计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标 :

  1、理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能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3、掌握求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

  1、优化问题的引入和背景介绍;

  2、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概念;

  3、一元函数的极值和拐点;

  4、求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步骤;

  5、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方法 :

  1、理论讲解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2、提倡学生互动,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利用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

  1、第一步:介绍优化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第二步:讲解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第三步:讲解一元函数的极值和拐点的求解方法;

  4、第四步:通过实例演练,帮助学生掌握求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步骤;

  5、第五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评估 :

  1、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优化问题的理解程度;

  2、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优化问题;

  3、进行课堂讨论和互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4、最终考试考察学生对优化问题的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优化》的概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教学设计 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坚韧和耐心。

  二、教学内容

  1. 优化问题的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优化问题的概念;

  2. 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最值、极值、优化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3. 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使用微积分知识求解优化问题;

  4. 优化问题的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优化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优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优化问题的案例,让学生尝试用微积分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讨论分享经验;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优化问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优化问题的概念和方法,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优化问题的解决方法;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问题中的角色,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评定学生对优化问题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效果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发现问题并改进;

  2. 教学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优化》这一数学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优化》教学设计 5

  教学设计:

  《优化》

  年级:

  高中

  学科:

  数学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思路。

  2. 能够应用微积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

  1. 优化问题的引入和概念解释。

  2. 优化问题的数学建模和解题方法。

  3. 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案例引入优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解释:讲解优化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数学建模:介绍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讲解解题思路。

  4.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简单的例题演示优化问题的解题方法。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2. 实际案例:选取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3. 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优化问题的重要性和应用。

  4.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优化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式: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2. 练习成绩:评估学生完成的练习题,检查其对优化问题的掌握程度。

  3. 实际案例表现:评估学生在分组讨论实际案例时的解决方案和表现。

  《优化》教学设计 6

  教材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材是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本课时所授的是第一课时内容---“沏茶”。教科书首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了沏茶需要做的事情以及所需的时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便于学生对最优方案的探索,同时也可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程序节省时间;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思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状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沏茶的工序图片、磁块

  学具准备:沏茶的工序图片、纸张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师质疑导入新课。

  二、探究“沏茶”问题。

  1.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沏茶要做些什么事?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

  (2)出示每件事的时间,说说完成每件事各需要多长时间?

  (3)根据以上沏茶要做的几件事,想一想怎样沏茶?进一步明确沏茶的先后顺序。找生说一说。

  2.摆一摆,画一画。

  (1)引导学生思考:要烧水为客人沏杯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沏茶的过程中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需要多长时间?

  (2)学生小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方案。如用工序图片摆一摆,或者在纸上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收集学生的作品。找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

  3.比一比。

  (1)师生探讨,罗列出正确的设计方案。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案有:

  方案A:

  洗茶杯2分钟→找茶叶1分钟→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2+1+1+1+8+1=14(分钟)

  方案B: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沏茶1分钟

  1+1+8=10(分钟)

  方案C: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洗茶杯2分钟

  找茶叶1分钟

  1+1+8+1=11(分钟)

  以上这些方案,你认为哪些方案是正确的?哪些方案是错误的?

  (2)比较中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在正确的方案中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为什么?(强调同时完成)

  (3)展示沏茶流程图。

  师强调:为了更清楚地把沏茶的过程表示出来,一般画上箭头。

  4.小结,引出课题,板书:优化。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小红帮妈妈做以下几件家务,至少需要()分钟。

  洗衣机洗衣服扫地擦家具晾衣服20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2.奇思清早起床后需完成以下几件事。请帮他安排下事情的顺序,要想喝到牛奶,最少需要多少分?

  洗脸、刷牙、叠被子做眼保

  健操洗杯子

  拿奶粉冲牛奶烧开水8分钟6分钟2分钟2分钟15分钟四、畅谈收获,全课小结。

  1.师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师生共同总结。

  五、布置作业。

  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设计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活动方案。

  板书设计:

  优化

  沏茶:洗水壶 →接水 →烧水→ 沏茶

  同洗茶杯

  时找茶叶

  1+1+8+1=11(分钟)

  《优化》教学设计 7

  在教学设计中,优化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下面将从目标设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准备、评价方式设计和反馈机制建立等方面,详细探讨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设计。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教师应该明确制定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确保学生清楚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在目标设定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保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其次,教学内容设计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第三,选择适合优化教学的方法也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学资源准备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保障。教师应该准备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五,评价方式设计是优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设计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项目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也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绩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的持续进步。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方面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希望教师们能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优化》教学设计 8

  《系统优化》教学设计

  20xx年,符良接受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的建议,在槟榔林下套种了20亩香草兰种苗,通过对香草兰的水肥管理,使槟榔的产量较纯槟榔林提高15-20%。经过精心培育,现在棵棵香草兰上挂满了沉甸甸的豆荚。预计20亩香草兰到11月份总收入可达285000元。现场一位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帐,40亩槟榔园年收入72万元左右,间种可使槟榔增收8万,再加上香草兰的收入,每亩土地较单纯种槟榔增收约9000元!经发酵生香的商品香草兰豆荚含有250多种发挥性芳香族成分及有机酸、糖、树脂、矿物质等丰富成分,香气独特,留香时间长达2~3年,被广泛用于高档食品和饮料的配香原料,在发酵业、化妆及医药等领域均有应用,具有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的特点。目前国内售价为1000~1200元人民币/千克。

  教师提问:这里,系统需要进行最优化的目标是什么?

