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4-21 08:29:4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四个字。认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教学重点】

  正确的认读本课的认读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在讲课时,要让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读书诗句,然后引导学生弄懂每行诗在字面上说的是什么意思,再结合看图和启发学生回忆郊游时看到的景物,让学生思考诗句内容,然后再让学生把课文完整的读一读。反复朗读后达到背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xxxx导入

  幻灯出示谜语。

  猜谜语:

  远远看去山是绿色的,走近一听水没有声音,春天已经过去了,花儿却盛开着,人来了,鸟却没被吓的飞走。

  猜猜看这是什么?

  二、学习古诗

  多媒体课件展示诗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读古诗。看谁能正确的将诗读下来。

  2、同桌互相读读,看谁读的'好。

  3、老师范读:

  幻灯出示古诗。

  4、指名朗读古诗。

  5、齐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1、幻灯片出示本课中的生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读读本课的生字。

  ⑵指名读读生字,看能不能正确的朗读出来。

  ⑶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⑷齐读生字。

  ⑸去掉拼音后,看能不能将生字读正确。

  2、给生字和拼音找朋友。

  课件演示将生字的读音和生字之间连线。

  四、带着生字的正确读音再读课文

  五、尝试背诵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教学后记〗

  学生齐读齐背都相当好,但单个检查时,有很多同学背不过。在今后应加强个别检查,以防某些同学滥竽充数,使每个同学都认真自觉的学习。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2

  师: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课题是——画鸡蛋

  生:画鸡蛋。

  师:(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学了生字,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讲谁画鸡蛋的事?

  生:达.芬奇。

  师:把话说完整。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达芬奇画鸡蛋的事。

  师:要是把达.芬奇什么时候,谁让他画鸡蛋也说清楚,就更好了。谁来试一试。

  生: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的事。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他说得好。

  师:大家照他说的样子练习说一遍。

  生:(练习说)

  师:打开书,看看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是从哪几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的。

  生:(打开书,轻声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后)这一自然段有两句话。

  师: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四百多年以前,有个意大利人叫达.芬奇。他是个著名的画家。

  师:噢,你只是把这两句话读了一遍。“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四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什么时候。

  师:说得都对。(出示“什么时候”的卡片)

  师:“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意大利”是告诉我们什么地方。

  师:“意大利”是个国家的名字,应该说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出示“国家”的卡片,挂出世界地图,指出意大利的位置。)“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达.芬奇”是告诉我们人物。

  师:(出示“人物”的卡片)“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什么?

  生:“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是什么人。

  师:(出示“是什么人”的卡片)什么叫画家?

  生:画家就是会画画的人。

  师:图画课上老师教你们画画,你们也会画很多画,你们能叫画家吗?

  生:(发出笑声)不能。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叫画家?

  生:会画画的大人才能叫画家。

  师:是这样吗?我们学校教图画课的老师都是大人,又会画画,他们都是画家吗?

  生:(沉默不语)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了一些,听老师说。画家一般是指有画画的特长,画画得很好,并以画画为主要职业的人。懂了吗?

  生:懂了。

  师:你们还听说过什么“家”?

  生:歌唱家。

  生:音乐家。

  生:科学家。

  ……

  师:什么是“著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出名的画家。

  生:“著名的画家”就是有名的画家。

  师:对了。像达.芬奇一样,他很有画画的特长,一生画了好多世界名画,不但意大利人知道他,世界上的很多人都知道他。他就是著名的画家。

  师:第一自然段的两句话从“什么时候、哪个国家、什么人物,他是什么人”四个方面概括介绍达.芬奇,用话不多,讲得很清楚。一齐把这两句话读一遍。读的时候,要把“四百”“意大利”“达.芬奇”“著名”读得重一些,“有个意大利人”后边稍停顿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一自然段两句话概括介绍达.芬奇,是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接着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生:先讲什么时候,再讲哪个国家,接着讲人物,最后讲他是什么人。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好。

  师:为他鼓掌。

  生:(热烈鼓掌)

  师:大家照他这样说一遍。

  生:(齐说)

  师:我们能不能不按这个顺序,也从这四个方面来概括介绍达.芬奇?