  学生:获得利润最大值。

  教师提问:利润受到哪些人为可调节的因素影响?

  学生:每周生产桌子和椅子的数目。

  教师提问:在这个利润问题的系统中,又存在哪些不能人为解决的约束条件呢?

  学生:制作一张桌子需4平方木板及20小时工时,制作一张椅子需6平方木板及18小时工时;每张桌子利润50元,每只椅子利润60元。

  教师:若把利润最大值用 表示,变量每周生产桌子数用 表示,每周生产椅子数用 表示,请你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最优化问题的有关数学式子。

  教师:数学思维很清晰!下面就请大家算一算 的解,找出最大利润值。

  学生:算不出来!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这四个约束条件的式子,找出数据中体现出受限最大的约束条件是哪个?

  学生:工时!

  教师:好,请你将最主要的约束条件(3)与目标函数式(1)联系起来,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影响因素 与最优值 的关系。

  学生:生产椅子所需工时少利润大,生产桌子所需工时多利润反而小!生产的椅子越多利润越大。

  教师:那我们干脆不生产桌子了,专门生产椅子,可不可以?

  学生:不行,至少要生产8张桌子!

  教师:哦,原来还有约束条件(3)的限制。那好我们就生产8张桌子,算一算意义子最多可以生产多少张?

  学生:13张!

  教师:8张桌子,13张椅子。把你们经过一番分析计算选择的这两个变量的解代入约束条件看看是否超出了约束条件的限制范围。

  学生:都在约束条件范围内。

  教师:再利用这两个变量的解,算一算利润最大值是多少?

  学生:1180元。

  教师:我们再随意找几对满足约束条件的 的解带入目标函数检验一下,1180是不是利润最大值。如: (每个小组分别用一对计算)

  学生交流:

  这种用数学公式、图表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模型的.思想就是建模思想,建立的模型就叫数学模型。数学模型是研究和掌握系统运动规律的有力工具,它是分析、设计、预报或预测、控制实际系统的基础。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2、应用:学生探究(2人一个小组)

  要求学生分组利用提供的大、中、小三个大小不同的齿轮将上节课完成的旋转木马进行系统优化,看谁的木马转的又快又稳。

  学生进行探究……

  A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大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

  B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中齿轮带动,三个齿轮传送;

  C组:将传送带传送改为小齿轮传送,三个齿轮传送;

  D组:齿轮与传送带一起赞成传送系统……

  小组比赛交流。

  学生体会:皮带传送系统在木马旋转时,皮带容易出轨,同时因为速度太大使系统容易散架。针对这个问题,利用有限的资源,将皮带传送换成齿轮传送后,发现齿轮传送比皮带传送速度更快更牢固;再更换三种齿轮的带动比较,又发现大齿轮带动时,动力更足速度加大了稳固性能也增强了。

  (四)课后探究

  我们学校有2个学生食堂,正常情况下每个食堂能容纳500人就餐,近两年,学校规模扩大,就餐人数增加,每个食堂就餐人数达670人,每到就餐高峰期,学生就排着长队等待就餐。

  如何减少学生就餐排队时间?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几种途径,并选择最经济、最有效可行、最容易实现的方案。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分步骤说明你的思考过程。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教材的案例选择切题,但是有部分案例离我们海南的实际甚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选用了教材中技术类的案例,拓展了我们对技术的视野;但是生活案例我倾向于改用我们身边的例子,大家熟悉,分析起来有亲切感、简单易懂又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乐趣,刚好我校种有香草兰。故在本案例中将“麦、棉、瓜、玉米套种”案例换成“槟榔与香草兰套种”,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学生很感兴趣。本节课内容较多,学生探究活动时间就比较紧。

  《优化》教学设计 9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全面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验中学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与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养成预习、整理、巩固和纠错反思的好习惯,提升学习效率,形成具有实验特色的作业体系。从“作业完成时间、校本作业、分层作业、实践作业”四方面改变学生作业,整体规划并控制各学科的校内校外作业量,保持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作业完成时间

  如何合理地布置作业,控制作业完成时间,这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每天的作业少而精,训练目标明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对此,实验中学设计了一块“实验中学作业公示栏”放置在黑板上方,每日统计展示各科作业内容与完成时间,合理把控每日作业量与所用时间。

  校本作业

  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负责人。教师要研究作业设计和布置的适切性,提高运用作业改进教学、保持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独特的校本作业,一直是实验中学的特色教学形式。在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天课堂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作业,并要求各教研组长给予指导、组织研讨不断提高校本作业的质量。这样的作业形式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多读多看多学,用最有用的素材,立足于学校大多数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题型提供给学生,做到精讲精练。教师也可以在设计校本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实验中学校本作业设计流程图

  分层作业

  在教学中,作业布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掌握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有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中简单地使用同一种作业,难以兼顾到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因此,学校积极倡导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布置分层作业,从校本作业出发,根据每位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与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自由自愿选择完成,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毅力,使学生可以成为学习路上的主导者。

  实践作业

  在国家“双减”政策的推进下,学生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参与各类活动。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等,各学科设计了与课堂相关的实践作业以动态的形式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完成方式,时间,方法,呈现形式等,独立动脑动手完成任务。

  语文名著阅读注重过程指导,老师根据整本书的阅读规划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并给予支架和指导,同时定期开设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汇报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名著阅读的意义,让阅读真正地发生,从而提高作业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知识链接和迁移为依托的思维导图,在历史的联系中感受历史的进步与发展;以乡土资源的挖掘和设计为支撑的文创设计,在对家乡的赞叹中领略家国之美。

  《优化》教学设计 10

  在提高生物课堂效益的众多途径中,生物教学设计的优化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可从课题导人、课堂提问、实验教学这几个方面来体现优化生物教学的重要性。

  1 、精心设计生物教学课题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有趣的生物教学课题的导入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与细胞》中的“物质跨膜运输的事例”教学课题的导入,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在密封一层玻璃纸的长颈漏斗里注入蔗糖溶液,将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使漏斗管内外的液面高度相等,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里的液面上升了。然后用纱布代替玻璃纸,让学生仔细观察,液面是否上升了,再将蔗糖溶液换成清水,液面将会怎样变化呢?

  通过演示实验的方法导人生物教学课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后面的生物演示实验格外有兴趣,同时也真正理解了细胞确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的原理,这样使生物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在生动的演示与讲解中进行生物课堂教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之效。

  2、设计好生物课堂提问内容,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这样的启发式教学,以主动启发,步步引入的方法来吸引学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推导出正确的结论,有水到渠成的效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被提问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中,还要避免成绩较差的学生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要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内在动力。

  3、认真设计生物学实验的教学。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的生物教案都是要求教师按照生物教科书上给定的.操作程序和药品种类进行实验。在高一开设的生物实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试行改变方法,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实验技能,自主地设计生物实验报告,设计实验操作程序,预见实验的操作结果。如学生在自制泡菜的实验中,很多学生过去很少知晓或没有接触,在进行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操作程序,使他们感受到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无法体验到的生活乐趣。在生物实验选修课中,实验专题的选择多数也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些生物实验既能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教学设计时应注重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生物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生物学。在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更多地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生物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生物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运用生物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生物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内心萌发出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比如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紧密联系当今社会生活中水资源短缺、能源危机、以及工业化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从生物学的角度用最、科学、经济的方法加以探讨。让学生提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办法,使学生切实感到学好生物学对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有现实的意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将来研究更高层次的生物学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

  总之,从课题的精心导入,提问方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实验教学的创新这几个方面人手,注重生物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优化生物课堂教学结构,更高地提高课堂效益。

  《优化》教学设计 11

  教学艺术氛围是指笼罩在课堂上的特殊气氛和情调。语文教学艺术氛围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构成教学艺术氛围的要素有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等。其中教学内容起着定向的作用,决定着教学氛围的基本性质和情调。从众多的教学实践来看,教学艺术氛围所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是认知性、形象性、情感性、思辨性等。下面依次谈谈这些富有教学艺术特征的氛围是如何创设的。

  一、认知氛围的创设

  教学艺术是以认知价值为最大追求目标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要求以最短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多的有效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学艺术必须具有认知氛围的特征。

  魏书生教《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他首先筛选有效知识,列出四项任务,依次指导学生自学,展开讨论,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强化认知实践活动。第一,要求评价作者毛泽东。经过启发讨论,师生共同概括出一个简明的定义: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和新中国的缔造者、领导人。接着又让学生各自重说一遍,再齐声重念一遍,进行强刺激,渲染认知气氛。第二,要求掌握“泰然处之”“行若无事”“漠然置之”“襟怀坦白”四个词语。他先让学生大声读注释,并在规定时间里要求记得牢。这种“竞赛教学法”使认知空气骤然紧张起来。第三,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整个讨论以速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运用男女生好胜心理进行竞赛,认知气氛十分活跃,并用画龙点睛式的板书作了归纳。第四,结合课文分析,写一篇《反对铺张浪费》的作文,并当堂完成了编写作文提纲的任务。

  由此可见,创设认知氛围,教师要筛选有价值的知识,使学生觉得这些知识有“陌生感”,创造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

  二、形象氛围的创设

  语文教学具有创设形象氛围的优越条件。在教学中采用参观、欣赏挂图和影视作品、讲故事、有表情地朗读、模拟和表演等,都是创设形象氛围的重要手段。

  创设形象氛围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教鲁迅的《少年闰土》,当讲到“雪地捕鸟”时,闰土说: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对这些语句可以指导学生揣摩闰土说这些话时的语气和神态,边说边动作一番,更好地想象和领会鲁迅笔下这一少年的活泼可爱、见多识广。事实证明,经过这样的演示,仿佛闰土就在眼前,使学生对课文描写的形象保持持久的印象。