  师:(把黑板上的.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国家、是什么人、人物)按这样的顺序该怎么说?自己练习一下。

  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

  师:四个方面都说了,顺序也对了,就是有点不太连贯。应该说“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谁能这样说一遍。

  生: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有个著名画家,叫达.芬奇。

  师:这样说就好了。大家练习说一遍。

  生:(齐说)

  师:(把卡片顺序调整为:什么时候,是什么人、人物、国家)按这样的顺序该怎样说,自己练习一下再站起来对大家说。生:(练习后说)四百多年以前,有个著名的画家叫达.芬奇,他是意大利人。

  师:很好。从这里我们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我们学会了,说话的能力就提高了。

  师: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讲达.芬奇开始学画画的时候,老师要他画鸡蛋的事。那么,老师为什么要他画鸡蛋,开始他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后来又怎样画的怎样想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他画鸡蛋与成为著名的画家有什么关系。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后面的课文,弄懂这些问题,好吗?

  生:好。

  (接下去指导学生围绕以上问题,读书,思考,议论,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

  点评

  《画鸡蛋》是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里选取的教学片断,是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仅此片断,我们便不难看出老师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扎实的教学功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这是理解课文的前提,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有些句子看起来很容易懂,其实学生并不一定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因此,要抓住学生似懂非懂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它的意思,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务求甚解的学习品质。如老师在讲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时,紧紧抓住“意大利”“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意大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意大利”是个国家的概念。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环境,逐步理解“画家”“著名画家”等词语,这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在句子训练中,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是一个明显特征。如老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及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可以说是颇具匠心的。在句子训练中,他不仅要求学生把话说对,而且还要求学生把话说好,说活。用不同的方法,表达相同的内容,就是把话说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从以上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师非常重视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词句,还是用不同的方法来表述句子,他都注意到使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

  从老师的“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务实的教风。在课堂上他让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写写”的过程中,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并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一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述,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能力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你们猜个谜语(出示古诗),它是一首谜语诗(板书:古诗诵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学完古诗,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请大家翻开书92页,自由读诗,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出示小黑板)这六个字你们会认吗?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吧!

  3.谁想读给大家听一听?(学生自主选择读宇,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近”、后鼻音“听”)

  4.读得很好,去掉拼音朋友也能读这么好吗?咱们开火车比赛来读一读吧1

  5.猜字游戏:老师藏一张字卡在身后,让学生猜是哪个字宝宝这么调皮,在和大家玩捉迷藏的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读通诗句

  1.生字读得这么好,相信大家再读古诗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自己在下面读一读。

  2.同座互读、评,指名全班读、评。

  3.全班齐读。

  四、品读词句,领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座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四行诗都读好了吗?现在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练读,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4.让学生猜出谜底:画。(板书课题,齐读)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五、积累诗句,熟读成诵

  1.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

  2.学生在学习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好这首诗吧!

  (小组合作多种形式练读)

  3.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4.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六、课外延伸,再现情境

  1.师:(充满激情地)这首诗可真有趣呀,短短几十个字就描绘了这么美的一幅景象。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诗吗?(学生扩展背诗,激发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2.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诗,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搜集更多古诗参加下周班级开展的“古诗诵读会”。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小时候学画的故事。文章紧紧围绕达·芬奇学画画,老师先让他画鸡蛋这件事展开记叙,重点记叙了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这部分内容含义比较深刻,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不是很成熟,注意力也不能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因此我采用白板和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从而使学生们爱上学习,爱上语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会认字8个,会写字11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认识到学习任何本领首先要打好基础,从基本技能做起。

  3、培养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分析综合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鸡蛋”。同学们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鸡蛋)细心的你一定认识“鸡蛋”两个字。