  三、情感氛围的创设

  教学活动中利用课文的情感因素信息源,创设情感教学氛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于漪老师教《七根火柴》,一上课,积蓄在她胸中的感情就像冲出闸门的潮水纵横奔流。她说:“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经荒无人烟的草地时,这小小的火柴,曾发出过多少光,放出过多少热,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就是紧紧扣住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在这一曲悲壮的赞歌中,你们将看到,火柴起着怎样重要的作用。”这激动人心的导入语奠定了悲壮的情感氛围的基调。然后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具体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随着情节分析一步步推向高潮,课堂教学情感氛围的创设也被一浪又一浪地推向顶峰。她又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剖析渲染,掀起感情波澜。如她运用文中描述的“抖抖索索的手”“红红的火柴头”“朱红的印章”等词语,引发学生想象,胸中构成如火焰般跳动的形象,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浪花。

  四、思辨氛围的创设

  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启发思辨,开展多向思维,组织热烈争论,是创设思辨氛围的要求。

  例如教《两小儿辩日》,在指导学生释词串讲的基础上组织讨论,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情绪非常热烈。有的赞成“车盖说”,有的同意“沧凉说”。他们都凭自身的经验从课文中找依据来说服对方,通过争论、总结,学生认识到,客观事物是很复杂的。这种富有思辨性的教学氛围的创设,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探究心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而且开发了学生智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营造思辨氛围要启发学生生疑、质疑,引导学生析疑、解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状态。教学艺术氛围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母系统,以上分述的四种氛围是子系统。它们之间也是互为因果的,要协同配合,和谐发展。教学艺术的特质全在创造,教师应根据自身的修养、爱好和具体的教学条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优选教学方法,发挥教育机智,创设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艺术氛围,达成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

  《优化》教学设计 12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81-82页。

  【学习目标的设置】

  (一)设置学习目标的依据

  1、基于标准的思考,是通过应用和反思,进一步理解所用的知识和方法,了解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2、教材分析

  《优化》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节课。本节课以“沏茶”和“烙饼”的生活素材为背景,鼓励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关于“沏茶”,教科书提出了三个问题:

  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沏茶如何省时的问题;

  问题2是通过对可以同时来做的事情的探讨,引导学生优化程序节省时间;

  问题3是通过计算不同程序所需的时间,进一步体会优化的思想。

  “烙饼”,教科书也提出了3个问题:

  问题1是让学生尝试解决如何尽快吃上饼的问题;

  问题2是通过解读妈妈的做法,理解学习难度较大的方法;

  问题3是运用方法继续解决数量较多的烙饼问题。

  3、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沏茶、烙饼,但对于烙饼问题而言,缺乏实际经验。但是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基础,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演绎、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对比等方法,有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从中选出最优方案,提高优化意识。

  (二)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沏茶、烙饼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合理的方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老师这儿有一个好玩儿的脑筋急转弯,比一比,看谁最善于思考:一个人吃一个苹果用5分钟,那十个人吃十个苹果要用几分钟呢?(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吃苹果”这样一个学生常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涵着数学知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步探究,感悟体会

  同学们会沏茶吗?谁来说说怎么沏茶?

  1、问题一:

  淘气想为妈妈沏杯茶,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淘气沏茶要做的事情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培养学生读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沏茶的各项工作,以利于学生最优方案的探索。)

  2、问题二:

  (1)做事情要按一定的顺序,沏茶的这些工作,哪些要先做?哪些要后做?

  (2)按照这样的顺序,一项一项的来做,需要多长时间?怎么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沏茶的流程,一项一项的完成。没有节省时间,进而,促使学生发现有些事能同时做,就省时了。)

  3、问题三:

  要烧水为妈妈沏茶,怎样安排可以节省时间呢?

  1、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2、然后和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3、汇报:

  从沏茶这个问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旨在引发学生对沏茶这件事的回顾与反思,在此过程中,明确如何用优化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结:

  看来,要完成沏茶这件事,不仅要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还要考虑哪些事是可以同时来做的,通过合理安排,就能节省时间了!像这样,在众多的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优化。(板书:优化)

  《优化》教学设计 13

  1、房屋建筑结构优化方法的重要性

  如何尽量降低投入资金,并保证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的质量乃时代发展的需求,这也是许多建筑企业以及投资人员愈发注重的问题。施工人员必须将确保建筑质量安全当作前提与基础,精细划分设计方案里的所有细节,并通过相对先进的设计理念以及技术,掌控好工程造价。通过相关的数据体现的状况而论,同没有通过设计优化的建筑对比来讲,进行房屋结构设计优化以后,经费能够降低 8% ~22%.可是,对于实际操控而言,由于被多种环境束缚,想要完全施展,则面临较多困境,并且也无法令优越性较好地发挥出来。

  对于优化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而言,可以令建材的性能以及机械设施的性能完全展现出来。如此,与之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对比,更具优势。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以后,工程造价的资金便能有效降低,进而令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并且优化建筑结构设计之后,能够完成房屋结构里所有单元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了建筑的质量,对人们的居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所以,想要令房屋结构更加具有实用性与经济性,就要进行优化房屋的'结构设计[1].

  2、建筑结构优化在房屋建设应用中的步骤

  2、1 创建结构优化的模型

  在进行房屋结构整体必要优化设计当中,要对设计变量采取有效选择,确定目标函数,并确定束缚的条件,以便展现最佳设计。

  2、2 对优化设计的核算方案进行设定

  通过可靠度进行的房屋结构优化设计遇到较多束缚,且非线性优化问题和繁琐的多变量,在执行相应分析和核算时要将存在束缚的优化问题转变成无束缚。通常会通过Powell 法、拉氏乘子法以及复合形法进行核算。

  2、3 执行程序的相应设计

  通过可靠度执行的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基础模型乃至所运用的优化设计的核算方式,能够编排一个运算速度较快并功能完善的综合应用程序。

  2、4 结果分析

  对于此过程而言,需要从全面角度进行分析,并对问题采取多方面考虑,这一步骤在建筑结构优化中特别关键。合理选择设计方案,不仅可以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实用性、美观性以及合理性,还可以对资金投入具有较大的节约作用。只在结构设计优化中注重经济节约而忽视技术要求,是错误的。同理,只注重技术要求而忽略经济要求,也不正确。我们一定要对两者采取合理配置,才可以符合相应准则。

  3、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实践应用

  3、1 房屋建筑的总体性和局部性优化

  由层次来讲,包括了建筑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相关体系、安装体系等,所有独立的体系又具备了许多下属体系。在进行房屋设计时,设计人员要对所有下属系统采取优化,打破关联的横向性,完成叠加型工程。所以,在执行结构优化时要由总体入手,才可以完成整体设计优化。

  3、2 建筑寿命优化及阶段性优化

  在工程使用年限里,对所有阶段都要执行相应的方案优化。房屋设计人员要考量所有阶段的特征,通过真实结论采取优化方式的确定,进而对工程的总体寿命进行科学优化。如此,不仅能保障建筑质量,还可以提升建筑企业经济效益。

  3、3 桩基础具体优化

  建筑里的桩基础可以分成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灌注桩对于总体施工的质量较难把握,并且操作技巧繁琐,时间较长。所以在符合沉降标准的前提下,要采用预制桩的施工,进而降低相应的工序。而且随着桩基的持续加深,土壤自身对桩基的摩擦逐步加大,一定要选取较长的预制桩。

  3、4 对建筑主体上部结构采取科学性优化

  房屋建筑上部结构设计应当创建相应的模型且进行系统优化。应当先进行剪力墙设置,确保剪力墙总体质量的均衡,如此可以令楼层中平面刚度的核心点与楼层总体的结构重心重合,来降低地震或风力造成的破坏。剪力墙的暗柱采用普通型钢材而成,一旦使用较大的剪力墙,就能够降低相对的钢筋使用数量,降低对应的成本。如果建筑物的自身不具有相应环境,就不可设置过大的剪力墙。

  3、5 结构优化和建筑优化保障协调

  针对结构的设计而言,只有确保建筑的整体结构以及平面设计相配合,才可以完成建筑自身的美观以及结构的匹配效果。针对建筑系统而言只需要确保自身的风格。进行楼体结构设计时,结构本身受力较大的转角范围,要选择高强度建筑材料来当作承重材料,以便更好的降低结构自重。总体而言,要确保正确的叠加,防止结构扭转的状况出现。

  3、6 结构优化和排水系统优化保持协调

  要将房屋建筑中排水系统设定在地下室并且确保管道的预留尺寸以及预留深度要与实际标准相符,针对楼板自身的钻孔位置进行加固。并且,要加强水平方向管线贯穿柱或梁的调整,要尽量压低此类现象的发生概率。一旦管道在建设中超出承重墙,就一定要对墙体进行加固[3].

  3、7 结构优化和电气优化确保协调

  电气管线安装是通过导线方式设定于金属管体外端或墙体、楼板之处,如此设定或许为预制结构施工形成较大困难。因此,如果想要管线穿过梁体,就要事先在梁体上段保留相应的空洞,且确保梁体宽度与相符的墙体宽度相同。

  4、结束语

  想要进行好房屋结构优化设计,工程师就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要真正掌握房屋结构优化设计的相应规范。通过不懈的努力,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将更为成熟,从而为房屋安全性、实用性进行确保,以保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优化》教学设计 14

  素质教育下,课堂教学时间逐渐减少,怎样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成为当务之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校从20xx年9月起开始推行学案教学。为此,我校三十余名教师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取经。意在吸取他们在学案教学的经验,避免我们自己在推行过程中走弯路。另外,学校还给全体教师赠阅赵加琛、张成菊著的《学案教学设计》一书,学习如何编制学案、如何开展学案教学和管理。读后受益良多。

  一、学案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学案的编写上。

  学案不同于原先的以我们为中心为我们上好课而准备的教案,它更多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为意图。所以学案的编写是重要的环节,要求老师对教材要有很深层次的理解、对知识点要正确地把握、对学生的“学情”即“认知程度”要有足够的了解。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进行学案的编写。在突破某个知识点时,以往“教案”无非就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然后“灌”给学生。而“学案”的不同点就在于,把新知识点“问题化”,就是把新知识点拆解成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来解决的“小”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由此可见,学案的实施,看似老师在课堂上变“懒”了、讲得少了,实则不然,课下需要根多的付出才能达到目的!