  鸣蚕鸡蛋

  2、写“鸡蛋”。学习本课中两个生字。

  3、画“鸡蛋”。现在我们不但会认“鸡蛋”两个字,还能正确书写。如果老

  师让你画“鸡蛋”,你会有什么想法?(板书课题,生各自发表意见)

  二、学习新课

  1、认识达芬奇。

  有个叫达芬奇的人,他认为画鸡蛋很容易。谁是达芬奇?读了这段文字,你就会有所了解。(白板出示)

  五百多年以前,有个叫达·芬奇的意大利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画家。

  预设:

  生1:“五百多年以前”是告诉我们时间。

  生2:“意大利”是告诉我们国籍。

  生3:“著名的画家”是告诉我们他的身份。

  这段文字按“时间——国籍——身份”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达芬奇,你能不按这样的顺序,也介绍介绍达芬奇吗?

  过渡:了解了达芬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画鸡蛋的呢?

  2、读文,认字。

  (1)自读课文。请你自己读一读课文,力争做到不加字,不漏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一读。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分段读文。

  (4)检查词语,并仿写。

  画得不耐烦画得熟练画得又快又像

  (5)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预设:

  学生运用人物+事件的.方法概括。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人物事件我们应该从达芬奇画鸡蛋这件事中知道什么道理呢?学文后相信同学们会把课文内容概括得更完整。

  3、学习达芬奇画鸡蛋的过程

  (1)白板出示“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让他画鸡蛋,他画得(xxxxxx)”。①理解“不耐烦”。

  ②找出“不耐烦”的具体表现,指导朗读。③扮演达芬奇,体会人物心情。

  过渡:听了达芬奇的话,老师是怎样教育他的呢?画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吗?这就错了。”

  (2)实物演示,得出结论。

  (3)老师为什么总让他画鸡蛋?找一找,读一读。

  ①指导朗读,突出“准确,熟练”。②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4)白板出示“达芬奇听从老师的教导,(xxxx)画鸡蛋”。

  想象、补充句子:,他在用心地画鸡蛋。(课件出示)

  三、总结全文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用心,要从基础学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引导学生运用人物+事件+道理的方法完整地概括课文内容。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远、色”等11个生字,会写“人、火”等4个生字。认识偏旁“辶、忄”。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远”与“近”、“有”和“无”、“来”与“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认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收入诗句

  1、呈现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画》的20个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师:会认这四个字吗?(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再抽读)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师: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比较)

  2、学生读诗

  师:四句诗中,你会认哪些字呢?读一读。

  师:哪些字不会认,请用铅笔标出来。

  二、初读正音,突出重点

  1、学生自读诗句,用铅笔标出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自读,同桌互读互考。发现不对的,同桌教读。

  3、全班齐读,轮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个别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1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韵母,“声、惊”是后鼻韵母。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自由读,重点抽读,抽读重点。用生字卡抽读,主要抽读“声、春、近、人、惊”等5个易错的重点字;再抽读学生中平舌翘舌、前鼻韵母发音不准的重点学生。全班齐读。

  提示新的偏旁:“辶”叫“走之旁”;“忄”叫“竖心旁。

  三、背诵诗句,领会其义

  1、看谁背诵得最快。(学生自由背诵)

  2、背得不错!你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什么疑问吗?(跟我们平时看到的现象正好想反)

  师: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师: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3、读一读,看看两道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待学生发现交流后)师总结性引导: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有“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如果学生说出是“画”,则肯定学生的答案并在黑板上板书课题“画”;若学生说“照片”,也肯定学生的答案“照片”也是图画的一种方式”。)

  4、戴头饰,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什么地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2)高??矮哪种是高,哪种是矮?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

  (4)白??黑什么东西白,什么东西黑呢?说说相反的例子。

  (5)晚??早什么晚,什么是早?说说相反的例子。

  (6)读一读5组反义词。

  四、写字指导,练习书写

  1、呈现“人、火、文、六”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4个字形的笔顺、笔画特点。注意“火”先写“点”,再写短“撇,第三画是长“撇”,最后是“捺”。