  2、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业务水平

  学案教学要求在制定学案之前由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组内教师集思广益,在全面把握教材标准和考纲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教学经验,精心制定教学案,把授课的重点、难点、教学思路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案上,使教学案能集众家之长。同时,这也要求教师们要致力于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更要致力于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课堂中我们的教学观念需要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的心理;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不要再认为课堂上多讲几个题就是课堂容量大了!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特别要在课堂教学中抓好“识标、学习讨论、精讲、验标、小结”等几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

  1、教师在“学案”的辅助下,在教学中激励、唤醒全体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创设宽松氛围、表扬闪光点、小组竞争等多种方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有所提高。老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参与,我快乐,我提高”“我的课堂我做主”等思想,实施“三先”:题目让学生先做,问题让学生先想,答案让学生先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每位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放开而去积极获取新知。

  2、“学案”教学将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小结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动机,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交流,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三、重视师生课后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同时老师也要写下教学反思日记,就是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级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四、做好学案反馈,了解学生学情

  1.下课时收齐学案,看学生是否用红笔把错误标记,改正。

  2.查找学生共性问题并及时收集整理,为下节课学案设计做好铺垫。

  五、学案中应包含的内容

  就我参加学案教学一年多而言,我认为学案里应该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应该有教师的引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应该有教师的板块式问题(引领学生从知识的此岸走向知识的彼岸);应该有学生产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形成过程);有学生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我们要培养学生这样的能力);最后还要有有价值的练习题(旨在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标)。我校学案的编写还要精细化,还要多一些个性化。

  六、学案使用中的几点反思

  1、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关键之所在。

  2、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不但便于理解运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想方设法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

  4、小组讨论合作后,我们要灵活机智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到位的评点、总结。

  5、实施学案教学来,常常出现学习目标不能按时完成造成拖拉现象。

  6、学案教学中要通过二次开发备课,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化学习方法。

  7、探究问题时,收放有时会失控。怎么才能组织学生进行高效小组交流?

  学案教学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寻求改进和完善。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体会,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帮助。希望我校的“学案“教学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绩效。

  《优化》教学设计 15

  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效果的好坏,关键看学生在知识、情感、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宛城区教研室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先后提出了教学环节的设计研究、高效课堂研究、开放课堂研究等活动,其目的就是给教师以反思、以指引、以提高。本着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细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下面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创设精彩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效的完成,学生的兴趣是前提。在引入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创设精彩的物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对这节课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一开始就在“兴趣的诱惑下”集中精力投入到这节课中。例如在讲《超声和次声》这节课时,我创设这样的情景,在出现下列情况时:白天老鼠大量出洞,圈舍里的牲口狂躁不安,狗狂吠,蜻蜓低飞等现象时,有经验的人就会判断将要有地震了,这是怎么回事?;在讲《杠杆》一节时我会先讲阿基米德撬动地球的故事;在讲《滑轮》一节时我会先向学生展示“胖子和瘦子”拉货物的漫画于是,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学习这节内容,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比如讲《大气压强》这节时,上课之前我进行了这样的表演:在一个塑料杯里面装满水,用一张硬纸片盖住,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松开手后,同学们发现纸片不会掉下来。很多同学会认为纸片被水给吸住了,然后,我在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用纸片盖住,倒过来以后,手一松,纸片马上就会掉下来,这时同学们就无法解释了,于是,同学们就会迫切地想听到老师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这里应注意,精彩的情境创设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和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不能只是为了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造成学生“看热闹”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一种期望。这是这个环节应把握的关键。

  二、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智力水平不一样,基础不一样,家庭氛围不一样,导致了他们的学习水平不一样。大体上可以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成绩优异的学生、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旅教,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因此,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出现“刀切”的现象,造成“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困难生吃不了”的局面。

  1、分层选题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无法真正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是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要求。我把选择的课堂练习分三类:

  一类是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的,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类练习占多数;

  一类是提高题,比基础题稍微有所提高,满足中等偏上的学生;

  最后一类是能力题,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思考。

  经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成绩差的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

  2、分层提问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提问是很常见的教学手段,不过,提问时一定要“量体裁衣”,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一个很容易的问题让成绩非常好的学生去回答,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认为老师看不起他:如果一个难题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会挫伤他的自信心,使他在同学面前丢脸。因此,在课堂提问时,首先是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尽可能快地熟悉他们,做到心中有数。进行课堂提问时,把那些基本的、简单的题目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把那些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3、分层实验

  大部分的物理结论、物理规律都是从实验现象归纳出来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物理实验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一是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

  二是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物理规律。

  前者主要是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兴趣,要求相对较低;后者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做实验时,对于动手操作的部分,尽量让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做,学生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做。而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通常是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做,如果硬要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做,会让他们对实验失去兴趣。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刻意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要让学生知道这种分层是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的,是按照他们成绩的变化而改变。同时,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多给一些激励。

  三、创设师生互动环节,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其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对教育活动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师生的教学互动,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不过,在实现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玩得开心,但实际效果却不理想的现象。因此,师生互动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前提,不能把课堂变成老师“满堂看”,学生“满堂跑”。同时,要加强师生的情感互动,教师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丰富的肢体语言、激励性的话语表达,来实现师生的`情感互动,使学生乐于配合老师的教学。教师要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和艺术。