  2、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人”的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火”的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板书设计:

  画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过看图和学文,使学生了解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互信互爱,从小培养良好的行为品质。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待人宽容友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出示图画,设问揭题

  1、在学习之前,教师出示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去鸟不惊,”进行猜谜活动。(谜底:画)

  2、谈话揭题:学校里的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图)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这两幅“校园里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3、学生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读准生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二、观察插图,运用比较,培养能力

  1、依文看图,训练观察能力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图画

  (2)分别指导学生观察这两幅图画,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校园里的画》教学设计》。提问:想一想谁在画画儿,都画了什么画?

  2、缘图悟文,强化学法指导

  (1)看图找段:①指名朗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别画了一些什么图画?②让学生围绕这段内容回答,从而理清写作顺序:卡佳画一艘军舰→“我”画炸弹军舰,水兵们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驶向岸边→“我”画鲸鱼张开大嘴吃水兵。③教师总结:通过他们两个人的所作所为,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诵读:要理解、自然段中语句的意思,必须要理解重点词语:“不服气”,变抽象为形象②诵读指导:在读第四自然段中的“说实话”“可是”时语气强调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虚;“拿起”朗读朗读进语速要快,强调“我”的嫉妒心。

  3、自学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顾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图找段,读文析句,品词诵读;②依照这个方法进行自学。

  三、联系实际,发散思维,续编故事

  1、朗读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分组竞赛朗读,集体朗读)让学生戴上头饰表演课文的主要情节,加深理解。

  2、续编故事,发展思维:卡佳看到“我”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合理想象,为文配画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后合解了,你有什么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会在卡佳之后画一幅怎样的画,来表示你的歉意。

  五、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13、校园里的画 1以诚相待

  2友好相处

  本站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www.edudown.net)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7

  一、问题导入,识字认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远、色、近、听、无、声、春、还、人、来、惊”

  ①根据实际情况,用各种方法诱导读,指导读。

  ②分类读,重点指导读准前后鼻韵母和前后鼻音的生字。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③记字形,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远”,“斤”加上“辶”是“近”,“不”加上“辶”是“还”。让学生自己认记“春”“惊”的字形。此外,指导学生比较区别“人、八、入”和“无、天”的音形义。

  2、打乱顺序,出示“远、近、有、无、来、去”。

  ①指名多人读。

  ②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师把握语言的规范性完整性。

  ③问题归总,提取主要发现:三对意思相反的词和“远、近”共有的'偏旁“辶”。

  ④充分了解词义,可用举例说明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印象,为下面的有效学习做准备。

  ⑤引导学生说说已知的意思相反的词,让学生感觉到意思相反的词有很多很多,找一找特别有趣

  ⑥出示文中的“我会说”,再找反义词。

  二、揭示课题,观图说话。

  1、引出一幅画并出示。过渡语(略)

  ①明确这是一幅画,揭示课题。

  ②引导学生完整地说出画上都有些什么。(板书:山、水、花、鸟)

  ③出示“远”和“近”,让学生选择看整座山和听水声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板书:远看、近听)

  ④把画中山水与实景山水比较,找区别,再次明确这是“画”,引出板书:有色、无声,强调画中山水的特点。

  ⑤观察“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问:发现了什么?

  (1、两句字数相同2、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3、写的是画中山水的特点)

  2、指导朗读和背诵

  ①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三、学习后两句诗。

  1、观察、说话

  ①诱导学生通过观察用完整的话反驳老师的话,明白画上画的是桃花,季节是春天。

  师:如果我说画中画的是秋天,你们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②板书:春去花还在,点明画与实景的区别。

  2、学生又一次观察区别,引导学生说出画中的鸟儿不会动不会飞走,引出:人来鸟不惊。

  3、重点感悟“惊”。

  ①当人走进鸟儿的时候,感受鸟儿的心情:“害怕”。心里害怕所以用竖心旁。

  ②鸟儿害怕的反映是马上快速飞走,可以说惊走。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③比较用“惊”好还是用“飞”好,给惊找朋友。