  四、适时、有效地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以及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的达成效果等。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评价的及时性、激励性和层次性。积极、适时的评价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非常有帮助。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它包括学生在课堂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及参与热情。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小的练习、简单的设问、师生交流等活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比如刚上了一个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的练习进行反馈,并及时的给出评价,从而能够了解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一句表扬的话,一片热情的掌声,甚至一个肯定的眼神,对学生都是‘种激励。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更需要老师积极的鼓励,使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课堂教学中,只要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学习的评价也要注意层次性,不能对每个学生都使用统一的尺度。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客观地分析学生层次。只要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提高,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能够自信的面对课堂,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总结: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要面对的,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从细处入手,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化》教学设计 16

  一、自主学习阶段

  自主学习阶段包括复习、导入、检查预习等内容。复习时教师设计好知识点,有检查,有巩固提高,又有对本节知识的联系铺垫。新课引入要自然新颖,布鲁纳说过:“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原动力,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因此,一节课当中,巧妙设计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中有很多景物都来争着报春,谁来说说,你都知道有哪些景物都来争着报春?”“小河开化”“小草发芽”“杨柳泛青”,等等,一个个答案呼之欲出,正在同学们兴趣来潮时,紧接着再问:“还有一位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好朋友,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同学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燕子”。这样,同学们带着满腔热情和求知欲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新课提出学生自主学习目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共性问题共同引导。其中抓好课前预习十分重要。预习时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理解新词,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资料,收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课堂上就能节省时间,组织学生交流时,学生们也能各抒己见,这样,学生学的轻松,课堂效果良好。

  二、启发交流阶段

  启发交流阶段包括知识要点、应用举例、问题探究等内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反映的情况,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剖析,通过应用举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讲解必须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要把关注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抓住可疑点,就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带来求知上的创新。

  例如,在讲《月光曲》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对课题进行质疑,这样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出示课题后,可以问学生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之后,又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知道《月光曲》是谁创作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时就让同学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抓住重点段落,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不断的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验。

  三、练习反馈阶段

  练习反馈阶段包括练习检查和归纳总结等内容。教师可采用课后练习、同步训练等不同方法检查反馈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目的是了解学生本节基本学习目标是否达到。教师要及时点拨、简要总结,站在本学科的高度,站在教学全局的高度,让学生理清思路,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使学生感到有明显收获。

  四、拓展提高阶段

  本阶段包括知识拓展深化和延伸提高等内容。教学可通过典型题目进行重点点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现通性通法,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教师是在“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吃透文本,把文本作为载体,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技能。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展的源泉。”一课结束后,对学生提出想象性的问题,做到课外延伸,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结束《跳水》一课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船长、水手会对孩子说些什么?孩子会对船长、水手说些什么?学生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着孩子被救以后的场面:

  (1)船长会说:“你为了逞强完全不顾后果,差一点失去了生命,你应该吸取这次的教训。”

  (2)水手会说:“幸亏你爸爸出来的及时才挽救了你的生命,要不后果真不敢想象。”

  (3)孩子会对船长说:“爸爸,这次经历太惊险了,为了一顶破帽子,我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以后我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

  (4)孩子会对水手说:“谢谢你们救了我。”这样,在拓展练习中,展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个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将启发、阅读、探究、点评、总结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发展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方法,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经历一个提出问题(研究专题)――探索研讨――总结提高过程,去发现学习规律,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另外,还体现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原则,在前三个环节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掌握的基础上,最后有拓展、有提高,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17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老师必须要面对的,我们要本着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要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概念、法则、原理、定律、公式、图形等,还要能灵活运用,就要求学生都应是自觉、主动地学习,而兴趣则是这种自觉、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要在物理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自制教具等手段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一、要重视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地培养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示不仅能形象地揭示物理概念的本质,能真正地激发学生接受新知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在教材“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安排学生配合教师完成一组演示实验,让学生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观察示数,然后用手略向上用力托金属块,观察这时的示数变化。再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慢慢浸入水中,再观察示数的变化。启发学生分析各次观察到的记录结果,引入浮力概念及方向,并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之一:重量差法:F浮=G空-G液。这样既理解了浮力的概念,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容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更积极、更主动地去学好物理。

  二、紧密联系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现象,不仅可以来丰富学生感性认识,有利于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还有利于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在每次学习新的物理知识,建立新的概念和物理规律之时,教师都要尽可能列举与新知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实例,使学生觉得很熟悉,但又说不清原委,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能尽快地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上来。例如,在学习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提出问题:“当你走在树下时是否担心树上的落叶呢?为什么?”同学们肯定会说:“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树上落下的是石头呢?”同学们肯定会立即回答:“危险”。这样经过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同学们就会非常容易明白物体的重力势能和质量的关系。联系生活实例,突出教学难点,有利于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课件,表达能力十分强大,引入课堂后,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物理课件的交互功能,将课件设计成一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模块”,然后按照教师组织教材的需要,灵活地调用各个模块里的内容,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表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优势,把抽象的概念和内容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真切、感受深刻。课件应用感知规律和注意规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记忆规律增强记忆效果,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得更为鲜明的感性认识,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例如光的反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等进行

  四、运用自制教具创设演示实验,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自制教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中学实验室里教学仪器数量有限,形式传统单一。而自制教具取材容易,制作简单,损坏了可以再虚拟模仿演示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制作,这是商品仪器无法比拟的,它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自制的教具,能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如在潜水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课后自制潜水艇,通过探究实验就可以知道潜水艇的原理。

  五、通过分层教学,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也无法真正检测出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选题太容易,造成成绩好的学生无法得到提高。因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是按一定的坡度,由易到难,充分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要求。应该把选择的课堂练习分三类:

  一类是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的,满足教学的基本要求,这类练习占多数;

  一类是提高题,比基础题稍微有所提高,满足中等偏上的学生;

  最后一类是能力题,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思考。

  经过这样的课堂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收获,成绩差的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教学中,而课堂提问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例如进行课堂提问时,把那些基本的、简单的题目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把那些复杂的问题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使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对于动手操作的部分,让所有的学生都必须要做的,学生对这部分比较感兴趣,即使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做。而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归纳、总结,通常是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做,如果硬要让成绩不好的学生去做,会让他们对实验失去兴趣。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注重针对物理学科实验性强,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等特点,结合初中阶段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就一定会更加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学习上一定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我们的每一节课才可能真正实现高效,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物理课的教学质量才能大面积提高。

  《优化》教学设计 18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

  一要具体明确;

  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

  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

  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点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氢气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再比如,当学习到有关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浓度的计算时,学生往往习惯于按数学计算的思路,急于代公式求解,这时教师要把住方向,要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确了计算依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准相关项(量)的关系后,再求解。在这里的关键是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符合逻辑的解题格式和方法。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19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针对性布设训练内容,强化学生个性学力塑造,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文本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实现语文认知的健康成长。

  一、更新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妨从几个方面给出考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激发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传统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其次是音乐伴奏下的古诗名句教学,增加文学色彩,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故事、名人传奇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望江南》学习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吟诵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师发动学生诵读《望江南》,并展示诵读效果。学生在音乐中展开准备,很快就找到节奏感。学生诵读情绪、节奏把握都有明显提升。为丰富学生认知效果,教师发动学生搜集思念方面的古诗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快就给出一些经典名句:“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表现都给出肯定评价,学生个性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认知自然丰富起来。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由古诗名句引导,将学生带入特定情绪之中,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诵读训练,学生学习逐渐找到切入点,感知进入佳境。最后让学生搜集相思方面的古诗名句,给不同群体学生都带来思维启迪,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

  二、个性引导,提升学生阅读频度

  古诗文教材内容中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因素,为不同群体学生带来丰富学习契机,教师要深入古诗文教材之中,利用不同群体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古诗文学习,也可以收到良好启迪效果。

  《出师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诸葛亮的相关信息,学生都准备非常充分。课堂展示时,学生信息储备非常丰富。有传说故事、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史料,特别是民间传说,将诸葛亮神化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感兴趣。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精通兵器阵法。传说他的八阵图相当厉害,这是诸葛亮对付曹魏的重要武器。这个八阵图,其实是诸葛亮一种操练步兵战车搭配的方法,就是让步兵在战车周围,以乱石堆成石阵,按照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据说可以挡住精兵十万。这个八阵图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与周易是分不开的……还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

  诸葛亮是传奇人物,民间传说众多,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顺利切入,并在信息整合展示中形成了多元认知。

  三、创优训练,实现学生认知成长

  古诗文学习时,教师以学生个性学习基础为教学设计点,利用多种训练形式,展开个性教学引导,也可以给不同群体学生带来更多认知输入机会。利用表演形式展示文本、筛选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文本展开赏析,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全面掌握古诗文内涵创造机会。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大多对故事情节非常熟悉,教师这样设计:《愚公移山》具有神话色彩,而且充满浪漫主义情调,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寓言故事重点是阐述一个道理,联系已经掌握的寓言故事,说说这样设计的作用。我们生活中要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一个寓言故事就可以我们茅塞顿开,你能找出具体的.实例吗?学生依照教师训练设计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是针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探究兴趣颇大。有学生说:我性格比较内向一些,情感也比较脆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非常难过。有一次不小心将手机摔坏了,我心疼的吃不下饭,爸爸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想想也是,既然已经坏掉了,我再怎么难过也于事无补了。也有学生说:我有浮躁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老师经常教育我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精神,才能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我感觉老师说得非常对,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坚持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

  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时,具有极强的观照意识。神话、寓言故事等,给不同学生群体带来思考机会,促使不同群体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和体验。

  《优化》教学设计 20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优化的概念、方法和应用领域,掌握常见的优化算法和技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优化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优化的概念和分类;

  2. 常见的优化算法:如穷举法、贪婪算法、动态规划、遗传算法等;

  3. 优化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资源分配、生产计划、网络设计等;

  4. 优化软件的使用和实践。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优化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2、理论讲解:讲解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常见算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对优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优化算法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优化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体验优化算法的应用和效果。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优化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优化的相关知识和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能力、合作态度等。

  2.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作业,评定学生对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 课程考核: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优化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本节课《优化》的教学设计,希朋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优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优化》教学设计05-29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心得体会(精选11篇)09-22

优化团体作文09-29

经典教学设计06-22

教学设计07-13

学与问教学设计搭配的学问教学设计11-19

优化阅读训练指导09-17

《钱学森》教学设计06-24

春联教学设计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