  4、说话:这首古诗是什么?(谜语)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观察古诗的特点,学生能发现多少是多少。

  5、朗读、背诵

  ①学生理解诗意后要反复朗读。朗读时要注意掌握好停顿和重音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可以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还可以教师引读,如“远看——,近听——,春去——,人来——”。还可以打手势,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②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根据板书“山、水、花、鸟”,回忆诗句的顺序和内容,自己先小声试背,再齐背,最后指名背。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8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烦、肃、形、状、绘”5个字。

  2、懂得老师说的话的意思,并能背诵老师的话。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弄懂老师说的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几个鸡蛋,看看有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2、布置学生仔细观察同一棵树上的树叶,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本课生字卡片。写有“眼力”、“技巧”、“准确”、“熟练”的卡片4块。

  4、幻灯或投影仪。鸡蛋2个,小纸架1个。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读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注意生字,读准记住。

  二、检查自读情况

  用生字卡片进行抽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找出本课的重点学习部分

  引导: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文章的大概意思。请再读一读,想一想,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最重要。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多数同学会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

  四、学习第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第2自然段,提出你最想弄明白的是哪句话。

  (学生如果提出“老师的话”以外的句子,就请弄明白了的同学告诉他。如果想出“老师的话”,就请同学齐读“老师的话”)

  2、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的话。

  “在一千个鸡蛋当中,没有形状完全相同的.。”

  (1)老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结合老师在课前预习布置的两个观察任务进行讨论。

  (2)学生按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推选代表介绍讨论情况。

  (4)小结: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树叶是这样,鸡蛋也是这样。达成.芬奇的老师说这句话是要他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细微差别。同学们十分聪明,在课前预习中就已经发现这个秘密了,真了不起。

  3、幻灯或投影打出老师说的话。

  “每个鸡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形状也不一样。”

  (1)齐读这句话。

  (2)实物展示:将鸡蛋放在纸做的小架上,让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再用铅笔简单勾勒出不同的形状。

  4、现在同学们明白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容易,这就错了”这句话的意思了吧!

  5、学习第2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话:“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眼力和绘画技巧,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

  (2)教师在黑板上贴词卡:眼力

  技巧

  准确

  熟练

  (3)把你认为有联系的词放在一起,再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学生调整词卡位置,并说自己的理解)

  眼力

  准确

  技巧

  熟练

  (4)指黑板小结:有好眼力,才能发现细小差别,也才能观察得准确。要好好练习基本功,才能提高技巧,画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达到熟练的程度。

  6、现在同学们明白了达.芬奇的老师为什么要让他天天画鸡蛋的道理了吧!

  7、齐读第2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背诵、识字、巩固练习

  一、自读全文。想想还有不懂的地方没有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再读第2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第3题。

  2、自己试着背一背,同桌互相抽背。

  3、请勇敢的同学背给大家听。

  4、学生齐读。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1、先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话。鼓励学生和别人说得不一样。

  (1)自己说给自己听。

  (2)说给同桌听。

  (3)说给全班同学听。

  四、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请同学告诉大家,在写这些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如:

  “蛋”字注意“虫”字的位置对准竖中线,不要写歪了。

  “巧”字注意第三画是提,不是横。第五画是竖折折钩。

  “技、训、使、准、确、论”等字注意左窄右宽。

  3、“著”字写的时候注意上小下大。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完成课后练习2。

  五、用投影仪打出部分学生写的字,大家评价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9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⑴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⑵学生动脑筋猜

  ⑶出示挂图(课件):

  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1、讲读第一、二行:

  ⑴看图说话:

  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⑵想一想:

  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⑶ 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⑷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①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②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③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说说怎样记字型;说说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④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⑤ 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⑥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说说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⑦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⑧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2、讲读第三、四行:

  ⑴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⑵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⑶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⑷教学惊: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⑸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1

  一. 教学目标 。

  1、会认8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麻烦事。本来花费了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里有一个小女孩遇到了麻烦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 指导读轻声,生字卡)

  2、看看玲会写了吗?(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生:形声字、换偏旁,王字加令……)

  3、今天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补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课文好吗?看看能否找到你想知道的'内容。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把它画下来,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小老师带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正音)

  小结: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没有了拼音你还会读吗?

  3、小组学习,自认生字卡。在小组里找出难读的字音,并互相考考对方。

  4、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男女同学读,开火车读。

  5、把课文中含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同桌合作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问得仔细些。

  (整体感知,解答前面同学提的问题。教师总结:玲玲为了参加评奖,画了《我家的一角》,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画了一条小狗,并获得了奖。)

  ? 过渡:你们想看看玲玲的画吗?玲玲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她说我们做对了,才可以欣赏她的画,咱们一起来看看。

  (三)、学习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指名读,全班读)

  2、自主识记生字。

  小组识记生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识记的。

  3、拼苹果游戏。把部首部件拆开,同学上来黑板摆一摆,组成生字。

  4、写字。

  (1)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糟、 楼”,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部件,写法却不一样,是什么?

  (2)再出示“梯”与“楼”字组成一个词。说提醒同学注意的地方。

  (3)范写。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6、展示学生的字、评价。

  (四)、小结

  今天我们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棒,玲玲准备把她这副得奖的画送给大家。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读会写课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词,如“图、摆、叶”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能够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复述全文。

  难点:明白要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结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杨桃图片,并向同学们展示杨桃实物。

  引导语:同学们认识杨桃吗?它不像苹果、橘子这样常见,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杨桃的图片,看屏幕上这个黄绿色的、形状奇特的水果就是杨桃!相信很多同学希望能亲眼看一看这个水果吧,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实物,同学们可以拿起手中的铅笔,画一画你所看到的这个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生画,老师巡视)

  我看到同学们画的杨桃都不太一样,那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咱们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画杨桃的绘画课,那他画的杨桃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从人物、地点、事件几个方面进行概括)

  (明确:主人公“我”在一节绘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嘲笑了“我”画的杨桃,而老师通过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使大家理解了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并给大家讲了要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大声朗读全文,并通过小组讨论划分段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我”为什么要将杨桃画成五角星?

  明确:(第1段)因为我所坐的位置所观察到的杨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而且我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出了我所看到的杨桃。

  (2)同学们对待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态度?

  明确:(第2-11段)同学们哈哈大笑,觉得我画的不是杨桃。(态度:嘲笑)

  (3)老师是怎么做的呢?

  明确:(第12-17段)老师让大家来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并说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2.(“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这是出自原文的两段师生之间的对话,体会语气的不同,对这两段话分别进行朗读,读完请大家说说你感受到的语气变化,并说说为什么会变化。

  明确:(虽然这两段话用词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据情境及他们所使用的标点符号的不同来明确,他们的语气是不同的。)

  语气:前一段语气是肯定的,后面一段语气是犹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杨桃并不是五角星的形状,并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后一段则是因为大家亲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状的杨桃,此时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规认知,又有些不敢承认自己刚刚的错误。所以语气是犹豫的。

  3.小组讨论:课文的倒数第二段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道理,你又从中得到了什么感悟呢?

  明确:(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仅是杨桃,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么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应该理解这种不同,对于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尝试去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多角度考虑问题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练习复述课文,小组展开竞赛。

  2.除了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这篇文章中你还学到了什么道理?

  明确:(学生可补充)如应该实事求是、应该坚持自己的观点

  (五)小结作业

  请大家给自己的家长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并掌握本课学到的生字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08-09

小学语文画杨桃教学设计11-27

语文《画》教学设计03-09

小学语文课文《画》教学设计04-03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1篇02-18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1篇)02-18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精选11篇02-18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精选12篇)04-20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2篇04-20

小学语文《画》教学设计(12篇)04-20